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排名 » 大学论语选读试题答案

大学论语选读试题答案

发布时间: 2021-02-06 13:54:13

1. 课内外文言文论语选读1到3答案

论语》选读(1-3)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选项中读音全正确的一项(版 )

A、有权道则见(xiàn) 亟失时(qì) 耦而耕(ǒu) 耰而不辍(yōu)

B、见其二子(jiàn)荷蒉(kuì) 末之难矣(nàn)曾是以为孝(zēng)

C、厩焚(jiù) 有丧者(sàng)齐衰者(zī) 瞽者(gǔ)

D、虽少必作(shào) 左衽(rèn) 颛臾(zhuān) 近取譬(bì)

2、选出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 )

A众星共之(gǒng)道之以德(dǎo)既庶矣(shù) 千乘之国(shèng)

B焉用彼相(xiàng) 盍彻(qiè) 必偃(yǎn) 周监于二代(jiàn)

C八佾(yì) 盖阙如也(quē)先生馔(zhuàn)衣夫锦(yì)

D韫椟(yùn) 以费畔(bì) 涅而不缁(niè)匏瓜(páo)

3、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不得己而去(一定) B.使民敬、忠以劝(勤勉努力)
C.钟鼓云乎哉(说) D.克己复礼 (约束)

参考答案
1、A 2、B 3、A

2.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语文卷(一)第一单元《论语》选读~求答案

没有查到~

3.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作业本参考答案12高山仰止

你把题打出来啊

4. 谁知道《论语》选读之综合练习(一)——(三)的答案

1-3没有!~~ 不过-5可以先看下!~~~~

《论语》选读(1-5)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39分)

1、选出下列选项中读音全正确的一项( )

A、有道则见(xiàn) 亟失时(qì) 耦而耕(ǒu) 耰而不辍(yōu)

B、见其二子(jiàn)荷蒉(kuì) 末之难矣(nàn)曾是以为孝(zēng)

C、厩焚(jiù) 有丧者(sàng)齐衰者(zī) 瞽者(gǔ)

D、虽少必作(shào) 左衽(rèn) 颛臾(zhuān) 近取譬(bì)

2、选出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 )

A众星共之(gǒng)道之以德(dǎo)既庶矣(shù) 千乘之国(shèng)

B焉用彼相(xiàng) 盍彻(qiè) 必偃(yǎn) 周监于二代(jiàn)

C八佾(yì) 盖阙如也(quē)先生馔(zhuàn)衣夫锦(yì)

D韫椟(yùn) 以费畔(bì) 涅而不缁(niè)匏瓜(páo)

3、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不得己而去(一定) B.使民敬、忠以劝(勤勉努力)
C.钟鼓云乎哉(说) D.克己复礼 (约束)
4、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己欲立而立人 (自立) B.回虽不敏,请事斯大语矣(即使)
C.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 D.三年之丧,期己久矣(一周年)

5、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B 周监于二代

C 女安,则为之 D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6、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一样的一组( )

A 阳货欲见孔子 则修文德以来之

B 君子之德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 守死善道

D 请事斯语矣 子路从而后

7、指出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现象的一项( )

A 民免而无耻 B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C 天之将丧斯文也 D 道之以政

8、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

A 于斯二者何先 子将奚先

B 道之以政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C 君子哉若人 甚矣吾衰也

D 曾是以为孝乎 岁不我与
9、下列各句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 无乃尔是过与 B 有是哉,子之迂也

C 吾道一以贯之 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10、指出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组( )

A 天之将丧斯文也 君子之至于斯也

B 末之也已 子之往也

C 道千乘之国 是社稷之臣也

D 百姓信之矣 末之难矣

11、指出下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组( )

A 曾是以为孝乎 子路行以告

B 则修文德以来之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C 公山弗扰以费畔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 以吾从大夫之后 以勇气闻于诸侯

12、指出下列“诸”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韫椟而藏诸 B 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

