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大兴影响
❶ 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有哪些专业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学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环境设计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工业设计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
土木工程(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
土木工程(城市地下工程方向)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筑材料方向)
交通工程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美合作2+2)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资源循环利用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
测绘工程
地理信息科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车辆工程(汽车工程方向)
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方向)
工业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数学类(理科实验班)
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市场运营与策划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招标采购方向)
工程造价
文法学院:
法学
社会工作
❷ 北京建筑大学在哪里
一、北京建筑大学在哪里
北京建筑大学地址在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大兴校区和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西城校区,该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二、北京建筑大学介绍
学校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西城校区占地12.3万平方米,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8.8万平方米。目前,学校正按照“大兴校区建成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城校区建成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科技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的“两高”布局目标加快推进两校区建设。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52.9万册、电子图书185万册,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52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是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最为齐全的高校。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现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自动化。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科设置以工学为主,兼有管理学、理学和艺术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有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我校全部工学学科参加了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并获档次评价,其中建筑学、土木工程2个学科评估结果为B。
学校名师荟萃、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019人,其中专任教师644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9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87人,教授106人,博士生导师24人。拥有*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入选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科院“*”1人,北京学者2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才8人,北京市长城学者8人,北京市科技新星8人,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个人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教育部、住建部专业指导和评估委员会委员9人,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高层次人才、学术创新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80余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创新团队等各类团队28个。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9 项,其中一等奖13 项。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高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10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另有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 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 个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95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和首都高校“挑战杯”、“创青春”等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4 项、省部级以上奖励743项。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精英良才。现有各类在校生1184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717人,硕士研究生2171人,博士研究生20人,成人教育学生1842人,留学生92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多年来,学校遵循“立德树人、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和“爱国奉献 坚毅笃行 诚信朴实 敢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参与了北京60年来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成为国家和首都城市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桂生、沈小克、张宇、罗玲、胡越、包琦玮、高士国、杨伯钢,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全员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兴校,不断强化面向需求办学的特色,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地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现代城市测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学校现有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等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近年来,我校教师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共13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近五年,新增各类科技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90余项;科技服务经费连年超过2亿元。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学校面向国际,办学形式多样。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战略,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63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首都高校平安校园示范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北京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按照“提质、转型、升级”的工作方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以首善标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上层次、上水平,向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奋进。
❸ 北京建筑大学大一新生是去大兴校区吗大兴校区现在的硬件(特别是住宿)、师资条件怎么样
大一的确是去大兴新校区的, 宿舍是 4个人 有空调 上面床,下面桌子那种。总回体来说硬件算是答非常好的了。因为是新建的。 师资条件看你怎么比,你跟清华建筑的比肯定没法比。 土木的话 是建大比较大了一个学院,大概10多个班,如果说出名,肯定没有建筑学院出名的。 具2013年的排名,建大只有两个学院排进全国前十。 就是建筑学院和测绘学院,两个学院都是全国排名第9. 土木学院我真忘了,不是十几名就是二十几名。具体的数字在建大研究生招生简章上写过好像。
❹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兴校区的概况
七十六年的风雨历程,七十六年的历史变迁,几代建院人励精图治,投身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逐步探索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确定了学院坚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的办学定位,坚持服务于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致力于培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高级应用型人才。七十多年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为社会培养五万余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扎实学术功底、娴熟实践技能的优秀毕业生。如今,学院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校,是北京乃至国家城乡建设的重要力量。从提高学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入手,从提高学院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着眼,服务从和服务于北京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学院最终选址大兴区黄村镇芦城高教园区建设新校区。我校大兴校区位于黄村卫星城芦城高教园区,南临清源西路,北至清源北路,西距芦求路250米,东临西永路。该地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距黄村镇中心3公里,距南五环约4公里,距京开高速约4公里,距地铁大兴线清源路站1.5公里。该地块西侧与芦城工业开发区、南侧与市第三体校隔路相望。在新校区的东南方向500米是近6000亩大兴滨河森林公园。
