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招生网
Ⅰ 华北电力大学招生办电话
主校区招生办公室电话:010-61773377;61773481;61773482;61773483。
保定校区招生办公室电话:0312-7523164。
其他联系方式:
1、主校区
传真:010-61773020。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2号。

2、保定校区
传真:0312-7525336。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北大街619号。
学校代码:
鉴于该校“一所大学、两地办学”的实际情况,考生应按华北电力大学(部标代码:10054)和华北电力大学(保定)(部标代码:10079)的招生计划分别报考,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区分别录取。
以上内容参考华北电力大学-本科生招生
Ⅱ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部)2023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公告
【 #考博# 导语】 无 考博频道从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了解到,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部)2023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公告已发布,详情如下:
各位考生:
我校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工作即将开始,现就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公告如下:
一、报考须知
1.报考前请认真阅读我校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和招生专业目录,“申请-考核”制考生还需阅读招生学院的实施细则,了解博士研究生招生相关政策及报考条件。
2.我校2023年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起止时间为2022年11月15日早8:00至12月15日晚22:00,逾期不再补报,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考生登录报名网站后,点击页面右上角“博士网报”,注册学信网账号。登录进入报名系统后点击“新增报名”,查看招生单位“(10054)华北电力大学”附件信息要求,点击“开始报名”,阅读完教育部公告和考试书,按照网站提示完成网上报名。考生要牢记自己注册的用户名和设置的“密码”,以及网上报名系统给定的“报名号”。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初试、复试或录取的,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
3.根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部分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收费标准的函》(京发改[2012]1358号),博士研究生入学报名考试费为200元/人,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支付报考费,逾期不受理补交,报名无效。
4.请考生在提交信息和进行网上支付报考费前,务必认真核准填报信息。考生未按要求填报信息和提交报名材料,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予退还。
5.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的考生(不含直博生)都应登录报名网站进行网上报名,报名网站将在此汪轮2022年12月15日晚22:00自动关闭,切勿错过网上报名,否则不得参加考试。
6.考生要清楚博士研究生分类,慎重选择就业方式,
(1)非定向就业
录取为全日制学习方式非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人事档案转入华电,户口根据户籍管理部门要求办理,毕业时采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2)定向就业
录取为定向就业录取类别的考生,须在录取前由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与学校签订相应的定向就业培养协议森信,不转户口、工资关系、人事档案等,不解决住宿。
7.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考生免初试,报考时初试考试科目可以任意选择,考试科目不作为有效数据。硕博连读考生,报考时有关获硕士学陵巧位和硕士毕业等相关信息均为空,最后学历学位须填写进入硕士阶段前的最后学历和学位。
8.报考联合培养项目的考生,应选择带相应联合培养备注的导师。
9.“2023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中“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一栏应按照以下原则填写、盖章:
(1)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博连读考生由考生所在学校或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往届生在职人员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其中我校教职工报考博士研究生另须提交学校人事处出具的同意报考的审批表。
(3)往届生非在职人员由档案所在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档案部门公章。
二、寄送材料
考生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后应在2022年12月20日前,将如下材料寄或送至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日期以寄出时邮戳为准,只接收“顺丰”,为了材料安全收到切勿使用其它快递)。逾期未提交报名材料的考生,取消其报名资格。全部申请材料一经收到,恕不退还。
(1)打印并签字的2023年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处须注明报考类别并签字盖章;人须签字)。
(2)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书面推荐意见,使用附件1模板格式A4纸双面打印(须专家教授亲笔签名并盖章)。
(3)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学生证复印件,且必须在入学前补交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4)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原件或加盖人事档案公章的复印件。
(5)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复印件。
(6)所获奖励、科研成果等其它材料复印件。
(7)身份证复印件1份(正反面复印于一张A4纸上)。
(8)英语成绩证明(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成绩不低于425分,或雅思成绩不低于6.5,或托福成绩不低于90分,或小语种等级考试同等水平成绩认证)。其中“申请-考核”制考生的英语成绩证明需按照学院规定提交。
(9)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表原件,2021级硕博连读考生还需提供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复印件。
(10)“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研究生申请表(附件2,须填写报考导师推荐意见并亲笔签名)和招生学院要求的其他材料(仅需“申请-考核”制考生提交)。
(11)国(境)外硕士毕业生还应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复印件。
(12)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须提交省级教育厅签字并盖章的“报考2023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原件。
(13)同等学力考生免交材料(3)-(5),需另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已学习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位课程的成绩单原件或加盖人事档案公章的复印件;职称证明复印件;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过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的证书复印件等。
其中,普通招考考生需提交材料(1)-(7);硕博连读考生需提交材料(1)-(9);申请-考核”制考生需提交材料(1)-(8)和材料(10)。
国(境)外硕士毕业生另需提供材料(11);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另需提供材料(12)。
三、考试
普通招考类型考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通过资格审核的“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考生只参加复试综合考核。所有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于2023年4月17日-23日,登录博士生网上报名系统打印《华北电力大学2023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准考证》。
1.初试(笔试)时间及地点:2023年4月22日-4月23日,考试地点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提前公布。
2.初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获得硕士学位者和应届毕业硕士生免考)、外国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各科的考试的满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3.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的普通招考考生以及通过资格审核的“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考生进入复试综合考核,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对考生学术水平的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及体格检查等。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
四、其它
1.重复报名的考生将以考生提交的“2023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为准,若考生提交的材料与网上报名信息不符,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2.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初试、复试、录取等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我校不提供往年博士入学考试试题。对研究方向、考试大纲等内容有疑问者,请自行与院系、导师联系。
4.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电话:(010)82301008或(010)82301006-118
传真:(010)82301166
认证报告最晚于提交报名材料截止日期之前提交,否则报名无效。
五、联系方式
办公室地址:华北电力大学第四教学楼B区211室
材料邮寄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北农路2号华北电力大学
收件人:研招办
电话:010-61773961
信封上请注明“博士生报考材料”
附件1:各学院联系方式
附件2: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信
附件3:“申请-考核”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原文标题:华北电力大学2023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公告
文章来源:https://yjsy.ncepu.e.cn/zsxx/bszsxx/.htm
Ⅲ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关于考研
有招生信息网,不过近期可能关闭了,在大学主页教学园地模块中有一个研究回生,点击即可进入华答北电力大学北京校部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招生专业,参考书目都可以查到,由于现在研究生招生网没有开通,等一段时间就应该可以了.
