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重点临床专科是什么意思
A. 临床医学(专科)是什么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是专科医药卫生类专业中的一种,学制三年,主要为县及县以专下基层医疗属单位培养从事一般多发病、常见病的医疗和预防,以及初级保育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应临床第一线需要的,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方向为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城乡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助理医师。
专科临床医学教育曾经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实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但是,随着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已经成为主流,专科临床医学学生如果不能通过专升本考试升为本科生,则就业和发展都会受限。
B. 卫生部要求重点专科有哪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规范专科医疗服务,我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现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可按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的原则和办法,开展辖区内的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促进专科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各医院要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申报工作,保证申报资料真实完整准确。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 高新强 李大川[1]
附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方案.
编辑本段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关要求,为保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医疗服务能力和整体救治水平,引导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医疗行为,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二、工作目标
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探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模式,完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申报条件、评估程序、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为在全国实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最终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制度。
三、组织管理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由卫生部医政司负责组织和管理,包括制定试点方案,组织实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1,以下简称《办法》),对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的临床重点专科申报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等。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办法》要求,组织好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临床重点专科申报,做好初评和上报等工作。
各申报医院根据卫生行政部门部署和《办法》,结合本院实际,填写《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申报书》(见附件2,以下简称《申报书》),按规定及时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四、试点内容
(一)试点专科。
本次试点的专科为消化内科、骨科、妇科、产科和儿科为试点专科。通过评估,每个专科确定一定数量的国家I级临床重点专科和若干国家II级临床重点专科。
(二)试点办法。
按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开展试点工作。
(三)评估标准。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评估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科标准。通用标准即《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评分标准》(通用部分)(见附件3);评分标准的专科部分将于评估前另行发布。
(四)评估程序。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程序包括医院申报、省级初评、卫生部评估三个阶段。卫生部评估包括资料审核、集中答辩、现场检查、议定名单、名单公示和公布等程序。
五、实施步骤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0年2-3月)。
1.印发试点工作方案。
2.成立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委员会。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4月-12月)。
1.医院申报。符合申报条件的医院,按照《办法》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具体时间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各医院可以申报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量没有限制。
2.省级初评及上报。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办法》规定对申报的医院进行初评,根据初评结果在《申报书》上签署意见,并以卫生厅局文件形式于2010年7月31日前报我部医政司(纸质文件一式10份,并附电子版)。同一专科有多个申报医院的,应当明确医院排序。
在本次试点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专科上报的医院数量不超过3个;专科技术水平高的地区不超过5个。
3.卫生部评估。2010年8月-12月,卫生部依据《办法》规定的程序,按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最终确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由卫生部公布并颁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证书和牌匾。
(三)试点总结阶段(2011年1月-2月)。
综合分析和总结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完善评估条件、评估管理办法和评分标准。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管理相关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引导医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医疗行为,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积极认真做好相关工作。通过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提高专科医疗水平和疑难重症救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精心组织,实事求是。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宣传动员,充分调动辖区内医疗机构参与的积极性。要加强辖区内各临床专业科室的建设,摸清各专业综合实力在辖区内所处的地位,要指导具备条件的医院开展申报工作,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好申报医院的初评和上报。做好辖区内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指导和监督,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将试点中的重大问题向卫生部报告。
各医院要按照标准,组织医务管理、护理管理等部门对医院相关科室进行自评,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填报申报书,并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参加省级初评。医院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卫生部评估组完成集中答辩和现场检查,并确保提供资料的真实性。
(三)突出内涵,确保实效。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为契机,对照有关标准,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为目标,主动加强各临床专科的建设和管理,努力改善科室基础条件,建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医疗技术队伍,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安全。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组织和引导,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实现临床专科评估与建设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附件:1.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2.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申报书
3.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评分标准(通用部
分)
附件1
编辑本段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评估和管理,促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提升我国临床医疗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卫生部根据医疗卫生发展需求,组织专家评估产生的,代表我国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医疗能力强、医疗质量高、管理规范等特点的医疗专科;在临床医疗服务体系中居于技术核心地位,也是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的基地。
