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文考试答案期末
『壹』 求大学国文教程试卷
1.“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A )
A .《李将军列传》 B .《冯谖客孟尝君》
C .《季氏将伐颛臾》 D .《寡人之于国也》
2.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A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左丘明
3.下列属于曹操的作品是B
A.《上邪》 B.《短歌行》 C.《饮酒》 D.《兵车行》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紧接“枯藤老树昏鸦”的句子是A
A.小桥流水人家 B.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西下 D.断肠人在天涯
5.鲁迅小说《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D )
A .赵七爷 B .七斤 C .八一嫂 D .九斤老太
6.杜甫《蜀相》“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前一句是D
A.三十从军今白发 B.拔剑四顾心茫然
C.三顾频烦天下计 D.出师未捷身先死
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是:C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8.被评论界誉为“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一本“讲真话的大书”是 ( A )。
A.《随想录》 B.《干校六记》 C.《晚华集》 D.《负暄琐话》
9.冰心在《往事》(之十四)中,用“艳如桃李,冷若冰霜”来形容大海,所暗示的大海的一个性格特征是( C )。
A.神秘而有容 B.高贵而威严 C.美艳而沉静 D.虚怀而广博
10.最能代表先秦时代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11.下列句子中“以”字作介词用,可解释为“凭借”的是(A)
A.皆以力战为名。 B.斧斤以时入山林。
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2.下列四句中,有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现象的一句是(B )
A.姜氏何厌之有?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姜氏欲之,焉辟害?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13.对下级机关提出建议,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用( B )。
A.商洽函 B.意见 C.批复 D.通知
14.依照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用( B )。
A.通知 B.命令 C.通告 D.公告
15.公文的签发人是指( C )
A.机关领导人对发文稿核准发出并签署姓名,写在发文稿纸“签发”栏内。
B.签发文件的领导人亲笔在公文正文落款处签注职务、姓名或代以签名章,代表机关行文。
C.上行文由本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并在上报公文正文上发文字号同一行右侧注明签发人姓名。
D.所有公文均须在发文字号右侧注明签发人姓名。
16.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何处注明附件的顺序和名称。( B )
A.正文之后,成文时间之前 B.成文时间之后,抄送机关之前
C.成文时间之后主题词之前 D.份号之后,文件名称之前
17.几个机关联合行文,其成文时间以什么为准? ( C )
A.级别高的机关签发日期 B.其中一个机关领导签发日期
C.最后一个机关签发日期 D.起草机关领导签发
18.“浙政发[2001]25号”,其中“浙政发”是 ( B )
A.机关代号 B.发文机关 C.顺序号 D.年号
19.中国人民银行建议调整存款、贷款利率,向国务院行文,应用( A )
A.意见 B.报告 C.函 D.请示
20.《XX公司部门经理培训计划》属于( B )。
A.综合计划 B.专项计划 C.部门计划 D.年度计划
二、填空题(20分,1—9题每空1分,第10题7分)
得分 阅卷人
1.中国现代杂文的开创者是 鲁迅 ;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伟大开端的小说集是 呐喊 。
2.钱钟书最著名的讽刺小说是 围城 ;曹禺话剧的处女作是《 雷雨 》,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3.《左传》相传为 左丘明 所著;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4.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和 关汉卿 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5.宋代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柳永 。
6.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____唯有杜康 __。
7.李清照的词集是《 漱玉词 》
8.欧•亨利是l9世纪 美 (国家)著名的小说家 ,屠格涅夫是19世纪 俄 (国家)著名的小说家。
9.“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的“以”字,可以译作“ 用 ”。
『贰』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国文下(东南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国文下(东南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1.1宋代历史与文化
1、赵匡胤定过国号为宋,是因为他()。
A、出生在宋州
B、发迹在宋州
C、定都在宋州
D、籍贯在宋州
正确答案:B
2、宋朝的经济、文化、军事都较为强盛。()
正确答案:错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关于宋词繁荣的文学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词在表情达意的强大功能,长短句,与音乐联系密切,词调多
B、诗文因注重说理,受功令限制,较多具官方色彩,词则成为渲泄感情的最佳形式
C、词行诗道,唐诗的衰落为宋词的兴盛创造了文学环境
D、大晟府等音乐机关以及精通音乐的词人自创词调的推动
正确答案:C
2、继承了花间派风格的词人是()。
A、周邦彦
B、欧阳修
C、秦观
D、冯艾子
正确答案:B
3、开拓了词的亮袭盯形式和内容的是()。
A、晏几道
B、欧阳修
C、柳永
D、苏轼
正确答案:C
4、关于宋词繁荣的社会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市民阶层的萎缩,需要近于流行歌曲的词鼓动阶层气势
B、科学文化发展到封建社会的顶峰,社会的文化氛围浓郁
C、文人队伍的壮大,宋代优待文人的政策
D、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而词是一种南方文学
正确答案:A
1.3柳永词概述
1、关于柳永对词的贡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展了慢词
B、多用赋敬和体
C、引经据典
D、雅俗并陈
正确答案:C
2、柳永的词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
正确答案:错
1.4《八声甘州》赏析
1、《八声甘州》中,领起全文的是()。
A、渐
B、冷
C、洗
D、对
正确答案:D
2、《八声甘州》中,出自谢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的是()。
A、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B、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D、渐霜风凄紧,关禅蠢河冷落,残照当楼。
正确答案:A
3、《八声甘州》一词苍凉激越,共用了八个韵脚。
正确答案:对
1.5殊词概述
1、晏殊的《珠玉词》受到()的影响很深。
A、李煜
B、温庭筠
C、李白
D、冯延巳
正确答案:D
2、晏殊最擅长的是()。
A、长调
B、中调
C、小令
D、乐府
正确答案:C
3、晏殊被称为“南宋倚声家初祖”。
正确答案:错
1.6《蝶恋花》赏析
1、“缠绵悱恻,雅近正中。”是()对本词的评价。
『叁』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 305 )篇诗歌。
2 .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 “ 风 ”“ 骚 ” 。
3 .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 “ 骚 ” 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 “ 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 。
4 .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5 . “ 思无邪 ” 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 “ 兴、观、群、怨 ” 。
6 .所谓的 “ 六诗 ” 之说出自《周礼 • 春官 • 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7 .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 “ 六义 ” 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8 .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 • 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9 .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10 .《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11 .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这是《诗经》(《豳风 • 七月》 )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乡土气息。