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校区建设采取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一期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建成一期工程16.4万平米已竣工启用,二期14万平方米开始动工建设。在已经建设完成的一期建筑中,基础教学楼东西长达120余米,是北京公共教学建筑跨度最长的单体之一,学术报告厅采取仿鸟巢的设计,将奥运元素引入学院,体现首都特色,也为学院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样本。经管环能学院组团、金工电子实训中心、学生宿舍区等单体或组团也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建筑单体齐聚校园,不仅秉承了“融今古建筑之精华,集中外名师之大成”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校兼容并举、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良好校风。未来十年,学院认真贯彻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办校战略,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学。
我校大兴校区位于黄村卫星城芦城高教园区,永源路15号,南临清源西路(永源路),北至清源北路,西距芦求路250米,东临西永路。该地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距黄村镇中心3公里,距南五环约4公里,距京开高速约4公里,距地铁大兴线清源路站1.5公里。该地块西侧与芦城工业开发区、南侧与市第三体校隔路相望。在新校区的东南方向500米是近6000亩大兴滨河森林公园。根据我校大兴校区国有土地使用证和规划意见书,校区总用地63.51公顷(合952.6亩),建筑控制规模35.09万平方米。校区建设采取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一期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建成,二期14万平方米即将动工建设。在已经建设完成的一期建筑中,基础教学楼东西长达120余米,是北京公共教学建筑跨度最长的单体之一,学术报告厅采取仿鸟巢的设计,将奥运元素引入学校,体现首都特色,也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样本。经管环能学院组团、金工电子实训中心、学生宿舍区等单体或组团也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建筑单体齐聚校园,不仅秉承了“融今古建筑之精华,集中外名师之大成”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校兼容并举、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良好校风。
学校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进一步抢抓机遇,根据服务首都城乡建设的要求,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学的步伐,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居全国建筑类院校和北京市属高校先进行列。 大兴校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作为学校派驻大兴校区的管理机构,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代表学校全面负责大兴校区的
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大兴校区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和生活秩序的稳定。
管委会下设综合工作办公室、后勤保障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三个工作机构。教务处和保卫部(处)在大兴校区设立教务工作办公室、安全保卫工作办公室。受大兴校区管委会的统一协调,业务上分别受教务处、保卫部(处)及分管校领导的领导。
管委会的主要职责:根据学校总的要求和工作安排,在大兴校区正式使用和运行后监督落实大兴校区各项后勤保障服务;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做好学生管理、教学组织、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协调大兴校区在使用、运行中的各项工作,督促学校有关部门履行相关职责,保证大兴校区的正常运转;按照学校年度财务预算,负责大兴校区运行经费的统一使用;负责需要在现场处理和解决的紧急事务等。 2011年2月21日,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召开“决战百日创精品,喜迎师生入校来”动员大会。常务副总指挥李维平副校长结合学校2011年党政工作要点及“十二五”发展规划,做了“决战百日”战前动员,部署决战的目标任务和战略思想,要求指挥部全体人员要振奋精神,统一思想,加强沟通,目标分解,责任到人,严控节点,从2月21日起用100天时间全面完成新校区一期建设各项任务,并移交新校区管委会,确保2011年9月新生顺利入住新校区。
总指挥郑文堂校长进一步强调要明确目标,加强协调,增强信心,统筹安排,“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总结过去,着眼现在,积极推进新校区各项工作,确保2011年总目标的实现。
各部门表示,要认真贯彻郑校长、李副校长讲话精神,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坚持“六统一”原则,打好打赢这场关键战,为学校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参建单位纷纷表示,要以小时为单位安排工程量,争分夺秒,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确保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按期完工。 2012年8月31日上午,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举行了硕博公寓3、4号楼开工仪式。各参建单位领导在仪式上发言,决心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为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再立新功。校长助理张启鸿最后致辞,希望规划基建处全体同志与各参建单位再接再厉、辛勤工作,按学校规划基建总体安排,要求明年年底完成整个工程的目标,加强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为进一步改善学校广大教师的居住环境及大兴校区的办学条件做出新的贡献。
大兴校区硕博公寓3、4号楼工程的开工标志着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兴校区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大兴校区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除已经开工建设并将于近期结构封顶的图书馆外,即将开工建设的有硕博公寓3、4号楼、学生宿舍7、9号楼、机电、电信学院组团、土交、测绘学院组团等主要工程项目。
基础教学楼由公共教学楼、理学院、文法学院、计信部四部分组成,为综合性教学楼,建筑面积共48638平方米,地上40163平方米、地下8475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5层,公共教学楼、计信部、文法学院地下一层,层高有3.2米、4.5米,建筑高度24米,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教学楼作为新校区单体建筑占地面积最大;建筑功能最复杂的建筑综合体,是学校一期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其中,公共教室资源为面向全校开放管理;文法学院、理学院、计信部三个单位既有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课程、实验实习课程,又有各自的教学科研、办公要求,尽可能相对独立布置,设独立出入口,便于管理;公共开放空间为基础教学楼公共教室资源人流集散活动空间,同时兼具交通联系,学术交流,休息活动等功能。基础教学楼各部分用房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宜采用分区间多方向设置出入口,便于使用、管理。根据各类使用功能合理组织大量人流疏散。建筑空间应简洁、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北京建工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施工。
经管—环能学院建筑用途为教学、实验楼,建筑面积23071平方米,环能学院A、B实验楼建筑层数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层高4.2米,建筑高度19.9米,结构形式为砼剪力墙结构;环能学院办公教学楼、经管学院教学楼建筑层数地上四层,层高4.2米,建筑高度23.05米,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经管学院实验楼建筑层数地上四层,层高4.2米,建筑高度19.9米,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施工。 机电楼为五层框架结构。
电信楼工程五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8844㎡,建筑高度23.98米。根据原有规划,一至四层为电信学院实验室,并设有报告厅一处,可容纳200席位;五层为教研办公室,用于提供教职工日常教学需要。
学生食堂规划用地7692平方米,建筑用地4720.3平方米,建筑面积共6018平方米,地上三层,建筑高度15.7米,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合理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8度,防火等级一级。北京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设计,承德华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
1-4#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共27733.96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6层,层高3.2米,建筑高度21.6米,结构形式为砼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一级,防火等级一级,工程开工时间为2009年9月30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施工。每间寝室按4人布置,面积不大于26m,设置阳台。寝室内布置桌/床组合家具,净高不小于3.05m。各层布置一处自助淋浴间。
5#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12902.37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9层,地下一层,层高3.2米,建筑高度30米,结构形式为砼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一级,防火等级一级,工程开工时间为2009年6月20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北京建工集团第四建筑有限公司施工。
6#学生综合服务楼建筑用途为学生生活配套服务楼,建筑面积共4443.19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1层,层高6.8~8.65米,建筑高度10.09米,结构形式为现浇砼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一级,防火等级一级,该工程开工时间为2010年5月1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