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本科专业目录
『壹』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主要能具体说一下所学的课程有哪些
哈工大动力工程系建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的动力工程学科之一,1955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开始培养研究生,1994年6月,以哈工大动力工程系为基础,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能源学院)。1996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准按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学位。2007年,该一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拥有6个二级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2001年国家重点学科)、热能工程(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由2个系和8个所(中心)组成,设有3个本科专业,分别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下设六个二级学科,即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能源学院现有教师、教辅人员82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教辅1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26人。
学院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中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人才。毕业生中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有多人在国家部委、省、市的领导岗位上任职,1人入选五十位中国知名企业家。
科研基地:
哈工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设有一批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
n 国家教学基地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流体力学)
n 国家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流体力学)
n 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1个:热能动力工程
n 国防重点学科1个:航天热物理
n 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发动机汽体动力实验室,动力机械及工程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工程实验室
n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燃煤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项目:
学院近年来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部委的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已应用于200MW、300MW、600MW电站机组;清洁燃烧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自然能源与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高级物理低温系统;资源一号卫星、风云三号卫星;叶轮机械通流部分三维流场结构控制与优化;航空航天涡喷涡扇发动机;导弹发动机;舰用动力装置;1000MW水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飞机空中加油系统;坦克、自行火炮、导弹牵引车等液力传动系统;大型石化生产装置自适应控制系统等。
获得荣誉
先后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
对外交流
了继续拓展科研领域,赶超世界水平,学院一直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比利时、荷兰、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诸多发达国家进行长期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
专业设置
该专业下设4个专业方向: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工程、空调与制冷。
热能工程专业方向:热能工程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空间技术、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培养从事热能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方面的研究、设计、运行管理、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方向对应热能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热力发动机专业方向:热力发动机主要研究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涡喷与涡扇发动机、压缩机及风机等的设计、制造、运行、故障监测与诊断以及自动控制。为航空、航天、能源、船舶、石油化工、冶金、铁路及轻工等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2000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发电设备研制、设计及生产部门,大型电站,航空、航天发动机研究、生产部门,船舶发动机研究、生产部门,以及万化系统动力设备研制、生产、运行部门等。
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流体机械及其工作系统自动化,流体循环系统节能等,在水电水利、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工程机械、食品纺织、航天航空、舰船武备乃至市政设施、工民建筑等部门都有广泛的应用。该专业方向包括流体机械及各类流体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及其自动化管理、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等,培养从事叶片泵、水轮机、风机、液力、流体传动及控制、湍流控制、微尺度通道流动、粘弹性非牛顿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及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空调与制冷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制冷与低温技术。它广泛应用于能源、航天、航空、汽车、石油化工、食品与药品的生产、医疗设备与空调制冷设备的生产等领域。本专业方向培养从事空调制冷工程与设备的设计、运行管理、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飞行器动力系统是航空、航天器的心脏,是航空、航天器中最关键部件。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和实力的标志。
该专业主要研究航空、宇航推进动力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环境及其它相关领域从事热力动力方面的研究、设计、实验、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飞行器动力工程属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型专业,下设4个研究方向:发动机设计与工程(含结构完整性分析与CAD);发动机流动与燃烧(含工作过程仿真);发动机控制与测试技术;发动机强度振动及故障诊断。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将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空气动力学、工程热力学、固体力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飞行器动力装置原理与结构强度等专业基础知识。主要为航空、航天、舰船等工业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对应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航空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航天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舰用燃气轮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及民用燃气轮机研制、生产部门等。
核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逐年增加,在能源、资源、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随着我国核技术及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核技术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核科学技术人才补充到相关单位。本专业培养具备以核工程技术、工程热物理为主,以机械、电工、计算机技术等为辅的基本知识结构,理工结合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将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等基础知识,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核动力装置与设备、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反应堆设计原理、核动力装置测试技术、核动力装置运行及控制等专业知识。
