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2015招生计划
1. 中国人民大学MBA,历年招生计划人数和实际招生人数有多少
中国人民大学MBA报考条件为: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至于专业,MBA原则上不局限专业、各行各业的人才只要通过MBA笔试和面试都会录取,人大MBA也希望人才济济、百花齐放。
每年人大商学院拟招收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400人,其中全日制拟招收90人,非全日制拟招收310人。人大MBA项目包括:1.全日制MBA(国际MBA):学费17.8万元;2.非全日制(普通班):学费25.8万元;3.非全日制(互联网金融方向班):学费30.8万元。
想成功考取人大MBA主要要通过两方面的考验,分为MBA提前面试和全国MBA联考笔试:
1.关于提前面试,内容主要包括材料提交,个人面试,小组面试以及英语口语面试。MBA提前面试的比重目前是越来越高,像清北人这类的名校的MBA面试成绩都拥有是否录取的“一票否决权”。就拿2017年人大的分数线来说,如果没有参与提前面试,最后即使笔试成绩很好也不会录取;而如果参与了提前面试,但没有获得MBA面试的优秀的话,那要笔试总分230以上才有可能被录取。所以面试准备充分非常重要。
2.关于MBA联考笔试,考试科目为管理类综合能力(数学、逻辑、写作,满分200分)和英语(满分100分),考试的内容和范围可以参照历年的考试大纲。总体来说,笔试题目的难度不算太难,可以参照高考的难度水平,但综合考试的题量很大。对于工作多年,基础知识都忘得差不多,还需要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平衡工作、复习和家庭的考生来说,其难度还是挺高的。
2. 如何参加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物理、化学与心理学)2个专业大类,招收自主招生的考生。
报名基本条件:考生应具有相应专业所需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对相关学科领域具有浓厚兴趣,已有较扎实的知识积累或学术训练,有深入或创新的见解,在相关学科竞赛、征文或创新活动中有出色表现。全面实施“宽口径招生”改革。考生参加我校自主招生选拔时,报名、初选、复试、确定资格生均直接与具体专业挂钩;填报高考[微博]志愿和录取时,按宽口径招生方案(即上表中的专业大类)执行;入校后分流专业时,直接分配到相应专业。
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
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名。报名时通过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gaokao.chsi.com.cn/zzbm/),网上报名,根据系统提示完成所有报名环节并邮寄报名材料。不接受现场报名。
2.报名材料
(1)自主招生报名申请表:网上报名时,按报名系统提示填写个人信息,系统将自动生成申请表以便打印。
(2)个人申请:全面展示考生本人的申请理由、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相应专业学习研究经历、学习能力、未来规划等各方面情况。由考生本人手书,字数不超过1500字。
(3)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单、综合素质评价表
(4)推荐表: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实名提供的推荐材料;内容除陈述对被推荐人在相关专业领域学习、研究、社会实践状况的意见外,还需包括推荐人的简介。请务必使用以下模板:《中国人民大学[微博]2015年自主招生推荐表》(下载链接)。
推荐材料须经推荐人所在单位盖章,由推荐人本人邮寄至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接收推荐材料的截止日期为2015年3月20日(以我校本科生 招生办公室接收时间为准),请在信封上注明“自主招生推荐表”字样。建议用中国邮政特快专递,请勿使用挂号信。无论考生是否被我校录取,推荐材料恕不退 还。
推荐人姓名和与推荐理由直接相关的社会身份,我校可予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5)高中相关课程任课教师评价意见:所报专业相关的高中课程任课教师对考生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意见。各招生专业对应的相关高中课程详见《各专业考核形式及主要考核内容表》。
(6)其他证明材料:个人获奖证明复印件、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的材料、发表作品等。
注:以上(1)、(2)、(3)、(5)为必须提供的材料。(1)、(3)、(5)、(6)均须所在中学加盖中学公章。所有报名材料应当属实,凡发现弄虚作假的考生,未入学的,我校将向所在中学通报并取消其报名、考试、预录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其入学资格。
3.材料装订和邮寄要求
请考生将以上除(4)以外的材料装订成册(A4标准,装订时将自主招生申请表作为材料封面),寄至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接收报名材料的截 止日期为2015年3月20日(以我校本科生招生办公室接收时间为准),请在信封上注明“自主招生报名材料”字样。建议用中国邮政特快专递,请勿使用挂号 信。无论考生是否被我校录取,报名材料恕不退还。
3. 历年各高校在北京市东城区招生人数
错了 这是分数线 这是 06年的 我再找找其他的
确定在京招生计划的有:人民大学229人北京理工大学270人复旦大学65人
今天上午,记者在部分重点高校了解到,各院校将陆续公布今年在京招生计划,今年清华北大不扩招,在京招生人数在620人左右,基本与去年持平。
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部分重点院校在京招生规模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北京大学2007年招生总数为3300人,其中本部招生计划多年连续稳定在2650人,投放在北京的计划是300人,和去年相当。北大医学部本科计划招生640人,医学部今年招收护理学高职专科计划200人,高职招生计划仅限北京生源。
清华大学今年招生总数不会超过3300人,和去年持平,计划在京招收人数在320人上下。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招生2750人,其中在京招生229人,比去年增加4人。据介绍,这些招生计划都是统招计划,不含自主招生、特长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名额。
北京理工大学计划在京招生270人,其中文科26人,理工科235人,艺术类学生9人。对生源较好的专业,如自动化、信息、车辆等方面的专业保持或增加了计划招生名额。
复旦大学在京招生计划为65人,其中文科20人,理科45人。复旦大学招办负责人表示,该校对北京招生专业覆盖面很广,达到36个,其中文科招生专业15个,理科招生专业21个。同时,为突出公平原则,复旦大学取消优惠加分政策,使每一个考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在奖学金方面,复旦大学调整了新生奖学金方案,在“复旦水平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获得新生奖学金的申请机会。
北京各大院校招生报考详细资料总汇
北京市普通高校招生线上完成计划院校统考录取人数及录取分数线(本科一批)
高校编号及名称录取人数 文史类 理工类
101 北京大学 291 626 661
102 清华大学 336 620 666
103 中国人民大学 222 603 643
104 北京师范大学 130 586 623
105 北京理工大学 290 524 606
106 北京科技大学 369 554 585
107 北京化工大学 226 519 545
108 北京交通大学 338 553 591
109 北京邮电大学 467 556 590
531
(国际合作项目专业)
1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95 571 627
111 中国农业大学 240 538 570
112 北京林业大学 411 541 534
114 中国传媒大学 108 559 565
115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40 556
116 北京大学医学部 128 645
117 北京中医药大学 149 527 547
119 中国政法大学 161 570 585
