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升本科 » 房地产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房地产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2022-07-05 14:46:08

Ⅰ 求关于房地产投资决策分析的毕业论文

实物期权下房地产投资决策研究
摘要:传统的决策分析总是将不确定性因素视为损失,其实,不确定性不仅与损失相联系,同时还存
在获利机会。与传统房地产投资决策方法相比,本文的实物期权方法考虑了房地产投资中的时间价值和管理柔
性价值,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方法。
关键词:实物期权;房地产;投资决策
房地产投资的基本目标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正确地选择
投资方向和投资项目,以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企业价值
最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对各种投资机会
或项目做出科学、合理、及时地评价。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较
普遍采用以现金流折现模型(DCF-NPV)为主的传统分析方
法,其决策准则是:当一个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时进行投资,而
在小于零时放弃投资,等于零时根据其他方法综合考虑。而现
实中房地产投资决策很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其预期
的现金流很难估测,所以采用DCF-NPV法可能会降低项目的
价值,做出不合理的决策。为此,在房地产投资决策时可采用
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它考虑了房地产投资中的时间价值和管理
柔性价值,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一、传统房地产投资决策方法的缺陷
Myers(1977)在提出实物期权概念的同时批评DCF隐含地
假定投资项目存在一个静态的预期现金流。Myers和Turnbull
(1977)指出DCF模型错误地将公司的贝塔值当作投资项目的贝
塔值,且忽视了增长机会的价值。Hayes和Garvin(1982)认为
传统的DCF模型总是假定投资是可逆的,例如购买一项资产后
可无成本的将其出售,投资可以无成本地延期进行。这一假定
明显与现实不相符合。
在DCF-NPV决策方法中存在以下的隐含假设条件:(1)
认为投资是可逆的。(2)不考虑延期投资策略对项目预期收益
的影响,投资者在决策和实施中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相
应的对策。(3)未来现金流可以准确预测,项目的价值以项目
预期所产生的各期净现金流为基础。按给定的风险贴现率计算,
不考虑其它关联效应。(4)项目寿命期内,认为内外部环境不
会发生预期以外的变化。
从这些基本假设中可以看出,传统的DCF-NPV法在房地
产投资决策中存在天然的缺陷。首先,房地产项目投资具有不
可逆转性,最初的成本不可收回,投入已建建筑物的资金,出
售时价格也会打折。其次,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具有明显的可
延迟性和经营柔性的特征。决策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什么
时候进行投资,从而进行灵活决策。第三,项目周期内,内外
部环境会发生巨大变化,DCF-NPV将这些不确定性当作风险
来处理,通过折现率来反映。而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认为不确定
性是机会,可能会带来收益。因此,采用传统分析方法不能准
确地对房地产投资项目进行估价,而期权理论的产生为项目投
资估价和决策方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实物期权的概念
所谓实物期权是相对于金融期权来讲的,这一词汇的出现
最初是由斯图尔特.迈尔斯提出的。他指出期权分析对公司成长
机会的合理估价是重要的,许多公司的实物资产可以看成是一
种看涨期权,强调实物期权是分析未来决策如何增加价值的一
种方法,或研究将来灵活性有多大价值的一种方法。
第一个期权定价公式产生于1973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
授Fischer Black和斯坦福大学教授Myron Scholes提出,并
在此后得到逐步地完善和发展,它主要对金融期权进行了定价
研究,在随后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期权定价
的本质是对更广泛意义上的“或有索取权”的权利价值进行分
析,因此,期权定价理论也逐步由金融领域进入实物投资领域。
1977年,Myers教授首次把期权定价理论引入项目投资领域,
认为管理柔性和金融期权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并提出把投资
机会看作增长期权的观念,如对一项实物资产的看涨期权就是
赋予企业一种支付约定的价格获取基础资产的权利而不是义
务;同时,看跌期权就是赋予企业出卖一项资产而获得约定价
格的权利。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是期权价值的核心[1]。但有别于
金融期权的是,项目投资中的期权是以实物资产为基础的,是
项目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所拥有的一系列非金融性选择权,如
推迟或提前、扩大或缩减投资、获取新的信息等,因此称这种
期权为实物期权。
三、实物期权在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房地产开发投资具有明显的期权特性,房地产投资者在付
出一定的成本后,便拥有了一项选择权,投资者可以选择投不
投资,在何时进行投资,投资多大的规模,即拥有了投资的灵
活性。因此,从实物期权角度看,一个房地产项目的价值应该
包括两部分,净现值和灵活性价值,因此,房地产价值=传统
NPV价值+期权价值。
在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各个阶段,各种灵活的管理决策都会对
项目的价值产生影响。房地产开发商需要选择项目投资开始时
间,即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市场环境变化,采用灵活的决策,是
立即投资还是等待获得新的信息以解决项目面临的不确定性,也
就是等待期权,显然这种等待期权是有价值的,需要对其定价。
1、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连续时间状态下的定价
模型是借助金融期权的定价方法,即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
定价模型进行的。我们将房地产的价格看作是连续变动的,且
假定该期权是欧式看涨期权,则应用B-S模型会得到较为精确
的解。假设标的资产当前价值为S,期权的执行价格为X,期
权的起始时间为T,终止时间为t,期权的价值为C,无风险利
率r,标的资产的波动率为σ。
)其中,各阶段期权价值的值采用逆推法计算。
同样,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等待期权而言,各参数的
含义也有所变化,其中,S表示项目预期现金流的总现值,X
指项目投资成本费用,T表示项目投资机会的持续时间,r表
示无风险利率,方差σ对应于房地产市场价值的波动率。房
地产决策之所以可以应用二叉树模型进行,是因为房地产开
发常常是分阶段进行。
上述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但都考虑了决策柔性,其理
论基础都是建立在无风险套利和风险中性估值的基础上,都
采用复制组合的思想,区别仅在于假设不同。
结论:实物期权分析方法不是对传统决策分析方法的简
单否定,而是在保留传统决策分析方法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对
不确定性因素及其相应环境变化做出积极响应的一种思维方
式的概括和总结。与传统的静态投资评价方法相比,期权定
价理论包含了决策主体趋利避险,以及在风险条件下采用动
态投资策略的主观能动性所带来的收益,体现了风险环境中
决策主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进行动态决策的能力,因而更加符
合实际情况。
此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扩展成为分阶段的期权模型,以及引
入博弈分析方法,探讨在多方参与竞争状况下的期权博弈模型,
把期权定价模型和动态博弈模型以及不完全信息结合起来,在
实际的市场情况下逐步运用和完善实物期权理论方法。参考文献:
[1]潘长风.实物期权视角下的房地产投资理论与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
博士论文.2006
[2]李金龙.实物期权定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
[3]杨若晶,赵红梅.房地产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J].郑州航空工业管
理学院学报.2005.9
[4]项盛辉,何芳.实物期权方法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J].建筑管理现代
化.2002.2
[5]曾卫华,杨和礼,李鹃.实物期权方法在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建
筑技术开发.2003.10
[6]高红霞,陈华.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实物期权分析方法[J].西华大学学
报.2004.12

