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升本科 » 植物生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植物生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2022-06-28 15:56:58

㈠ 姚雷的简介

导师姓名 姚雷
职务职称 教授.
所在院系 农业与生物学院
所属学科 生物学
研究方向 芳香植物品种资源 芳香植物应用 芳香植物栽培,芳香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加工,芳香植物功能性研究。
回国后以第一主持人承担有关芳香植物研究的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12项,总经费300万。主要有《地中海沿岸草本芳香植物引种栽培研究》(教育部);《芳香植物养液栽培配方优化研究》(市曙光计划);《芳香植物收获后初加工技术研究》(市科委);《芳香植物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市农委重点);《芳香花草茶研究》、《芳香植物精油成分提取技术研究》、《草本芳香植物适应性种植与品种选育研究》、《芳香植物终端系列产品开发与标准化研究》、《芳香植物保健与药用功能因子研究》(西部横向);《芳香植物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市科委重点项目);《芳香植物生态化种植与深加工技术》(市科委重大专项);《迷迭香、玫瑰、薰衣草纯露研究》(昂立基金)。完成5项,获省级成果两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8项,其中授权2项。
现承担研究生课程《高级植物生理学》、《天然产物与应用》。承担本科生课程《植物生理学》、《芳香植物精油与芳香疗法》、《自然疗法》、《芳香植物》、《香气与香料》、《特色作物栽培学》等课程。以第一导师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10篇,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24篇,成绩优良。
1999年以来先后赴日本8次,加拿大1次,韩国1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并发表学术论文。先后11次邀请国外专家21人来我研究室进行科研合作与交流。协助学校进行过多次校际间友好关系的交流活动,如日本早稻田大学、大阪府立大学等。分别在新疆和上海市南汇、崇明、青浦建有芳香植物种植基地,涉及品种146种,种植成功137种,累计面积达3.2万亩。帮助企业开发芳香植物产品种类35种以上。

㈡ 陈伟的个人介绍

农工党福建常省委、福建农林大学总支主委、福建农林大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个层次五门课的教学任务。现为植物生理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级课题1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学科项目评议人。
在学校本科教学中,作为《植物生理学》课程负责人获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积极开展《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编辑英文教学参考书(26万字)供学生学习。获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案二等奖(2007年)近3年来共指导10名本科生毕业论文,其中1人考取美国New York 大学研究生(潘延熹,2006届),1人考取中科院研究生(李晓东,2007届)。
1990-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法国Orleans大学从事植物生理生化研究; 2002 - 2004年在美国Iowa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讲大学本科生课程2门, 硕士和博士生课程3门。 1992年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优秀教育世家”光荣称号,1995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1997年入选“校中青年学术骨干”,2000年获“校教学优秀奖”,2002年获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2004年获“校2001-2004年度科研贡献奖”和“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被授予“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已招收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12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级以上课题近1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兼任福建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植物学科项目评议专家。

