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奠基
㈠ 山东大学(青岛)的办学条件
山东大学济南、威海、青岛三个校区,探索中国特色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办学模式。
三大校区在山东大学的统一管理下,对各自的学科进行布局,目的就在于提高办学质量。为此,山东大学与济南、威海、青岛三市均将签订“名校名市”协议。
根据发展规划,山东大学2011年将探索完善一校多地办学的发展模式,为形成“山东大学系统”做好体制机制设计。而在未来,将形成济南、青岛、威海三地办学、一体发展的“山东大学系统”,三地校园的具体称目前尚未明确。“山东大学系统”是山东大学更新办学模式的一次尝试,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建设青岛校区。
将来山东大学可以表述为“山东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山东大学(威海)”。其中,青岛校区办学实现了高端性、国际性、特色性、标志性和绿色性。 “山大青岛校区第一期是理工学院以及高端人文学院,这个建设方向和青岛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市教育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青岛今后将需要大量理工类的高端人才,青岛的地域优势加之山大的高校品牌优势,前景非常理想。
山东大学有关部门负责人也称,分校设立的院系主要是理工科的,因为要为建设蓝色经济区服务。
山大规划部门表示,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思路,青岛校区定位于以理工科为主,辅之以其他必要学科的综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校区,青岛校区建成后在院系设置时将会有生物类学科。根据定位,青岛校区理工科的发展将做增量考虑,而不是现有学科的整体搬迁和调整。
据青岛市教育局有关人士透露,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第一期是理工学院,这个建设方向和青岛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因为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青岛今后将需要大量理工类的高端人才。
2013年3月14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到山东大学调研工作。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在作情况介绍时透露了青岛校区的学科布局,即以“存量调整为主、增量发展为辅”,规划建设海洋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工程、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学科5大学科集群,以及个别基础科学和人文社科学科方向。 徐显明透露:“和山东大学的济南和威海两个校区相比,青岛校区要凸显高端性和国际性。不少国内外研究机构都有重大科研项目的中国北方研究中心,在青岛校区,我们将打造东方高等研究中心。定位于理工科研究型校区的青岛校区,其特色是侧重为有山东地域优势的海洋经济、蓝色产业服务,重点发展新兴高新学科;另外,在青岛校区本身的建设上,我们将会把校区打造成低碳、环保、生态的绿色校园。”
总招生规模不扩招
据了解,自2004年以来,山东大学本科招生计划基本维持在每年万人以上,2010年及2011年校本部减招至6500人,威海校区为3500人。2012年,山东大学宣布对本部和威海校区一体化招生,本科招生规模仍维持在1万人。
根据“攀越计划”中的人才培养主要指标,2015年和2020年,山东大学本科招生规模均为1万人。这一数字表明,在2020年前,山大本科生将稳定在1万人的规模,不再扩招。同时,该校硕士生招生规模将从2015年的每年5500人上升至2020年的6500人;博士生招生规模由2015年时的1500人升至2020年时的2000人。 山东大学对该校“青岛校区校园总体概念性规划方案”进行公示。从规划方案上看,青岛校区面朝大海,并有一条大道从校园里延伸到大海中的码头上。校园内将建设博物馆、图书馆、国际交流中心、剧院及国际宿舍区、行政中心、学生宿舍区、学院院落、运动中心、学生中心、购物中心等。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选址即墨市鳌山卫街道,占地3000亩,第一期工程是山东大学的理工学院,计划用地1300余亩。青岛校区将成为山大的第八校区,建成后可容纳3万名学生,山东大学也将成为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大学。在此之前,山东大学已在济南和威海有了校区,其中在济南的校区被分割为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和兴隆山校区,现有校区面积总和为5355亩。青岛校区的土地为青岛市政府以无偿划拨形式给予。
山大方面表示,不少国内外研究机构都有重大科研项目的中国北方研究中心。在青岛校区,山东大学将打造东方高等研究中心,同时开设国际教育学院,聚集一流专家、一流院系、一流科研机构。其特色是侧重为有山东地域优势的海洋经济、蓝色产业服务,重点发展新兴高新学科。
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而青岛则是这一核心区的“龙头”,同时青岛在总部经济、港口经济方面的辐射能力也在逐步显现。国内一些高校纷纷选择将本部搬迁到青岛,或是在青岛设立分校和产学研基地。青岛拥有学历教育高校22所,其中包含两所军校,本科学历高校达10所。
为建设一流大学,山东大学提出了“四大措施”,第一便是构筑“济南-青岛-威海”的“山东大学系统”。这个系统的建设有助于山大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根据美国ESI统计,山东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工程等5个学科进入了世界前100强。当一所大学有十几个学科能够进入世界前100强的时候,可以说就是世界一流大学。
青岛校区还将会根据青岛发展定位,设计一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学科,比如生物、金融、海洋海事研究等。具体的专业仍未确定,学校的学科设计委员会正在制定中。
山东大学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山东大学每年的招生计划在1万人左右,其中大约有3000多人在威海校区就读。山东大学(威海)的录取分数线都在山东省一本线以上,以2014年的录取线为例,其中文科高出一本线43分,理科高出一本线61分。而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迁入青岛后,知名度和招生情况都比过去好了许多,不少高校过去在重点本科线附近徘徊的专业分数线迅速攀升了十几二十几分,而许多二本专业分数也迅速逼近一本线,成为热门专业。
发展蓝图
山东大学要在青岛筹建新校区的消息从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传出后就备受外界关注。据介绍,新校区选址在即墨鳌山卫街道,占地面积为3000亩。
在此之前,山东大学已经在济南和威海拥有了两个校区,其中山东大学在济南市的校区被分割为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和兴隆山校区6个校园,现有校区面积总和为5355亩,青岛校区的面积几乎将是所有校区中面积最大的。
领导关怀