Ⅱ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模板)》论文怎么写

主要围绕以下内容来展开:应从房地产开发项目面临的风险出发,分析项目面临的具体风险类型及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影响,并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价,最后提出风险应对计划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我的毕设题目就是这个方向,参考文献比较多,可以免费提供给你哈。联系不上你啊

Ⅲ 急!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开题报告 www.wsdxs.cn/html/lunwen/kaitibaogao

Ⅳ 房地产 土地 论文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相关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实施后我国房地产市场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土地储备制度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负面影响不大的结论。并从土地储备数量、土地供应结构、土地储备法律法规、土地储备管理、土地储备组织体制几方面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储备制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储备制度 房地产市场 对策建议

土地储备制度在我国的兴起

综合来看,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率先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深圳和上海得以实施。此后,杭州、厦门、南京、青岛、广州、郑州等城市也先后成立土地储备机构,开展土地储备工作。目前我国已有近半数的市县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含义是:由城市政府委托或设立的专门机构,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并予储存,根据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将所储备的土地以招标、拍卖等方式有计划地投入市场,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应用状况

近年来,土地储备制度在我国一些城市的运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在完善土地市场、控制土地供应、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越性已逐步表现出来。但是,随着土地储备实践的深入,人们对该制度在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方面存在着许多疑虑。
地价房价上涨,开发市场起点不公
在已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城市中,土地出让价格大幅上扬,商品房价格随之上涨。以杭州市为例,近年来该市地价、房价呈不断上扬趋势。同时,与目前的土地出让价格比较,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前的我国城市土地出让价格很低,制度实施前后地价差异很大。相邻地块的两个项目由于土地成本的差异,导致开发的起跑线不公平。如何平衡制度实施前后一级市场的价格差异,如何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当前困扰我国许多城市政府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市场结构失衡,多层次需求难满足
我国推行房产改革政策的目的是采取多渠道、多途径来满足城镇居民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有人认为,土地储备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它导致房产开发走向集约与垄断,市场逐渐被一些实力强的开发企业所占据,小型与实力较弱的开发企业被淘汰出局,而当前实力强的开发企业着眼于高档和高回报开发,销售的对象是高收入群体。即使是面向普通工薪阶层开发的经济适用房,开发档次和市场价格也较高,部分消费者难以承受。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失衡使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也造成高档商品房供需矛盾加大。