该专业所在的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工作流动站,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有密切的学术交往与合作。
毕业生除攻读硕士学位外,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军事部门、核电工业和辐射科学相关的科研设计单位、核电站、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运行、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
自2010年起,能源学院按大类(能源动力类)招生。2011年共招收本科生192人。2011年,全院有四年制本科生762名,共29个班。其中一年级本科生由基础学部统一管理。
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专业目录,我院原有的三个本科专业(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流体动力机械)合并为一个新的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原有的专业设为专业方向,同时开辟了空调与制冷、大气污染控制两个新的专业方向。2002年申报成功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并于2003年9月招生。2008年申报成功核反应堆工程专业,2006级的4位学生和2007级的7位学生调至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学习,2008年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开始列入学校招生计划,首批招收22名学生。考虑到社会需求,2010年开始取消大气污染控制专业方向。
精品课程
能源学院共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4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此外还有燃烧学、工程热力学),另有校级精品课程3门,一门双语教学课程。
节能减排大赛
在全院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教育部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竞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以“培养普及节能减排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宗旨,每年举办一届。目前,该项赛事已成为全国各高校普遍认同的国家级主题竞赛之一,并在全社会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该项赛事开展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竞赛。
大赛组委会共收到作品1980件,覆盖182所高校,是该项赛事开展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竞赛。通过网评(2011.6.11-6.25)、会评(2011.07.4-5)、决赛(2011.08.07-10)三个阶段,我院共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再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设两个专业方向:
1.内燃机:研究内燃机的性能优化、设计和测试技术。
2.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常规热能的高效利用和污染控制、新能源开发。
本专业以工程热学、机械学、控制技术为课程教学主线,注重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和人文知识的教育,辅以工程设计和计算分析软件的训练,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具有扎实的热学、机械学、控制技术综合知识,具备创新精神、较高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才能。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内燃机、汽车、热电、核电等能源设备及其相关产业,有很多已成为企事业的中坚骨干力量。
主要专业课程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汽车构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热能转换装置原理、大气污染控制、能源概论、动力机械CAD、热力设备与系统、风力发电原理等。
毕业生适用工作领域
毕业生能够在内燃机、热电、核电、汽车、能源、环保、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冶金、化工等众多领域从事动力机械与热力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管理、营销等工作。
『贰』 我明年高考想学航天专业,北航和哈工大都有哪些关于航天的专业啊将来有什么就业方向现在中国的航天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中的名录,航空航天类分成7个专业:
082001 航空航天工程(包含081505S航空航天工程、081506S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081507S航天运输与控制)
082002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082003 飞行器制造工程
082004 飞行器动力工程
082005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082006M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
082007M 飞行器适航技术
我国目前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重点院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
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也相继设置了此类专业,这些学校是在力学基础上进行拓展的,特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航空航天专业的后劲很足。
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普通院校有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中北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由于各个院校的发展历史、层次、实力不同,学科专业水平差异也较大。那么,中国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大体上如下: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西北工业大学
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四、哈尔滨工业大学
五、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六、北京理工大学
七、哈尔滨工程大学
八、清华大学
以上学校目前都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学科上具备实力,但是,力量参差不齐。
九、厦门大学
十、上海交通大学
十一、中南大学
十二、厦门大学
十三、西安交通大学
十四、北京大学
十五、浙江大学
十六、湖南大学
十七、复旦大学
以上学校目前都还没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但是,绝大多数依托力学发展,设立有相应的博士方向,而且,加大了对外合作的步伐,在学科上具备后劲,但是,力量也是参差不齐。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后劲最足。
『叁』 哈工大焊接专业属于哪一个专业类别
是材料加工,是二级学科,研究生才分二级学科呢,材料科学与工程,你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英文名: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缩写MSE)。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制定和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之中的其中一个一级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肆』 我想找下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有那几个专业
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本科招生专业目录如下:
注:1.以上专业为哈工大高考本科招生专业目录,各版专业在权各地区招生计划有所不同,可能某些专业在你们地区无招生计划
2.以上专业为哈工大本部开设,不含哈工大威海。
『伍』 哈尔滨工业大学报志愿选专业
这几个专业都不错,这样排可以。
平行志愿录取时,各个志愿对于录取学校有同等的效率,都相当于第一志愿。如果不够第一志愿学校的提档线,就看第二志愿学校的提档线,直到找到一个志愿的提档线不高于你的分数,就把档案放到这个学校。
学校的提档线指这个学校录取的最低分,一般都要高于分数线。比如假定分数线是500分,你们北大、清华的提档线可能有600分,复旦、南大的提档线可能是550、560 分。
因此,在报考时,要拉开差距(各个学校的提档线,不要都报同样的学校),如报了北大,就不要报清华,但可以报北航、北工大;报了复旦就不要报交大和南大,但可以报同济、上海理工大学。
我不给你具体建议,因为这种建议不一定符合你的情况。只给你一般性建议,相信对你会有好处:
选择专业应做到六要六不要:(1)不要望文生义,而要了解专业目录及内涵。(2)不要只追热门,而要因人制宜分析就业前景。(3)不要一厢情愿,而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4)不要就专业论专业,而要分析学校的专业竞争力。(5)不要用选学校代替择专业,而要把握专业录取办法。(6)不要看到就是宝,而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思考。
选专业时要避免几个盲区,第一不要扎堆热门专业,第二要认清专业本身,要了解所选专业具体是做什么的,有些什么课程,也要了解其专业未来的发展,第三,不要忽略自己的潜能,自己没有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近日公布了最新的2011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统计结果显示,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2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规模最大,都在5万人以上,其中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会计学的毕业生规模超过10万人。
这12个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和会计学。
选对专业是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不论考生是否有明确的专业倾向,都需要从了解专业入手。而考生家长为了填报志愿了解专业,与专家学者搞教学科研、做行业研究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在此,提供几点建议,供大你参考:
了解专业的内涵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从这个专业目录里,考生和家长可以初步了解到,目前我国大学本科设有12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每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专业大类,专业大类下是各个专业,共469个。其实考生家长所要了解的本科专业都包含在这469个里。在了解某个专业的内涵前,首先要全面了解专业大类以及各大类中有哪些专业,把握专业的整体情况,才能对所选专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在了解专业大类的基础上,考生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也不能道听途说。所谓专业的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上关于专业的介绍。)
以往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因为不了解专业内涵、混淆专业名称而报错志愿的情况屡有发生。一些考生喜欢选择那些名称好听、时髦的专业,升入大学后,却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每个高校每年的招生专业从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不少专业的名称并不能反映出专业的实质和将来的职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但是一个是属于工学电气信息类,一个是属于理学数学类。不论是主修课程还是将来的就业领域都是大不一样。还有一些专业名称很难从字面上了解其专业性质的,比如,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属于化学与制药类,化学生物学属于化学类。另外,有的专业侧重于与就业挂钩,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有的专业则侧重基础理论,适合继续深造学习。这些都需要考生家长心理有数。
因此,了解专业内涵,可以避免或减少想当然、望文生义填报志愿所带来的后悔与无奈。
课程设置情况
通常某一个专业会有多所高校开设,比如计算机专业在我国有500多所高校开设,而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也不尽相同,但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这些高校中都会开设。考生家长在选择专业前,应该先了解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这样才能根据考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来确定专业。
因为不少专业的核心课程都是与中学各学科相对应,比如,擅长数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物理和数学成绩都不错的同学,可以选择机械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航空航天类里面的专业;喜欢化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材料科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等专业;对生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医学之中的专业;喜欢文学和外语的同学,可以选择文学、新闻学和外语教育等专业等等。
除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外,考生家长还要了解各专业的学习年限,虽然大部分本科专业都是四年制,但有少数专业的学习年限有所不同,比如,医学类专业一般需要学习5-8年,了解专业的学习年限,可以在报考时有充分的的心理准备。
专业的就业方向
我国的大学教育基本是专业教育,高考志愿时报考的的专业,可以说是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出了第一次选择。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对口工作,既可以将大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也可以更快的适应职场生活。如今出现不少大学生毕业“转行”的现象,往往是当初选择专业时了解不够。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和家长必须要认真的了解该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可以在哪些行业发展。
值得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职业工作内容往往与专业学习内容差别很大。喜欢学习专业内容,不意味着喜欢职业工作内容。比如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力学知识、数学知识,对几何绘图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一个男同学在高中阶段擅长这几项,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自然是很得心应手。但是,如果这位同学不喜欢经常到房屋建筑工地、道桥施工地跑现场的话,那么将来他未必喜欢从事土木工程师这个职业。
填报志愿时选择考生感兴趣的专业,并明确专业的就业方向,那么,在考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毕业生就业情况
面对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已经成了众多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导向。
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并不平衡,这些专业的供求状况,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表现不一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那么,考生和家长就要对某专业社会需求情况有一个前瞻性的了解,还要着重了解欲报考院校某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明白,表面看起来热门的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一项调查显示,2010届本科大学生签约率排名前十位的专业为:能源动力类、化学类、机械类、化工与制药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工程力学类、材料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这十类就业率高的专业,多为报考时的冷门专业,在一些专业中,90%以上为调剂生。而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却成为就业时却遭遇尴尬,比如,法学、医学、国际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十大类就业率高的专业,往往学习难度大、工作环境艰苦、成功感低,降低了进入这些专业的学生数量,就业率自然上升。
考生和家长要了解所选专业的就业情况,一般可以从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社会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专业所在高校的就业情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招聘网站的供求情况等几个方面着眼。
高校开设情况
选定了心仪的专业后,考生和家长还要了解哪些学校开设这个专业,是否在你省(市、区)招生等情况。另外即使是同一专业,由于各高校在培养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上也有很大不同。
『陆』 哈工大的代号是多少
哈尔滨工业大学代号:10214
选择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业之前,要通过各种途径认真了解专业情况:
1.查阅最近版本的全国高校专业目录,一般各图书馆都有收藏。书中会介绍各学校的详细专业目录,各专业的方向、培养目标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毕业后的分配去向、报考学生的要求条件等。
2.直接或间接接触有这方面知识的人。
3.查阅高校编发的招生简章。简章中一般都有较为详细的专业介绍,包括毕业分配方向等。
4.利用信函邮寄,阅读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