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本科学历肿瘤内科副高
Ⅰ 中医本科学历 西医职称如何晋升高级职称
你考的是西医的医师资格吗?
职称这个问题,你现在是副高职称,但是不知道你晋升到副高多久了,这个是有年限的。
你晋升副高时候是按本科学历的话,晋升高级职称还是应该按本科,2010年能不能晋升,主要是看你到时候没有,和你学历关系不大。
Ⅱ 中医副高职称用中药学本科毕业证行吗
根据中药学副高职称的评选要求,药学本科文凭可以的。副高申报条件: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后,于年底以前受聘中级职务。
需获得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且满足以下条件:医学博士需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医学硕士需3年工作经验;医学本科毕业需4年工作经验;医学大专毕业需有6年工作经验;医学中专毕业需从事本专业工作满8年。
Ⅲ 本科学历是中医,中级考的是西医,副高按什么报
按所从事的专业报。
Ⅳ 中医专业进副高职称所需条件
一、关于卫生高级技术资格的申报
(一)主任医(药、护、技)师申报条件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后,受聘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2、大学普通班毕业后,受聘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7年。
(二)副主任医(药、护、技)师申报条件
1、获得博士学位后,受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
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后,受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3、大学普通班毕业后,受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4、大学专科毕业后取得本科以上学历(专业一致或相近专业),受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7年。
5、1970年底以前大专毕业,受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6、1984年底以前大专毕业,受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满7年。
7、护理专业中专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5年以上,并取得护理专业的专科以上学历,受聘主管护师5年以上,可申报副主任护师任职资格。
(三)破格申报条件
不具备申报高级技术资格规定的学历(或学位),任现职必须满5年;具备规定的学历(或学位),除下列人员外任现职必须满3年。
1、任现职以来,获得过国家发明一、二等奖;自然科学一、二等奖;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以及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者,破格晋升正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2、任现职以来,获得过国家发明三等奖;自然科学三、四等奖;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以及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者,破格晋升副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3、具有博士学位者。
Ⅳ 肿瘤内科副高职称好考吗
不好考。
知识点很复杂很多需要好好准备。
肿瘤科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一样,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分为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外科等,肿瘤内科主要从事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肿瘤放射治疗科主要从事肿瘤的放射线治疗;肿瘤外科提供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专门的肿瘤医院的相关科室会根据不同部位再行细分,例如肿瘤内科里的胃肠肿瘤科、淋巴瘤肿瘤科;肿瘤外科有乳腺外科、头颈外科、胸外科、肿瘤妇科、腹部外科等。
Ⅵ 中医报考副高中的拟申报资格怎么填写
摘要 一、主任医师/护师/技师/药师
Ⅶ 副高级职称评审有哪些条件
(人事部、卫生部发布国人发[1999]第9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临床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实现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临床医学各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主治医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第三条按照本评审条件通过评审或考试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者,表明其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可以被聘为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四条本评审条件的适用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行医权的医师。
第五条根据医疗机构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临床医学专业评审条件分为2个部分:
(一)按二级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按二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分为14个专业:全科/家庭医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病与性病、精神病、肿瘤、病理、医学影像、计划生育。
(二)按三级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三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分为32个子专业: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血液病、结核病、传染病、风湿与临床免疫、老年医学、急诊医学、普通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烧伤外科、整形外科、麻醉、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妇科、产科、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整形、核医学、放射治疗、医学检验。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申报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
第七条有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的专业,申报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完成下基层工作任务。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医疗事故责任者3年内;医疗差错责任者1年内;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
第九条申报人应当符合下列学历和资历的要求。
(一)主治医师
1.医学中专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7年。
2.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6年。
3.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
4.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与医学有关的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4年。
(二)副主任医师
1.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7年。
2.医学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
3.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4年。
4.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2年。
5.临床医学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三)主任医师