2012年3月17日上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奠基典礼在青岛即墨市举行。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奠基仪式上表示,把山东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是“十二五”期间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建设,对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希望山东大学努力搞好青岛校区建设,按照把青岛校区建成“高端人才集聚基地、高新科技成果研究基地、高新技术孵化转化基地和高端国际交流学术基地”和“中国最美丽校园”的建设目标,为服务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服务于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服务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做出独特贡献。
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百年山大时隔54年再次回归青岛,印证了山东大学与青岛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建设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有利于青岛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带动和提升青岛的人文品味和城市品质,从而更好地推动青岛的发展。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表示,该校正着力构建“统分结合、优势互补、各具特色、一体发展”的“山东大学系统”。青岛校区的建设,将会使该系统变为现实。这是山东大学对中国高校办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索,将有助于拓展新的办学空间,汇聚高层次优秀人才,推动学科更新换代,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项目位于青岛即墨市鳌山湾畔,建设周期预计五年。奠基开工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项目一期工程将建起近3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区,可容纳近万名新生入学,规划建设成为我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中心、国际文化融合和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最能体现中国高校特点的标志性校园之一。
2013年4月3日下午,青岛市市长张新起一行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现场进行工作调研。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等一同调研。张新起对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的快速推进表示肯定,认为青岛校区建设质量控制效果良好、现场规范有序、施工安全文明。他要求陪同考察的青岛市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提供各方面支持,帮助山东大学解决青岛校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青岛校区按计划启用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和条件。王琪珑一同考察教学楼E区的现场施工进程,并介绍了青岛校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分期实施的情况。青岛市政府秘书长李众民,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孙继,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哲,市发改委主任朱培吉,市教育局局长徐剑波,市规划局局长王亚军,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即墨市委书记刘赞松,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会主任韩守信,国信集团总经理王建辉以及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等陪同调研。山东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青岛校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孔令栋参加调研并介绍了目前校区场地平整、临时水电、教学楼E区施工建设进展情况。
㈡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地址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地址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山东大学社会评价:
1、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网络计量学实验室基于互联网的世界大学排名:山东大学位列世界第90位,在入围前一百强的大陆高校中排名第3。冲态山
2、QS世界大学排名:山东大学位列世界601+,亚洲119位。
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大陆8-14位。
4、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山东大学位列中国第12位。
5、2014年,山东大学位列全国高校前十强。
6、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山东大学位列中国第15位。
7、在各大权威排行中,山东大学位列中国研究型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㈢ 山东大学(青岛)的校区概况
2010年8月,山东大学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基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学校发展的内在逻辑,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山东大学必然的选择。学校明确提出,“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到建校120周年时把山东大学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是一个崭新的目标和全新的起点, 是山大人共同的追求与梦想,显示了山大人的雄心。
