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专业课程
A. 本科的力学专业都学一些什么课程
物理系,力学专业?
专业课一般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大学物理综合实验,量子力学,按教纲可能有:流体力学,气动力学,热力学及统计物理等
公共课:高数A,大学英语,马列,毛概,近代史,
B. 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要学什么科目
一般大一:机械制图,(无机化学),高数1
(分析化学),高数2,
大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统计和数列),仪器分析
物化有机两学期学完。
打括号就求过,高数一定要学好,近者物化远者考研都有用。而物化跟是重要大一的课几乎都是为其铺垫!!!
大三化工原理,化工自动化,化工安全》》》专业课必须学好!!!否则大学拜年了!!!
C.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的,都要学哪些科目
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立体机会,概率,近世代数,复变函数等。
D. 本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有哪些课程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历代文论、古典文献学、马克思主义文论。
美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外语言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
考研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
(4)本科学专业课程扩展阅读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就业率之高,就业待遇之丰,同时,教育战线的工作者辛勤工作,为社会消除了一大部分不安定因素。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最初设立至今,它的逐步完善与飞跃发展我们有目共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尤其是师范 类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必将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为莘莘学子营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是与中国社会特定的变革联系在一起的,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时代在文学身上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局面,在九十年代兴起的全民经商的大潮中,很快土崩瓦解。经济基础再一次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文学也逐渐从过度的繁荣兴盛逐渐走向式微。
这表现为文学形式上的探索越来越少,而且也越来越与现实脱节,以往那些繁复的文学形式已经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摒弃,甚至在评论界也鲜有喝彩,许多杂志开始转向,读者的热情日渐低迷。
E. 上大学本科都学什么科目,专科都学什么科目
大学里根据不同专业,学习的专业课程不同,公共课多数相同,比如大学英语等。专科和本科相同专业的课程名称可能有一样的,但是内容深度有区别,本科学习的内容多,科目也多。专升本考试公共课一般一样,专业课不同。
通常学高数(2学期),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数值计算。大学物理(2学期)。大学化学。思修,马原,毛概(2学期)。计算机基础,c语言,力学基础,大学英语(4学期)等基础课程,还有很多的专业课程,学多少与学校,专业有关。
本科教育的修业年限一般为4年,某些专业如医学科等为5年或5年以上,对这一层次实施的教育包括基础理论教育、某专业或某领域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教育。接受本科教育的学生按照本科教育大纲与计划学习有关的课程,进行实验、教学实习和社会调查,接受某些学科的科研训练,写作毕业论文与完成毕业设计。
专科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专科培养目标是实践化,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等教育知识,同时又有一定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人员,其知识的讲授是以够用为度,实践为本。
(5)本科学专业课程扩展阅读:
说明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本目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号)要求,按照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修订原则,在1998年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原设目录外专业的基础上,经分科类调查研究、专题论证、总体优化配置、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议、行政决策等过程形成的。
三、本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1]。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预留。
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本目录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
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四、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五、本目录所列专业,除已注明者外,均按所在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对已注明了学位授予门类的专业,按照注明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可授两种(或以上)学位门类的专业,原则上由有关高等学校确定授予其中一种。
F. 本科大学的会计专业一般要学哪些课程
主干学科抄:会计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
主要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基础课有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
(6)本科学专业课程扩展阅读
本科会计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G. 大学本科生物专业都学哪些课程
如果你是讲抄本科专业的话,生物类专业好像就只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无“生命科学”,“生命科学”一般都是大学里面学院的名称。
本科的“生物科学”的课程无非就是: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有机化学这些。
当然,读大学(尤其是读本科)的话,无论什么专业,都会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这些公共基础课。
H.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有哪些
主干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专社会学、班主属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应用数学。
以及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比较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8)本科学专业课程扩展阅读
培养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用这些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
具备的能力要求:
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
I. 本科法学专业课程有哪些
五院四系”,是新中国在1952年通过院系调整,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版,这几所高校的权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
“五院”指: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四系”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四所中国著名学府的法律学系。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轮学科评估上榜高校
一流学科名单:人北法武+清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211”,有一个“一流学科”建设的名额,教育部让其“自定”,该校选了“法学”。于是,五院四系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入选而华政、西政未能入选,“四系”唯独吉大老牌法学重镇未能入选。
没入选并不代表华政、西政就比其他高校法学差,2017年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中,华政、西政成绩都不错。四轮学科评估详情如下:
J. 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阶段都学些什么课程
基本科目: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历内史地理学、容古代汉语、专业外语、中外历史文献及史学名著选读、断代史(包括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辽金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中西交通史、中外关系史等) 辅助科目: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史学研究工具和技能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