120 北京外国语大学 93 587 622
12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722 516 528
122 北京语言大学 105 574 591
12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36 582 621
12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88 519 528
125 中央民族大学 78 537 546
12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 532 548
127 北京工业大学 1880 520 545
128 首都医科大学 476 556
129 首都师范大学 1629 522 528
1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90 525 539
131 南开大学 73 585 619
132 天津大学 77 564 593
13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57 516 548
134 大连理工大学 40 531
135 东北大学 45 522 528
136 大连海事大学 87 518 532
138 中国医科大学 20 533
139 吉林大学 100 536 558
141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2 544
142 哈尔滨工业大学 86 527 599
143 燕山大学 9 531
144 哈尔滨工程大学 46 525 528
146 复旦大学 83 601 624
147 同济大学 38 601
148 上海交通大学 69 633
149 华东理工大学 56 538
150 东华大学 20 529
15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18 610
152 华东师范大学 12 550
153 上海外国语大学 16 525 578
154 南京大学 71 573 603
155 东南大学 40 519 587
15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2 518 558
157 南京理工大学 78 516 532
158 中国矿业大学 71 516 530
159 河海大学 50 516 528
16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5 530
161 南京农业大学 72 521 528
162 中国药科大学 41 530
163 江苏大学 20 517 528
165 浙江大学 81 632
16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8 624
168 厦门大学 71 574 596
170 山东大学 56 537 564
171 中国海洋大学 28 532 542
17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0 528
173 武汉大学 131 558 572
174 华中科技大学 155 538 549
17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9 525 528
176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30 517 529
181 湖南大学 116 516 532
186 中山大学 61 534 595
187 华南理工大学 42 547
192 西南交通大学 100 516 528
196 西南政法大学 60 516 533
197 电子科技大学 36 548
199 西安交通大学 53 583
200 西北工业大学 40 556
2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0 518 531
205 兰州大学 50 516 533
208 四川大学 232 542 545
209 重庆大学 35 543 528
210 西北大学 8 530 531
21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0 517 537
213 华中师范大学 24 516 534
214 东北师范大学 30 518 533
215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420 516 528
216 上海中医药大学 33 528
217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 608 528
224 广西医科大学 10 529
226 南方医科大学 26 553
231 香港中文大学 28 606 645
232 香港城市大学 32 591 634
300 北京工商大学 1107 517 528
301 北方工业大学 348 528
307 中央财经大学 230 570 615
308 华北电力大学 128 530 564
31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019 525 545
316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350 528
340 天津医科大学 20 570
348 河北工业大学 10 530
374 哈尔滨医科大学 36 533
381 上海财经大学 52 526 573
389 江南大学 45 516 528
41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0 543 544
435 暨南大学 10 531 531
444 西南财经大学 90 520 546
4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6 532
490 福州大学 10 535
560 南京师范大学 17 517 541
575 郑州大学 24 517 528
607 苏州大学 35 516 532
614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46 516 528
北京市普通高校招生线上完成计划院校统考录取人数及录取分数线(本科二批)
2006-07-28
高校编号及名称 录取人数 文史类 理工类
012 解放军理工大学 6 539
020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15 482 509
111 中国农业大学 104 497 521
116 北京大学医学部 61 623
117 北京中医药大学 56 505 507
128 首都医科大学 60 530
129 首都师范大学 286 501 500
144 哈尔滨工程大学 19 489 479
192 西南交通大学 14 494 479
269 泸州医学院 2 476
292 湖南中医药大学 10 516
300 北京工商大学 993 510 511
301 北方工业大学 1400 485 499
305 南京中医药大学 5 522
306 北京物资学院 1130 495 495
309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995 483 486
311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1183 476 476
31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246 503 540
52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316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900 476 476
318 北京农学院 1370 478 476
327 长春税务学院 30 478 489
33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1205 476 476
335 滨州医学院 2 482
337 天津科技大学 118 491 508
338 天津工业大学 80 494 502
339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91 506 521
341 天津商学院 30 480 484
342 天津财经大学 133 515 528
343 天津农学院 20 476 482
344 天津中医药大学 55 480 506
347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30 476 476
350 石家庄铁道学院 25 479 476
353 太原理工大学 60 483 491
355 山西财经大学 32 477 481
