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和本科不一样
㈠ 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不一致
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不一致,这种情况很常见。
用人单位之所以歧视其实是一种误解。
第一种误解认为:专业度不够,首先本科学一种,研究生学另外一种,多半可能换专业原因是因为他本科学的不够好,研究生的专业又是新手。这是一种心理带入。就好像我们高中学理科,大学选文科专业,老师会认为理科不怎么样。对于文科也就刚起步,很明显跟一个高中理科生,大学学理科的专业度明显不足。
第二:姑且不说学得怎么样,用人单位会误解他自制力不够碰到挫折,就跳,选容易的做。未来工作也会挑肥拣瘦,承压能力不够。
第三:干一行,爱一行。这人不忠心。用人单位会误解成,今天干这个,说不定明天就想干那个。不稳重,浮躁。可能干时间不长。
㈡ 考研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同那么必须从大一开始学吗
考生打算考研的专业如果与本科专业不同,的确是着手越早越好。
但至于是否从大一就开始,要版根据个人具体情权况。最好的办法是,一是争取在大一结束前后转专业,转入你打算报考的专业去学习;二是如果转专业没有希望,如果你所在高校开设有你考研专业的双学位或选修课程,你可以同时选修该专业的课程。
如果转专业和选修都无法实现,这个是要早着手进行自学的。但重点学什么,你需要把握一个问题,就是要预先确定你打算报考的专业及学校。然后,调阅一下打算报考学校该专业的研究生考试科目以及指定书目,然后进行针对性学习。这个,主要因为即使同一个专业,每个研究生招生高校的指定用书及专业课命题也是不一样的。
㈢ 为什么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不一致会被一些用人单位歧视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回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语言类院校和非语言类院校的情况,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情况,211和非211的情况,京内生源和京外生源的情况,甚至男生和女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影响因素太多了。我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因为就我找工作一年的经历来看,这是现实。尤其是北京,僧多粥少,用人单位没办法,只好设下种种雷区,哪怕你避开其中几个,还会踩中另外几个,大家都无奈。
英语专业你可以说就业面很宽,你也可以说根本就不算有专业,主要看你想干什么。
大方向两个:1. 以英语为专业;2. 以英语为工具
以英语为专业的,主要就是翻译(包括职业笔译员和口译员,包括各国家部委参公单位事业单位的外事工作人员,包括企业in-house翻译等等)、编辑和记者(出版社、报社、电视台、网站的英文编辑)、教师(尤其是高中和大学教师)。这类工作,对语言的要求很高,此外有的要求有一定的翻译能力(对,语言能力不等于翻译能力,谁说学英语的就会做翻译我糊他一脸),有的要求有学术研究能力。
以英语为工具的,包括一系列有其他行业背景,只是以英语作为一种工作中交流用的语言的职业,比如外贸、金融、法律、旅游等等等等,最直观的,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联合国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薛捍勤都是我们的校友,人家也不见得干不好(据说金老爷子自己私下里的图章上,AIIB=An Interpreter Invented Bank,我也是醉了-_-)。
所以说,英语专业的就业面可以很宽,但是如果只会英语听说读写,没有行业知识,没有翻译能力,只有一个专业八级证书(而且专八的通过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等该找工作的时候,在就业市场上,真的不能算是有一个能够傍身的专业。
就现实情况来看,本科毕业的时候,直接工作的同学,大部分从事的是第二类工作。我本科是英语翻译专业,大家都还是经过一定口笔译专业训练的(赶上的口译老师也特别棒,不是把我们当成学生,是当成未来的职业译员在培养),但是毕业的时候发现,除了考上外交部、对外友协等外事单位公务员的,很少有人从事第一类工作。主要原因,很简单,用人单位基本都将硕士作为最基本的门槛。确实,对于那些工作来说,本科的基础与技能训练,真的不够。
而到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第一类工作。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我前面所说的语言类院校和非语言类院校的情况,211和非211的情况,京内生源和京外生源的情况,甚至男生和女生的情况差异,愈发明显,院校歧视,本科出身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在各种招聘中都有存在。我比较幸运,考研的时候低空飞过考上了我现在的方向,算是有了一门傍身之技,本科和研究生都是211语言类院校,有CATTI二级笔译和二级口译,这些可以帮助我躲过一些歧视,但是我没发过论文(学了这方向,发论文就成了浮云),我不是北京人,我不是男生,我XXXX,(而且我的行测和申论,呵呵哒),用人单位或许还有一千个一万个继续歧视我的理由。所以可能,换到英语专业其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换到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又会面临其他的雷区,情况也就不很一致。说白了,第一类工作也就那么多,一个普通的单位,还能要几个翻译?应聘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分母,单位没有精力一个一个挑过,只好设硬性条件。找不到第一类工作,去做第二类工作,应聘者是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个人认为差别不是很大,有的时候,研究生甚至会被单位看做是个劣势。
