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党校本科学历
① 关于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表的问题
申请就业应该没问题的,可以办理居住证。
申请户籍的话就可能难一点了。
2005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沪评分办法
一、基本要素分
(一)毕业生个人要素
1、最高学历
博士 30分
硕士 24分
本科 20分
专科 5分
2、毕业学校:
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与列入“211工程”的上海高校(见附件1) 15分
其它“211工程”院校、中央直属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上海科研院校(见附件2) 10分
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 5分
3、学习成绩分级
按照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专业(班级)综合排名对其等级进行评定:
一级(成绩综合排名前25%) 8分
二级(成绩综合排名26%-50%) 6分
三级(成绩综合排名51%-75%) 4分
四级(成绩综合排名76%-100%) 2分
4、外语水平
通过CET-6级或专业英语八级 8分
通过CET-4级或专业英语四级 7分
外语类、艺术类或体育类专业外语课程合格 7分
5、计算机水平
毕业研究生 7分
理科类计算机高级水平或免予此项要求的专业 7分
文科类专业计算机中级水平 7分
理科类专业计算机中级水平 6分
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初级水平 6分
艺术、体育类专业相关课程合格 6分
6、奖励表彰项
⑴“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
经认定的国家级 10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 5分
学校级(每次1分,不超过2分) 2分
⑵国际性或全国性比赛(含地方赛区)获奖证书(奖项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
①经认定的国际性比赛或上述全国性比赛奖项:
一等奖(第一名、金奖) 10分
二等奖(第二名、银奖) 9分
三等奖(第三名、铜奖) 8分
②上述全国性比赛地方赛区奖项:
一等奖(第一名、金奖) 5分
二等奖(第二名、银奖) 4分
三等奖(第三名、铜奖) 3分
(注:1、以上奖励表彰仅限在高校最高学历就读期间所获奖励表彰;2、同类奖励取最高分;3、⑴类奖励和⑵类奖励可以累加,但最高分不超过15分。)
(二)单位要素分
单位信誉度良好,初次合同期1年(含)以上 5分
二、导向要素分
(一)专业导向
凡是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专业(见附件3) 3分
(二)地区导向
地处崇明县、南汇区、金山区和奉贤区的用人单位 2分
地处外环线以外非上述地区的用人单位 1分
三、附加要素分
(一)拥有或已申请发明专利
1、拥有专利证书:
拥有发明专利证书 5分
拥有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3分
拥有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3分
2、已申请专利证书的:
申请发明专利证书 1分
(二)自主创业
1、毕业生创办企业的:
毕业生担任企业法人的 5分
毕业生担任企业股东、董事的 2分
2、毕业生申请科技创业基金的:
进入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担任领头人 5分
与其共同申请创业基金的团组成员 2分
(三)其他
被本市各级和中央驻沪党政机关录用为公务员的 20分
被本市远郊地区中小学录用为教师的 20分
被本市远郊地区医疗机构录用为医务人员的 20分
(注:上述机构的具体名单,由各有关主管部门认定)
四、标准分
标准分为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户籍的基本资格分。进沪就业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其各项要素累积分值高于标准分的,可办理上海市户籍;低于标准分的,办理人才引进《上海市居住证》。标准分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
附件:1、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以及列入“211工程”的上海高校名单
2、其它列入“211工程”院校、上海高校、中央直属和上海市研究生培养单位名单
3、导向专业名单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附件1:
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以及列入
“211工程”的上海高校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附件2:
其它列入“211工程”院校、上海高校、中央直属和
上海市研究生培养单位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东政法学院、上海水产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杉达学院
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上海飞机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香料研究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
关于2006年外地生源进沪的若干消息
1、2006年外地生源进沪指标为17000个,本科生、研究生一起参加评分,按得分公平分配名额。2005年本科生只有1000个名额。
2、2006年上海毕业生人数比2005年增加了20%。
3、按照2005年外地生源进沪的评分标准,63分以下的同学将无法获得进沪指标。
4、未获得四级证书的同学不可能获得进沪指标,六级证书有可能会发挥决定性作用。
5、2006年计算机水平的评分标准可能会发生改变,建议MBA同学密切关注。
以上信息是在22日下午的2006年学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获得的。如有最新消息会及时告知大家,请同学们及时关注。
② 上海市委党校研究生容易考吗毕业后就业情况如何
只要你不是很差。如果考上了。有的学校招生人数大于包括人数。建议你考一个一般大学的行政管理研究生,党校的学历不作为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就能录取。也就是说据我所知,也就是说他们是官员。在一些单位,我估计很难优先进党政机关。在没有关系的前提下,然后在职到党校镀金。我认为考党校研究生相对好考,不太硬,除非你有关系,其他大学的研究生往往要比党校研究生优先,党校的研究生都是在职考的
③ 我想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上海行政学院是两块牌子一个班子。你想读的话,一般的那种干部培训班是没那么容易的,不过,另外还有函授教育可以选择。学历究竟差多少呢?如果还行的话,还可以选择考研究生(本科也有,只是要通过高考)
不过实在不是很明白楼主为什么想上党校呢?觉得出路会好吗?这可是不一定的哦
另外,不一定要是党员的,不过,总不能团员都不是
④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登录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就可以看到右边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点击,就有招生电话。
一般吧。
好考。
有关系就有用。
⑤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怎样
你要是以后想当公务员,去那儿上学是可以的。
但它既不是211,又不是985,对落户上海基本没用处。
⑥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是什么学校,毕业以后干什么工作
市委党校是一所专门培养干部的学校,毕业后将担任各级领导职务。
⑦ 上海市委党校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有用吗考研被调剂
1、上海市委党校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有用,是国家认可的。
2、读研属于学历教育,既然报考就说明有此方面的意向。读研主要是为了学习和学历,为了解决部分单位和岗位的入职和升职门槛。
3、通常用人单位首先看学历(博士、硕士、本科),其次才看就读院校。考上名校对以后就业会有优势但研究生就业主要还是要看机会、能力和期望值。