362 沈阳药科大学 20 513
363 东北财经大学 30 550 595
367 东北电力大学 11 485
371 哈尔滨理工大学 60 477
378 上海理工大学 33 500
379 上海海事大学 49 491 497
380 上海水产大学 20 476 478
384 山东师范大学 20 477 479
385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 508 483
386 江苏科技大学 30 483 477
387 南京工业大学 35 479 480
388 南京邮电大学 40 500 476
391 浙江师范大学 20 491 492
397 南京财经大学 50 494 507
399 南京审计学院 38 486 487
40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40 486 480
403 浙江工商大学 16 476 489
404 中国计量学院 40 489 476
405 宁波大学 22 480 476
409 集美大学 16 481 480
411 江西财经大学 32 485 478
412 青岛科技大学 20 478
413 济南大学 10 490 495
414 青岛理工大学 20 486 478
426 武汉科技大学 15 478
427 郧阳医学院 10 491
428 河南中医学院 5 479
442 重庆邮电大学 15 476
451 西北政法学院 25 499 503
452 西安理工大学 21 477
454 西安财经学院 20 477 479
461 江西中医学院 24 483 476
46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5 486
465 南昌大学 2 488
471 上海电力学院 25 477
473 广东商学院 5 494 488
476 大连交通大学 10 484 477
477 成都理工大学 27 478 478
478 山东科技大学 20 480 482
487 辽宁大学 43 478
489 四川外语学院 5 502 495
497 天津师范大学 34 476 492
498 天津外国语学院 20 506
525 浙江工业大学 20 495
542 浙江传媒学院 11 479 477
549 上海商学院 5 485 492
560 南京师范大学 3 478
590 温州医学院 15 488
593 山东经济学院 10 479 500
601 天津理工大学 55 480
606 华东政法学院 22 508 534
611 泰山医学院 5 480
612 大连外国语学院 10 510 520
617 湘潭大学 6 480 481
628 上海师范大学 6 486
629 扬州大学 20 476 477
632 山西大学 20 480 477
636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10 477
65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10 476 477
4.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是不是80%招本校的啊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不是80%招本校的】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广大师生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3年初公布的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9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共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学科门类下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8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5个。2015年拟招收硕士生约3600人,其中拟接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生约1500人;拟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生45人,其中非在职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50%,汉族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10%。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5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从毕业后到2015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往年的同等学力考生进入学硕复试的多数都被淘汰。
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 报名时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或其他语种相应级别水平;
② 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③ 复试时提交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或在报刊上发表的三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文章。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已经获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考生,可以再次攻读硕士学位,但不享受奖学金待遇,表示你已经具备工作能力能独立生存。
(6)对于党校学历的考生,具有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的可以报考,其余的党校学历不能报考;中央党校本科毕业生才能报考,人民大学江湖上号称是中央第二党校。
(7)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叮当注:境外留学的本科毕业生想回国读研的及时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办理相关认证。
(8)现役军人报考,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注意熟悉内部程序和要求。
(9)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研究生在读,不喜欢这个专业想再考研究生的,必须征得培养单位同意,得就读学校同意放人,你才能报考。一般不会保留原学籍。
(二) 我校单独考试由相关学院按系统单独组织生源,报考条件详见各单独考试专业招生简章,非系统单独组织的生源不得报考。单独考试分为普通单考和西藏单考,普通单考以单考表示,西藏单考以援藏表示,会发布单考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单独的名额、单独的考试、单独的划线、单独的复试、单独的录取,学校会单独通知。
(三)报考专业学位硕士考生的报考条件详见《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章》及各学院网站上公布的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5. 说下,人大3+2还在招生吗
人大3+2已经改成2+3了,以前是国内3年,现在是国内2年,其实留学的项目肯定还是在国外时间长最好,学习和生活上都能完全的适应,顺利毕业。
6. 联考没过怎么办
什么?联考没过线?那怎么办?或许现在有很大一批同学正在因为联考没有过线而感到沮丧。接着由最初的失落演变到自暴自弃,我想会有人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了,也有会觉得哪里哪里不公平了等消极的想法。但是,只能告诉大家一次失败不代表你永远就败了,还是借助这段时间,静下来考虑下这半年的打算吧。
没过线原因和联考没过线的选择。
美术联考是一个最基础的美术专业考试,考试相对简单,一般过线率在90%左右,甚至更高。但是,由于很多考生是“半路出家”,只学过三四个月绘画的考生也不在少数,于是就有部分此类考生联考都不合格,即美术联考都没有通过;也有一部分考生是因为发挥失常,或者是试卷出现一些意外而导致美术统考没有过线。那么,对于这部分考生,没能通过,该怎么办?
一、选择以下部分院校的动画专业、美术史论、设计史论、摄影、学前教育、照明艺术等专业不需统考合格。
