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四平校区有几个门
Ⅰ 同济大学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一、同济大学有几个校区 同济大学 现在有4个校区,分别为:四平路校区、嘉定校区、沪西校区、和沪北校区
二、同济大学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1. 同济大学 四平路校区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赤峰路71号。 同济大学 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0年的发展, 同济大学 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2. 同济大学 嘉定校区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 复旦大学 枫林校区是 复旦大学 的四大校区之一,俗称医学院校区,位于繁华的徐家汇东侧。枫林校区因所在地徐汇区枫林桥地区而得名。枫林校区是原上海医科大学的校址,占地288亩,是 复旦大学 除药学院外各医学院系的所在地,包括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护理学院。因东安路(原东庙桥路)穿越校区,枫林校区被分为东苑和西苑,此外护理学院单独位于枫林路305号。
3. 同济大学 沪西校区
地址: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500号。校区占地面积414亩,校舍总面积30.2万平方米,包括新建设的现代化学生公寓5.2万平方米。按照学校资源配置与校区布局规划, 同济大学 浙江学院大三安排在沪西校区就读。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附属工厂整建制单位设在校区。此外,为充开始利用校区教学资源, 民办大学 欧华学院、诚信学院部分学生入住沪西校区就读。
4. 同济大学 沪北校区
地址: 同济大学 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中山北路727号(共和新路口),1958年创建上海铁道医学院。 1995年5月上海铁道学院与上海铁道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铁道大学。 2000年4月 同济大学 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 同济大学 ,学校决定在原铁道大学医学院原址设立沪北校区
三、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大学 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3年的发展, 同济大学 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 同济大学 ,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同济大学 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 同济大学 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拓展学科范畴由土建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 同济大学 。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 同济大学 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同济大学 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了“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创校至今,先后培养了36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59人。 ;
Ⅱ 同济大学几个校区有什么区别
同济大学几个校区的区别如下:
(一)地址不同
1、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地址:上海市杨浦区赤峰路71号。
2、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
3、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地址: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500号。
4、同济大学沪北校区地址:同济大学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中山北路727号。

同济大学简述
同济大学,简称“同济”,位于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带答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Ⅲ 同济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一个在同济生活了近四年的同济大四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说明一下同济大学有四大校区:四平路校区(本部)、嘉定校区、沪北校区、沪西校区。下面逐个为大家解释一下哈!!!
四平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有:同济大学校门(正门,四平路1239号)、毛像(毛泽东塑像)、国立柱、图书馆、瑞安楼、大礼堂、129礼堂、校史馆、衷和楼等;

传说中的天佑楼
Ⅳ 同济大学在上海有几个校区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在上海有4个校区:
四平路校区: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嘉定校区: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
沪西校区: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500号
沪北校区:上海市静安区中山北路727号
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4)同济大学四平校区有几个门扩展阅读:
学校性质:全日制公办综合类211工程、985工程高校,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师资力量:拥有专任教师2814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2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含双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德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1人等。
专业建设: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等。
Ⅳ 参观同济大学四平校区时,从哪个门进对游客开放哪些地方
同济几乎全校对外开放,特别是四平小区在我们之间素有“杨浦人民公园”的“爱称”,一到节假日草坪上基本都是校外的来“野餐”,真的是很无奈
参观的话建议还是从正门进吧,大门口的毛爷爷指点江山,风景独好
Ⅵ 同济大学大门朝哪个方向

同济大学有6个门,其中正门是四平路1239号,就是东门(上图1的位置),还有一个赤峰路上的仅次于正门的门,规模也较大,那个是南门。
同济大学地处上海市东北隅,分四个校区: 校本部、沪西校区、沪东校区和沪北校区。 从上海火车站到校本部的交通路线:
一、出火车站北广场,乘115路汽车到密云路站下,可进同济大学西门或南校区正门。
二、乘115路汽车到同济大学站下,可进同济大学正门。
三、乘出租车上高架环线,往杨浦大桥方向,到四平路出口下高架,右转上四平路,约500米既可进进同济大学正门。
Ⅶ 同济大学有几个校区
同济大学有四个校区:
1、四平路校区(主校区):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2、嘉定校区: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
3、沪西校区: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500号
4、沪北校区:上海市静安区中山北路727号
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08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7)同济大学四平校区有几个门扩展阅读:
学校发展历程:
2018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同济大学成为首批20所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6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
2019年4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7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2020年1月,首批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Ⅷ 同济大学第一教学楼是哪个楼
第一教学楼在南校区,南北校区隔着赤峰路,不是从你说的那个门进去,而是对面那个门,就是相对破一点的那个门,进了南校区以后一直往前走,最里面那座楼就是第一教学楼。给你张地图,给个邮箱或者qq
Ⅸ 同济大学有哪些校区
同济大学有四个校区:1、四平路校区(主校区):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2、嘉定校区: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3、沪西校区: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500号;4、沪北校区:上海市静安区中山北路727号。
同济大学王牌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动画、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德语、地质学、地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生物信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力学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车辆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信息安全、测绘工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