海南大学妇产科研究生
❶ 海南医学院重点学科名单有哪些
海南医学院重点学科有急诊医学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医学影像科、中医肝胆病学、针灸科等,以下是具体名单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名单为准。
1、海南医学院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医学影像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肝胆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专科:针灸科。
省级重点学科:妇产科学、内科学
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神经病学、病理学
校级重点学科:护理学
2、海南医学院简介
海南医学院(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海医,位于海南省会海口市,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院校和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学校前身是1947年创立的私立海强高级医事技术学校和1948年创建的私立海南大学医学院,两校于1951年合并为海南医学专门学校(1977-1979年试办本科教育),后更名为海南医学专科学校,1983年并入海南大学成为海南大学医学部。1993年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正式建立海南医学院,隶属海南省人民政府主管。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联合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单位,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9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❷ 海南医学院好吗
海南医学院好。
海南医学院简称海医,位于海南省会海口市,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院校和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学校前身是1947年林筱海先生创立并担任首任校长的私立海强高级医事技术学校和1948年创建以宋子文先生为首任董事长的私立海南大学医学院,两校于1951年合并为海南医学专门学校,后更名为海南医学专科学校,1983年并入海南大学成为海南大学医学部。
1993年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正式建立海南医学院,隶属海南省人民政府主管。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联合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单位,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9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海南医学院特点
截至2020年11月,学院占地面积共计1443.33亩;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专任教师1111人,全日制在校生13627人。
据2019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师在研项目2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2项,省厅级111项,科研经费8619万元;近三年来共获省级科研成果奖12项,发表SCI论文228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海南医学院
❸ 林小影专家介绍
林小影,女性专家,出生于1983年11月,毕业于海南大学医学部医疗专业,拥有大学本科学历。她是一位资深的主任医师、教授,同时也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专业领域,林小影担任海口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的主任,是该领域的拔尖人才。在学术组织中,她是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的青年委员会委员,以及妇产科专业学组的组员,同时在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担任妇产科超声专业委员会和计划生育超声专业委员会的常委。在海南省医学会,她是超声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在政党职务上,她是农工党海口市人民医院支部的副主任委员。
自1984年起,林小影投身于超声医学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她曾多次在国内顶级医院如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三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宣武医院进行进修学习或参观交流。1995年,她更是有幸成为卫生部“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培训班”的首批学员,显示了她在该领域的专业素养。
2007年,林小影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法国巴黎第12大学蒙道尔医院,专攻产前诊断技术,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深造。她持续关注国际前沿技术,多次在上海市妇产科医院、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地进修,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❹ 海南省有哪些大学 详细资料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是2007年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1958年建校)和原海南大学(1983年建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财政部共建的高校,2008年底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还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和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高校。
学校现有海甸、城西和儋州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100多亩。海甸主校区位于海口市海甸岛,滨海抱湖,海水入湖,湖海交融,椰风海韵,形成奇美亮丽的热带风光,是治学求知的理想之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88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240余人,留学生150余人,培养留学生2000余人。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秋的国立海南师范学院,座落于海口市。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海南师范学院。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同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2008年,海南省政府将学校列为省重点大学进行建设,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将学校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经过六十多年办学积累,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海南省教师教育中心,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东南亚汉语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基地,是海南省办学历史悠久、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办学实力较强的省重点大学。
学校现设有17个学院、25个科研机构。现有17个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点、45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等九大学科门类。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4565人,硕士研究生405人。现有专任教师84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02人、副教授241人。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8.85万平方米。图书馆有中外文藏书148万册,是目前海南省海南地方文献资料最丰富的图书情报中心。学校同时还是科技部、教育部等四部委第二批命名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海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海南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海南省网络中心均设在我校。