12 .《诗经 • 小雅》中的(《鹿鸣》)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起兴,借助自然物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基调。
13 .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这是《诗经 • 小雅》(《采薇》)一首中的句子,表达了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的怀恋、对自身遭际的哀伤。
14 .《秦风 • 无衣》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曰: “ 岂曰无衣 ?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15 . “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 是《诗经 • 王风》(《君子于役》)一诗中的句子,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
16 .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是《诗经 • 王风》(《采葛》)中的句子,表达了男女之间缠绵深挚的相思之情。
17 .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是《诗经 • 秦风》(《蒹葭》)中的句子,诗中表达了因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而产生的怅惘忧伤。
18 .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是《诗经》爱情诗中的名句,它出自《周南》(《关雎》)一篇。
19 .《诗经 • 卫风》(《硕人》)一篇描写一个贵族女子说: “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美丽女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0 .《周南 • 桃夭》首章写道: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赞美了新嫁娘容貌美丽,并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21 .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是《诗经 • 卫风》(《氓》)一诗中的句子,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22 .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中用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
23 .屈原的长诗(《天问》)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24 .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是屈原(《离骚》)一诗中的名句。
25 .屈原的短篇抒情诗集《九章》共(九)篇作品,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26 .(《惜往日》)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 “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 ,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27 .(《橘颂》)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 “ 受命不迁 ” 、 “ 秉德无私 ” 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
28 .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中的(《涉江》)一篇记叙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经历,其开头就说: “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 ,表达了诗人矢志不渝地执着于理想的精神。
29 .屈原的抒情组诗《九歌》共分为(十一)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和《礼魂》。
30 . 1953 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他们分别是
31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乐曲的不同,分为 。 孔子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32 .先秦时期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33 .我国古代的“四书”是指《》、《》、《》、《》。
34 .《诗经》通常采用、、的表现手法。
35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 编定的。
36 .历史上称为“孔孟”的是 和 ; 称为“老庄”的是 和
37 .先秦诸子散文以 、 、 、 四家影响和成就最大。
38 .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其代表作品有《 》,《九歌》等。
39 .先秦的“楚辞”和《 _ 》一起,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风骚”传统。
40 .《论语》是孔子弟子搜集整理的孔子言论,属 体散文。
41 .鲁迅称《 _ 》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2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
43 .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源头。
二、选择题
1. 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所书的故宫里的一块牌匾,其中蕴含的思想来自于 ( )
A. 墨家
B. 儒家
C. 道家
D. 法家
解析: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 , 仁爱和谐,这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清朝皇帝用以警示自己的言行举止 , 激励自己做个好皇帝 , 成为一代名君。
答案: B
2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 1988 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2500 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 )
A .“兼爱”和“尚贤” B .“仁”和“德治”
C .“克己复礼” D .“有教无类”
解析: B 项是孔子的核心主张。
答案: B
3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弄懂题干所引材料中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一种辩证观点,然后依托教材找出备选项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中具有辩证思想的一家。
答案: A
4 .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孔子这样说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 .劝导统治者以德治民 B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D .强调“格物致知”
解析:“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其维护的是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
答案: C
5 .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 1691 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 .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 .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C .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 .《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解析:材料中的译本出现在 1691 年,是清朝前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 A 观点错误。从材料中欧洲多种译本的出现,可知 B 、 D 正确。中国的儒学在“西学东渐”时期有传教士介绍给西方, C 正确。因此,答案是 A 。
答案: A
6.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Axle Age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解析:注意题中信息:“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人类意识的觉醒”,结合所学可知是百家争鸣时代。
答案: A
7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
A .礼治 B .仁爱
C .仁政 D .兼爱
