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排名 » 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图书馆

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图书馆

发布时间: 2023-09-16 06:54:38

Ⅰ 重庆交通大学的学术科研

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在西南地区交通和三峡工程建设的重大科技攻关中取得了大量有影响的成果,成功解决了西部地区300多项交通建设关键技术,产生了3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如解决了钢管混凝土世界第一跨径拱桥——重庆万县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难题,为三峡工程175m水位线决策和施工通航方案论证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等。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以及茅以升科学技术最高奖——“中国桥梁大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20多项。“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类各层次项目1800项,科研经费达到了5.14亿元,年均科研经费超过一亿元,获得国家级项目70余项,一批“973计划”前期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相继落户学校。学校科研项目规模和层次逐年突破,各类各层次科研项目数不断取得新进展越,科学研究正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主要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单位或个人 粉煤灰筑路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5年 梁富权、丁良开等 邕宁邕江大桥SRC拱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顾安邦、刘忠等 大跨径劲性骨架砼拱桥收缩、徐变非线性因素影响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 顾安邦、刘忠、施尚伟、潘光友、周水兴 万县长江大桥特大桥(420米)钢筋砼拱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 顾安邦、刘忠等 三峡工程明渠导流及通航研究与运行实践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 赵世强、杜宗伟、舒云龙等 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成套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顾安邦、向中富、张永水等 西部山区公路铁路泥石流减灾理论与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陈洪凯、唐伯明等 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周建庭、周志祥等 山区拱桥建设与维护新技术研发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 周建庭、周志祥、顾安邦等 国家高等级航道网通航枢纽与船闸水力学创新研究及实践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 胡亚安、李云、宣国祥、郝品正、张绪进等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重庆市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
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水利水运工程重点实验室
山区道路结构与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地城市交通畅通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工程实验室: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重庆市工程实验室
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航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特种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城轨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低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经委研究中心:
重庆市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西部交通经济及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口岸物流与航运经济研究中心
校属科研机构:
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西部交通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畅通重庆工程研究所
口岸物流与航运经济研究中心
重庆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重庆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研究院
重庆交通大学技术开发院(筹)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任主编,学校主办的专业学术月刊《应用力学与数学》,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发行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刊编委会有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共13名,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国外院士1名,纽约科学院院士1名。该刊主要发表力学、力学中的数学方法和与近代力学密切相关的应用数学的创造性学术论文,以反映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应用数学和力学的发展。 该刊被国际最著名的两大科技期刊论文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收录。
EI确定该刊为核心刊物,收录全部文摘,是我国在该学科领域被EI收录论文最多的期刊,ISI和SCI也将该刊确定为源期刊,并收入SCI扩大版SCI-E。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近两年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统计,在我国被SCI、EI收录论文最多的100种期刊中,《应用数学和力学》均连续位居25名以前。该刊为我国力学类核心期刊第二位,是我国评定力学类、数学类核心期刊的引文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将该刊确定为引文源期刊、(遴选)核心期刊,被称为核心期刊的核心。该刊一直为国家统计源期刊。 国内外十八种权威检索系统和文摘评论刊物:美国《应用力学评论》、《数学评论》、《当代数学》、《力学》、《宇航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 · 力学》、《文摘杂志 · 数学》,荷兰《世界译文索引》,德国《数学文摘》,中国《中国力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均收录该刊文摘、题录。美国力学科学院还评论该刊为 17种国际力学刊物之一,按期报道该刊题录。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该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和《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 2003年该杂志被引总频次排名全国数学类刊物第二。

Ⅱ 重庆交通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各专业新生在哪个校区)

重庆交通大学 总共有3个校区,分别为南岸校区、双福校区、大坪校区。
一、重庆交通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
南岸校区地址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

双福校区地址为重庆市双福新区福星大道1号、

大坪校区地址为重庆市渝中区大黄路107号。

二、重庆交通大学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 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毛主席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随后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学校更名为 重庆交通大学 ,并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学校现有南岸、科学城、大坪三个校区,占地3000余亩。全校固定资产总值37.19亿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7.74亿元,校舍建筑面积85.58万平方米,在建校舍面积13.29万平方米。拥有1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馆藏文献427.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22.9万册,电子图书204.7万册。年订报刊1000余种,购有SCI、EI、Elservier、CNKI、万方、维普等中外文数据库约50个。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约2200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约900人。拥有*特聘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国家人才和重庆英才计划、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人才220余人次。聘请李应红、王光谦、郑皆连、杜彦良等两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孟凡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蒋树屏等一大批业界精英担任学校特聘或兼职教授。