九大美院: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美术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美术史论)、艺术设计学】、鲁迅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美术学)、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美术史论)、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只招广东理科生;美术史(文科类),只招广东考生;艺术管理与策划(文科类),只招广东考生】、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美术史论)、美术学(艺术策划与管理)、美术学(艺术与文化遗产)、艺术设计学(会展策划与管理)、艺术设计学(设计史论)】、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美术学(史论)、美术学(艺术管理)】。
重点艺术院校:
一、艺术类(史论类、摄影、数字媒体艺术、文管类等)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
2、中国美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理论类
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
4、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美术学、艺术设计学
5、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学(美术史论、文化传播与管理)
6、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美术史论)、艺术史论、艺术设计学
7、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史论)、艺术教育、艺术设计学、美术学(艺术管理)
8、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史论)、美术学(史论)
9、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美术史论)、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文化产业管理
10、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类不需要统考合格的专业有美术学、摄影、艺术设计学、工艺美术、艺术史论、动画、绘画(坚定与修复)、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化妆美容设计)
11、云南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
12、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美术史论)、美术学(美术理论与批评)、艺术史论、文化产业管理、艺术教育、风景园林
13、四川音乐学院:摄影
14、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摄影
15、中国传媒大学:影视摄制与制作
16、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文化产业管理、摄影
17、浙江传媒学院:摄影、数字媒体艺术
18、南京师范大学:摄影、服装与服饰设计
19、中国人民大学:美术学(艺术管理与策划),详见《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
20、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
21、四川大学:美术学,考试科目为1、赏析作文(笔试2小时),2、中外美术史常识(笔试2小时)。
22、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美术学(文物鉴赏与修复)、美术学(文化遗产研究)、艺术史论五个专业校考为笔试(相关专业文章一篇)
二、普通文理类(即非艺术类)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学(建筑艺术设计)、风景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专业在湖北省招收普通类理科生,考生不需参加专业考试,根据考生所属省份的普通理科类本科分数线,按文化成绩择优录取,具体录取批次以各省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广西艺术学院:广告学(广告策划,招收普通本科第二批次文科类考生(我院按照艺术类培养),按各省普通本科第二批次文科类高考成绩择优录取)
云南艺术学院:建筑学(建筑设计),在湖北省2014年理科招生1人、文科招生2人,文化成绩达到最低控制线后,按文化总分成绩排名择优录取,文理相同,且无级差。
江苏考生美术联考没过,还可以参加一些院校动画的校考,例如合肥学院动画、巢湖学院动画、长江师范学院数字媒体艺术,黄淮学院动画,淮南师范学院动画、摄影、艺术与科技,西安工程大学动画、摄影,长沙学院动画,湖北经济学院动画,南阳理工学院动画,江西服装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赣南师范学院动画,四川大学动画,河南城建学院动画。具体的请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5年江苏省艺术单招校考时间安排表》(有若干份),里面有详细说明是否需要联考合格。
大部分院校的摄影专业(非美术类)都不需要联考合格,因为该专业是省联考不涉及的专业,专业考试的时候需要考查摄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但是摄影专业是可以速成的,一些培训机构有专门开设摄影的培训班,可能在一两个月就能速成。
附件1:教育部确定的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名单(31所)
☆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
☆新疆艺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
附件2:教育部批准的参照31所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高校名单(13所)
☆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华大学
☆江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仅限艺术设计本科专业) ☆苏州大学(仅限艺术设计本科专业)
☆浙江理工大学(仅限艺术设计本科专业) 内蒙古大学(仅限音乐表演、表演、音乐学等3个本科专业)
浙江传媒学院(仅限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录音艺术等4个本科专业)
说明:
1、院校名称前有☆为有招收美术生的院校。其中沈阳音乐学院校本部虽然没有招收美术生,但是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有招收美术生,同样享受教育部赋予的权利;北京印刷学院、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三所院校只有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享受教育部赋予的权利,其他美术专业不享受;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是独立学院(即三本院校)。
2、考生如果在普通高考中文化课没有达到考生所在省份的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仍然可以报考以上院校的本科专业,但是分数要达到这些院校自行划定的文化分数线,同时考生需通过以上学校的专业加试。所以,这些学校每年的报考率都如此之高,除了学校热门外,文化分数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院校的文化分数和省控线有关系,如北京印刷学院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要求考生文化分数达到所在省份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线。当然,这些院校每年报考的人数人山人海,据统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0年的报考和录取的比例接近1000:1.55,中央美术学院为1000:50,中国美术学院为 1000:33。