医学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以上学位,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
(四)符合下列有关条件,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主治医师任职资格:
1.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3年。
2.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五)符合下列有关条件,申报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任职资格不受上述学历和任职年限的限制。
1.获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
2.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及以上奖的主要完成人。
第十条申报人应当符合下列外语能力的要求
(一)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要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通过临床医学专业外语职称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
(二)长期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人员,外语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放宽。
Ⅷ 医生晋升高级职称需要哪些条件医学论文是必备条件吗
一、学历和资历要求
(一)申报正高职称者,应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本科以上(含本科,以下同)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相应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副高职称5年以上(含5年,以下同)。
(二)申报副高职称者,按以下情况区别对待:
1.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7年以上。其中,市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只有临床、中医(含中西结合,以下同)和口腔类别以外的技术人员可申报相应专业副高职称,县级及县级以下(含县级,以下同)医疗卫生机构所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均可申报相应专业副高职称。
2.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大学本科学历,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5年以上。
3.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硕士学位,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4年以上。
4.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博士学位,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2年以上。
5.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三)申报全科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职称的,除须具备申报副主任医师职称所应具备的学历和资历条件外,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卫生院工作满3年;
2.具有临床类专业中级职称;
3.具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全科医学中级职称的不须提供此证)。
二、执业资格准入要求
申报医师类高级职称者,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申报专业的类别应与医师执业资格类别(临床、公共卫生、口腔、中医等)相一致。申报护理类高级职称者,必须具备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申报人员现医师类职称专业类别与所获得执业医师资格执业类别不一致的,其现职称可作为申报上一级职称的依据,但申报专业类别须与执业类别相一致。
三、论文要求
(一)申报正高职称者,须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
(二)申报副高职称者,市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须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县及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须以第一作者撰写论文2篇,其中1篇必须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另1篇可为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宣读论文,也可是专业工作研究文章或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应用分析文章。
(三)公开发表的论文必须是发表在国内外医药卫生类或相关专业正式期刊上的论文。国内正式期刊应为《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参评论文正式期刊目录》(见湘卫职改办〔2010〕3号文件,以下简称《目录》)收录、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并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http://www.gapp.gov.cn/)上查询到的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目录》以外的国内期刊不予认可。国外刊物是否为正式期刊,由评审专家组鉴定。
所有公开发表文章要求1500字以上,个案、综述、增刊发表文章不能作为申报高级职称论文。
(四)县级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申报人员撰写作为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依据的宣读论文、工作研究文章或科研成果分析文章应分别达到以下要求:
1.宣读论文应在省级及以上专业学术会上宣读、字数不少于1500字,须具备《论文宣读证书》和刊载该宣读论文的学术会议论文集。
2.工作研究文章或科研成果分析文章是申报者本人的科研成果或运用、推广他人科研成果的报告,字数在3000字以上,并已在单位宣读。年度业务工作总结不能作为此类文章参评。
5.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不能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论文。
6.论文内容应与所申报的专业相近。
四、下基层服务要求
在城市(市、州人民政府所在地)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申报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的临床、中医和口腔类别专业医务人员,任现职以来至申报前必须到县或乡镇医疗卫生单位连续服务6个月以上,并考核合格。
年龄在50岁以上或以往曾在县级及县以下医疗卫生单位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可免下基层服务。
五、外语(医古文)和计算机能力要求
(一)外语(医古文)水平要求。申报者须提供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通知书(卫生类或综合类),申报正高者须提供A级成绩,申报副高者须提供B级或A级成绩;申报中医、中药、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类的人员可提供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或医古文考试成绩。
有关外语(医古文)免试、降分、放宽成绩的条件详见原省人事厅《关于我省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湘人发〔2007〕56号)。
(二)计算机能力要求。根据原省人事厅《关于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湘人发〔2009〕17号)规定,凡申报高级(含正高、副高)职称的须获得3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之前取得原省人事厅颁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中级合格证,认可为一个科目(模块)。
有关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考条件详见原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湘人发〔2003〕39号)。
