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与考研专业不同
㈠ 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不一致
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不一致,这种情况很常见。
用人单位之所以歧视其实是一种误解。
第一种误解认为:专业度不够,首先本科学一种,研究生学另外一种,多半可能换专业原因是因为他本科学的不够好,研究生的专业又是新手。这是一种心理带入。就好像我们高中学理科,大学选文科专业,老师会认为理科不怎么样。对于文科也就刚起步,很明显跟一个高中理科生,大学学理科的专业度明显不足。
第二:姑且不说学得怎么样,用人单位会误解他自制力不够碰到挫折,就跳,选容易的做。未来工作也会挑肥拣瘦,承压能力不够。
第三:干一行,爱一行。这人不忠心。用人单位会误解成,今天干这个,说不定明天就想干那个。不稳重,浮躁。可能干时间不长。
㈡ 考研时可以考与自己本科专业不一样的专业吗
楼主想问的是跨专业考研,就是在自己所学专业之外,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或是无关的非本专业课程,作为研究或是考研目标,进行的研究生考试复习,进行研究生考试的活动。
跨专业考研顾名思义,这个经常出现的词汇中,重要的是跨专业。考研是大学生或是已经工作的人,为求得自己的完善,或是为了规避严苛的社会竞争,选择的一种生活和学习方式。
楼主跨专业考研的时候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跨专业考研的难度。
你在原来大学里所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沉淀了多少基础,你要选择的专业它所在这个学校,每年竞争的难度到底有多大,都是一帮什么样的战士一起和你竞争这个专业,这一点是同学必须考虑的。
在为期一年的复习过程中,如果你去跨专业,而且从冷门跨到热门,或者跨到完全不相干的专业,比如你原来学生物,你非要学金融,你原来学医学,非要学管理、会计,这样面临的难度比较大,你必须考虑,你所要学习的所有公共课和专业课的知识,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不是你的基础能够在一年时间里面完成的,这是很现实的,不是光凭热情和勇气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觉得这两个方面,希望楼楼必须结合起来去考虑。
㈢ 大学里学的专业与考研究生的专业不一样,允许吗
你的意思应该是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不一样吧。这完全不影响,但是你考研的时候,需要考专业课,需要下一番功夫。另外,建议你多了解你要报考的研究生专业,在面试的时候,还是会用到一些。
㈣ 为什么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不一致会被一些用人单位歧视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回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语言类院校和非语言类院校的情况,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情况,211和非211的情况,京内生源和京外生源的情况,甚至男生和女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影响因素太多了。我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因为就我找工作一年的经历来看,这是现实。尤其是北京,僧多粥少,用人单位没办法,只好设下种种雷区,哪怕你避开其中几个,还会踩中另外几个,大家都无奈。
英语专业你可以说就业面很宽,你也可以说根本就不算有专业,主要看你想干什么。
大方向两个:1. 以英语为专业;2. 以英语为工具
以英语为专业的,主要就是翻译(包括职业笔译员和口译员,包括各国家部委参公单位事业单位的外事工作人员,包括企业in-house翻译等等)、编辑和记者(出版社、报社、电视台、网站的英文编辑)、教师(尤其是高中和大学教师)。这类工作,对语言的要求很高,此外有的要求有一定的翻译能力(对,语言能力不等于翻译能力,谁说学英语的就会做翻译我糊他一脸),有的要求有学术研究能力。
以英语为工具的,包括一系列有其他行业背景,只是以英语作为一种工作中交流用的语言的职业,比如外贸、金融、法律、旅游等等等等,最直观的,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联合国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薛捍勤都是我们的校友,人家也不见得干不好(据说金老爷子自己私下里的图章上,AIIB=An Interpreter Invented Bank,我也是醉了-_-)。
所以说,英语专业的就业面可以很宽,但是如果只会英语听说读写,没有行业知识,没有翻译能力,只有一个专业八级证书(而且专八的通过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等该找工作的时候,在就业市场上,真的不能算是有一个能够傍身的专业。
就现实情况来看,本科毕业的时候,直接工作的同学,大部分从事的是第二类工作。我本科是英语翻译专业,大家都还是经过一定口笔译专业训练的(赶上的口译老师也特别棒,不是把我们当成学生,是当成未来的职业译员在培养),但是毕业的时候发现,除了考上外交部、对外友协等外事单位公务员的,很少有人从事第一类工作。主要原因,很简单,用人单位基本都将硕士作为最基本的门槛。确实,对于那些工作来说,本科的基础与技能训练,真的不够。