第三条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按照专科优势和水平分为国家I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II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I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全国范围内突出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代表全国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国家II级临床重点专科突出临床技术特色,在重点方向上有所突破。
第四条 卫生部负责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评估、管理和考核工作。
第五条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依据《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设定,主要包括二级临床科目、部分一级临床科目及少数与临床医学相关的科目。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卫生部成立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评估专家库及评估纪律检查小组。
第七条 委员会主任由部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卫生部医政司司长担任,委员由卫生部相关司局负责人、相关学协会负责人、医疗管理专家及著名医学专家等担任。委员会负责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八条 办公室设在卫生部医政司,负责组建评估专家库,以及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第九条 评估专家库由专业技术专家库和医疗管理专家库组成。
第十条 进入专业技术专家库的成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在本专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受聘于三级以上医院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卫生技术职务5年以上;
(三)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作风正派;
(四)身体健康状况能够胜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
第十一条 进入医疗管理专家库的成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知识,熟悉医疗管理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受聘于医疗机构并在院级管理岗位工作5年以上;
(三)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作风正派;
(四)身体健康状况能够胜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
第十二条 专家库成员聘用期为5年。如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可由委员会终止其聘任:
(一)违反评估纪律的;
(二)因健康原因不能胜任评估工作的;
(三)变更与所在单位聘任关系的;
(四)发生重大医疗事故的责任人;
(五)受刑事处罚或纪律处分的。
第十三条 评估纪律检查小组由驻卫生部纪检监察部门、相关学协会人员组成,负责全程监督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以确保评估工作的公平、公正。
C. 国家重点专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哪个好
【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进专行考核,择优确定属重点建设的学科,重点学科代表高校在该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水平。主要分布在985、211名校和省属重点大学。类似的可以参考国家特色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在全国公立中,评估产生具有医疗能力强、医疗质量高、管理规范等特点的医疗专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代表全国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联系】两者交叉点在于大学附属,附属是医学研究或院校所设置的用于临床或实践性、集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一大批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立在大学附属。较著名的如:北京协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D. 陕西专科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是什么意思
专科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他的意思就是是陕西省重点培养的这样一个建设专业的这样一个专科学校。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重点培养对象。
E. 汕头大学第一临床与第二、第三临床三者区别
一、汕头大学医学院只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没有第三附属医院。
二、汕头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正式名称: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医院(正式名称: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区别,是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不同。
三、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拥有20个省级二级和三级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实验室,全院省级临床学科重点单元覆盖率为100%,其中心血管内科是广东省“十一五”、“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和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妇产科是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骨科、神经外科、新生儿科、临床护理、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检验科、儿科、胸外科、肾内科、医学影像科、眼科、血液科、普通外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分子影像实验室和分子心脏病实验室是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实验室;生殖医学科是粤东地区首家获准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的不孕不育诊疗机构;还是广东省儿童白血病、先心病定点救治医院。
四、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是国家首批“重生行动”定点医院和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全国唯一的非省会城市定点医院,多个学科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医疗技术力量雄厚,服务特色突出,是粤东地区临床、科研、教学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化医院之一。骨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病理科、儿科、口腔科、烧伤科、消化内科、医学影像科以及急诊科等13个专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外科是广东省重点扶持建设临床专科。儿科学是“广东省精品课程”,在粤东地区规模最大,专业学科设置最齐全;内分泌科综合实力居粤东地区领先地位,是广东省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汕头中心;唇腭裂治疗中心是国家首批“重生行动”定点机构、全国五个专家组成员单位之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中国残联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植入机构,为粤东地区聋儿的语言康复提供便利;医学影像学科是“国家级精品课程”。
五、汕头大学医学院,现开设“5+3”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临床医学专业(包括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培养预备班)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四年制护理学专业,拥有5所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国际眼科中心)和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粤北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
F.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是什么意思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的意思是还不是重点专业,但是在重点建设以后会发展回成重点专业。答
1、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是教育厅组织的省本科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立项推荐工作。经学校评审推荐、省教育厅审核,确定省本科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2、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是教育厅选择某学校的优势专业和学科进行扶持,以期其在省内发展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专业,最后能够成为省级重点专业。