3、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以考生所在省份招生办或者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当年的艺术类招生政策,以及以上各校当年的艺术类招生简章为准。如还有疑问,可致电各省招生办或者省招生考试院以及以上院校招生办。
附件3:艺术特长生和艺考生五点区别
“艺考生”和“艺术特长生”在称谓上看似很接近,其实差别非常大。两者的相通之处在于——都是具备艺术素养的考生报考的。但在报考时间、招生院校、录取规则、入学后所学专业等各方面都很不相同。
“艺术特长生”无需参加美术联考和美术校考
我们通常所说的“艺考生”报考的是高等艺术院校或普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可以说,他们是相对于文科、理科的第三类高考考生类型,先参加美术联考或单招考试等艺术专业考试并取得艺术专业考试合格证后,再参加高考,按艺术类院校的录取标准录取,执行单独的录取分数线。报考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类专业考生,仍然可报考普通高校的“艺术特长生”,并按院校要求参加艺术特长生测试。
而“艺术特长生”则是部分普通高校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而设定的,每年都按教育部政策规定和有关条件录取一些高考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又有艺术专长的考生。一般而言,通过招生院校艺术水准测试,符合学校艺术特长生招生要求的考生,可在高考中享受适当的降分录取优惠。“艺术特长生” 只需参加普通高考,无需参加美术高考。
降分幅度:艺考生>艺术特长生
在降分幅度方面,“艺考生”的降分幅度大于“艺术特长生”。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相关文件,对“艺考生”的录取,各省将单独为“艺考生”划定文化分数线,按规定,各省级招办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应低于本省(区、市)确定的第二批次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0%。
而对“艺术特长生”录取来说,对艺术特长测试合格、经报考学校确认的考生,有关省级招办可在学校调档分数线下20分以内(但不低于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或者至少在普通本一线至少。换言之,“艺术特长生”参加高考,可以享受加20分的优惠政策。也就是说,“艺术特长生”归属于普通文理科类,只是拥有特长,高考录取分数相对降低,但仍需达到所在文理科类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所以,参加“艺考生”比“艺术特长生”更有机会以较低的分数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招生计划:目前仅60所左右高校招“艺术特长生”
随着近几年的大幅扩招,招收“艺考生”的高校目前有上千所,不仅是各大美术学院,几乎所有的本专科院校都招收艺考生,“艺考”也因为队伍的不断扩大成了一种社会现实。
而招收“艺术特长生”的高校并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招收“艺术特长生”的高校有60所左右。
按照规定,招生学校招收“艺术特长生”的人数控制在国家核定的本校年度招生计划总数的1%以内。而“艺考生”的招生计划有多少就要根据各高校类别和每年招生情况来确定,如果是独立的艺术院校,其招生计划可能是100%,而普通本科高校的艺术计划,要看艺术专业确定的招生人数。
入学后:“艺术特长生”读的不是艺术专业
“艺考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将是自己所报考的艺术专业,志愿填报是按艺术生类别单独进行的。
而“艺术特长生”入校后就读的大多是文、理、工、医等普通类专业,其志愿将按普通类考生填报,测试合格的“艺术特长生”在志愿填报时必须将指定高校填写在第一批本科A志愿位置。“艺术特长生”选报的是非艺术类专业,被录取后与同专业学生接受相同的专业教育,但作为“艺术特长生”被录取的考生,将参加学校艺术团训练和演出,利用特长为学校艺术社团服务,业余时间进行训练。
要说明的是,“艺考生”和“艺术特长生”这两者之间可以兼顾,“艺考生”如果文化课很出色,也可以向招收“艺术特长生”的高校提出申请;同样,“艺术特长生”也可以提前报名参加招生部门和高校组织的艺术专业考试,以“艺考生”的身份报名。
但要注意的是,艺术类专业统考合格的“艺考生”,在提前批次填报高校艺术类专业,在录取时艺术类专业作为提前批录取,一旦其被录取就不可能再被其他院校作为“艺术特长生”录取了。“艺考生”被录取后,就读的也是艺术类专业,不得转至非艺术类专业。
特长测试:“艺术特长生”必须参加
“艺术特长生”的特长测试分为省统考和院校校考两大类。对于组织“艺术特长生”统一测试的省(区、市),招生试点高校可以直接使用省统考的成绩,也可以在省统考合格的基础上再进行测试,对于没有组织省统考的地省(区、市),招生试点高校要自行或联合组织艺术特长测试。
考生在艺术特长测试合格后要和学校签订协议,一般选择签订协议的高校做为填报志愿时的第一志愿学校,在高考录取过程中考生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艺术特长生”的文化考试即为参加其户口所在地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高考报名和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联考未过容易出现的几种观念误区
观念误区1.联考未过,剩下能考的学校都不好?
这种观念在很多家长和学生脑海中都存在,其实不然,据业内专家分析之所以有这种观念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A、大家觉得既然那么多一类大学都必须要通过联考才行,那么剩下的联考没过仍然可以报考的学校是否不是重点大学?
B、没有正确理解联考和校考的意义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下,为什么要设置联考?联考过线与没过线又意味着什么?
大家试想全国有那么多所大学,现如今百分之八九十的大学都有艺术系(包括北大和清华),这些学校又分别属于一本、二本、三本、专科,如果每个学校都要单独举行一次考试,那么考生不是要疲于奔命,天天赶考?所以为了方便考生和学校的录取各省设置了一次联合考试,俗称“联考” 。近几年联考本科合格线基本都保持在188--191分之间 (总分300分)而通过了联考的学生意味着已经过了艺术类二本和三本的合格线,比如像江汉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工程大学等这些二本学校都直接参照联考成绩来录取学生,不用再单独组织考试。同时也意味着(校考)一本院校需要加试的学校都可以考。没有通过联考本科合格线的学生就意味着二本和三本基本不会录你,后面很多一类大学都不能报考。通俗易懂的理解“联考”其实就是一场“海选” 。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即使联考没过,仍然有少数外省的大学可以报考。并且这些学校还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类大学,通常这些学校属于独立自主招生院校不用参照联考成绩。联考没过也不要紧,只要通过这些院校的校考单招考试再加上文化都达标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录取。
观念误区2.联考都未过,校考基本都是艺术一本院校,那不就更没希望了
二、联考没过线,对于校考路子已经很窄了。回去下工夫或许你能考一所不错的大专或者三本,应该是不难。
以下文章是给那些还有艺术梦想的同学建议的,何不调整心态,重新来过。
三、何不选择复读?现在回去学文化课,把曾经担心的文化课部分给打牢实了,到7月份了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专先不说你想考大学的目的,既然选择了,何必轻易放弃呢?可以借助这段时间找找为啥没能过联考线的原因。
7. 人大 mpacc招多少 2016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我院2015年继续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代码125300。
2015年我校商学院拟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80人,其中:拟招收全日制学生32人(均在校本部就读),拟招收非全日制学生48人(均在北京校本部就读,不提供住宿)。其中,拟接收全日制推荐免试生6人左右(均为校内推免)。