而到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第一类工作。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我前面所说的语言类院校和非语言类院校的情况,211和非211的情况,京内生源和京外生源的情况,甚至男生和女生的情况差异,愈发明显,院校歧视,本科出身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在各种招聘中都有存在。我比较幸运,考研的时候低空飞过考上了我现在的方向,算是有了一门傍身之技,本科和研究生都是211语言类院校,有CATTI二级笔译和二级口译,这些可以帮助我躲过一些歧视,但是我没发过论文(学了这方向,发论文就成了浮云),我不是北京人,我不是男生,我XXXX,(而且我的行测和申论,呵呵哒),用人单位或许还有一千个一万个继续歧视我的理由。所以可能,换到英语专业其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换到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又会面临其他的雷区,情况也就不很一致。说白了,第一类工作也就那么多,一个普通的单位,还能要几个翻译?应聘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分母,单位没有精力一个一个挑过,只好设硬性条件。找不到第一类工作,去做第二类工作,应聘者是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个人认为差别不是很大,有的时候,研究生甚至会被单位看做是个劣势。
所以说,学了英语专业,就像上面有人说,要是光学语言,光知道点语法词汇,那就太失败了。先想好自己想干什么。若要从事第一类工作,往专业顶尖的学校考研,培养自己的翻译能力,多积累点翻译经验,多补充点背景知识,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到了就业市场上,多躲过几个雷区。性别地域出身咱控制不了,咱能努力把其他的雷区都躲过了,选择就会多很多。况且性别和地域出身,绝对不是理智的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今年有好几个招聘计划是男生优先的岗位,最后都是要了优秀的女生。若要从事第二类工作,可以学个双学位啊,或者跨专业读研。总之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强了,能推开的门就多些。
㈤ 考研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同那么必须从大一开始学吗
考生打算考研的专业如果与本科专业不同,的确是着手越早越好。
但至于是否从大一就开始,要版根据个人具体情权况。最好的办法是,一是争取在大一结束前后转专业,转入你打算报考的专业去学习;二是如果转专业没有希望,如果你所在高校开设有你考研专业的双学位或选修课程,你可以同时选修该专业的课程。
如果转专业和选修都无法实现,这个是要早着手进行自学的。但重点学什么,你需要把握一个问题,就是要预先确定你打算报考的专业及学校。然后,调阅一下打算报考学校该专业的研究生考试科目以及指定书目,然后进行针对性学习。这个,主要因为即使同一个专业,每个研究生招生高校的指定用书及专业课命题也是不一样的。
㈥ 本科与研究生读的专业不同好不好
从就业方面来考虑的话,一个是知识面比学同专业的更宽,可能会让用人单位觉得你很优秀;另一个就是找工作的时候,具有更多的选择,本科专业的岗位可以选,研究生专业的岗位也可以选。
㈦ 研究生所学专业与大学本科的专业可以不一样吗
研究生所学专业与大学本科的专业可以不一样,这个最主要还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
㈧ 研究生专业和本科专业不一致,找工作该如何选择
从自己的兴趣、专业等方面去进行好好的选择。
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也是中国学历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种类型。
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学历介绍:
研究生主要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及专业型研究生两种(均有全日制及非全日制两种学习形式)。全日制研究生是通过高等院校举办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学制最少为2年或3年;在职人员读研在2017年以前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
主要通过十月联考、同等学力申硕等方式进行招生;从2017年起,传统在职研究生取消,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12月底的全国统考,划定相同分数线,毕业时同样获得毕业证及学位证双证。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两者仅学习形式不同,其学历类型均为普通高等教育(统招学历),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研究生不需要考政治。
㈨ 考研能考与本科不一样的专业吗
除了医学类,其他学科原则上都是允许跨专业考的。
但是由于考研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若是跨专业无疑会大大增加考研的难度。
考研选择
A.三本(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 最容易成功;
B.三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 最难成功;
C.一本二跨(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 最为理想;
D.二本一跨(本地、本专业、跨学校) 最能成功;
E.二本一跨(本地、本学校、跨专业) 最好成功。
特别说明:A、B两种选择较为极端,一般不可取;C、D、E三种选择是较为理想的考研模式,也是可取的。
拓展资料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部分专业通过全国联考的方式进行命题)。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