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校区
㈠ 中国人民大学几个校区占地多少亩
五个校区
据2017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230余万平方米,设有中关专村校区、属通州校区(东校区,在建)、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深圳校区(在建)。
中关村校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通州校区:(东校区,在建):北京市通州区x002
苏州校区:中国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58号
深圳研究院: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四道19号虚拟大学园楼A304室
深圳校区:(在建)宝安区石岩街道宝石公路西侧
(1)人民大学校区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楼多为1980年代或更早时期的仿苏建筑,以灰色调为主,最具代表性的是求是楼。1990年代后期至今修建的公共教学一楼和学院楼群为红色(“人大红”)调的现代化建筑。
主要建筑物:求是楼、科研楼、公共教学一楼、公共教学二楼、公共教学三楼、公共教学四楼、人文楼、理工楼、贤进楼、理工配楼、信息楼、明德主楼、明德商学楼、明德法学楼、明德新闻楼、明德国际楼、如论讲堂、游泳馆、世纪馆、学知楼。
㈡ 中国人民大学有几个校区,每个校区多少人
北京除了海淀一个校区之外,张自忠路5号是人大的旧校区,但现在就存些资料什么内的,容没有学生的,有空可以过去看下的,当旅游景点吧。
2008年新办了一个苏州国际研究院,就一些类似于对外汉语之类的专业在那里,绝大部分都在北京的。
总体来说男女比例是大概1:1.5,美女如云一点不夸张的。
㈢ 中国人民大学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哪个校区最好
中国人民大学目前只有一个校区在使用中,即现在位于三环的校本部。位于通州的新校区目专前仍在建设中,属没有学生去那。校本部的面积比较小,毕竟位于三环,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活学习设施一应俱全。欢迎报考中国人民大学!
㈣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学校
1、中法学院:与人大的其它学院如:财金学院、商学院、法学院、马院等是一样的非独立法人的二级学院,只是授课地点不同而已。并且,中法10、11级在中法学正式挂牌之前,在北京的一年,就是财金学院的中法班。
2、中法学院的招生:与中国人民大学其它学院的招生是一样的,有的省有单独代码,有的省就与人大同一个代码,都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统招生,发人民大学毕业文凭和学位(这与有些3+1、2+2等招生,不发中国合作方学校的文凭严重不同)。
3、大三出国: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的四年中,抽出一年(第三学年)去法国教学点上学,同时,也获得了法国的本科文凭。这不影响中方文凭。
4、学习内容:人民大学的文凭获得要完成所有的本专业学科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这在专业课上没有缩水,同时,还相当于加一门法语,并且,大二就有法方老师用法语教授专业课,所以,课程比较其它学院是要重很多,特别是大二阶段,课程排得满满的,周末还要经常考试。
5、研究生阶段:选择法方学校不是强制的,能力尽可以考其它的研究生,也就是说,不影响考研的选择,但是,有选择法国相关学校的优先权,并且,是一年就能获得研究生文凭,这些相关的学校是得到中国教育部的认可的,这样,回国后是承认研究生文凭的。
(4)人民大学校区扩展阅读
1、2012年9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文设立苏州校区,全面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和中法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2、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巴黎四大)、法国保罗-瓦莱里大学(蒙彼利埃三大)、法国KEDGE商学院(由法国波尔多高等商学院和马赛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共同合作创办的第一家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非独立法人办学单位,是中国人民大学直属的二级学院。中法学院中方院长为青年经济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朱信凯,法方院长为法国保罗-瓦莱里大学副校长Jean-François VERGNAUD(魏让方)教授 。
参考资料 网络-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㈤ 中国人民大学的具体校址
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址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
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世界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
(5)人民大学校区扩展阅读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人大有专任教师1836人,其中,教授615人,副教授749人;有19名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先后有462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有54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1人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0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9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3人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8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㈥ 中国人民大学的具体位置在北京哪
中国人民大学有两个校区。中关村校区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苏州校区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58号。
学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
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据2017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230余万平方米,设有中关村校区、通州校区(东校区,在建)、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深圳校区(在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4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92万册、电子图书297万种;下设5个学部、26个教学单位、81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846人、全日制在校生24778人。
(6)人民大学校区扩展阅读
校训
实事求是
释义:“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
毛泽东曾在《改造该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大家去研究。”
1992年6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庆55周年前夕,“实事求是”被正式确定为学校校训。
㈦ 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的校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 ,选址在通州区潞城镇,地铁6号线二期延长线东部新城站北1公里处,占地约2000亩左右,面积比现在的校区大出一倍还多。按照规划,东校区将建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培养层次齐全的新型校区和留学生培养基地。同时,按照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布局规律,结合国家战略、北京市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人文社会学科,有选择适当发展理工医学科、艺术学科。如果建设顺利,五年内人大东校区可以开始招生。作为配套,人大附中、人大附小和人大附属幼儿园也将落户通州。据介绍,新校区工程正式启动前,将在全球招投标。
人民大学东校区落户通州,也弥补了通州区尚无“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空白,而人大附中、人大附小和人大附属幼儿园的到来,也将提升通州区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2012年3月30日 ,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建设,完善人才培养结构,带动北京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将重点打造和孵育“精干的理工科”,延续和提升“主干的文科”,形成文理交融的校园,建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培养层次齐全的新型校区和留学生培养的主要基地。同时,结合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打造北京市金融中心、通州新城的战略部署,东校区将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打造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基地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㈧ 人大共有多少个校区,在哪里
现址: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内中关村大街59号。
办公地容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新闻楼0506室。邮政编码: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58号。邮政编码:215123
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通州校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尚未投入使用。
旧址:学校旧址原称东四铁狮子胡同1号,现为东城区平安大街东部张自忠路三号。
㈨ 中国人民大学在哪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 邮编:100872
㈩ 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和本部有什么区别吗
一、主体不同
1、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基于2007年9月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内究院),2009年9月6日举行首届全容日制学生开学典礼。
2、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
二、作用不同
1、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是中国人民大学整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是人民大学国际化的窗口;是面向国际、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和培养高端人才的实验基地。
2、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三、特色不同
1、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设立苏州校区并组建管委会,全面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和中法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2、人民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对象为全校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计划”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经费,支持其开展社会调查与科学研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