Ⅲ 重庆交通大学 有多大

新校区比较大 但是还没修好
你们开学去的七公里老校区 宣传上说的一千多亩 其实有很多荒地 算下来真正的只有八百亩不到

Ⅳ 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开放的时间

早上8:00—晚上22:30(包括双休日;但端午节和国庆节等法定节日除外);
另:1、图书馆员工集体体检或者图书馆系统升级等特殊情况闭馆;
2、每周四下午全馆政治或业务学习,下午闭馆,晚上开放时间为18:30;

Ⅳ 重庆交通大学怎么样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来交通特源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毛主席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6年,更名重庆交通大学。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现为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共建高校。

目前安徽大学并不是教育部批准的68所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等学校之一。
选择通过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报读网络教育提升学历,对于在职人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报读网络教育,一定要选择拥有院校授权的公共服务体系名校,报考更有保证。

Ⅵ 重庆交通大学咋样,2014在川招生分数线

2014四川录取分一本
理科:564;文科:560。
重庆交通大学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部市共建,交通特色与优势明显,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前身是1951年为修建川藏公路、建设大西南而创办的西南交通专科学校,后几易校名。1960年,改建为重庆交通学院。1961年至1963年,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相继并入学校。1972年,重庆交通学院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合并。1979年,重庆交通学院恢复独立办学;同年,重庆航务工程学校并入学校。1985年,学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交通部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并入重庆交通学院。1999年,重庆交通学校(原重庆河运学校)划归学校管理。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同年,重庆市交通技工学校划归学校管理。2006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由南岸校区、双福校区及大坪分部(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组成,占地面积3120亩,校舍建筑面积74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3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2.9亿元,图书馆拥有外文数据库30多个、年订报刊2400余种、纸质图书200余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3万余人,各类各层次在校生逾4万人。

学校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明显。学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5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59个普通本科专业;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现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7个省部级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2个省部级以上特色专业,3个省部级以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省部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近50门省部级以上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50人,硕士生导师58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近700人。其中,国家杰青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省部级及以上专家教授120余人。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韩其为院士、梁应辰院士、杜彦良院士等15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学科首席科学家或兼职教授。

学校坚持自主创新,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拱桥建设、内河通航及港口航道建设、山区公路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500余项,年科研经费逾亿元;近10年来,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近20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茅以升科学技术最高奖——中国桥梁大奖等共11项。学校公开发行3种学术刊物,曾由中国科学院钱伟长院士长期担任主编、学校主办的《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是SCI和EI的收录期刊,以中、英文版向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素质优良、社会欢迎。积极推行主辅修制度,大力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2+2”、“3+1”、“4+1”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等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联合开办有“茅以升班”、“海外项目班”、“通用班”、“长安班”等人才培养定制项目,在500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有学生实习、实践、实训基地。学生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多次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大学生“挑战杯”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等奖励,2012首次组队参加21世纪中英创业计划大赛,以中国赛区一等奖的成绩出征伦敦国际总决赛并荣获季军。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7年超过95%,是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交通运输部组织的首届中国桥梁文化周评选活动中,以我校和我校校友为代表的5支团队当选为“十大桥梁英雄团队”、5名校友当选为“十大桥梁人物”。

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及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等国家级荣誉。

办学60多年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各层次毕业生10万余名。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明德行远、交通天下”校训,坚持“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校风,弘扬“甘当路石、进无止境”的办学传统,倡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奋斗精神,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努力建设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知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地 址:中国 · 重庆 · 南岸 · 学府大道 66号
邮 编: 400074
校内电话查询:(023)62651999
学校通讯服务部传真:(023)62650387
党政办公室电话:(023)6265233362652334
党政办公室传真:(023)62650561
法人代表:唐伯明
网 站:http://www.cqjtu.e.cn/

热点内容
一个大学教授给自己还女儿的一封信 发布:2025-09-02 14:15:02 浏览:157
成都中医药大学黄蜀老师信息 发布:2025-09-02 14:07:19 浏览:579
电子科技大学程教授 发布:2025-09-02 14:04:58 浏览:367
王宝强保养三个大学生 发布:2025-09-02 14:03:24 浏览:13
公费医疗大学生 发布:2025-09-02 13:53:57 浏览:830
武汉大学经管院周教授 发布:2025-09-02 13:50:51 浏览:337
大学生实践周报告总结 发布:2025-09-02 13:45:41 浏览:552
哈尔滨中医药大学王宇老师 发布:2025-09-02 13:40:40 浏览:918
音乐专业大学四年规划 发布:2025-09-02 13:09:23 浏览:970
广州大学城开始时间 发布:2025-09-02 12:57:17 浏览: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