3、重点专业一般是指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专科建设与发展的一席之地,指高校或学术性科研机构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某些学科以实现人才和技术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专科建设与发展的一席之地,也称为重点学科。
4、重点学科一般实行动态管理,进行任期考核。重点学科是遴选出来的,数量很少,分国家级和省部级。代表有这种博士、硕士学科的所有院校在该领域科研的最高水平。
G.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不是说明这个很专业
有一定特色,全国范围看比较好,未必能算得上一流;
如果是“国家重点学科”,那就是非常不错了,全国拔尖或一流
H.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省重点科室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创建于1955年,该科是江苏省建立最早的胸心外科专科之一,也是苏、锡、常、镇江地区开展胸心外科手术数量最多的专科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开展各类胸心外科大手术两万余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1997年专科被镇江市卫生局确认为镇江市胸心血管外科中心,1999年被确认为镇江市重点学科,2001年被江苏省卫生厅首批确认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04年经江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中德(江苏)心脏中心。在业务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心血管外科已成为镇江市的一大特色专科,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心脏瓣膜置已达800余例,单瓣置换手术成功率达97.8%,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还开展了数百例各种复杂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如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右室双出口纠治术,三尖瓣闭锁的外科治疗,艾伯氏坦畸形纠治,细小主动脉根部扩大换瓣,Bentall手术治疗马凡氏综合征,IHSS外科治疗,单心房分隔术,Cox迷宫加瓣膜置换术等等,其中有30余项手术技术填补或达到省内先进水平,COX迷宫加瓣膜置换获得了江苏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目前该科开展的多瓣膜置换,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治,主动脉瘤切除加人造血管置换、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已成为常规手术。心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人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整体医疗实力的体现,该科开展了7例心脏移植,1例心肺联合移植,全部获得成功。
该科在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还注意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已有130余篇论文在全国核心医学期刊上发表,其中中华级占三分之一。该科重视科学研究,近几年来有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有9项获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一、二等奖,有9项分别获镇江市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该科拥有专科病床50张,专科实验室40平方米,设备一流。现有临床医生11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3名,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5名。目前带教研究生10名,另外,该科还先后派出5名医护人员在欧州一流心脏外科医院进修学习。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镇江地区最早成立的专科,作为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点建设的专科,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05年通过省卫生厅的考评,成为江苏省的重点临床专科。2008年心血管内科成为江苏省首批获得介入手术资格的科室,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病人前来就诊。2009年门诊量达到60839人次,出院人数达到2207人次。2003年至今已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4867例。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专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三来年来共引进博士3人,其中临床1人,基础科研2人,引进硕士3人。聘用来自美国学者1人,在实验室工作一年。
人才培养:三年来本科室培养硕士研究生9,其中已毕业7人,在读2人。学科带头人张国辉去德国Essend的西德心脏中心进修3个月,尹春阳赴加拿大Sunybrook Hospital心内科半年,真亚赴上海中山医院和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各1年。共有专业医师18人,其中具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5人,获得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11人,其余均为大学本科学历。三年来我科添置的设备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系统、CARTO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Maquet呼吸机和体外除颤仪。BNP和心梗三项快速床旁测定仪。另外建立了心内科实验室。现有普通床位50张,CCU监护病房5张。
心内科担负全市的心血管疾病诊疗学术方面的带头工作以及危重病人的会诊工作,承担江苏大学医学院诊断学和心血管内科的教学工作,并且是心内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到3名,并担负着全市进修医师的培训工作。目前的学科主攻方向为介入心脏病学,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已形成了起搏与心电生理、冠状动脉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四个介入方向的专业学组。近几年本科在介入心脏病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展很快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本科在此领域跻身于省内先进行列,赢得了同道的广泛赞誉。心脏导管室条件和设备先进,拥有先进的SIMEN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电生理记录分析仪、射频消融仪、心脏程序刺激仪、除颤器及CARTO标测仪,可以满足各种心脏病介入工作的需要。心脏监护病房设备精良,医护人员训练有素,是我市唯一首批获得开展心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资质的专科。手术数量和种类均处于江苏省先进水平,部分项目达国内先进水平。
学术上,课题“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和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2003年获上海市临床成果二等奖;课题“心肌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2004年获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课题“心肌桥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脏病中意义”2004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2006年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不同组合抗RAAS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及机制的研究”获镇江市卫生局重点人才培养课题。“氟伐他汀、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获江苏省人事厅“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氯沙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江苏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第二负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为镇江市科技局在研项目。“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和“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和粥样硬化的影响”两项课题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科研鉴定。论文“心肌桥对冠脉内皮细胞形态和粥样硬化的作用”获镇江市优秀论文一等奖。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篇。参加编写专著3部。近几年组织主办市级学术活动两项,组织主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一项。
