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新校区设计
❶ 天津大学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一、天津大学有几个校区
天津大学现在有2个校区,分别为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
二、天津大学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1、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内
2、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
天津大学新校区,又称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位于天津海河中游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占地3650亩,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是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教育部直属高等教育示范区。
地址:天津市津南区白万路
截至2015年末,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5万平方米;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57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90万平方米建设,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0067人,其中本科生16285人,硕士研究生10377人,博士研究生3405人。拥有61个本科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将天津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三、天津大学简介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 类高校。
天津大学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热情关怀和有力支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曾先后亲临学校视察。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83.6万平方米。学校校园环境整洁,景色优美,被誉为花园式学校,每年4月中旬的海棠季吸引上万市民前来参观。学校卫津路校区有两座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北洋园校区有一座4.3万平方米的图书馆,两校区馆藏书刊总量近300万册,另有多种音像资料、微缩资料1.45万种,电子数据库86个。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90万平方米建设,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北洋园校区传承了厚重典雅的北洋元素风貌,同时充满和谐、智慧的现代气息。
;❷ 天津大学新校区还在建么
在建设之中,从一张白纸,变成一份图纸,从一份图纸,变成一座生机勃勃的校园,从无到有之间,我们最初设想建设一个怎样的北洋园?
刁可:前期我们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去设计规划,我认为这是最体现智慧的阶段。
我们希望校园处处流动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这不是一句口号,它渗透在设计的每一处细节之中。加宽道路两旁的便道,是为了建造一个促进交流的可步行校园;将学生宿舍和食堂镶嵌于各学院组团之间,是为了拉近教学组团与生活组区的距离;把公共教室、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公用设施排布在中心岛,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学生的各类校园活动……虽然分散的功能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园管理的难度,但是在权衡管理和方便大家学习生活的服务之间,我们最终一定会选择后者。这样的选择,其实就映照着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初心。
我们也希望校园处处涌动着“交流的智慧”,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科研之间的融合、老师学生之间的融合。例如文理学院、化工材料学院,建工和环境学院在位置上的布局,是学科之间的“交流”;老师的办公室就设在实验室楼、教学楼中,是教学和科研的“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这样融合的理念,其实也从环境营造的角度为学校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还希望建一个绿色的校园。这里的“绿色”,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绿化,而是包含了绿色能源、绿色生态、绿色交通、绿色环保的多维度概念。我们在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让校园节水成为一种立体式的循环生态;我们还采用了地源热泵机组实现供暖和制冷,减少碳排放;北洋园44教学楼达到“国家绿建三星”标准,也是我们在设计中希望向学生传达的绿色理念。
❸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的总体规划思路与理念
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将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相结合,本着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大幅提升学校高端人才的培养能力,增加博士生、硕士生、留学生培养数量,提升天津的国际影响力。新校区建设将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历史文化风格及特色相适应,体现育人为本、学科融合、厚重纯朴、生态和谐、开放便捷等理念,着力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智慧校园。规划将体现“一个中心、三个融合”的理念,即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形成学科的集聚与融合、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学生和教师的融合。

❹ 天津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1、天津大学郑东图书馆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是由天津大学88届校友周恺设计,总建筑面积54048平方米。周恺现任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工作总建筑师,曾任奥林匹克公园中方主建筑师,为天津大学客座教授。
在天津大学119年校庆当天,天津大学校友郑东正式向天津大学捐赠郑东校友教育基金5000万元。该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的建设、装修,图书馆设备、图书资料的采购和日常修缮,以及天津大学创新助学金项目。
2、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设计结合校园环境,以大尺度的方形院落将主体建筑及保留大树围建其中,在尊重校园空间秩序的同时,力求围合出宁静幽深的书院意境。采用简约的现代手法以简洁的几何形体表现建筑的纯净。以抽象的体形塑造和光线的应用突出建筑的现代感。
以建筑空间的层次变化和对景手法的应用,表达中国建筑传统的意蕴,并通过环境设计强调建筑与人和自然的交融体现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深化建筑的文化内涵。
院中主体建筑首层架空,近千平米的人工水体贯穿其下,既勾通了南北庭院,也为整座建筑带来了些许的灵动与生机。
建筑语言质朴简约,利用空间、环境、结构、材料及光影的独特处理,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当代审美与传统意境的融汇,近而传递出该学院应有的文学艺术气质及建筑物主人超然的职业情愫。