六、继续教育学分要求
根据《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规定,达到规定学分才能申报。
七、年度考核要求
任现职以来最近连续5年(硕士学历申报副高职称4年,博士学历申报副高职称2年)年度考核结果均要求“合格”及以上等级。
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
(一)发生医疗事故负主要或完全责任者未满3年的。
(二)受行政处分且仍在处分期内的。
(三)考试违纪处分决定中明确规定不得申报的人员。
Ⅸ 副高职称考试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1 001 普通内科(全科医学) (临床) 54 115 外科护理
(护理)
2 002 急诊内科
(临床) 55 125 儿科护理
(护理)
3 003 心内科
(临床) 56 129 妇产科护理
(护理)
4 004 呼吸内科
(临床) 57 133 中医护理
(护理)
5 005 消化内科
(临床) 58 140 五官科护理学 (护理)
6 006 肾病内科
(临床) 59 061 西药剂
(西药)
7 007 血液内科
(临床) 60 062 临床药理
(西药)
8 008 内分泌内科 (临床) 61 071 临床检验
(非临床)
9 009 神经内科
(临床) 62 072 生化检验
(非临床)
10 010 精神科
(临床) 63 073 微生物检验
(非临床)
11 011 结核科
(临床) 64 074 免疫检验
(非临床)
12 012 传染病科
(临床) 65 075 放射诊断
(非临床)
13 013 老年医学 (临床) 66 076 放射治疗
(非临床)
14 014 风湿病科 (临床) 67 077 放射技术
(非临床)
15 015 皮肤科
(临床) 68 078 核医学诊断
(非临床)
16 016 普通外科 (临床) 69 079 核医学技术
(非临床)
17 017 肝胆外科 (临床) 70 080 病理诊断
(非临床)
18 018 骨
科
(临床) 71 081 病理技术
(非临床)
19 019 泌尿外科 (临床) 72 082 心脏超声
(非临床)
20 020 胸外科
(临床) 73 083 腹部超声
(非临床)
21 021 心外科
(临床) 74 084 心血管技诊
(非临床)
22 022 神经外科 (临床) 75 085 康复治疗
(非临床)
23 023 烧伤科
(临床) 76 086 营养科
(非临床)
24 024 整形外科 (临床) 77 087 高压氧治疗
(非临床)
25 025 麻醉科
(临床) 78 088 神经电生器
(非临床)
26 026 急诊外科 (临床) 79 089 输血科
(非临床)
27 027 小儿内科 (临床) 80 097 医院管理
(非临床)
28 028 小儿外科 (临床) 81 098 放射治疗技术 (非临床)
29 029 肿瘤外科 (临床) 82 186 毒理检验
(预防医学)
30 030 肿瘤内科 (临床) 83 187 微生物检
(预防医学)
31 031 妇产科
(临床) 84 188 理化检验
(预防医学)
32 032 眼科学
(临床) 85 189 基层防疫
(预防医学)
33 033 口腔内科
(临床) 86 190 环境卫生
(预防医学)
34 034 口腔颌面外科
(临床) 87 191 食品卫生
(预防医学)
35 035 口腔正畸
(临床) 88 192 放射卫生
(预防医学)
36 036 口腔修复
(临床) 89 193 学校卫生
(预防医学)
37 037 耳鼻咽喉科
(临床) 90 194 劳卫及职业病(预防医学)
38 038 疗养科
(临床) 91 195 妇女保健
(预防医学)
39 039 内科
(临床) 92 196 儿童保健
(预防医学)
40 040 外科
(临床) 93 197 寄生虫防治 (预防医学)
41 151 中医内科
(中医) 94 198 寄生虫检验 (预防医学)
42 152 中医外科
(中医) 95 199 健康教育
(预防医学)
43 153 中医妇科
(中医) 96 200 流行病学
(预防医学)
44 154 中医儿科
(中医) 97 201 消杀灭
(预防医学)
45 155 针灸
(中医) 98 202 计划生育
(预防医学)
46 156 中医骨伤科
(中医) 99 203 法医学(地) (预防医学)
47 157 推拿
(中医) 100 204 中西医结合内科(预防医学)
48 158 中医眼科
(中医) 101 205 中西医结合外科(预防医学)
49 159 中医耳鼻喉
(中医) 102 206 传染病控制
(预防医学)
50 160 中医肛肠科
(中医) 103 207 慢性非传染性控制性疾病(预防医学)
51 161 中医皮肤科
(中医) 104 211 病案管理
(预防医学)
52 171 中药剂
(中药) 105 261 地方病控制
(预防医学)
53 101 内科护理
(护理)
注:专业名称后注明临床、中医、预防医学的,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注明护理的,必须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书。申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专业的人员,持有临床类、公卫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均可报考;申报医院管理专业的人员,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Ⅹ 中西医结合内科副主任医师考试科目
中西医结合内科副高考试考试大纲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掌握中医、西医内科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西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生化、微生物学、医学统计学。 2、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包括:心血管、呼吸、泌尿、消化、神经、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传染病)的中西医基础理论。 3、掌握中西医临床诊断技能,掌握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包括X线、超声、CT、MRI等)内窥镜诊断学等专业技术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有关的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病学等临床学科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如临床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流行病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2、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和方法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急症、危重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卒中、器官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重症肺炎、肺栓塞、中毒性菌痢、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哮喘、气胸、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DIC等)的救治。 3、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一般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如:发热原因待查、淋巴结/肝/脾肿大原因待查、颅内高压综合征、副癌综合征等。 4、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腰椎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常用组织活检术及呼吸机、除颤器的使用等。 5、熟悉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操作技术,能熟练阅读与分析报告结果;如:心电图、胸部X线、CT、内镜检查、骨髓细胞分析及常用临床检验化验项目等。 6、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等知识均应有较全面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能做到合理用药。 7、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发展与动态要有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三、学科新进展 1、熟悉中西医结合内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传染病等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一些重大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如:一些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一些诊疗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