学校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师范大学,肩负着海南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两大任务,是海南省教师教育类专业门类最全、教育师资培养层次最高的师范院校。建校以来,我校已为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广大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民教师和其它行业优秀工作者。海南省80%以上的中学教师,90%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均是我校毕业生,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学校充分发挥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的人缘地缘优势,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学校已经与境外11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7年,学校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共同建成了我国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2009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将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落户我校,成为国家汉办目前在我国南方唯一重点建设的基地。
海南医学院:
学校现占地2000多亩,设有城西校区、龙华校区和西海岸校区,城西校区位于海口市学院路3号,龙华校区位于海口市龙华路33号,正在规划中的西海岸校区占地1400多亩,已被列为海口市2010年重点项目。全校有医、教、研等教职员工2148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149人、副高285人、博士99人、硕士391人;学校开设课程300多门,有各类在校生12000多人、留学生108人;设有临床学院、中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基础医学部)、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心理学系)、信息技术部(医学信息系)、外语部、体育部、图书馆(海南省医学信息研究所)、网络管理中心、档案馆、杂志社等19个二级教学、教辅单位;设立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4家、教学(实习)基地80个;开设医学、理学和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22个本科专业,具备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专业21个;现有2个教育系统省级重点学科(妇产科学、药物化学)、4个卫生系统省级重点学科(妇产科学、神经内科学、医学影像学、心血管内科学)、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病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海南省药物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三个省级教育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药学),7个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医学检验),以15门省级精品课程(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诊断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系统解剖学、流行病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寄生虫学、普通心理学、天然药物化学、医学影像学)和3门省级重点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校以热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化学、干细胞研究、南药与海洋药物开发为科研主攻方向,在生殖医学、热带医学、热带药学、黎族遗传病、养生保健等领域有研究特色。
海口经济学院:
海口经济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公共)管理专业和特色专业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办于1974年。其前身先后是海口市业余大学、海口职业大学、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院2008年3月升格,同时实施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名,校园面积2288亩(有国兴与桂林洋两个校区),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图书馆馆舍5万平米、阅览座位近3000个、馆藏图书140多万册;拥有可容纳2800多人的大剧场和现代化的音乐厅与演播厅;体育设施齐全:有两个大型田径运动场,一个综合体育训练馆,一个室内游泳馆及多个灯光篮球场、排球场与网球场。
学院下设经济贸易、涉外经济、公共管理、旅游、艺术、信息工程、工程技术、继续教育、国际教育等9个二级学院,基础课、体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外语等4个教学部;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新闻学、财务管理、交通运输、音乐表演、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工程管理、经济学、日语、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和市场营销等16个本科专业和金融管理实务、会计、空中乘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商务日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程造价等26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出资建设了学院。校园位于三亚市迎宾大道落笔洞,依山近海、空气清新。学院下设12个分院、近50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学院自2004年筹建以来,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和三亚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以“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为使命,不断创新、锐意进取,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发展状态,目前,已形成在校生近两万人的办学规模。
学院总占地面积3000亩,建筑总面积50多万平方米,拥有学术交流中心、艺术中心、高科技图书馆、标准游泳池、高尔夫练习场,现代体育场、风雨运动场以及篮排网球场等系列现代化教学、生活设施,总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可满足2万多在校生的学习、生活。
好的学校就这些了,其他都是些三本和专科,我就不介绍了。
❺ 海南大学会计专科自考难吗复旦大学护理学本科自考有哪些课程呢
自考大专会计不会太难。考生只要能主动对教学内容开展学习,做题的时候刷一刷考试真题,一般都能考试通过。
护理学考研能够跨的专业有:临床医学医学、基本医学、药理学:药学、药理学等。针对护理学专业的考生而言,跨专业考研的范畴较为局限性。临床医学医学学院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基础科学技术专业,专注于培养具备基本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的基础理论医疗和防止的专业技能;可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学研究等部门从事诊疗及防止、医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临床医学医学主修课程:人体解剖、病理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生理、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学、身体组织学试验、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试验、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病理学、妇产科学、儿科护理学;循证医学医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研究、医学社会心理学、护患沟通和技巧;马克思现实主义基本概念、品德修养;英文、高数、医用物理学、有机化学等。