C 而往拜之,遇诸涂 D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13、指出下列“徒”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B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二、填空题

1、⑴《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孔子弟子信再传弟子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 、 、 。

2、列出出自论语的成语五个 、 、 、 、 。

3、课文默写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2)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 ; ,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子曰:“弟子入则孝, ,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曰:“ ,不相为谋。”

(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6)丈人曰:“ ,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7)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 , ?”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弱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与( )(2分)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等四人。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②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3全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2分)

(二)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②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2)在本章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2分)

答:

(三)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①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2)孔子有怎样的富贵观?(2分)

答: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李建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珪及温彦博谏曰:“孝孙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珪独不拜曰:“臣本事前它,罪已当死。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令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而罢。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昨责彦博、王珪,朕甚悔之。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

1.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大宗指示之曰 指示:指给……看

B. 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顾问:回头问

C. 臣本事前宫 本事:本来侍奉

D. 不以不肖 不肖:没有才能

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珪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2分)

①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

②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

③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④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⑤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

⑥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王珪的叔叔王颇是当时的大儒,很欣赏王珪,后来,王珪受叔叔的牵连躲在南山避罪十余年。

B. 王珪曾侍奉东宫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建成被杀后,王珪又侍奉唐太宗,继续为官,但很多时候,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

C. 王珪借古事劝谏君主,唐太宗虽不采纳,但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D. 本文成功塑造了敢于劝谏君主的“谏臣”王珪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唐太宗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一面。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2)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3)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

四、给文言文阅读材料加标点。(3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C 5、A 6、C 7、D 8、B

9、B 10、B 11、D 12、A 13、B

二、填空题(略)

三、

(一)⑴ ①并且你与其跟随避开恶人的志士,哪比得上跟随避开人世的隐士。

②鸟兽不可跟它们同群,我不跟世上人群相处又跟谁呢?

(2)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

(二):⑴ ①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

②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对此恐怕都感到为难呢。

(2)“推己及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

(三)(1)①对正道笃信不疑,勤奋好学,至死坚守,努力护持。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2) 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四)

1B(顾问:咨询、询问)

2D(①句是询问,不存在劝谏问题。③说太宗的行为,与王珪无关。⑥非进谏之意。其余均可。)

3(“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不合原文的意思。)

4、翻译下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善善”1分,“恶恶”1分,“所以”1分)

(2)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珪的言论。(“出”“而”1分,意思1分)

(3)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以”“让”1分,被动句式1分。意思1分)

〔译文]:

王珪,字叔玠,是太原祁县人。叔叔王颇在当时是博学的儒士,有辨别评述人的才能,曾经告诉亲近的人说:“我们家的希望,只在这个孩子身上了。”隋文帝开皇末年;王珪出任奉礼郎。到王颇因汉王杨谅反叛之事获罪被杀,王珪应当一起被治罪,于是逃命到南山,前后达十余年。

唐高祖入关,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不久转任中允,太子李建成十分尊重他。后来因为受皇太子暗中谋反事件的牵连,被流放到巂州。李建成被杀后,唐太宗一向知道王珪的才能,召回任命为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替高士廉任侍中。唐太宗曾经在无事时和王珪闲聊,当时有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阴谋败露后没入宫中,唐太宗指着美人给王珪看,说:“庐江王不仁义,残杀了她的丈夫并把她收为姬妾。暴虐至极,能有不灭亡的吗!”王珪离开座位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娶这个妇人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太宗曰:“杀人而夺取他的妻子;你竟然问我对错,这是为什么?”王珪回答说:“我从管子那里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那里的父老说:“郭国是什么原因灭亡的?”父老说:“因为他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桓公说:“如果象您所说的那样,(郭君)那是贤明的君主,怎么到灭亡的地步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现在这个妇人还在你身边,我私下认为您心里认为李瑗的做法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是错的,这就是所说的知道坏人而不能使他离开。”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珪的言论。