解析:材料意思是统治者应对鳏、寡、独、孤四种人实行仁政,这符合孟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答案: C
8. 《管子》“饮食有量 , 衣服有制 , 宫室有度 , 六畜人徒有数 , 舟车陈器有禁……”这种规定的实质是 ( )
A. 划分阶级关系 B. 维护生活秩序
C. 处理人际关系 D. 维护等级差别
解析: “量”、“制”、“度”、“禁”规定等说明当时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差别,属于礼乐制度的内容,礼乐制度是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而建立的。
答案: D
9 .西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
A .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
B .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 .“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
D .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西汉儒学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的理解, A 、 C 选项不符史实, D 是影响。
答案: B
10.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由此可知 A 正确。
答案: A
11 .西汉时代,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
A .“大一统”主张
B “三纲五常”学说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D .“天人感应”学说
解析:西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论基础即为“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学说中包含“天谴论”,即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西汉时期皇帝“下罪已诏”的举动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
答案: D
12 .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
A .主张民贵君轻 B .维护统治秩序
C .强调层层分封 D .体现以德治民
解析: “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 , 具有天然的合理性 , 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 , 管理人民。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答案: B
1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 《诗经》
14 .下列《楚辞》作品中,非为屈原所写的一部是 :C. 九辩
15 .先秦诸子散文中,属于语录体的著作是 :D. 《论语》
16 .被称为“上古之书”的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A. 《尚书》
17 .《论语》是 ( ) 散文 :A. 语录体
18 .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 ( ) 的修辞平法 :C. 顶真
19 .“欲摘故纵,请君入瓮”为 ( ) 惯用的论辫乎法 :C. 孟子
20 .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又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 体的历史著作。
21 .南宋的朱熹将《 》一书与《论语》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
22 . 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称他们为
三、名词解释
1 .风骚传统: “ 风 ” 指《诗经》中的《国风》,代表《诗经》; “ 骚 ” 指《离骚》,代表《楚辞》。后世诗人,或受《诗经》现实主义影响,或受《楚辞》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或《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前进。因此而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称 “ 风骚 ” 传统。
2 、风雅颂:《诗经》的分类。风,又称 “ 国风 ” ,是当时各诸侯国所管辖地域的民歌土乐,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地方小调。《诗经》共有 15 国 “ 风 ” , 160 篇。雅是周天子直接统辖的王畿附近的音乐歌曲,其中有一些民歌,但大多数是贵族文人的创作。雅分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颂是朝廷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歌舞,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 40 篇。
3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 ” ,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时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4 、叠咏体: “ 叠咏体 ” 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 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 305 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5 、《七月》:《七月》是《诗经》 “ 国风 ” 中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当是西周初期豳地未沦陷时的作品。该诗基本上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农奴们的劳动和生活,反映了当时农奴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农奴社会的阶级压迫的画面。但同时也描写了领主们喜气洋洋的宴饮场面。该诗可能是周乐官在豳地农奴所作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成的一首代言体诗。
6 、燕飨诗:指《诗经》中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宴)礼等礼仪活动的诗,故也称礼仪诗或宴饮诗。根据内容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等,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小雅 • 鹿鸣》是著名的燕飨诗。
7 、风雅: “ 风雅 ” 是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后人对由《诗经》以来形成的中国诗歌创作传统的理论升华。在这里, “ 风雅 ” 并不是指的 “ 风雅 ” 体裁,而是指体现在《诗经》 “ 风 ”“ 雅 ” 中的艺术创作精神,即诗歌创作的高尚意义和严肃性。它引导后代文人在情感抒发上寻求一个健康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节操。
8 、楚辞:是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 “ 兮 ” 字的大量运用。楚辞体作家主要有屈原、宋玉等。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的代表。
9 、六义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 “ 六义 ” 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 “ 六诗 ” 说,即风、赋、比、兴、雅、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 “ 六诗 ” 叫做 “ 六义 ” 。
四、简答题
1 、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曰 “ 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 ” ,这里的 “ 风骚 ” 指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它们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1 ) “ 风骚 ” 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 “ 风 ” 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 “ 骚 ” 诗传统。所谓的 “ 风 ” 诗传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 “ 骚 ” 诗传统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 2 )《国风》民歌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乐府民歌、建安风骨、北朝民歌、杜甫的 “ 诗史 ”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问的诗歌、关汉卿的杂剧、曹雪芹的《红楼梦》。
( 3 ) “ 骚 ” 诗的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于后世的曹植、阮籍、鲍照、李白、李贺以至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2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内容和表现艺术上各有什么特征?