⑧ 关于党校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可以的 你可以报一般地市一级的研究生 中央党校和上海市委党校都是高级的党校 一般科员不能报在职的 只能是正处级以上干部 如果你想考 可以考自己所在的地级市的市委党校 我也在机关单位工作 我同事就有在职研究生 在我们市委党校 记得采纳哦
⑨ 有知道上海市委党校的进来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与上海行政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的体制,是上海综合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是上海中高级公务员及公务员后
备人才的教育培训机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创建于1949年6月,“文革”期间被撤销,1977年底复校。1986年经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兼办上海行政管理干部学院,1989年上海行政管理干部学院更名为上海行政学院。目前,学校是中国唯一加入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和国际图书馆联合会的地方党校和行政学院。
学校位于上海西南部,占地 214亩,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综合楼、图书馆、大礼堂和学员宿舍等,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超过40%。教学综合楼(海兴大厦)集住宿、教学、会议、餐饮、娱乐健身功能于一体。大礼堂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可容纳1700多人。全校大小会议室、研讨室和教室共计90余间,包括可容纳100~400人的报告厅6个。学校可以同时容纳1400余人住校学习,可以承办国内外各类高层次的专业会议和培训业务。
截止 2004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400
余人,其中教研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0
人,占46.6%;具有正高职称的有26人,
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3.7%;具有副高职
称的有6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1.6%;
专职教研人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
占68.7%。另外,学校聘请了30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客座研究员,其中包括4位外籍客座教授,并建立了由10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校外师资库。
学校设有哲学教研部、经济学教研部、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行政学教研部、政党研究所、政府研究所、城市社会研究所,以及现代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干部教育信息中心等 10多个教学科研部门。
学校认真贯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新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强化党性锻炼和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不断完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
、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四方面的教学内容,坚持实施教学的“品牌战略”,每年开办 100多个班次,培训轮训党政领导干部及公务员1万余人。目前,学校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学方向)2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自办和协办干部在职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学历班,并与上海高校合办全日制行政学专业本科和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班。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咨询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和科研立项的“聚焦战略”、科研成果的“精品战略”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在现代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党的领导与执政方式、党组织建设、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哲学与文化发展战略、认识论与思维科学、经济政策学、产权经济学、企业管理学、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际战略思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导人才素质测评、城市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2002年至今,学校承担了117项科研项目,其中,直接为中央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课题1项,国家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29项,国家机关委托课题21项。2002年至2003年,学校共出版著作35部,发表论文600多篇,获各类优秀成果奖34项。
学校信息化建设以上海城市信息化建设整体要求为坐标,以服务教研和实现办公自动化为宗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全国党校系统和行政学院系统处于领先水平。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 41万册,外文图书4700余册,各类报刊近3400种,电子
出版物100多种。从1997年起,学校以创建《中国社科参考信息数据库》为起点,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http://www.libweb.sdx.sh.cn)。目前,网站中已收录《馆藏文献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社会科学全文网》、《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法律检索数据库》、《人民日报》和《上海市干部教育系列数据库》等外购和自建数据库,各种数据已达560多万条。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澳大利亚、越南、老挝等 10多个国家和我国港澳台的有关机构和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与对话,并在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美国乔治亚大学等4所国外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辟了境外公务员培训项目。2002年至今,学校共举办25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接待来访134批915人次,出国考察、访问、培训、交流198人次,其中24位教研人员到国外参与国际学术研究活动。
在新一轮发展中,学校将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为中心;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坚持“忠诚、求实、开拓”的校院精神;突出强化党性锻炼,突出提高执政能力教育,突出贯彻“四个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服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
定位相匹配、走在全国省市党校和行政学院前列的“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理论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