一、专业介绍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健全和完善国家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队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底决定设置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是全国首批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院校之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与会计学学术性学位是规格不同的两种学位类型,会计硕士的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和质量标准等更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紧密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MPAcc项目深入探索会计硕士教育的特有规律,将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注重课堂互动、案例教学、并与行业名企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同时举办形式多样的专题论坛讲座,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以及选聘会计实务部门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参与会计硕士培养;在课程认定、课程开发、考试免考、奖学金评定及资源共享等方面积极开展与国际会计师公会及团体的合作。除学校设立的奖学金以外,MPAcc项目还设立有项目奖励金,享受国内外知名的会计师公会及团体,如香港会计师公会、澳洲会计师公会、IMA、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提供的奖学金政策。MPAcc教育在坚持“实务导向、视野导向、就业导向”三原则基础上,致力于为我国高端会计人才队伍贡献“德、知、行” 三合一优秀的,适合各类组织需要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二、招生信息发布
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可随时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有关信息公告。
考生须自行从教育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下载打印《准考证》,从我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 pgs.ruc.e.cn)下载初试成绩通知、复试通知等。
三、招生方式
(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二)参加推免生复试。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日制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5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从毕业后到2015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 报名时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或其他语种相应级别水平;
② 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③ 复试时提交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或在报刊上发表的三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文章。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6)对于党校学历的考生,具有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的可以报考,其余的党校学历不能报考;
(7)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8)现役军人报考,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9)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非全日制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4年或4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1年或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计算时间截止到2015年9月1日)。
(1)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报名时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或其他语种相应级别水平;
②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③复试时提交一篇一万字以上相当于学士学位论文水平的论文(经济学、管理学类)或三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经济学、管理学类)。
(2)对于党校本科学历的考生,具有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的可以报考,其余的党校本科学历不能报考;
(3)在境外获得的学历(学位)证书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4)现役军人报考,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三)推荐免试硕士生的报考条件详见《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办法》。
(四)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请参照《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五、报名程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请按下列要求正确选择报名点,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非应届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推荐免试生在教育部推荐免试服务系统内完成报名手续,已被我校录取的推免生不用办理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统一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手续;未落实录取单位的推免生的推荐免试资格自动失效,参照统考考生的要求进行报名。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日期:2014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网上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 教育网网址:http://yz.chsi.cn ,公众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考生填写报名信息时,须选择研究方向,即“全日制”、“非全日制”。请考生认真、切实填写,否则造成无法录取的后果由考生自负。
3、报考费缴纳方式及标准等信息,届时请登陆研招网查看“报名公告”。
4、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的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须仔细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2)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不论是否已支付报考费,所填报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等信息将不得修改。网上支付报考费前,请务必核准信息,因错选上述三项信息而误缴的报考费,将不予退还;此时,考生若要更正报名信息,必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前,重新注册、报名、缴费,逾期不再补报。