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王珪和温彦博进谏说:“孝孙非常精通音律,不是不用心,只恐伯陛下询问的那个人不合适,而扰乱了陛下的视听。况且孝孙是高雅人士,陛下忽然因为教女乐的事而责怪他,我担心天下人知道了都会吃惊。”太宗发怒说:“你们都是我的心腹,应当进献忠诚正直的言论,为什么竟然顺从属下欺骗皇上,反而替孝孙说话!”彦博叩拜谢罪,王珪自己不叩拜,说:“我本来侍奉前东宫太子,按罪已经应当被处死。陛下体恤宽恕我的性命,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安排我担任重要的职务,以忠城正直要求我。今天我说的,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没有想到陛下忽然用没有根据的事来责备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对不起陛下。”唐太宗默然不语,不欢而散。第二天,唐太宗对房玄龄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能接受劝谏本来很难。从前周武王尚且不任用伯夷、叔齐,周宣王是贤明的君主;杜伯还是在无罪的情况下被杀了,我日夜希望接近前朝圣贤,很遗憾不能赶得上古人。昨天责备彦博、王珪,我十分后悔。你们不要因此而不进直言了。”

贞观十三年,生病,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5. 论语知识答卷及答案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什么?(圣人) 3、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B )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4、“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5、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仁) 6、“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 恭、宽、信、敏、惠 ) 7、“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 8、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 9、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 温故知新) 10、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到了三十岁左右,通晓“六艺”,试问哪“六艺”?(《书》《诗》《易》《春秋》《礼》《乐》) 11、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仁、义、礼、智、信、勇) 1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七十二) 1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不成人之恶) 1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仁政) 15、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忠君尊王) 16、孔子被封为什么王?(B) A、 文惠王 B、文宣王 17、孔子名什么?孔子字什么?(丘,仲尼) 18、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A)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19、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B) A、 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愤: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2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C)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22、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D) 23、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9月28日) 24、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蜚 。 26、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多少年?(14年) 27、孔子的母亲的名字是什么?(颜征在) 28、现存《论语》共多少篇?(B) A、19 B、20 C、25 D、28 29、孔子在何处设教?(A) A、 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30、孔子把什么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义) 31、孔子整理、编订了哪些古代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32、孔子的思想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朝以后) 33、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什么?(国老) 34、下列三项中,哪项与孔子无关?( A ) A、孔杯 B、孔林 C孔道 (注:孔杯:兄弟的代称。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道:孔子的学说。) 35、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哪国史料整理而成的?(A) A、鲁朝 B、宋 C、秦 D、齐 36、从何时起,《论语》被钦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B) A、宋 B、元 C、明 D、清 37、“质胜文则野”下一句是什么?(文胜质则史) 38、孔子周游列国为期15年,对还是错?(错,应是14年) 39、我校碑廊共多少块碑?(40) 40、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B,出自《孟子》)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1、请背出《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五句: (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 学而时习之。 (7) 温故而知新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这则殆。 42、“孔子认为‘为仁之本’是‘忠义’”,这句话对还是错?(错。应是孝悌) 43、“悌”是什么意思?(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44、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D) A、颜征在 B、孔鲤 C、子路 D、颜回 45、孔子死后,鲁哀公亲制诔(lěi)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什么?(尼父) 46、历代帝王除亲自前往曲阜致祭外,还派官员致祭孔子,前后共有多少次?(196次、128次、156次) 47、孔庙的主体建筑命名为什么?(大成殿) 48、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孔子后代自称以什么传家?(诗礼) 49、孔子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哪两种卑微的工作?(委吏:管理仓库;秉田:管理畜牧) 50、 孔庙 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1、山东曲阜孔庙内有建筑104座,466间,古树1250株。更是我国罕见的大型碑林之一,各类碑刻有多少块,。 A、2000多 B、1500多 C、1000多 52、孔府即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紧邻孔庙,是孔子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的衙署和府第,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53、孔府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4、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 55、在孔子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孔子思想首先传入朝鲜、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 56、一九八八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们聚会巴黎,他们得出的结论之一便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 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57、“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部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8、请根据以下提示,说出具体内容:(共5题,每题10分) (1) 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颜回) A、他是鲁国人 B、他是七十二贤之一 C、他死后,孔子连呼“天丧予!天丧予!” D、他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 (2) 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子贡或端木赐) A、他是最早的儒商 B、他是孔子七十二门徒中最富有的弟子 C、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D、孔子死后,他守了六年的丧。 (3) 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子路或季路或仲由) A、他随孔子游学于列国 B、他死于卫国的内乱中 C、孔子见南子时,他很不满 D、他耿直好勇 (4) 根据提示,说出这是春秋时哪个国家?(齐国) A、鲁昭公兵败曾逃亡至此 B、它在现在的山东境内 C、孔子曾在此听过韶乐 D、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 (5)根据提示,说出这是哪座城市?(洛阳) A、它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 B、孔子曾问礼于此 C、历史上曾被称为东都 D、以盛产牡丹出名

