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扬子江大学城
❶ 扬州的景点有几处,旅游文化知道吗
扬州可谓名副其实的“文化博览”城市。不独古老的蜀冈,历史遗存俯拾皆是,即便滨江的南区,文化现象同样遍地开花。就人文价值而言,南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依现代的审美取向,人们研究文化现象,比较注重学府,尤其是高等学府。它对片区的文化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大学城位于南区纽带之上,集 科技、文化、宗教、旅游、生态于一体,对推进沿江开发肩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城的文化效应 按照规划,今年是大学城建设的攻坚之年。其中南片的“扬子津科教园”3所院校,即环境资源学院、工业职业学院和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全面建成,完成投资额20亿元,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入驻师生4万人。北片除广陵学院外,扬州大学新征的1200亩新校区工程启动,至2009年,入驻5所本科学院。届时整个大学城将形成占地3500亩、师生8万人的“六本三专”的办学格局。9所院校拥有专业近40个,完全呼应沿江经济开发对人才的需求,是南区建设重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 大学城对片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正日益显现出来,位于大学城畔的尚城、与广陵学院正对面的扬子·豪泽苑便是很好的例子。大学城人文环境贯穿仪扬河的历史,扬子津科教园的价值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城,还在于它的建成使人们发现了一块“旅游和氏璧”,更加看到了扬州沿江大开发的艳阳普照,这就是享誉海内外的高旻寺。该寺成为中国四大禅宗丛林之一,现在是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保护单位。市政府已经明确规划,“十一五”期间在南区运河上打造三湾景区、高旻寺景区和瓜洲景区,而且随着联合国人居奖的获得,以及“申遗”步伐的加快,南区水环境风光带的建设可望大大提速。一个更加秀美的扬子津风景区的重现指日可待。与皇家园林密不可分的仪扬三汊河潜藏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一旦获得开发,将是扬城的又一个观光胜地,或者说可以与蜀冈风景区相媲美。又由于没有工业污染,发展生态农业,融合宗教、文化、科技,其创造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更加宜于人居。 广陵曲江观涛 “广陵曲江观涛”天下闻名,早在西汉初期,著名文学家枚乘在《七发》文中,对壮观的广陵涛就有详尽的描写。广陵观涛处就在今天的施桥沙洲以北。直至唐代中叶,依然可见其浪卷波涌的雄姿。李白有诗云:“因夸楚太子,便睹 广陵潮。”古来讴歌广陵潮的诗句不乏其数。 唐代扬州港为天下第一大港。其时,全国盐粮四分之三从扬州港转运。宰相刘晏兼任江淮转运史,总理天下财税,在扬子津设扬子巡院、扬子造船工厂,为扬州跻身全国经济总量第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扬子津行宫为南区最早的皇家园林,扬子津行宫又名隋炀帝临江宫,位于三汊河以北的扬子津,主要景点有:元珠阁、凝晖殿、炀帝钓台、扬子津码头、扬子亭、玄珠观、澄月亭、悬镜亭和春江亭。其中“春江亭”依炀帝“春江花月夜”诗意境而建;“凝晖殿”气派宏大,壮观之极。大业七年二月,炀帝在此宴请百官,命开江南运河,并制江都郡与京兆尹同秩,江都升格为“亚都”。炀帝驻跸临江宫时,其龙旗绵延二十余里,“前代羽卫,无胜于此”,盛况空前;“炀帝钓台”为炀帝垂钓观涛之处。传说钓台垒石全从江南运来,船至江岸,十几块如牛大小的石块自动从山头滚入船中,像人一样地站立,而船没有半点伤害,皆以为瑞兆。 伊娄河文化遗址 伊娄河又名南区古运河,开挖于唐代中期,指从三汊河扬子桥(扬子津)至瓜洲一段,全长12公里,同时包括仪扬河东段以及连接施桥的深港。其间可资论述的有几十处,包括宗教、人文等。1.寺庙。包括天王教寺、太平寺、宝胜教寺、扬子寺、开福寺、向善寺、清凉寺、关帝庙、果来寺、寓贤寺和高旻寺,尤以寓贤祠最具文化品位。寓贤祠亦称聱隅先生祠,在扬子桥,宋代建筑,为纪念大儒黄晞先生而建。黄晞,福建人,所著《论语》十篇,朝野并重。其一生隐居扬州讲学,不肯为官。当朝宰相、曾任扬州太守的苏颂撰写碑文立祠。2.伊娄斗门闸和扬子桥新闸。唐润州刺史齐瀚开伊娄河,同时建单斗闸,以节制运河水,李白写《题瓜洲新河》诗盛赞;扬子桥新闸建于明万历年间,皆为运河建桥史上的壮举。3.神龙堰。亦叫龙舟堰,是为魏文帝曹丕试龙舟处。曹丕作《广陵临江观兵》诗以记,在三汊河以南的古运河两里处。4.王播宅。在古运河瓜洲镇。王播官至宰相,其弟王起、其孙(王式之子)王铎亦官至宰相。王播子王式,官至监察御史、工部尚书、大将军;另王播二弟王炎,官至太常博士。一门显赫而且出三个宰相,扬州史上乃是唯一。5.扬子桥和万里桥。扬子桥又名扬子驿,在扬子津;万里桥在深港皂角林一带,传隋代建,为宋代著名桥。6.东石人头和西石人头。在冻青桥仪扬河两岸,为水文测绘标志。7.诗词。据统计,历代名人描写南区运河风光的诗词多达数千首,其中尤以咏扬子津和瓜洲渡为多。仅咏扬子津的就有300余首,是现今了解古运河的重要资料。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写的就是扬州南郊曲江特别是扬子津一带的江滨月下景色,孤篇压全唐。8.故事。南区古运河一带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故事十分丰富,主要有:春秋伍子胥奔吴,从今瓜洲至京口一线渡江(清焦循考证);端午节扬子江竞渡故事;三国曹丕临江观兵;隋贺若弼布兵攻陈;隋炀帝临幸扬子津行宫故事;唐胡商故事、杜十娘故事;李白扬子津送客故事;刘禹锡、白居易扬子津相逢故事;苏东坡乌台诗案瓜洲留诗故事;晏孝广护送高宗南渡故事;文天祥扬子津遇险故事;李庭芝、姜才扬子桥抗元故事;孙中山瓜洲纵论实业故事等,可谓洋洋大观。 从上述简介中可以看出,扬州南区景观大 都为隋唐时代的。具有历史悠久、景观众多、分布密集、内涵丰富等诸多特点,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南区景点除高旻寺、瓜洲渡等少数有所恢复外,其余皆湮没无闻。所幸三汊河尤存,而且还在发挥着航运、排灌等功能,数千首诗词更是巨大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之大学城的品牌效应,南区的发展前景光明灿烂。如何加以挖掘、整合,需要作认真的调查研究,同时应结合当今的产业开发,进行综合配套,走一条适应滨江新城综合开发的新思路。这是本文透析南区文化现象的基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