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的本科专业
『壹』 民航飞行学院2021年招生条件有哪些
各专业招生具体要求
1.飞行技术专业(运输机驾驶、通用机驾驶):提前批本科,文理兼收,基本学制四年(根据飞行训练安排,实行弹性学制)。报考该专业须提前经过民航专业机构的体检、背景调查、心理品质测试合格。合格考生再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到低顺序录取。
2.应用心理学专业:理工类本科,学制四年。
3.交通运输专业(空中交通管制、飞行签派、航行情报):理工类本科,学制四年,只招男生。应满足《民用航空人员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CCAR-67FS-R2)规定,报考该专业考生身体基本要求:肝功正常,每眼矫正或未矫正远视力不低于0.7、双眼远视力不低于1.0(C字表),无色盲色弱,无显斜视,无语言、发音或听力障碍,无精神疾病病史等。
4.应用气象学专业(机场气象预报、航空公司气象分析)、导航工程专业(通讯导航监视、导航应用与规划):理工类本科,学制四年,无色盲色弱。
5.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飞机结构维修):理工类本科,学制四年。无色盲色弱。
6.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飞机发动机维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航空电气设备维修)、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直升机维修工程):理工类本科,学制四年,均只招男生。无色盲色弱。
7.交通工程专业(机场管理与工程)、交通管理专业(机场运行管理)、物流工程专业(航空物流):理工类本科,学制四年。无色盲色弱。
历史沿革
1956年5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定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
1956年9月22日,经国防部同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
1963年10月25日,经空军、民航局决定,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
1971年5月19日,空军决定将该校再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
1980年10月11日,教育部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决定精神,将该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专科学校,列入全国大专院校序列。
『贰』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本科专业有哪些
交通运输{一本++},交通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一本左右),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接近一本),安全工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2本+30左右),还有交通管理;飞机适航不清楚
『叁』 中国民航大学哪个专业最好
空中管控专业,这是机场含金量最高的专业,要求也是最严格的,上岗后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高工资,得倒班,有夜班。
『肆』 中国民航大学有哪些专业
中国民航大学包括以下专业: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专机械工程、计算属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生物医学工程、法学、翻译、交通运输、航空宇航专业。
以及航空工程、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安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物流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工商管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4)民航的本科专业扩展阅读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5月,中国民航大学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9个、7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和1个国际合作办学硕士项目(中法航空安全管理硕士),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办学资质。学校有7个一级学科入选天津市第四期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有专任教师106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博士生导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4人,民航特聘专家4人,民航中青年技术带头人9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3个。
『伍』 2021年中国民航大学录取分数线
您没说明所在的地区。2021年新高考,全国各地录取线都不同。建议咨询所在当地招生办公室。
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陆』 中国民航大学有哪些一本专业
在天津复,中国民航大学一本招制生的专业有工科实验班、工商管理、通信工程、交通运输、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其它专业除飞行技术在提前批招生,均在本科二批招生。
但在河南、山东等省市,中国民航大学各专业都是在本科一批线上录取,而在北京几乎全部是本科二批录取。
『柒』 中国民航大学专业有哪些
1、中国民航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专业名称 一流本科专业
1 电子信息工程 国家级
2 交通运输 国家级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专业名称 一流本科专业
1 通信工程 省级
2 飞行技术 省级
3 飞行器制造工程 省级
4 飞行器动力工程 省级
5 工商管理 省级
国家级特色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飞行器动力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通信工程、飞行技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中欧航空工程师、交通运输、交通管理
天津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飞行技术
天津市品牌专业:交通运输、交通管理、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飞行技术
天津市特色优势专业建设点:交通运输、飞行器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工商管理、飞行器制造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
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点:飞行技术、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法学、土木工程、英语、物流管理、财务管理
2、中国民航大学专业排名
以下专业由中国民航大学学长学姐实名推荐人数排名,大家同时可以参考推荐指数选择。
排名 专业 推荐指数(人数)
1 交通运输 4.8 (645人)
2 飞行器动力工程 4.7 (586人)
3 飞行技术 4.7 (368人)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6 (287人)
5 飞行器制造工程 4.6 (280人)
6 电子信息工程 4.5 (258人)
7 通信工程 4.5 (122人)
8 交通工程 4.5 (117人)
9 英语 3.4 (110人)
3、中国民航大学简介
中国民航大学(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教育会员,国际民航组织升级版航空培训计划正式会员,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高校。
中国民航大学前身是1951年9月成立的军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校,1958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1963年重组为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1977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专科学校,1981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年5月30日,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捌』 中国民航大学最好专业
同意楼上的话,交通运输就业最好,但是要想进好单位也是最需要关系的。并且如果做塔台管制,辐射很大,呼呼,劝你早结婚生子,不然就有问题了。工资毕业一年估计3000-5000,根据地方而定,小地方就少点了,这是大城市的标准。
飞动嘛,就业也很好,只是比较辛苦,飞机维修的,工资如上差不多,不过这个工作不比空管,越老越吃香,空管这种工作如果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没爬上去,你就没什么发展了。
另外两个专业一般般了,具体情况不太了解,反正我们学校的王牌专业就这两个。
看你兴趣了
还有空管对视力有些要求
前提你是男生,这两专业不招女
『玖』 中国民航大学有多少本科专业
中国民航大学现有28个本科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点,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工商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为天津市品牌专业。
中国民航大学坐落于天津市,始建于1951年,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高校,教育部CDIO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0.26万平方米(1654亩),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0亿元。学校有17个二级学院,设置28个本科专业、6个高职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9个。学校有各类在校学生22000余人。
『拾』 中国民航大学是专科还是本科
中国民航大学是本科院校。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也是天津市“双一流”建设计划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169.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4万平方米,现建有天津东丽校区,朝阳飞行学院、内蒙古飞行学院、新疆天翔航空学院3个飞行训练学院,正在建设天津宁河校区。
中国民航大学师资力量。
中国民航大学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7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
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等省部级人才145人次,省部级教学团队10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1个,36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