( 1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例如《豳风 • 七月》,它详尽描述了农奴们一年四季的繁重劳动和 “ 无衣无褐 ” 、 “ 采荼薪樗 ” 的苦难遭遇。《魏风 • 伐檀》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反抗压迫的态度和心声。
( 2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表现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例如《小雅 • 采薇》就是一首抒情写实的佳作。其最后一章抒情、状景、叙事融为一体,把一个征战将归的士兵哀伤时光流驰、路途艰难的思绪表现得深长真切,使人味之无极,闻之动心,强烈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
3 、试以《离骚》为代表,说明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征。
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征如下:
第一,表现进步理想,孜孜不倦地追求进步理想。《离骚》立足于诗人理想破灭、身遭流放的现实生活,以丰富的幻想、炽烈的情感,描写了诗人对进步理想的追求、坚持和献身,以及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抗。
第二,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构成奇特的情节、境界。《离骚》这首诗从 “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 以后,尽情刻画了诗人上天下地,神游天国的活动,字里行间出现了一系列众多的神话人物和神域,还出现了众多的灵异事物,所有这些又都一齐围绕着诗人的行止旋转,以诗人为中心组织出了一幅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的壮阔画面。
第三,善于利用、发展民歌的比兴手法,来象征自己与楚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这一特征在《离骚》的前一部分尤其突出。
『肆』 大学国文上(东南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超星尔雅
大学国文上(东南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超星尔雅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大学国文上(东南大学)2023章慧丛陆节测试答案超星尔雅解决办法,感兴趣的快来看看吧。
大学国文上(东南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超星尔雅
1.1总论
1、【判断题】双超理论是指教材内容要适当超过课堂教学所需,教学难度超过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我的答案:对
2、【判断题】大学语文课程的前身是大一国文课程 。()
我的答案:对
1.2.1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1、【单选题】《诗经》是由孔子编订的,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
A、《汉书》
B、《史记》
C、《左传》
D、《论语》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对孔子删诗说提出质疑的人不包括()。
A、孔颖达
B、朱熹
C、钱玄同
D、欧阳修
我的答案:D
3、【判断题】《诗经》在孔子时代,已经广泛流传和应用。()
我的答案:对
1.2.2采诗说
1、【单选题】六笙诗是郑腊在《诗经》的()。
A、《小雅》
B、《国风》
C、《大雅》
D、《周颂》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经的本义是( )。
A、儒家经典
B、对经典的解释
C、织物的纵线
D、贤者著述
我的答案:C
3、【判断题】《诗经》的六义包括 风、 雅 、颂、 赋 、 比 、 兴 。()
我的答案:对
1.2.3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1、【单选题】关于《诗经》的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是()。
A、句式以杂言为主
B、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C、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
D、章法上主要是重章叠句的形式
我的答案:A
2、【判断题】《诗经》中的雅反映一国的政治与风俗。()
我的答案:错
2.1.1《伯兮》赏析
1、【单选题】被当作中国闺怨思妇诗的滥觞之作的是()。
A、《卫风氓》
B、《卫风硕人》
C、《卫风伯兮》
D、《卫风河广》
我的答案:C
2、【判断题】《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出自《毛诗序》。()
我的答案:对
2.2.1《黍离》赏析
1、【单选题】行迈靡靡,中心摇摇。中靡靡的解释是()。
A、行列整齐的样子
B、富丽
C、柔弱
D、缓慢的样子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黍离》选自十五国风中的()。
A、卫风
B、王风
C、郑风
D、周南
我的答案:B
3、【判断题】《黍离》采用了反复咏唱、重章叠句的写法。()
我的答案:对
2.2.2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1、【单选题】不属于屈原的作品是()。
A、《天问》
B、《九歌》
C、《神女赋》
D、《招魂》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汉成帝时刘向校订古籍,编集一些文人的骚体辞章辑为《楚辞》,这些文人不包括()。
A、屈原
B、班固
C、宋玉
D、贾谊前顷
『伍』 求答案,大学国文(下)超星尔雅答案!!!!!有的请告诉我谢谢!!
如下图,可以搜到你要的全部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