为了实现新的办学目标,学校提出在青岛建设新校区,构建“山东大学系统”,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的新模式。这一愿望获得教育部的批准,得到山东省、青岛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012年3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建设奠基典礼隆重举行,2012年12月8日,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规划建设方案》。校区选址于崂山脚下、鳌山湾畔、温泉紧邻的青岛即墨市鳌山卫街道,地处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校园规划总用地3000亩,教工住宅规划总用地720亩。校园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70万平米,2016启用,可满足10000名学生和2000名教职工学习、生活和教学科研的需要。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49.39万㎡,计划2016年启动,2018年完成。三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6.68万㎡,计划2018年启动,2020年完成,届时,校区可入住25000左右学生、4000左右教职工。
2014年10月,学校召开中共山东大学第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经认真慎重的研究讨论,根据“统筹布局,一体发展”的方针,按照“理工为主,错位发展”、“着眼高端,集群发展”、“拓展空间,增量发展”的原则,确定在青岛校区构建生命学科、信息学科、环境学科、海洋学科和社会科学等学科板块,并决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等6个学院和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环境研究院、光学高等研究中心、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院、海洋研究院、高等研究院、粒子科学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作为首批相关学院和科研机构整建制迁到青岛校区发展。此外,将依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青岛地缘优势,组建若干特色鲜明的研究机构。要把校区建设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基地、高端学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基地、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基地、高水准的国际学术交流基地。
为广纳校内外英才加盟青岛校区,满足校区教职员工居住生活需要,学校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限价商品房政策支持,确定以市场化方式开发,在紧邻校园北侧的滨海大道以西征地720亩,分两期建设教工住宅。住宅以打造蓝色硅谷核心区中高档示范型花园式社区为目标,规划设计一流。社区内高水准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型商业网点等已与首批住宅同期开建。
建设青岛校区,是山东大学审时度势的战略性举措。青岛校区作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行区和全面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必将成为人才的摇篮、创新的乐土、文明的新城,山东大学将从这里劈波斩浪、扬帆远航,驶向新百年的辉煌!
㈣ 山东大学法硕非法学在哪个校区
山东大学法学院的所有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生都在青岛校区。
山东大学青岛(Shandong University Qing)简称山大青岛(SDUQ),创建于2016年,坐落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山东大学(青岛)的建立,组成济南、威海、青岛三地共八个校区的“山东大学系统”,并使山东大学成为中国地区最大、系统相对最完善的高校。
历史改革
2010年12月30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开标,邀请彭一刚院士、叶大年院士等到知名专家共11人组成评委会,对四个方案进行综合评审,确定了两个中标候选方案并继续修改优化。经综合评审,投票产生了青岛校区校园总体概念性规划中标方案。2011年3月,初步规划方案确定。
2011年8月16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山东大学合作共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协议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
2012年3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建设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2016年9月,山东大学(青岛)正式启用。
㈤ 山东大学占地面积多少平米
山东大学总占地面积约5333333平方米。
解析:官网信息显示,山大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一亩等于合666.67平方米,约667平方米,由此推算山东大学占地面积应该为总面积约为53360000平方米。
据2018年8月山大官网信息显示,山大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青岛校区约3000亩),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八个校园(济南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兴隆山校区及威海校区、青岛校区)的办学格局。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简称山大(SDU),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
(5)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奠基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
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
2000年6月,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设立研究生院。7月,由原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
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011年11月22日,学校决定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更名为山东大学(威海)。
2012年3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奠基典礼举行。
2016年9月16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迎来了首批新生报到。该校区从2016年新生开始,试点运行书院制,全体本科生分属“一多书院”“从文书院”。
2017年9月,山东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10月18日,经学校研究,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更名为山东大学(青岛)。