6. 论语十则练习题答案

1.文学常识:

《论语》是 经典之一,记录 及其弟子 的 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 ,字 ,

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儒家学派创始者。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学生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孔子整理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尚书》《诗经》《周易》,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论( )语 陬( )邑( ) 愠( ) 三省( )

传( ) 殆( ) 罔( ) 凋( )

3.从课文中找出通假字。

4.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从文中找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句子。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6.“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顺接,指用“而”字连接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如“学而时习之”这种情况,在白话里通常不必用起连接作用的词。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这里的“而”字同白话里的“可是、但是”相当。从课文中找出顺接、转接的例子。

表顺接:

表转接:

7.找出词类活用的句子。

8.找出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成语:

格言:

警句:

参考答案

10 《论语》十则

1.儒家 孔子 言行 语录体 丘 仲尼 春秋末期 思想 教育

2.lún zōu yì yùn xǐnɡ chuán dài wǎnɡ diāo

3.“说”同“悦”,“女”同“汝”,“知”同“智”。

4.(1)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学过的功课,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

(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三省:多次检查,反省。

(3)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故:旧的知识。

(4)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罔:迷惑;殆:有害。

(5)士大夫不能够不强毅。弘毅,强毅。

(6)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给予别人。欲:要;施:给,送。

5.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表顺接: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转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

8.判断句:是知也。(“也”表判断语气)

省略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动词“择”。

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代能温故而知新的人。

9.略

10.略

7.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同步作业本克己复礼答案

你这个问题没问清楚,不知道你像知道什么

8. 论语选读重点语句翻译答案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
【原文】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4)。”
【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2、
【原文】
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
(5)之:与。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3、
【原文】
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4、
【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1)。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3)而食(4)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
(1)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是粪;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与丈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
(3)黍:音shǔ,黏小米。
(4)食:音sì,拿东西给人吃。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评析】
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5、
【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1)。晨门(2)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热点内容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老师信息 发布:2025-05-24 01:59:06 浏览:310
云南财经大学房地产经济学博士 发布:2025-05-24 01:51:58 浏览:504
吉林大学外校研究生 发布:2025-05-24 01:39:33 浏览:72
西北大学动漫专业 发布:2025-05-24 01:36:50 浏览:822
廊坊大学城公寓 发布:2025-05-24 01:36:40 浏览:414
北京大学教授不正当关系 发布:2025-05-24 01:34:23 浏览:866
大学生消防员 发布:2025-05-24 01:28:13 浏览:181
堪培拉大学宿舍 发布:2025-05-24 01:19:38 浏览:275
广州大学2017年4月有什么考试时间 发布:2025-05-24 01:13:21 浏览:807
广州大学生落户政策 发布:2025-05-24 01:07:34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