3、北洋广场
北洋广场是天津大学校内的一个小型广场。地面由大理石铺造,其内有大小喷泉若干,还有作为天津大学地标性建筑的北洋大学堂雕刻等等。
北洋广场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尤其在夏季的晚上喷泉开启,灯光萦绕时景色尤其诱人,是周围市民休闲放松,感受大学魅力的好去处。
4、天津大学建筑群
天津大学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于2013年1月10日经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推荐和市政府核定,正式获批成为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天津大学建筑群包括主楼(九楼),第一、三、四、五、六、七、八、十一教学楼,土建馆、内燃机大楼、图书馆(北馆)、体育馆、第三学生食堂,1950-1960年代建成的学生宿舍区、六村教职工宿舍等,内部历经多次装修,至今仍为办公、教学、居住之用。
这些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主楼为中国传统歇山式大坡顶,飞鸽形的鸱吻和琉缸砖清水墙面,建筑造型雄伟气派、技艺精湛。
5、北洋纪念亭
当人们穿过繁华喧嚣的卫津路,迈过卫津河桥,踏入庄严肃穆的天津大学校门时,举目而望校园,视线会不约而同的聚拢于北洋广场中心那座赫然屹立的白色建筑。这就是凝固了该校历史辉煌的北洋纪念亭,也是天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北洋纪念亭诞生于1995年,由建筑学院教授彭一刚借鉴北洋大学原址建筑进行设计,广大校友捐资建造而成。
作为向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的建筑,它没有供人休息娱乐的座椅、长廊,没有时尚的造型、鲜艳的颜色,有的只是艳阳照射下刚健的外表、洁白的身躯,和它承载的那些历史变迁中绽放永恒光辉的纪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津大学郑东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洋广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津大学建筑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洋纪念亭
❺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的绿色校园建设
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自启动以来,始终将“绿色校园”作为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按照“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的要求,在规划建设中贯穿绿色理念、营造绿色环境、规划绿色交通、开展绿色施工,努力将新校区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性绿色校园。
科学规划,贯穿绿色校园理念。一是构建绿色能源体系。着重选择清洁、绿色、环保的能源,采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适用的材料设备,通过太阳辐射控制、自然通风、节能电气等设备,使被动措施与主动措施紧密结合,实现最大限度的、优化性的、保护性的应用。二是促进能源循环利用。校园内建有多个能源站,实现埋地换热器地源热泵系统与土壤的冷热交换,使一套系统实现“冬天供暖夏天制冷”的双重目的。为降低建筑采暖能耗,宿舍及办公区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房间内的温控装置可随负荷变化自动调整阀门开关。利用太阳能供给所有的学生宿舍(约25万平方米)淋浴用水。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体系将实现降雨及污水的再生循环利用。三是采用绿色建筑标准。第一教学楼按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学生生活组团按二星级标准设计,其他建筑至少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科学布局,营造绿色校园环境。一是科学规划生态校园布局。召开“绿色生态校区发展规划与技术应用交流研讨会”,探讨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推动实用性新技术应用。组织专家多次论证设计方案,充分利用校区内“两湖、两环、一湿地”的水系优势,多视角、多渠道、多措施营建优美宜人的校园育人环境。新校区建成后,校园绿化率将达到35%,水系覆盖率为11.9%,最终将形成以湖泊、人工湿地为核心富有特色的湖畔水景式绿色生态校园。二是彰显低碳环保理念。充分利用新校区原有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采用植物造景等措施,使得种植、造景、建筑之间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在充分发挥植物降温、除尘、减噪、杀菌和增湿等功能的同时,使景观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
统筹兼顾,规划绿色校园交通。一是合理安排功能分区。新校区采取东西中心线为基轴、向南北两翼展开的正向布局,“矩阵网格”的道路体系、环环相扣的湖泊河流、沿河布置绿带和湿地公园,合理地将校区分隔成若干功能区块。在新校区的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方面,充分利用新校区的空间规划结构,“环形+放射性”合理密集的路网规划为校园提供了多种出行方式。二是完善绿色交通系统。校园交通设计依据“步行优先、自行车方便、车辆可及”的原则,通过管理实现学校中心区无机动车的目标和绿色出行的可能性;通过设计完善的公共绿色交通系统,如采用计时租赁公共自行车、以电或燃气为能源的校内通勤车等方式,连接各功能区,形成一个绿色生态的校园交通系统,确保师生出行方便。
严格管理,确保绿色文明施工。一是注重因地制宜。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的植物资源、地形地貌等现场施工条件开展施工条件评估,制定了资源节约、节能降耗、经济适用的施工管理方案,在施工用水、照明灯具、临设布置等方面突出“绿色”。二是加强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扬尘,无空隙苫盖工程渣土,及时跟进现场道路的硬化和绿化,同时每天监测噪音,努力降低声、光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做到文明、科学施工,体现大学建设的精神风貌。

