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货币银行学答案
Ⅰ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
从货币的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仍是商品经济。
从货币的职能看,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基本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出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及贮藏手段等职能,社会主义经济仍然需要货币的各种职能。
从货币在现实生活中作用看,仍是财富的象征和代表,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标。
因此,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离不开货币。
Ⅱ 货币银行学答案
1. 黄金是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外汇是货币发行的准备。
A. 错误
2. 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本的供求状况决定。( )
A. 错误
3. 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 )
B. 正确
4.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两种相互对立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渐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
A. 错误
5.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资金不用交纳存款准备金。( )
B. 正确
6. 证券经纪人必须是交易所会员,而证券商则不一定。( )
B. 正确
7.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在资产一方。( )
A. 错误
8. 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 )
B. 正确
9.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 )
A. 错误
10. 从对象上看,金融监管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监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则不在此列。( )
A. 错误
11. 通过办理商业票据贴现或抵押贷款等方式,商业信用可以转变为银行信用。( )
B. 正确
12. 按风险性从小到大排列,依次是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政府债券。( )
A. 错误
13. 对于居民与非居民的界定是判断交易是否应纳入国际收支统计的关键。( )
B. 正确
14. 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急剧增长,并与实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征。( )
A. 错误
15. 存款准备金率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来调控基础货币的。( )
A. 错误
16. 工资-价格螺旋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
A. 错误
17. 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使货币购买力增强,进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对经济发展利大于弊。()
A. 错误
18. 金融监管从对象上看,主要是对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的监管,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则不属于其范围。
A. 错误
19. 存款保险制度是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和金融业安全而建立的,它强制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加入存款保险。( )
B. 正确
20. 我国目前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次级债务不可计入附属资本。
B. 正确
Ⅲ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完善《货币银行学》课后题
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金融结构失衡。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呈现不断优化趋势,但现存结构状态仍然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金融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二)金融创新乏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的状况。这些都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削弱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三)金融监管存在突出问题。从内部看,金融机构面临着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困境,即如何真正解决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从外部监管看,首先表现为金融法规建设滞后,中国现行有关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经过多年修改,已经较为系统,较为完善。但由于我国的整体法律基础不牢固,金融监管经验不足,法律的涵盖面并不广泛,法律的局限性严重,特别是一些临时性的管理条件、实施办法,缺乏一致性、连续性、权威性,对金融市场发展极为不利。(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塞不通,人为割裂,迫使资金变相暗通,阻碍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阻滞货币政策的传导,减弱了货币政策效力,使货币市场的发展能有效地带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且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一些监管真空。
如何完善:(一)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
首先,要重新认识货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一是要规范、健全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网络系统;二是充分发挥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功能,在有效利用有形拆借市场的前提下,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稳步发展我国的无形拆借市场,提高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能力;三是规范拆借市场行为,通过制定有关的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规范市场运作,严格市场管理和监控,使拆借市场运转正常化、良性化;四是加大抵押担保拆借比重,改变我国拆借市场上基本以信用拆借为主要手段的现状,以此达到防范和分散风险的目的;五是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力度。
第三,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
(二)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首先,应调整非国有经济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政策,适当扩大它们的投资需求;其次,进一步健全国债市场;第三、适当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第四,逐步使社会保障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第五、着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第六、完善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体系;第七、发展机构投资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