㈢ 植物生理学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产生
植物生理学的起源一般都追溯到16世纪荷兰人范埃尔蒙的实验.他把一条柳枝栽在盆中,每天浇水,5年以后柳枝增重30倍,而盆中土的重量减少甚微,因此他认为植物的物质来源不是土而是水.这是第一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理现象.到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英国的J·普里斯特利,荷兰的J·英恩豪斯等人陆续发现了光合作用的主要环节,证明绿色植物能在光下将空气中的CO2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O2.意大利人M·马尔皮基,英国S·黑尔斯,法国J·B·布森戈,德国J·von·李比希,英国C·R·达尔文等人分别发现或阐明了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水分吸收与蒸腾、氮素营养、矿质吸收、植物的感应性和运动等现象.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系统化,1800年,瑞士的J·塞内比埃撰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植物生理学》.
走向微观
19世纪后期德国的J·von·萨克斯首先开设了植物生理学专门课程.在他和他的学生们努力下,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特别是20世纪20~30年代,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理学的进展以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的兴起,使植物生理学深入到细胞水平.30~40年代进入细胞器水平,如以离体的线粒体、叶绿体来分析呼吸和光合等作用的机理,50年代以后,更深入到大分子的组合,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离体酶系的作用,以至电子传递系统机理等纵深方面,跨入分子水平或亚分子水平,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方面.就研究的时间尺度而论,从范埃尔蒙实验的5年缩短到几天,几小时,现在则缩短到秒级,毫秒(10-3秒)级,微秒(10-6秒)级,纳秒(10-9秒)级甚至皮秒(10-12秒)级了.
走向宏观
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另一端是走向宏观.由对植物个体,扩展到群体、群落的研究.因为无论是在人为的农田或自然界中,植物都是聚集在一起,很少单株生存;农业生产也常是以土地面积为单位,而不是按单株来计算产量.因此必须注意群体的结构和活动;植物体与外界环境及其他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通风透光、土壤水肥供应情况以及共生和互斥的现象和机理.这样植物生理学就与生态学接壤,并发展出了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生态生理学这两门分支学科.
近代进入定量及模拟阶段
近代植物生理学家的研究工作,已部分进入定量的阶段,在引入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后,开始了对植物生理活动的数学模拟.因为植物几乎是吸收和转化太阳能的唯一成员,所以在探讨生命起源、开发能源、宇宙航行、地球外生命以及仿生模拟等问题时,植物生理学也是必不可缺的.
最早记录
远在3000多年前(公元前14~前11世纪),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有涉及植物生理活动的关于农业耕耘施肥的记述.其后在《氾胜之书》(约公元前100),《齐民要术》(533~544),《天工开物》(1637)等专著中更有许多阐述.明末《天工开物》的著者宋应星(1587~1660)在与范埃尔蒙差不多同时所著的《论气》一书中曾说:“气从地下催腾一粒,种性小者为蓬,大者为蔽牛干霄之木,此一粒原本几何?其余皆气所化也.”已明确指出了植物利用空气来生长.
植物生理在中国的发展史
中国比较系统的实验性植物生理学是从国外引进的.20世纪20年代初,钱崇澍、张珽留学回国后,开始讲授植物生理学;李继侗1927年起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罗宗洛自1931年起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研究院,汤佩松自1933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农业研究所等处建立了植物生理实验室.他们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常为国外文献所引用.他们所教育的第一、二代学生,现在是国内本学科的主力.30~40年代由于抗日战争和战后国内的动乱,各大学及研究所颠沛流离,植物生理学亦与其他科学一样未得充分发展,专业队伍总共不过30人.1949年以后,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展很快,在有关植物生理学的各个领域里,都程度不等地开展了工作,尤其是在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有重要意义的结果.目前,在中国设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各大地区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设有植物生理学研究室(组)或教研室(组);农林等部门设立了作物生理研究室(组).中国植物生理学会自1963年成立后,已召开过4次全国性的代表大会,并出版了论文集.许多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了地方性植物生理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了《植物生理学报》和《植物生理学通讯》两刊物,北京植物生理学会主办有不定期刊物《植物生理生化进展》.
应用与展望
植物是地球上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物的主要生物.它们的生理活动对人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应用
农业以栽培植物为主体,要控制作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产量并提高质量,就需要了解植物的生理活动.如对植物的矿质营养的知识是合理施肥以及肥料工业的基础;对植物的水分关系的分析能为灌溉提供方案;了解了植物对光周期或春化作用的需要,不仅能解释气象条件如何决定物候期和预测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而且可以用人工照光或遮暗,和春化处理等办法来控制开花的季节;激素的发现,使人们得以合成,促进插条生根,疏花疏果,诱导、加强或解除休眠,促进或抑制生长等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除草剂则是生长调节物质的高剂量应用,节约了大量除草的劳力;光合、代谢、运输、抗性等生理机理的研究为选种、育种提供了筛选指标;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技术的发展,为加快纯种的繁殖,改良与创造新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数次农业及粮食的国际会议讨论中,曾提出10余项迫切的研究任务,其中①光合作用与增产;②生物固氮;③矿质吸收;④对不良环境的抗性;⑤对竞争性生物系统的抗性;⑥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激素等都属于植物生理学的范畴.其余几项,如遗传工程,细胞工程,菌根及土壤微生物,大气污染,病虫害的控制,也与植物生理学有关.所以植物生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的知识基础.
展望
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也涉及植物生理学研究.如用植物固沙防风、净化水源等.70年代提出,由于工业发展,化石燃料燃烧量大,空气中C显著增加以致影响气候,增加植物光合来吸收C是对策之一. 最近更突出的问题是新能量来源的开发.由于古代留存的化石燃料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各国对于寻求可以更新的能源均很重视.现时地球上捕获转化太阳能的最重要的途径还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每年能固定3×10^21焦耳,虽然它只是落在地球上日光能总量的千分之一不到,但已经10倍于世界上每年的能量消耗.提出的办法如:①利用现有的植物残渣制成沼气,在中国很多地方已经推广应用;②使植物产物发酵制造酒精,在某些国家已大量生产;③利用不适于耕种的土地栽植产油脂或碳氢化物的植物以提取燃料;④利用藻类或离体的叶绿体在光下产生氢气;⑤用提取的叶绿素及人造的无机半导体物质来模拟分解水来放氢,这些都是从植物生理学研究发展出来的.太阳光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能用来产生氢作为燃料,氧化燃烧后又成水,可反复使用,且不会造成污染.

㈣ 农学本科专业毕业后拿什么学位呢

农学学士属于学士学位的一种。农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植物生产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科学、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具备开展与农学有关的教学、科研、技术设计、推广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有创新、创造和敬业精神的农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课程体系

《农业微生物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农业生态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实验》、《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农业经济管理》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功能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与营销。

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备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方向

农业类企业:栽培耕作、作物育种、农业规划、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农场经营。

考研方向

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学。

农业硕士

农业硕士(原名:农业推广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应用,包括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畜牧、渔业发展、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管理、农村发展八个领域,主要为农业技术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014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将“农业推广硕士”定名为“农业硕士”。

农学:包括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学等8个一级学科,共有27个二级学科。

发展前景

大学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农学专业人才成为亮点,农业类人才逐渐成为职场新宠。21世纪中国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可能要达到几百万。现代农业的概念远远超过人们的传统所认为的,种菜种粮。养猪养鸡的范畴,已经涵概生态,营养,动植物检疫,食品加工、克隆、花卉、草坪、农药、化肥、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农村社会的发展、规划、开发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期,农业人才招聘会频频举行,农业人才走势上扬,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类人才逐渐成为职场新宠。

热点内容
蓝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发布:2025-07-27 15:17:32 浏览:527
大学生创业借贷怎么还 发布:2025-07-27 15:12:19 浏览:657
大学生文明事迹 发布:2025-07-27 15:10:47 浏览:325
扬州大学的教授数 发布:2025-07-27 15:09:59 浏览:263
天津大学统计学侯教授 发布:2025-07-27 15:07:41 浏览:222
大学生现状与规划 发布:2025-07-27 15:02:27 浏览:501
南京的大学生活费 发布:2025-07-27 14:58:44 浏览:549
重庆工商大学的好专业 发布:2025-07-27 14:55:45 浏览:794
华南农业大学名教授 发布:2025-07-27 14:54:02 浏览:456
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教授 发布:2025-07-27 14:45:25 浏览: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