对所在学科的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先后带教15名硕士研究生,其中10人已获得硕士学位,多人被评为江苏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2009年本人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另外引进3名博士,2名硕士,目前所在科室已经形成以研究生为主体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术队伍,2005年将科室建设成为了江苏省重点临床专科;2006年组建镇江市心血管研究所:2008年科室成为江苏省首批获得介入手术资格的科室。管理上,带动和引导全科医护人员共撰写发表论文近50篇,全心内科的工作业务实现了量和质的飞跃。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创建于1977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于1999年被镇江市卫生局确认为镇江市重点专科,2006年被江苏省卫生厅确认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目前该科在业务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已成为镇江市的一大特色专科,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中对各种颅脑损伤的抢救水平及抢救设备在市内均处于领先水平,能开展各种颅脑及脊髓的肿瘤,除此之外,该科还开展了大量的新技术、新项目,其中填补市内空白的项目有20多项,如高位颈髓肿瘤摘除术,经口咽行齿突切除术,三叉神经面神经起始段微血管减压术,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术等。该科尤其擅长于介入放射治疗,对颅脑及脊髓的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治疗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市内仅本科开展)。另外该科还开展了大量高难度手术,多个项目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如脑干肿瘤摘除术,舌下神经瘤摘除术,巨大脑室内肿瘤摘除术,颅鼻沟通瘤全切术、颅底肿瘤切除术、脊髓内巨大肿瘤摘除术、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术等。
该科在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还注意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开展大量科研工作。近几年来该科共开展的省、市级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另1项科技成果获2项国家专利。在省级以上杂志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中华级杂志20余篇,3篇获全国优秀论文奖。该科现拥有专科病床40张,拥有伽吗刀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实验室。其中重症监护病房床位7张,神经外科实验室40平方米,设备一流。现有临床医师12人,包括主任医师3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其中3名为研究生),住院医师3名(均为研究生),硕士生导师2人,在读博士1人,目前带教研究生5名。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自1975年建科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能对常见、罕见及疑难血液病进行快速、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多个项目处于国内先进或省内先进水平,个别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整体实力在镇江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1997年被评为“镇江市医学临床重点专科”,2009被评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科实验室于2003年被评为“镇江市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并保持至今。
一、人才梯队
近三年来引进硕士研究生2名,外送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名、培养本院研究生8名。医师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达100%,已形成一支由3名高级、3名中级、3名初级人员组成、平均年龄不足40岁的医师队伍,其中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镇江市“169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和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市“169工程”科技骨干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
二、科研成果
近三年来申报省科技厅课题2项、省卫生厅重大课题和面上课题各1项、市课题6项,与外单位合作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4项;发表各级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8篇、中华系列论文10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并已公布。
三、诊疗特色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自1998年开始,我科率先在镇江市陆续开展了近十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2004年进一步相继成功开展了亲缘间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无关供体异基因骨髓和非清髓性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等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2006年开展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
在引进国外先进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等的同时,积极探索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其MICM诊断和各种预后因素制定一整套方案。目前已开展了以中、大剂量MTX和阿糖胞苷为主的联合化疗法挽救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小剂量诱导分化、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和低增生性白血病,STl571(格列卫)靶向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联合或序贯应用MP、VAD、反应停、亚砷酸、万珂、骨膦等多种药物和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均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三)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着眼于疾病的克隆性质,通过建立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N-ras基因突变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克隆性分析,对MDS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预后积分评价,通过对雄性激素、环孢霉素A等的选择应用,使MDS的治疗效果有了较大提高。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55、CD59表达、Ham’s试验、流式细胞仪网织红细胞测定、Coomb’s试验、游离血红蛋白测定等检测手段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得以正确诊断和治疗。
(四)血液病分子的诊断
是较早常规开展白血病MICM诊断的省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单位之一,使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判断水平大大提高,为镇江市及周边地区各级医院血液科同仁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血液科于2001年在省内首家开展了多重筑巢式RT-PCR技术同时检测急性白血病29种相关融合基因发现了多种基因异常,弥补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数量少及敏感性不高的不足;同时开展了肿瘤相关基因检测如端粒酶活性、P53、P73、N-ras、Bcl-2、TCRγ、IgH、MLL 、Jak2、Flt3、C-KIT基因重排等,对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利用FⅧ基因内微卫星CA-13、CA-22及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DXS15的多态性建立了血友病甲的基因诊断,使其诊断准确率大为提高。许多检测项目达到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
于2003年底在国内第一家建立带有内源性参照基因的实时定量PCR技术,现以为国内首家同时为临床提供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P210和P190融合基因绝对和相对定量结果的科室,结果更加科学、可靠、及时,藉此明了患者初诊时的bcr/abl转录本含量,判断患者体内肿瘤细胞负荷,并可以监测治疗后的微小残留病灶(MRD),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该技术经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2005年获得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镇江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I. 请问有谁知道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重点学科的区别吗
【国家重点学科】来教育源部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进行考核,择优确定重点建设的学科,重点学科代表高校在该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水平。主要分布在985、211名校和省属重点大学。类似的可以参考国家特色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在全国公立医院中,评估产生具有医疗能力强、医疗质量高、管理规范等特点的医疗专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代表全国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联系】两者交叉点在于大学附属医院,附属医院是医学研究机构或院校所设置的用于临床或实践性、集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医院。一大批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立在大学附属医院。较著名的如: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望采纳。
J. 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与临床重点专科有什么不同
学科侧重于研究,专科侧重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特色,为人民解除痛苦。这是我的粗浅认识,不知能否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