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分析

作为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之一,土地储备制度的实施必然对房地产市场、土地资本市场产生影响。但是,该制度是否是引起城市地价上涨的主因,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今后的发展与完善。
对城市土地价格上涨的分析
纠正扭曲的地价是城市地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我国土地储备制度是在土地真实价值受到抑制,土地价格严重扭曲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招标、拍卖方式带来的地价合理上涨是土地价值的真实体现。在先前不规范土地市场中,地价或成交价低,一方面是土地隐型市场不注重价格杠杆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灰色交易造成了国家利益的严重损失。据测算,我国的土地资产有25 万亿元。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全国土地资产每年流失近100亿元。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市场在公平、公开的平台上运作,必然带来地价的上涨,其实质是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对土地收益权的体现。
土地市场无序炒作是地价上扬的重要原因 目前在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城市中,招标拍卖出让土地出现了地价的非正常上涨。日本学者野口悠纪雄曾用现实地价与理论地价的差异来衡量东京市土地市场的健康状况。其中的理论地价是指地租的资本化。结合我国的实践,政府在土地的出让环节中都要确定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和出让底价。其中,基准地价是指政府按土地级别、用地类型或区段位置评估确定的平均价格。它是政府宏观调控地价和进一步评估标定地价、出让底价的基础;标定地价是政府根据需要评估的具体地块,在正常土地市场和正常经营管理条件下某一日期的土地使用权价格。它是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时确定出让金额的依据;出让底价是指经具有土地评估资格的机构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评估后,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所确定的土地使用权价格。由此可见,这三种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理论地价的含义,土地出让价格只有在理论地价的合理范围内波动才是正常的。
土地储备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不大以杭州市为例,对该市自实施土地储备制度以来的土地储备库存量和土地交易价格进行相关分析:土地储备库存量(DS)与土地交易价格(DP)的相关系数为 0.659,为显著相关。但在对该样本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时发现t值偏小,总体相关系数接近零值,土地储备量与土地价格呈弱相关关系。对土地储备库存量(DS)与土地交易价格(DP)进行简单回归分析,土地储备库存量对地价的解释能力较弱。
DP= 1636.75+13.92DS(t= 1.752)
拟和优度检验R=0.435,F=3.080,DW=1.940
LN (DP)=7.001+0.221LN (DS) (t= 3.125)
拟和优度检验R=0.206,F=1.038,DW=1.819
由以上回归模型的解释,土地储备库存量与地价间的相关关系较弱。土地储备库存量每增加1万平方米,对地价平均有13.92元/平方米上涨的贡献。按照弹性解释,如果土地储备库存量增加1%,地价只变动0.221%。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土地价格上涨并不是由土地储备制度造成的,土地储备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不大。
对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分析
房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开发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是主要的。
开发成本上升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土地拍卖供应方式中,开发商的土地成本投入数额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必然以市场最高价才可竞得理想的土地。而将土地成本增加部分转嫁至房价是开发商转嫁开发风险的必然选择。以杭州市为例,对该市自实施土地储备制度以来的商品房销售价格和土地交易价格进行相关分析:房价(HP)与土地交易价格(DP)的相关系数为0.980,为高度相关。对房价(HP)与土地交易价格(DP)进行简单回归分析,土地交易价格对房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
HP= 815+1.079DP(t= 9.849)
拟和优度检验R=0.960,F=96,DW=2.996
LN (HP)=2.566+0.718LN (DP)(t=10.232)
拟和优度检验R=0.659,F=7.73,DW=3.355
由以上回归模型的解释,房价与地价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土地交易价格每增加1元/平方米,对房价平均有1.079元/平方米上涨的贡献。按照弹性解释,如果土地交易价格增加1%,房价将变动0.718%。
房地产市场需求的相对旺盛是拉动房价上涨的又一因素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快发展阶段,土地供应的高度垄断直接导致城市用地需求猛增,间接影响城市房地产开发进程和总量增加,进一步导致房屋需求上升。需求的相对旺盛必然引起房价的上涨。以杭州市为例,对其近年来的商品房销售价格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进行相关分析:房价(HP)与商品房销售面积(M)的相关系数为0.969,为高度相关。对房价(HP)与商品房销售面积(M)进行简单回归分析,商品房销售面积对房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HP= -236.18+12.814M(t= 7.844)
拟和优度检验R=0.940,F= 62.67,DW= 2.564
LN (HP)=2.11+1.065LN (M)(t=8.242)
拟和优度检验R=0.646,F= 7.30,DW= 3.444
由以上回归模型的解释,房价与房屋销售面积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商品房销售面积每增加1万平方米,对房价平均有12.814元/平方米上涨的贡献。按照弹性解释,如果销售面积增加1%,房价变动1.065%。
土地管理上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屋的整体价格水平 我国一些城市从鼓励扶持某一事业发展的目标出发,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土地优惠政策,主要针对经济适用房、以房带路、招商引资、扶持骨干企业、帮助特困企业等等。由于政策执行上的自由度大,管理很难到位,造成土地资产流失,也没有达到扶持的目的。此外,由于国家对经济适用房土地获取、设计方案、购房对象范围限定等方面还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千方百计以经济适用房名义取得划拨土地后,不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经济适用房,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竞争不公、产品结构不合理和土地供应的无序。
因而土地储备制度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负面影响不大,不会直接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扬。