(3)除“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以外的其它报名信息,考生可在网上报名起止时间内,使用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修改。
(4)“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考生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之后不得更改。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6)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5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7)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我校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
(二)现场确认
1、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须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应届本科生持学生证,要求每学期均注册,盖注册章),按报考点指定的时间及地点配合采集电子信息、现场确认报名信息。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伪造证件时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2、现场确认时间:2014年11月10日-14日。逾期不再补办。
3、现场确认地点:
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报考点的考生,请届时登录我校网站查看具体地点;
选择外埠考点的考生,请查看该报考点的相关通知。
4、现场确认注意事项:
(1)考生错选报考点、报考单位、考试方式,或未按规定时间到报考点确认网上报名信息,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退还。
(2)在2015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3)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4)在校研究生报考,现场信息确认时应提交在读学校研究生培养管理部门同意报考的函件(有工作人员签字、联系方式、部门盖章的原件),否则不予确认。
(5)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三)其他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交的报考信息不真实,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部分通知将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请正确填写手机号并保持手机畅通(考试时间除外)。
3、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信息必须一致,如不一致,须在报名前去公安部门更正,否则不予确认。
4、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在职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六、资格审查、发放准考证
我校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和现场提交的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我校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伪造证件,取消报考资格,情节严重的,通报考生所在单位。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请于2014年12月1日前将报考201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邮寄至我校相应招生院系,方可准考。
准考证发放:2014年12月15日—27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http://yz.chsi.com.cn)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写字。
七、考核程序
(一)初试
1、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2、考生初试使用文具要求在《准考证》上做具体规定。其中,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所用文具如有特殊要求,考生按《准考证》上要求自行携带,并接受监考人员检查。
3、初试时间:
初试时间:2014年12月27日。
4、初试地点:
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名的考生,初试地点为中国人民大学,具体考场由我校在《准考证》上通知。
在外地报考点报名的考生,按照报考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参加初试。
5、初试科目:
科目一: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
科目二:英语二(满分100分)
6、初试成绩查询: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自行查询。
7、关于初试考试的特别说明:
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同时,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有关部门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 人民大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什么时候报名
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已经公布了,详情如下:
1.报考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的考生提交报名材料的内容及方式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以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2.报考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之外学院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结束后,将以下报名材料交给报考学院,具体要求请参见各学院网站。
(1)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
(2)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双证硕士必须提交硕士学历证书);
(3)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专家推荐书空白模板请于网上报名并网上交费后,从网报系统中下载);
(4)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和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字数不少于1000字。);
(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究计划(考生自行用A4纸打印,宋体,小四号字,1.25倍行间距,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所取得的成就、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构想等);
