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排名 » 北京体育大学几个校区

北京体育大学几个校区

发布时间: 2023-09-04 21:38:51

『壹』 北京体育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约1100余亩,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共百余个。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万余名,其中本科生9000余名,研究生2400余名。近5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超过北京地区高校平均就业率水平。

建校以来,学校积极践行老歼并彰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功能,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学校创办了研究生“冠军班”,截至,已培养奥运会、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冠军运动员及其教练员312人,其中奥运冠军73人。,又创办了“残奥冠军班”,招收优秀残疾人运动员。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教育、训练工作需要,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坚持科研育人,通过高水平科研促进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着力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和重大项目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荣获了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以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层次、水平和整体实力得到全面提升,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体育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顷猛运动员和管理干部,为中国体育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及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2008年,学校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由国际奥委会授予的“体育与社会责任奖”。学校3任校长钟师统、马启伟、金季春分别荣获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银质奖章”、“体育运动学习和研究奖”和“体育与教育奖”。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外开放参观的重点单位之一,北京体育侍乎冲大学是向世界展示新中国体育成就的重要窗口。1955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先农坛体育场观看了中央体育学院排球队与印度国家排球队、中央体育学院和第一机械足球联合队与苏联球队的比赛。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方向,为中国体育外交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已为106个国家培养留学生万余名,其中,阿列克·马迪申博士当选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先后授予克罗地亚前总理、克罗地亚奥委会主席兹拉特科·马泰沙博士学位,授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等8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学位。2009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专项,资助研究生“冠军班”出国留学,随后,该项目纳入“中美人文交流高层次磋商机制”。目前,学校已派出60余人。

学校确立了到2020年力争走在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前列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继续推进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向着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

;

『贰』 北京体育大学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学校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高校之一,是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中国体育的最高学府,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原名中央体育学院,筹建于1952年7月,1953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53年11月3日学校在北京先农坛举行开学典礼,1954年迁入现址,1956年3月14日,学校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12月11日,学校改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校庆日为11月1日。 目前,北京体育大学已成为国内体育学科、专业齐全,体育硕士、博士点最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训练成绩显著,声誉远播的全国重点学府。 中国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195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基础上创建于北京,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改名为北京体育学院。90年代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开始办有两年制专科 , 1954 年设中专科 ,并开始招收研究生。1955 年设4年制本科。1956 年设干部训练班、教师进修班。1957年陆续设体育系、运动系和研究生班 。1960 年设田径、体操单科函授班。北京体育大学设有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武术系、体育生物科学系、体育管理系、研究生部和成人教育部,还附设竞技体育学校和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发展】 50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形成了高层次、多规格、复合型人才培养格局。学校现有7个学院2个中等专业学校。即:研究生院、教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管理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以及附属竞技体校、附属体育中专;共有24个教研室;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2个部委级重点学科;设有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一级学科\"体育学\"博士授予权单位,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新闻学(体育新闻)、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英语(国际体育)、表演(体育艺术)等10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近6000名,其中硕士、博士生650余名,本科生4000余名,留学生200余名,竞体和中专学生约1000余名,另有成人教育学生4000余名,全校在籍学生共9800余名;共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体育师资、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各级各类体育专门人才3万余名。 学校艰苦创业,加强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不断改进。近两年来,学校累记投资近两亿元进行校园建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现拥有1座现代化的教学大楼;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26个教学、科研、训练实验室; 13个附属研究、培训中心;16个室内训练馆;68块室外运动场;一个藏书43万册的校图书馆,形成了以体育为特色的多科性藏书体系;一个我国大学出版社中唯一一家体育专业出版社,10余年来,累计出版新书1520余种。特别是今后几年,国家及国家体育总局将投资十多亿元在我校进行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建设,学校基础建设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学校始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支个体素质强,群体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正副教授228名、讲师264名、博士生导师40余名、硕士生导师100余名、国际级裁判37名、国家级裁判210名。在国际、国内学术组织机构和体育单项协会担任重要职务的有36人,在国家二级学会任常委以上职务的有44人。在国家队担任主教练的有15人,有8位教师被确定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有4位教练员被确认为全国100名跨世纪优秀中青年教练员。 学校始终保持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为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自1980年以来,学校培养了国际运动健将50余人,运动健将500余人。1980年以来,在世界大赛中获冠军50余人次,亚洲大赛中获冠军60余人次,刷新亚洲纪录10余人次,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冠军600余人次。尤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校自己培养的17名在校运动员、7名教练员参加7个大项13个小项的比赛。取得4金、1银、1个团体第六名、1个第七的的优异成绩;在籍学生64名奥运健儿、毕业校友8名奥运健儿,总计72人参加了第28奥运会比赛;师生、校友共有163人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占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的25.75%。 学校形成了多学科、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优势,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28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6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近十年间,共引入外源性科研经费2106万元,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科普著作近千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类论文2000余篇。 学校一直重视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学校先后与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德国科隆体育学院、日本体育大学等16个国家的28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或友好合作关系;与国际上许多体育社会团体和人士长期开展了各类交流活动。 学校先后有4人次获得国际奥委会奖章,5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2人获得全国体育工作荣誉奖章和运动荣誉奖章,366人获得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称号。学校还获得了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奥运会特殊贡献奖等荣誉。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有时,在新的世纪里,北京体育大学将以党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乘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之东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加速综合性、高水平的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建设,向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发展目标迈进,努力为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没有分校区。。。。。。

『叁』 体育学院排名

2022中国十大体育学院排名: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

一、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

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是我国体育院校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4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

以上内容参考:北京体育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武汉体育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热点内容
湘潭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发布:2025-09-06 20:20:14 浏览:608
大学生电脑必备软件 发布:2025-09-06 20:20:08 浏览:65
复旦大学教授方 发布:2025-09-06 20:13:44 浏览:434
何平教授南京审计大学 发布:2025-09-06 20:08:24 浏览:64
大学生校园周记 发布:2025-09-06 20:02:54 浏览:303
北京大学法学院聘教授 发布:2025-09-06 19:59:58 浏览:909
谢菲尔德大学放假时间 发布:2025-09-06 19:46:03 浏览:140
招大学生代理 发布:2025-09-06 19:41:23 浏览:211
中山大学房教授 发布:2025-09-06 19:33:50 浏览:575
吉首大学2015年学生会名单 发布:2025-09-06 19:08:28 浏览: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