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招生网
①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还是普通的一本
根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招生办最新公布的信息可知: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内在浙江是普通类第二段招生容,所以我们通常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二本大学。
如果你不是浙江考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三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三本大学。
若没有具体录取批次,考生可根据自己所在省份的一本、二本、三本批次分数线来对比确定。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ZUCC)成立于1999年7月,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并与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共同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
截至2018年5月,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设有计算机与计算科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工程、医学、外国语、商学、传媒与人文、法学、创意与艺术设计等9个分院,40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文、经、管、法、工、理、医、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
②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怎么样
我是城院18级的学生 转公费之后的第一批 当年高考失利 进入这所学校内前我也会有很多顾虑 但是容经过在这里一年的学习生活 我看见了这里有很多非常努力上进的同学 学风学纪也蛮不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你是积极向上的人 自然身边会聚集很多优秀的人
学校里面也会有蛮多机会 像学生组织、各类校园活动 要敢于参加 锻炼自己的能力
浙江省高校一般来说转专业门槛相对其他省份都会宽松一些~只要成绩合格就有机会哦。
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到底是几本
三本高校。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全日制民办综合类独立学院 ,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15年) ,学校主管部门是浙江省教育厅。
学院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现有两个校区,占地1000余亩,校舍面积40万余平方米。
南校区:杭州市拱墅区湖州街51号(310015)
北校区:杭州市拱墅区湖州街50号(310015)
(3)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招生网扩展阅读: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经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并与浙江省邮电管理局(现为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共同发起创办的一所新型普通本科高校。
由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各出资6000万元,浙江省邮电管理局出资5000万元,校址为原“邮电管理学院”校舍。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有专任教师712人,其他外聘教师155人,生师比15.73:1。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49人,硕士379人,博士比例达34.97%;具有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247人,高级职称人数比例达48.17%;具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
学校现有浙江省一流学科3个,重点学科4个,省重点专业1个,省新兴特色专业4个,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杭州市重中之重学科2个,市重点学科11个,市重中之重实验室3个,市重点实验室9个。
④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几本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不同省份的招生和录取批次情况是不一样的。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各个省份录取批次的情况如下图:
(4)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招生网扩展阅读
“人才培养是学院工作的核心,招生就业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韦巍指出,2017年的招生工作成绩亮眼,“站位战”精准定位功不可没。
2018年要在招生宣传上提早布局,充分挖掘专业优势,采取各种新手段、新方法开展宣传,以发扬优良传统,打赢“攻坚战”,奠定学院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台阶。
就业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要认清形势,充分参考借鉴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调查报告,对于部分指标发掘其背后原因。招生就业连接两头,最重要的还是以人才培养为基石的教育本体。
学院建院十八年,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与口碑,现在更到了发展关键期,不但要创造条件,讲好故事,大力宣传,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
更要抓住浙大“双一流”建设的契机,抓住学院与工程师学院联动发展的契机,思考创新培养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为学院建设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⑤ 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转入浙江大学后可以报考什么专业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浙江省属于一本和二本招生大学 截至2017年 资产评估 土木工程回 计算机科学 金融学答 临床医学等属于第一批次招生 并且有立交桥计划 部分优秀学生大二可以转入浙江大学。根据2016年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占地1000余亩,校舍面积40万余平方米;辖9个学院,开办39个本科专业,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中外课程合作项目;有教职工1000余名,全日制本科学生13100余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简称“浙大城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共同发起创办的民办独立学院。学生毕业后授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士学位。
⑥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哪些专业是一本
截至来2017年,资产评估、土自木工程、计算机科学、金融学、临床医学等属于第一批次招生。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有专任教师712人,其他外聘教师155人,生师比15.73:1。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49人,硕士379人,博士比例达34.97%;具有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247人,高级职称人数比例达48.17%;
具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共计2人,浙江省“151”人才25人,杭州市 “1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及相当级别以上50人,入选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2 人;
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钱江人才C、D类项目2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人、 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3人,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在杭创业创新项目7人;共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
⑦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几本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本。学生毕业后,授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全日制普通高专校本科毕业属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士学位。
学院各本科专业均实行学分制收费,学费由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组成。
艺术类专业学费9000元/生·年,工科类、医学类专业学费6000元/生·年,其它专业学费5300元/生·年。
工业设计(中新合作办学)学费45000元/生·年,金融学(中新合作办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中新合作办学)学费40000元/生·年。
每学年初,各专业学费按浙江省物价部门核定的预收标准进行预收;每学年结束时,根据所注册专业及实际所修读的学分数结算。
⑧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网址是什么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网址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设有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
外国语学院、商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法学院和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分院),36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文、经、管、法、工、理、医、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设有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课程合作项目8个。
(8)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招生网扩展阅读: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知名校友
胡玮炜: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摩拜单车创始人。
许航: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全国十大“最美检察官”、浙江省劳动模范、第四届浙江省优秀检察官、第二届“最美杭州人”、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二次。
曾侃: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足球评论员。
斯康: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安吉云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获“最美浙江人—2016青春领袖”称号。
袁奇翔: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
王轶磊: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浙江省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民进浙江省副主任委员,广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佳吟: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全国优秀公诉人,第五届“最美杭州人”。
吕晶晶: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香港亚洲小姐大赛总冠军。
⑨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几本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二本院校。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University City College),成立于1999年7月,是经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并与浙江省邮电管理局(现为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共同发起创办的一所新型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占地1000余亩,校舍面积40万余平方米。设有9个分院,开办40个本科专业。
(9)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招生网扩展阅读
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1000余名,其中专职教师800余名,超过50%的教师具有高级技术职务,超过88%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此外,学校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者2人,钱江特聘专家12人,西湖学者4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28人,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院系概况:
学校设有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法学院和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等9个学院,40个本科专业,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中外课程合作项目,设有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杭州市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教学建设:
学校拥有浙江省一流学科3个,重点学科4个,省重点专业1个,省新兴特色专业4个,“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杭州市重中之重学科2个,市重点学科11个,市重中之重实验室3个,市重点实验室12个,市重点(特色)专业9个,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