(6)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科研成果(同等学力、获EMBA硕士学位报考者提交的论文须由学院进行审核。考生提交的论文、专利或其它科研成果将作为考生,尤其是专业学位考生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证明);
(7)申请免外语初试的考生须提交相关的外语成绩单、证书复印件(详见第四款说明);
(8)报考在职定向的博士生考生须提交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脱产学习一年的证明;
(9)同等学力、获EMBA硕士学位报考者须提交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
(四)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确认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交的报考信息不真实,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部分通知将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请正确填写手机号码并保持手机畅通(考试时间除外)。
3.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信息必须一致,如不一致,须在报名前去公安部门更正,否则不予现场确认。
4.考生须慎重选择报考类别,复试录取时,学院将根据考生的报考类别确定录取类别,录取类别在录取名单公布后一律不得更改。
5.考生报名信息在报名结束后,一律不得更改。因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四、考核程序
(一)初试
报考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的考生试行“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招考制,详情请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报考除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的考生初试程序如下:
1.准考证下载:请考生于2015年3月26-27日从网上下载准考证(网址http://pgs.ruc.e.cn)
2.与导师见面:考生须在初试前一天到报考院系报到,报到时须携带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根据学院相关安排与导师见面。
3.初试日期:2015年3月28-29日。
4.初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考生须在考前两天在网上查询具体考场安排。
5.初试内容:
(1)外国语(不含听力):各导师招收的语种详见《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各导师“备注”栏内的说明。
(2)两门业务课:业务课考试科目名称详见《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6.外国语初试免试说明:
报考我校财政金融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物理系、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教育学院的考生,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经考生本人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可免外语初试(其外语初试成绩均视为合格,不计入最终的初复试加权成绩中)。具体申请条件如下:
(1)英语
①托福(TOEFL、满分120分):2013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90分及以上;
②雅思(IELTS、满分9分):2013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6.5分及以上;
③GMAT(满分800分):2010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600分及以上;
④GRE(满分1600分):2010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1200分及以上;
GRE(满分340分):成绩310分及以上;
(2)俄语
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ГТРКИ):2013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通过二级及以上;
(3)日语
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2013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通过一级及以上;
(4)德语
德语语言考试(TestDaF):2013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通过四级及以上;
(5)法语
法语水平测试(TCF):2013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且成绩400分及以上;
7.初试成绩查询: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查询。
注:我校不举办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不指定参考书目。
(二)复试
我校实行差额复试。
1.复试信息发布:考生于2015年4月中下旬登录各学院网站查询是否参加复试,并查看复试办法。
2.复试日期:2015年4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复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4.复试内容:
(1)报考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的考生试行“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招考制,详情请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改革说明》及相关学院《“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2)报考除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的考生复试内容包括:
①外语听力、口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
②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
(3)硕士学位跨一级学科报考和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业务课。
(4)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政治理论。
5.复试时须提交的材料:
考生复试时须持有效期内的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和硕士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双证硕士生持学生证,要求每学期均注册),申请免外语初试的考生还须携带相关的外语成绩单、证书原件到各学院报到、参加复试。
应届硕士毕业生复试时要签署“承诺书”,承诺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各科成绩合格,能够按期取得硕士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入学报到时,应届硕士毕业生如不能提交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境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如不能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证书认证书),立即取消录取资格。
6.体检:
复试时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体检,体检医院为我校校医院,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