所以说,学了英语专业,就像上面有人说,要是光学语言,光知道点语法词汇,那就太失败了。先想好自己想干什么。若要从事第一类工作,往专业顶尖的学校考研,培养自己的翻译能力,多积累点翻译经验,多补充点背景知识,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到了就业市场上,多躲过几个雷区。性别地域出身咱控制不了,咱能努力把其他的雷区都躲过了,选择就会多很多。况且性别和地域出身,绝对不是理智的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今年有好几个招聘计划是男生优先的岗位,最后都是要了优秀的女生。若要从事第二类工作,可以学个双学位啊,或者跨专业读研。总之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强了,能推开的门就多些。
㈣ 考研专业和本科必须一样吗
考研专业没有要求必须要和本科专业一致或相近,只要该专业没有限定考生的本科专业,那么考生就可以报考,这也是通常所说的跨专业考研。但对于跨专业考研而言,考生应慎重选择,不要轻易下决定,因为跨专业考研更遇到比本专业考研更多的困难。首先,考研复习将是艰巨的历程。隔行如隔山——这句古谚将贯穿之后的整个求学过程,自己原来的专业,再不济也学了三四年,耳濡目染,基础知识一定比没学过的扎实,细节也许没钻研,但大的格局和概念、思维方式是存在于脑海中的,即使是每次考前一个月的突击,突击了四年,也不是没有用的。这就是本专业对于外专业的一大优势。反过来,即是跨专业者相对于本专业者的劣势。复习的时候,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专业课上,使得基础课很容易就被搁置了,而任何一科的掉队,都会影响整个复习过程的心态和考试结果。其次,备考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不熟悉专业试题的答题惯例,会莫名其妙丢掉不该丢的分。而且,笔试通过了,复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使跨专业者总是难以拥有“尽在掌握”的自信,而它确实也是难以“尽在掌握”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上之后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不管是面对基本功扎实的同学们,还是面对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导师,还是面对也许让自己一时找不到坐标点的新求学生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对新专业的“新感情”,如何规划以后的职业和人生,这都是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心力去克服的问题。
㈤ 考研时可以考与自己本科专业不一样的专业吗
楼主想问的是跨专业考研,就是在自己所学专业之外,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或是无关的非本专业课程,作为研究或是考研目标,进行的研究生考试复习,进行研究生考试的活动。
跨专业考研顾名思义,这个经常出现的词汇中,重要的是跨专业。考研是大学生或是已经工作的人,为求得自己的完善,或是为了规避严苛的社会竞争,选择的一种生活和学习方式。
楼主跨专业考研的时候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跨专业考研的难度。
你在原来大学里所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沉淀了多少基础,你要选择的专业它所在这个学校,每年竞争的难度到底有多大,都是一帮什么样的战士一起和你竞争这个专业,这一点是同学必须考虑的。
在为期一年的复习过程中,如果你去跨专业,而且从冷门跨到热门,或者跨到完全不相干的专业,比如你原来学生物,你非要学金融,你原来学医学,非要学管理、会计,这样面临的难度比较大,你必须考虑,你所要学习的所有公共课和专业课的知识,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不是你的基础能够在一年时间里面完成的,这是很现实的,不是光凭热情和勇气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觉得这两个方面,希望楼楼必须结合起来去考虑。
㈥ 研究生专业可以与本科专业不同吗
1、研究生专业可以与本科专业不同。
2、除了临床医学和少数工学类专业不接受跨考回外,大部分专业都允许跨专答业报考。具体查看报考学校官网公布的专业目录的【备注】。
3、跨考专业的选择看自己的兴趣和基础。录取是看分数。
㈦ 研究生所学专业与大学本科的专业可以不一样吗
研究生所学专业与大学本科的专业可以不一样,这个最主要还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
㈧ 研究生跟本科生专业不一样就业有影响吗
研究生跟本科生专业不一样,对就业是有影响的,但这个影响是正面的,因为现在很多单位招聘比较重视应聘者的复合型专业背景。
㈨ 考研的专业和本科专业可以不一样嘛
可以不一样,跨专业考的话,你自己就会更加辛苦一点,其实只要用心了,都可以考过的,加油
㈩ 考研能考与本科不一样的专业吗
首先考研是可以跨专业报考绝大部分专业的,只有少部分专业不接受跨专业报专考,原则上你是属可以报考与本科就读专业不一样的专业的 ,具体要求可以查询各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其次具体可以选择什么专业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既然不想考本科就读专业研究生,就是这个专业不是你所喜欢的。
选择报考专业时,同时还要考虑不要离自己就读专业的学科相差太远,尽量在同一个学科或相近学科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