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语系大学排名
① 中国大学日语专业排名
1北京外国语大学
2上海外国语大学
3清华大学
4上海交通内大学
5广东外语外贸大容学
6黑龙江大学
7北京师范大学
8 吉林大学
9 浙江大学
10大连外国语大学
11华东师范大学
12 北京大学
13 湖南大学
14天津外国语大学
15 山东大学
16 中国人民大学
1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8 南开大学
19 同济大学
20 北京邮电大学
(1)浙江日语系大学排名扩展阅读:
日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较强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具有宽领域、
跨学科的人文、科技、经贸等专业知识,
毕业后能从事翻译、教学、商贸、管理、国际文化交流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日语人才。
大学日语系除了公共课程以外,主要学习以下课程:日语基础、日语语法、日语阅读、
报刊选读、视听、日语口语、日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
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日本社会文化等,不同的学校课程安排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② 日语专业的大学,排名。
北二外日语专业很不错,外交部部长王毅就是北二外日语专业毕业的。只不过北二外名气在全国不是很大,而且又有北外在,所以光芒遮住了不少
③ 日语专业大学排名
日语专业排名前10名的大学有:北京大学(排名第1)、北京外国语大学(排名第2)、上海外国语大学(排名第3)、黑龙江大学(排名第4)、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5)、南京大学(排名第6)、浙江大学(排名第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排名第8)、清华大学(排名第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第10)。
日本古代不使用文字,至应神天皇时始自百济传入汉字。全部用汉字写成的《日本书记》的说法,“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到了应神天皇时代,百济国派阿直岐到日本。285年,百济近肖古王时期的博士王仁把中国的《论语》、《孝经》等带往日本,是为日本接触汉字之始。三国时代以后,汉字、汉文化正式大量传入日本之始。
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以昭和31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④ 中国大学日语专业排名
1北京外国语大学
2上海外国语大学
3清华大学
4上海交通大学
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6黑龙江大学
7北京师范大学
8 吉林大学
9 浙江大学
10大连外国语大学
11华东师范大学
12 北京大学
13 湖南大学
14天津外国语大学
15 山东大学
16 中国人民大学
1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8 南开大学
19 同济大学
20 北京邮电大学
(4)浙江日语系大学排名扩展阅读:
日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较强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具有宽领域、
跨学科的人文、科技、经贸等专业知识,
毕业后能从事翻译、教学、商贸、管理、国际文化交流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日语人才。
大学日语系除了公共课程以外,主要学习以下课程:日语基础、日语语法、日语阅读、
报刊选读、视听、日语口语、日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
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日本社会文化等,不同的学校课程安排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⑤ 国内有哪些日语专业还不错的大学
日语专业大学排名 学校名称
1 北京外国语大学
2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清华大学
4 上海交通大学
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6 黑龙江大学
7 北京师范大学
8 吉林大学
9 浙江大学
10 大连外国语大学
11 华东师范大学
12 北京大学
13 湖南大学
14 天津外国语大学
15 山东大学
16 中国人民大学
1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8 南开大学
19 同济大学
20 北京邮电大学
就业前景
据统计,日语人才在各行业的就业比例为:日资企业占50%-60%;国家机关(包括外交部、各级政府、海关、外经贸办公室和贸易促进协会等)占20%左右;日语教师和日语导游各占10%左右。
上海的1万多家外资企业中,日资企业就占了近60%,超过6000家,稳居外资企业之首。加上中、日双边贸易的迅猛发展,从事对日业务的国内企业也呈不断增长的态势,企业急需大量日语交流和翻译人才。因此,许多同学都把进入日企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
上海地区日企数量逐年增长,截止2013年底的统计,驻上海日企的数量已经达到8155家。随着在
上海的日企现地化程度不断推进,来上海开拓商机的日本中小企业不断增加,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长。除
了日语专业人才以外,日资企业对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熟练掌握英语或粗通日语的毕业生也是青睐有加。同时,也纷纷向广大的应届生们打开了通过日语专业招聘出国工作的大门。中国与日本是政冷经热,所以外贸持续增长,日语人才更加需要。日资还是青睐双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