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对策建议

为了使土地储备制度对我国城市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必要对该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具体建议如下:
合理控制土地储备的范围和数量
土地储备制度是确保政府切实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一种管理制度。但必须指出,不能以垄断影响土地市场的发育,也不能盲目扩大土地一级市场的边界,必须正确处理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的关系,合理控制进入土地储备的范围和数量。我们认为,在地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完全可以通过成立有形的土地交易市场,允许一些有闲置土地的企业上市交易,这样既可以让闲置的土地尽快流动起来,增加土地供应量,也可避免土地资源浪费。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储备数量是土地储备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但土地储备过多,会造成资金占用过多,加大土地储备机构的经营风险。合理的土地储备数量要根据土地市场供求关系来确定,而土地供求取决于社会、经济、政策等若干因素,要通过对相关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计需求预测模型,进而得出最佳土地储备数量。
加大土地供应结构的调整力度
土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协调均衡是土地市场供求平衡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出现地价、房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土地储备机构不仅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经济发展实际及时地掌握土地投放总量,更要从市场细分的角度,适时调整各类不同用途的土地储备量和供给量,化解土地市场供需失衡的矛盾。就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状况而言,当务之急是紧缩城市中心区住宅用地和城市高档房地产用地,对开发高档商品房,不仅要从供给源头上进行限制,还要以高地价、高税收等手段加以限制;落实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对面向百姓的商品房所用土地要适当放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在“放宽”政策的同时,要切实规范土地行政管理行为,避免土地供应政策带来的漏洞。
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用配套的法律手段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如公益型用地的收购与管理、原建成区的隐形土地市场问题等等;同时要严格执法,加大管理力度,使土地储备工作顺利进行。建立依法监督的机制,对储备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以保障储备目标的实现应建立土地储备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尽量公开土地储备机构在土地收购、开发、储备和出让环节中的资料和信息,便于各方的监督和投诉。同时,通过公开如年度土地出租、出让计划、一级土地市场交易资料、土地储备数量等市场信息,促进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理性发展,引导市场化的开发商能够根据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强化土地储备管理的监控职能
土地储备管理监控职能的弱化严重地阻碍了城市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要强化土地储备管理的监控职能,加强对土地使用状况和土地价格的全程监控和跟踪管理。具体来讲,监控的内容一是建设用地的选址、用途是否符合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二是建设项目是否按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申请和审批,有无违反规定用途使用土地;三是土地利用是否按规定的进度进行建设,有无占而未用的土地;四是土地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故意抬高地价或压低地价,从事炒卖地皮的非法活动。同时,与房地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实行地价与房价的链接管理,杜绝房地产市场不合理定价行为。
重构土地储备的组织体系
在我国城市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初期,以杭州市为代表的分层次两级管理模式的组织体制的运行比较顺利。但随着土地储备制度实践的深入,这种体系的弊端日益暴露。一方面,土地储备机构挂靠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接受后者的直接领导,致使其地位弱化,运作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在土地储备实施中需要相互配合的城市规划、计划、建设、财政、环保、房管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责任不清,未形成协作的格局。
为此,应该对土地储备机构挂靠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现有体系进行改革。其目标是,建立由市土地与房产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土地储备机构的新体系。具体内容是:城市政府通过机构改革,对与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直接有关的部门进行整合,组建土地与房产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土地管理、房产管理、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储备等若干办公室。新的组织体系有利于提高土地储备机构的地位,为充分发挥其作用提供条件也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参考资料:
1. 杨遴杰、林坚、高永,国外土地储备制度及借鉴,中国土地,2002(5)
2. 吴次芳、谭永忠,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几个问题,城市问题,2002(5)
3. 刘田,构筑土地市场巍峨大厦——红五月纵横谈,中国土地,2002(6)
4. (日)野口悠纪雄著,汪斌译,土地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 毛镇林、赵相如、王待宗,政府建个“土地储备中心”如何——杭州土地资源收购储备制度评述,杭州市土地储备中心网
6. 陈迪,“土改”点燃公平之火,决策资源房地产研究中心网
7. 沈兵明、罗罡辉、卢春强、祝军,城市土地储备量研究——以杭州市为例,经济地理