❻ 海南医学院
海南医学院(Hainan Medical College)于1993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隶属海南省人民政府主管,是海南省唯一的一所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校有城西、龙华两个校区。学校拥有海南省高校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图书馆大楼,馆藏文献总量超81万册、期刊近4000种。校园已建成主干双核心万兆环网,双通道连接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和中国网。学校坚持贯彻校训“厚德、严谨、博学、和谐”和“自强不息、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校园文化精神。学校以“发挥特色,服务地方”的办学方针,“育人为本,质量至上;全面发展,德育为先;重视实用,突出特色;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质量方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领导力。
快速导航
- 学生来源录取分数线开设专业关系表
<!--
基本信息栏
编辑本段
--> 中文名 海南医学院 简称 海医 创办时间1947年 学校类型 医药 学校属性 省属高等院校 所属地区海南省海口市 硕士点3个 层次定位 教学研究型 学校地址 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 学校代码11810(国际) 外文名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校训厚德、严谨、博学、和谐类别公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主管部门海南省教育厅现任校长吕传柱主要院系药学院,临床学院,理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主要奖项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二等奖学生人数15000余人类别公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展开内容
目
录
- 1历史沿革
- 2办学条件
- 院系设置
- 师资力量
- 学科建设
- 教学建设
- 3学术研究
- 科研成果
- 科研机构
- 学术资源
- 4学校领导
- 5文化传统
- 6录取情况
- 学生来源
- 男女比例
- 录取分数线
- 各专业分数线
- 7开设专业
- 重点专业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1 历史沿革 编辑
1947年林筱海先生创建私立海强医事技术学校。1948年宋子文先生任第一任董事长的私立海南大学医学院创建。1951年3月,私立海强医事技术学校和私立海南大学医学院合并而成的海南医学专门学校。1952年改称海南医学专科学校。
1953年5月,海南医学专科学校中级部和海南人民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合并成立广东省第八卫生学校,同年11月改称广东省海口卫生学校,医专停办。1958年9月,在海口卫生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复办海南医学专科学校,设医疗专业,学制三年。1962年,海南医学专科学校暂停招收大专生,只招收专科生。1965年,恢复招收医疗专业大专生。
文革时期,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6月改名为海南行政区卫生学校。1972年10月复办海南医学专科学校,设医疗专业,同时招收中专检验班。1973年创建附属医院。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1977年到1979年,学校招收了三届五年制临床医疗专业学生。1980年起,不再招收中专生,暂停招生本科生,只招收专科学生。1983年起,恢复五年制本科招生,8月,海南医学专科学校并入海南大学,称海南大学医学部。
1989年1月,海南大学医学部从海南大学分出,成立海南医学院(筹),增设医学检验、口腔学专业,学制三年。1993年7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成立海南医学院。1994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4月16日,中共海南医学院代表大会招生,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一节委员会和纪检会。1996年、1997年经海南省卫生厅批准,将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和海南省人民医院分别设立为学校的附属医院,即附属新华医院和附属人民医院。1997年5月,国家教委批准确认学校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院校,同年,增设护理学专业。
2000年7月19日,校本部搬迁至城西校区。2003年,教育部确定学校为联合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单位。2004年起,学校相继与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学校开办留学生教育。2007年,学校全面启动申办医药大学行动计划。2008年,学校举办60周年纪念活动。
2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设置二级学院开设专业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学、中医学(养生保健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方向)
海南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
海南医学院药学院药学,中药学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急诊医学方向)、医学影像学、康复治疗学
应用心理学(医学心理方向)、临床心理学
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统计学,(,生物统计,方向)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医学检验,环境科学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护理学海南医学院理学院生物技术,(医药方向),生物科学,(健康教育方向)海南医学院信息技术部(,医学信息,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方向)海南医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高职高专,成人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自学考试海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医学本科班,留学生汉语课程,留学生短期课程:针灸,推拿人文社会科学,部思想政治理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 师资力量据2014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员工(含直属附院)2677人,其中专任教师1028人,高级职称人员625人,教学外聘兼职教师共1115人。制定了《海南医学院2004~2010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先后启动了旨在提高学历结构的“硕博工程”和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的“青蓝工程”。
学科建设据2014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3个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46个专业,本科层次开设有医学、理学和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27个专业(含方向),专科层次具备招生资格的专业有2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急诊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中医肝胆病学)。拥有省级重点学科(含医学重点学科)8个(内科学、药物化学、妇产科学、神经内科学、医学影像学、病理学等)。
教学建设教学成果
学生成绩
实习就业
