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大学排名
⑴ 2017年中国大学排名
一期(34所)复 清华大学 北京大制学 厦门大学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天津大学浙江大学 南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 武汉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 湖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 东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期(5所) 中国农业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⑵ 最好的大学排行榜中国
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综合榜中排名前十的高校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综合榜
与社会同类榜单相比,中国大学百强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特色,指标及权重设置有鲜明的价值导向。该榜单设置师资力量、学术成果、科研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育5个一级指标,下设25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全面涵盖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数据,指标评分均来自政府或第三方机构的客观统计结果。其中,进步榜将2020年与2010年数据进行比较对照,分析上榜高校10年来的动态发展趋势。
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大学评估与科技评估研究中心主任黄瑞勇介绍,区别于其他同类型榜单,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突出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与立德树人直接相关的高端师资、研究团队、教学成果、教学资源、人才培养、升学就业等二级指标权重占30%。
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前十的依次为:外交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石河子大学、海南大学、深圳大学、中央戏剧学院。
进步榜
榜单显示,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格局(前30名)趋于稳定,第二方阵高校(30到100名)竞争激烈,全国教育资源分布呈现不均衡。浙江、广东、山东高校进步最快,东北和中西部地区高校发展速度较慢,地方院校进步明显。
值得关注度额是,在百强榜进步榜单中,外交学院名列第1;南方科技大学名列第3,预示着以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为代表的新研究型大学,在中国大陆高校排行榜上渐入佳境;985高校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列进步幅度第1,在人均科研经费、国家三大奖、新生质量、本科继续深造率等方面进步明显。
中国大学百强榜2017年以“瑞路中国大学百强榜”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起,中国大学百强榜首次形成“3+N”内容体系,每年定期发布综合榜、进步榜和效率榜三项基础性榜单,再根据社会关注热点与国家政策导向发布若干子榜单,旨在构成综合性、立体式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回应社会的关切,为教育主管部门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提供参考。
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⑶ 中国大学排名2017,哪个最权威
大学排名都是胡邹抄,且不要相信。每个大学排行榜,都有其特定的评价指标,且不说这些指标设置是否科学完整,信息采集的准确性也是很大问题。尤其很多同一个档次的高校,有人一定要比较出一二三来,而且给人的误导性思维非此即彼,似乎是第一名好,第二名就是不好,耶鲁大学的校长认为这是统计学上的精确性误导。
如果考生择校的话,可以重点参考一下华东师大对高考录取分数线模拟出的一个按生源质量的排名,虽然不是很准确,采用录取最低线而不是平均分也不科学,但大体可以反映出考生对学校报考的热度。
录取分数高的学校,一般就是考生心目中更好的学校。
⑷ 人民网发布的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2017年度排行榜前十有哪些
人民网总编辑余清楚在论坛上发布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2017年度排行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入选榜单前十位。
余清楚介绍,排行榜评估指数由三级指标体系构成,一级指标由媒体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网络舆论影响力、科研影响力、校友影响力、入选世界高校排名、入选“双一流”高校等7个维度加权归一化求得;二级指标由中央级媒体关注指数、地方及行业媒体关注指数、科技成果指数、成果转化指数等8个维度构成;三级指标则包括中央级媒体报道量、教学与科研人员数量、科技经费、课题数量、论文数量、科技转化收入等近20个维度组成。
排行榜选取了164所部属重点高校及地方重点院校,进行全方位评估。在社会影响力前十位的高校中,清华大学以99.68分排名首位。从各子项来看,清华大学在多项细分项中拔得头筹,如媒体影响力、网络舆论影响力、科研影响力等方面实力占优。
在公布备受关注的新媒体影响力子项排行榜时,余清楚指出,入围前十的高校“双微”普遍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粉丝基数大,地域分布广泛;二是更新周期短,原创占比高;三是互动与响应程度高,受众黏性强;四是信息内容生产丰富,特别是教育类信息传播趋向纵深化。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位居高校科研影响力子项目前三甲。余清楚强调,在舆论场中,科研经费最受舆论关注。科研经费投入、科研经费预算、科研人员收益方面,舆情压力指数较之去年有所降低,这与国家提高科研经费投入,提升科研人员的“获得感”等举措密不可分。
对此,余清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重视媒体差异化管理,根据不同媒体的定位、功能和传播影响力差异,有的放矢,推出有针对性的合作内容和方式;二是重视“三微一端”平台建设,利用H5、短视频提升传播影响力;三、探索境外媒体报道新方式,讲好中国校园故事,扩大国际传播能力,同时也要防范境外意识形态渗透;四是重视舆情工作,打造舆情处置闭环。
针对2016年-2017年度高等教育领域舆情高发,学术造假、校园贷乱象、大学生遭电信诈骗事件累及高校声誉等问题,余清楚建议,高校宣传部门重视舆情工作,遵循舆情处置规律,打造完整的舆情处置闭环。此外,应深度发挥主流媒体的“压舱石”作用,正确引导舆论。
⑸ 前十名大学中国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University),简称“清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C9)、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复员返回北平(现北京)。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学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4、复旦大学
学校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5、南京大学
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
6、浙江大学
学校前身是创
⑹ 中国的大学计算机专业排名。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最新发布2017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和2017中国大学计算机类本科专业排行榜等榜单如下:
1、北京大学9个本科专业荣膺中国八星级专业,跻身2017世界一流、中国最顶尖专业行列,雄居校友会2017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榜首。
清华大学第2,复旦大学第3,上海交通大学第4,中国人民大学第5,武汉大学第6,南京大学第7,浙江大学第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9,四川大学第10。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大学物理学、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等38个专业荣膺中国八星级专业,武汉大学经济学、南京大学天文学等282个专业荣膺中国七星级专业,跻身2017世界一流、世界高水平和中国顶尖专业行列,是2017年立志成为政商学等各界领袖、中国最优秀考生的首选专业,堪称最值得中国高考状元报考的最佳专业。
(6)2017中国大学排名扩展阅读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专业星级划分:中国九星级专业(★★★★★★★★★):世界顶尖专业;中国八星级专业(★★★★★★★★):世界一流、中国最顶尖专业; 中国七星级专业(★★★★★★★):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中国六星级专业(★★★★★★):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中国五星级专业(★★★★★):世界知名、中国一流专业; 中国四星级专业(★★★★):中国高水平专业; 中国三星级专业(★★★):中国知名、区域一流专业; 中国二星级专业(★★):中国区域高水平专业;中国一星级专业(★):中国区域知名专业。
⑺ 2017年全国高校排名50名都有哪些
一期(34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天津版大学
浙江大学 南开权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武汉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山东大学 湖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 东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期(5所)
中国农业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⑻ 2017全国大学综合排名
以下是2016中国大学前一百位排名具体榜单,供大家填报志愿参考。主要排名指标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影响。(不包含艺术、军事类院校)
⑼ 201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全国一共有800多所的本科高校参与二本批次的招生,其中一部分高校在不同省份招生标准不同,有些是二本批次,有些是一本批次。此次排名依据点的是河南省投档的分数线,因为河南省属于高考第一大省,样本较为充足! 从下表的排名数据中来看,排名第一的是广东财经大学,排名第二的是遵义医学院,排名第三的是陆军工程大学。以下是2017年至2018年二本高校排名,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