我是华北电力大学吧首席大吧主,可以指点你.
历年录取情况和数据我有,如果需要,可以给你.
不用感激,好好学习就行了.
历年真题在研究生会那里买,十块钱一份,可以邮购.
Ⅳ 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招生
过几年有望改名<中国电力大学>,将进一步提高其地位>
华电首页 :http://www.ncepu.e.cn/
招生就业:http://www.ncepu.e.cn/zsxx.asp
学校概况:http://www.ncepu.e.cn/xxgkindex.asp
本科生招生 :http://www.ncepu.e.cn/news_show.asp?column_cat_id=33&column_cat_father_id=7&strFile=zsxx.asp
北京招生;http://www.ncepu.e.cn/qianyi/getstudent/default.asp
录取统计 :http://www.ncepu.e.cn/qianyi/getstudent/luqu.asp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由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董会共同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后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95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05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
学校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完备,博士、硕士与本科教育层次兼备并与高等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相结合的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学校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和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项目工作站、14个博士点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及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46个硕士点专业、53个本科专业、4个二学士学位专业,有MBA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现占地1138亩,建筑总面积7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9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近2亿元,图书馆藏书113万册。
全校共有教职工2798人,在编专任教师1378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64人,正教授232人,副教授421人。形成了一支以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学术骨干,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现有各类在校生3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678人,本专科生18058人,成人在校生1万余人,外国留学生100余人。此外,以学校为主创办的科技学院(独立学院)有在校生3240人。建校47年来,学校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成为相应领域的优秀拔尖人才,成为我国电力行业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电力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学校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电力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以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主的电力相关学科在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形成了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鲜明特色,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累计创产值近20亿元。学校大力加强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扩建和改建了一批专业基础和基础实验室,具备了承接大型、高水平研究项目的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学科建设,近年来根据合理布局,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建设平台的原则,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优先发展电力学科、动力学科、管理工程学科的同时,积极扶植人文学科,全力推进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拓展水电、核电、风电等新型洁净能源学科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需求,积极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各专业中增加了新技术、新成果课程,在主干专业方面构建了以“四模块”(基本实验教学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模块、仿真教学模块、校外工程实践教学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博得电力企业及其它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中共获70余项奖励。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九五”以来,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150多项,共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5项;申请专利30余项,年科研经费达1.5亿元。学校先进的仿真技术在用于“神舟”四号、五号、六号航天员培训的“固定基航天飞行训练模拟器”的研制中得到了应用,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兴办了特色鲜明的科技园,2003年初,被认定为北京市十所大学科技园之一,已经成为大学与社会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
学校与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了EMBA、“1+1”双硕士、本硕连读和本科教学等不同层次的国际办学项目,与多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实现了相关课程的相互认证,就教育、科研和人才交流达成了合作意向,学校聘请语言专家和外国专家的层次和数量年年上升,各方之间开始实现互派留学生、互派高级访问学者的日常化,学校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国家师资外语培训试点单位,成为国家第二批17所高校师资外语培训试点单位之一,向国际化办学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由于历史原因,我校形成了两地办学的格局,学校根据两地相距较近、交通便捷、信息畅通的实际情况,坚持并不断探索、完善独具特色的异地办学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独具特色的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的发展道路,实施了学科专业和院系布局调整,成立了12个跨地域的学院,合理配置资源,明确学科建设基地,减少了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重复,实现了学校资源的优化重组,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为进一步理顺办学体制,整合集成资源,促进学科融合,加强统筹管理,经教育部同意,学校校部于2005年9月变更为设在北京。校部变更后,学校将继续保持两地办学格局,深化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北京在人才吸引、国际合作、信息交流、校际往来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多方面合作,扩大社会影响,推进学校快速发展。
面对新形势,学校确立了“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把我校初步建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全国重点大学”的发展目标,到2008年,也就是建校50周年时,力争使学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中的一所强校;然后,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知名大学。
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GCT工程硕士招生电话
办公室地址:第四教学楼B区207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通信 地址 :北京德胜门外朱辛庄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 编 :102206
联系 电话 :010—80798475、010—51971204
传 真 :010—80798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