据2014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药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教育培训基地1个(卫生部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海南)试点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海南省人类生命科技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选题1项(《病理学》课程“肿瘤知识ABC”)。
建有省级教学示范中心3个(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教学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省级特色专业8个(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省级教学团队4个(实验生理科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病理学)、省级重点课程3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及17门省级精品课程(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诊断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系统解剖学、流行病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寄生虫学、普通心理学、天然药物化学、医学影像学、临床血液学与检验等)。
从1996年开始,学校陆续出台了课程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据2014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开设了749门课程,其中,本科课程449门,专科及成人教育课程300门;各专业课程全部通过了合格课程评估;校级重点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在建网络课程208门,优秀网络课程15门。获得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09项,学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72项,学校CAI课件立项30项,省级教学成果6项,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4项,省级多媒体教材(软件)奖18项。
此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海南省首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与考官培训基地、海南省唯一的国际旅行者医疗救助协会(IAMAT)成员单位、国家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技术准入机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目前全省惟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医疗机构。
学生荣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南赛区第一名、全国总决赛二等奖、“达医中国SHOW”2012年类克®杯风湿疾病主题病例春季挑战赛全国总冠军、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普通组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和最佳创新创意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三等奖、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铜奖,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三届全国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据2014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学、实习医院(基地)84家,直属附属医院1家,非直属附属医院3家。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居省内前茅,学生就业单位涵盖省内外多家知名医药卫生企事业单位和各地基层医院。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近两年就录取学校毕业生135名。学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海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据2014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5年获省级科技成果奖30项,在国外期刊或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23篇,出版学术专著47部,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
科研机构据2014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专科基地7个(呼吸、心血管、神经内科、妇产、泌尿、内分泌、消化)、国家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机构实验室1个(海南省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实验室1个(海南省人类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筹)—中国医学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海南省热带病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海南省药物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人类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筹)、海南省肿瘤干预与发生重点实验室(筹))。
拥有海南省干细胞研究所、海南省艾滋病研究中心、海口市黎族医药重点实验室、海口市人类遗传资源保藏重点实验室(筹)、海口市创伤重点实验室(筹)等市(厅)级实验室,临床药物研究基地、生殖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肿瘤研究所、人文研究中心、中医肝胆病研究所等研究基地(所),海南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中心(药物安评中心)、临床医学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等科学实验平台,以及两个学术团体(海南省热带医学研究会、海南省免疫学会)。
学术资源学术刊物
馆藏资源
学校主编出版中国惟一的一本全英文版热带医药国际性刊物《亚太热带医药杂志》,已进入国际所有医学检索系统(包括SCI、Medline);《海南医学院学报》入选2011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其影响因子在全国医学院校230余种期刊中排名第四,连续三年进入11个国际重要数据库和12种国际检索。
截止到2012年10月31日,海南医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814941册,其中纸质文献51万余册,电子图书26万余册,可供检索的超星电子图书100万册,中外文现刊1444种(含电子期刊),中外文数据库20余个,自建数据库5个,其中正在建设的海南热带医药文献数字资源库将为中国乃至国际医学界研究热带医学、热带病、热带药用资源等提供重要参考。
党委书记:廖小平
党委副书记:谢江波
院长:吕传柱
副院长:曾渝、陈玉民、陈志斌、黄元华
5 文化传统 编辑2008年是海南医学院办学六十周年纪念年,该校将于2008年12月6日举行隆重的校庆庆典活动。为庆祝此次盛典,该校颁布了新标识。
校徽释义
医学宝鼎
海南医学院校徽由中英文名和学校标识医学宝鼎构成。
“医学宝鼎”主体图案有药碾子、碾滚子、碾轴、鼎、记载体甲骨文、书简和数码光碟组成,象征着海南医学院在教育学术和研发创新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体现出海南医学院遵循医学誓言,崇尚“医”言九鼎。
“药碾子”是最具中华传统医学特色的工具,以传统医学表现对文化的传承,以不锈钢做的碾磙子,这一现代特性的材料演示对太阳、数码光碟和细胞的释义,碾轴演化为珍珠和细胞核,寓示海南医学院是南海医学明珠,象征生命之光、医学科技之光和人类文明之光。
“鼎”由书籍构成,鼎是记载人类文明的器物,是现代医学文明的一种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更是医学知识的圣殿。鼎上不舒展的线条和碾磙子共同构成的画面,如南海医学海洋上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寓示海南医学院蓬勃发展和永远向上的精神风貌。
医道千年,传承华升。
碾研釜炼,细胞工程;
甲刻书载,数码集成。
学为大医,至善至精。
希氏誓约,恪守毕生;
学海泛舟,书山攀登。
宝岛明珠,喷薄升腾。
万泉滋养,五指衔拱,
晖报琼崖,光耀苍穹。
鼎本熔炉,铸就精英。
知识奠基,践行致用,
蜡炬春蚕,精神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