Ⅳ 求毕业论文,关于房地产经营风险和对策

加强风险管理
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活动
调节房地产投资结构,促使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
完善房地产市场法规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
每一点可以分为几个小点来写,有难处联络我。

Ⅵ 有什么不错的关于房地产的本科论文题目吗

房地产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前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
2、工程项目管理(咨询、设计、监理、施工、采购)应对WTO的形势与对策
3、工程监理制度及手段研究
4、计算机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国内外招标投标惯例比较研究
6、国内招标投标现状及规范研究
7、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研究
8、关于监理人员资质认定办法的思考
9、加入WTO对房地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10、关于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的研究
11、房地产合理开发规模的研究
12、空置房成因及对策研究
13、关于住房消费贷款(政策性、商业性)的思考
14、关于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应具备素质的思考
15、关于项目后评估的思考
16、关于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
17、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策略研究
18、工程造价计价现行体制的缺陷与对策研究
19、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20、拖欠工程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1、关于建设有形市场规范化发展的思考
22、论工程量清单报价
23、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革探讨
24、论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控制
25、关于工程造价主动和动态控制的思考
26、房地产投资风险研究
27、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8、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29、论工程担保制度的建立与推行
30、住宅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
31、关于提高工程质量的若思考
32、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及策略研究
33、项目融资(BOT、TOT、ABS等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4、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比较分析研究
35、加入WTO后建设法规的完善
36、关于国际工程承包中FIDIC合同条款的应用
37、承包商施工合同风险防范
38、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关系的探讨
39、工业发达国家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管理
40、风险管理理论在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41、施工索赔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42、浅谈FIDIC条款中的施工索赔
43、论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索赔中的功能
44、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界定和比较研究
45、推行总承包对我国建筑业的影响
46、工程总承包企业组建的模式研究
47、住房价格合理姓性探讨
48、房地产估价方法比较研究
49、房地产泡沫预警与防范
50、房地产周期波动分析
51、房地产经济预警方法研究
52、城市规划与城市地(房)价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53、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探讨
54、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案例研究

Ⅶ 会计专业 房地产方向毕业论文

1.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2.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浅析。3.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4.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研究。5.房地产企业偷税问题及治理对策。6.房地产集团公司业务由多元化走向一极化。 以上题目哪个比较好写啊,哪个案例多点啊,数据多点啊。

热点内容
宁波大学英语老师 发布:2025-07-21 00:20:37 浏览:884
湖南大学26岁副教授哪里人 发布:2025-07-21 00:19:48 浏览:693
大学生大四规划 发布:2025-07-21 00:13:43 浏览:933
美国大学生穿的晚礼服 发布:2025-07-21 00:13:42 浏览:513
厦门大学的英语专业 发布:2025-07-21 00:12:54 浏览:883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卓玛 发布:2025-07-20 23:58:40 浏览:137
本科生不能留在重庆 发布:2025-07-20 23:57:09 浏览:733
大学生宿舍发现蜂窝 发布:2025-07-20 23:49:38 浏览:875
四川一般的大学有哪些专业 发布:2025-07-20 23:42:48 浏览:125
上海交通大学汪关教授 发布:2025-07-20 23:40:33 浏览: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