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的环境怎么样
❶ 安徽中医药大学好考吗
安徽中医药大学是安徽省比较好的本科院校,在安徽省内很受欢迎,录取分数不是很高,下面将安徽中医药大学的近几年的录取分数及位次提供给大家,为考生们做一个参考。
【理科】

❷ 2020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图片_宿舍有没有空调
安徽中医药大学(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坐落于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合肥,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高校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截至12月,学校占地总面积1171亩,有梅山路、史河路、少荃湖三个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015万元;图书馆藏书17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2.02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有全日制在校生12349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985人),有教职工2500多人(含两所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00余人;有13个二级学院(部)、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办21个本科专业
安徽中医药大学宿舍条件及收费标准
安徽中医药大学师哥师姐说宿舍条件
1、一层楼一个公共开水间,一个公共浴室,6个淋浴位置
2、4人间,肯定能上网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校国标码:10369)坐落在安徽省省合肥市,是具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是安徽省第七、第八、第九届文明单位。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王大鹏,现任校长为王键。
历史沿革: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
;❸ 安徽中医药大学口碑
我虽然不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但我的好朋友就在这个学校,我们两个经常在微信聊天,所以,我对安徽中医药大学还是比较了解的,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叭!

以上就是我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❹ 安徽中医药大学是几本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安徽是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其他省份也均为本科批次招生,我们通常认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安徽是一本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目前有三个校区,都在合肥。其中少荃湖校区为新校区,环境不错,就是交通有点不便,不过有公交车、校车、共享单车…出行还算方便,学校挺注重学习的。

❺ 安徽中医药大学怎么样
安徽中医药大学挺不错的。
安徽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18194人(其中博士、硕士2673人),有17个二级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447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961人。有国医大师3人,岐黄学者1人,全国名中医4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皖江学者1人,青年皖江学者3人,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9人,省杰青5人,省优青2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56人。

优势学科:
有安徽省Ⅱ类、Ⅲ类高峰学科各1个,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12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32个。
以上内容参考:安徽中医药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❻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一、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
安徽中医药大学现在有3个校区,分别为安徽中医药大学梅山路、史河路、少荃湖校区
二、安徽中医药大学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1、安徽中医药大学梅山路校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103号(东区),合肥市史河路45号(西区)
2、安徽中医药大学史河路校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史河路45号
3、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前江路1号
学校现占地总面积1171亩,有梅山路、史河路、少荃湖三个校区。东校区坐落于合肥市梅山路103号,西校区坐落于合肥市史河路45号,少荃湖校区坐落于前江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907万元。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6.16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标本中心储藏了11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馆。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三、安徽中医药大学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现占地总面积1269.68亩,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图书馆藏书201.55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资源中心腊叶标本室储藏了15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室。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91人(其中博士、硕士1503人),有17个二级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440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759人。有国医大师2人,岐黄学者2人,全国名中医3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8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5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5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6人,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579人。有来自国内外的63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27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内一流学科B类项目1个,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项目1个,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1个。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8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近500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0项。
学校注重彰显办学特色,建立临床客观结构化考试中心,设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开展“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和“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近五年,共有学生1000余人次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领域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和奖励400余项。学校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近5年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7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200项,取得研究成果31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1项。现有10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获“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等称号和荣誉。
学校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与黄山、亳州、六安等10余个市县人民政府及一大批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有40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第三批重点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是一所以“肝豆状核变性诊治”为优势的专科医院;国医堂是一所以纯中医方式为主要医疗手段的医疗单位。
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希腊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以及参加临床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