㈥ 山东大学(青岛)的山东大学与青岛
1926年在济南建校的省立山东大学和1924年在青岛建校的私立青岛大学,真是一对难兄难弟。1928年,国民北伐军进抵山东,奉系军阀败逃。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兵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省立山东大学在动乱中经费无着,随即停办。同年,私立青岛大学也因奉州顷轿系败逃,学校经费断绝停办,学生按大学结业处理。但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就下令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在筹备过程中,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梦麟与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商讨山东大学复校的办学地点时,蔡元培认为在青岛办学比之华北通衢、形势堪忧的济南,有远离战乱和自然条件的优势,“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之关系甚大”,得到蒋梦麟的支持。
1929年6月,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令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4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1932年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岛大学恢复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接任校长。
学校初设文、理、教育三个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学系、教育册肆行政系和乡村教育系八个系。1932年9月,教育学院停办,学生大部分转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同时增设工、农两学院。工学院设土木工程学系和机械工程学系。农学院设于济南,设研究、推广两部。在杨振声和赵太侔两位校长的带领下,山东大学迎来史上“第一次辉煌”。杨振声思想进步,富有远见,效法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广聘专家学者,如闻一多、黄敬思、黄际遇、任之恭、傅鹰、沈从文、梁实秋、闻宥、游国恩、曾省、汤腾汉等著名学者均在校任教。学校发乎宏展较快,声誉日隆,国立青岛大学由此崭露头角。赵太侔原为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赞同杨振声的办学方针。接任后增聘老舍、洪深、张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师资阵营更为整齐,同时节省行政费用,添购图书、仪器,先后建成科学馆、工学馆、体育馆、化学馆、水力实验室及实习工厂等,改善了办学条件。此时期由于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校内人才荟萃,名流云集,师生勤奋教学、成就斐然,成为学界仰重的国内知名高等学府。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1月国立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图书、仪器、案卷分批运出,损失严重。1938年春学校在万县复课,不久教育部下令“暂行停办”。
1946年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复校后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水产水15个系,医学院不设系,并附设一个大学先修班和高级护士学校。1946年10月25日举行开学典礼,知名学者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黄孝纾、丁山、赵纪彬、杨向奎、萧涤非、丁西林、杨肇、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贻诚、王恒守、李先正、刘遵宪、朱树屏、严效复、杨宗翰、郑成坤、李士伟、沈福彭等应聘来校执教。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王哲、罗竹风、高剑秋率领军管小组进校,对学校进行接管整顿,山东大学从此进入新的时期。
1949年3月,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命名为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兼校党委书记,童第周、陆侃如为副校长,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分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水产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病虫害学、政治学、艺术学18个系。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1951年创办《文史哲》杂志和《山东大学学报》,开辟了科学园地,促进了学术争鸣。从此山东大学进入了学术繁荣的新阶段,迎来“第二次辉煌”。
1958年国务院任命成仿吾为校长兼校党委书记。7月,山东大学归由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在迁校济南时,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留在青岛,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医学院也留下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这就是为何老一辈的青岛人仍称现在的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山大医院”的缘由。
2010年12月8日,教育部《关于山东大学征地建设青岛校区有关事项的批复》:“同意你校在青岛鳌山卫科技区新征3000亩土地,建设青岛新校区”。
2012年3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奠基典礼隆重举行。在那风云激荡的20世纪,山东大学与青岛携手走过了辉煌的30年,山大在青岛创造了“海洋学科远东第一”、“生物学科全国最好”和“文史见长”的三大美誉,青岛也因为有了山大而积淀了历久弥新的深厚城市文化。闻一多说,街市上和山野间密集的树叶,遮蔽着岛上所有的住屋,向着大海碧绿的波浪;沈从文说,返京以后着手的如《边城》等,也多酝酿于青岛;王统照说,从北平来,从上海来,从中国任何的一个都市中到青岛来,你会觉得有另一种的滋味……有人戏称,那时在青岛的大马路上一不小心就碰上一个文人,小巷子里一不留意就撞到一个作家,老楼洞子里时常与某个名记名编擦肩而过。闻一多、老舍、梁实秋、沈从文、萧涤非、方令孺、洪深、台静农、臧克家、童第周、王淦昌……那些在山东大学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也存在于青岛的往事中,至今仍在浸润着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山大有青岛情结,青岛同样也有山大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