❻ 天津大学的校园环境
天津大学环境优美,拥有青年湖、敬业湖、友谊湖、爱晚湖四个大型湖泊,北洋广场等三个休闲广场,花团锦簇,是典型的花园式校园;拥有26座教学楼,两个国际标准的绿茵足球场,国际标准的游泳馆以及崭新的大型体育馆。 截至2013年末,天津大学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8.9万平方米,有两座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书刊总量263.91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89个,另有多种音像及微缩资料等。北洋园校区建筑面积超50000平方米的图书馆正在建设。
天津大学北洋园新校区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一期建设面积89万余平方米,包括主楼、行政楼、综合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教职工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及各学科组团等22个组团, 2015年基本建成。
新校区一期建成后,12个学院(部)以学科组群的形式实现整体搬迁,在校学生规模将达到21000人,教学科研主体功能将向津南新校区集中。卫津路校区将成为高端培训、新兴学科培育、重大科技攻关和文化创意为主的特色基地。 (详见“天津大学新校区”及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网站)
2015年9月12日,被天津大学师生称作新校区“最美建筑”的学校新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 每年四月,海棠花盛开之时,天津大学会启动“天大·海棠季”活动,举行校园开放日及海棠季系列活动,邀市民、各地游客入校赏海棠花。
活动期间有各类文化、科普活动,展示天大学子的艺术修养、人文素养,同时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欣赏艺术、感受科技魅力、亲近校园的机会。学校将设立招生咨询台,开放校史博物馆、部分重点实验室,举办人文科普讲座、摄影活动。
“海棠季”已逐渐成为天津大学的一种文化象征。2014年,天大校友、天津市民及各地游客2万余人来到天津大学踏青赏花,欣赏海棠吐蕊绽放的美景,咨询招生信息,参观校史博物馆,聆听人文社科讲座,观看学生社团书法绘画、乐器演奏和歌舞表演等文化活动。 天津大学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于2013年1月10日正式获批成为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天津大学建筑群包括主楼(九楼),第一、三、四、五、六、七、八、十一教学楼,土建馆、内燃机大楼、图书馆(北馆)、体育馆、第三学生食堂,1950-1960年代建成的学生宿舍区、六村教职工宿舍等,内部历经多次装修,保存完好,至今仍为办公、教学、居住之用。这些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主楼为中国传统歇山式大坡顶,飞鸽形的鸱吻和琉缸砖清水墙面,建筑造型雄伟气派、技艺精湛。
天津大学建筑群的主楼是1954年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创始人徐中教授设计的。该建筑坐北朝南,分台基、主体、屋顶三段,建筑前的月台台阶直通位于第二层的主入口。山顶、屋脊及比例精确的门窗等建筑风格洗练端庄,奠定了该建筑为天津大学群楼之首的地位。在总平面布局上,该楼位于第五和第六教学楼之间偏北方向,三建筑呈“三足鼎立”之势。

❼ 天津大学男生女生宿舍内部图片环境怎么样及条件
天津大学男生女生宿舍内部图片环境怎么样及条件
今天上午,百年名校天津大学搬迁正式启动。据悉这次天津大学搬迁并非全部搬走,而是搬走12个学院,涵盖16000余名学生,其中包括4000名新生。天津大学搬迁启动也引来天津网友关注,有网友表示天津大学搬迁各有利弊,老校区干什么都比较方便,新校区住宿条件什么的会好一些。还有网友表示,只想看到16000学生搬迁宿舍时候的壮观场面。一定让人印象深刻。
天津大学搬迁启动网友:16000学生搬迁宿舍够壮观
今天上午,天津大学新校区搬迁正式启动,机械学院、综合实验楼、计算机以及软件学院、化工学院、建筑学院将陆续开始搬迁,共涉及价值10亿元以上的设备,涵盖16000余
名学生,其中包括4000名新生,预计9月份完成。搬迁共包括12个学院,其余学院仍留在卫津路老校区。
天津大学新校区,又称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位于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校区道路、楼宇及景观命名方案近日正式公布。学校三条主干环道根据传统典籍《大学》中的教育理念分别命名为“明德道”、“亲民道”、“至善道”,六条贯穿校园南北的主干纵路根据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的校址变迁及标志性事件分别命名为“兴学路”、“博文路”、“西沽路”、“七星路”、“双台路”、“新元路”。中轴大道根据校训命名为“求是大道”,并与“宣怀广场”、“盛宣怀塑像”、“天麟广场”、
“三问桥”、“校训石”等景观共同构成了以诠释校训精神和天大文化为核心元素的新校区中轴景观群。“侯德榜路”、“王正廷道”、“太雷广场”等命名让学校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全新的方式融入新校区日常生活。“北洋广场”、“青年湖”、“敬业湖”等深受师生喜爱的学校标志性景观名称也在方案中得以沿用,以增进广大师生对新校区新环境的情感共鸣。 ;
❽ 天津大学新校区在哪
天津海河中游天津海河教育园区。
天津大学新校区,位于天津市版津南区,又称天津大学北洋权园校区,位于天津海河中游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占地3750亩,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是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教育部直属高等教育示范区。
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一期建设面积83万平方米,包括主楼、行政楼、综合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教职工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及各学科组团等21个组团, 2015年基本建成。

(8)天津大学新校区设计扩展阅读:
天津大学新校区选址于海河中游南岸,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天津“双城相向拓展”的中心区域——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中部、生态绿廊西侧,用地范围东至园区纬二路、南至津港快速路、西至蓟汕联络线、北至园区纬六路。新校区距离老校区22公里。
新校区建设将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历史文化风格及特色相适应,体现育人为本、学科融合、厚重纯朴、生态和谐、开放便捷等理念。
着力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智慧校园。规划将体现“一个中心、三个融合”的理念,即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形成学科的集聚与融合、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学生和教师的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