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专业本科
⑴ 科学技术史专业本科毕业授予什么学位
科学技术史专业本科毕业,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
⑵ 北京科技大学有哪些特色专业
当然是!
科学技术史专业!
快来报考吧!!科学技术史专业好像就只有研究生可以上,但是一旦进入科学技术史这个领域,北科绝对是让你不断壮大滋养的福地
以上是我的回答,请大家批评指正!
⑶ 科学史是学什么的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2022年2月22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及《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2年)》,在增加的31个本科专业目录里,在其中就会有“科学史”。“科学史”是我国首次设立的一个大学本科专业,开设院校是“清华”。
有些前往企业工作,有些挑选考博士继续深造,有的在三本高等院校当高校辅导员。如今it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好,可是能力不足,仍然无家可归;生物学,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发展方向,但只需学的够技术专业够牛,仍然能找到自己喜爱并且有丰富收益的工作中。有时找个工作是和专业是并没有多少影响的,还是要看个人的爱好和功能。
⑷ 高三毕业生未来想学科学史,本科应该选择什么专业
历史。
⑸ 请问:中国科学技术史好考吗要看哪些资料
这个专业不太热门,竞争力小,不难考,参考资料如下:专业:071200科学技术史【属于理学范畴,不属于历史学】专业课初试考试科目:③631科学技术史(一)④862普通物理(二)或863中国古代史(任选一门)推荐参考书目:《科学的历程》,吴国盛,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上、下册),杜石然等,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史·通史卷》,卢嘉锡总主编,杜石然主编,科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史》(上、下册),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普通物理》,大学本科通用教材《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宋健主编,科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专论》,孙淑云主编,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13年最新考研资料:一、历年真题 631科学技术史(一)2007年【1份】863中国古代史1998——2008年【少04年的,10份】
⑹ 我也是打算考中科大的科学技术史,本科学的是理工科。看到你问题的回答,感觉和我查到的信息不一致啊!
说实在的,科大这个专业的就业惨不忍睹,你何必把吃饭的家伙放弃了来读这个呢?
⑺ 关于中科大科学技术史考研的问题
2012年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硕士入学考试方案
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章程》并结合本系实际情况,特制定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各学科复试方案,方案如下:
1、科学技术史学科:
分数线:英语50,政治50,专业课85,总分310。
初试和复试成绩各占录取总成绩的50%,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复试采用面试的方式,面试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主要内容为:英语口语与听力(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考生大学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及综合素质考查。
2、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
分数线:英语40,政治40,专业课200,总分320。
初试和复试成绩各占录取总成绩的50%,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复试采用面试的方式,面试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主要内容为:英语口语与听力(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考生大学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及综合素质考查。
同等学历考生另外加试两门大学本科阶段主要课程(笔试)。
3、复试小组组成:
科学技术史学科科学技术史方向:
组长:石云里,成员:胡化凯、柯资能、张志辉、吕凌峰、高磊
科学技术史学科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方向:
组长:金正耀,成员:张居中,龚德才,秦颍,黄文川,杨玉璋,陈彪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
组长:龚德才,成员:张居中,秦颍,黄文川,杨玉璋,陈彪
4、复试时间:2012年3月28日下午2:00开始。
5、复试地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合肥市金寨路96号)223号楼(人文学院楼)三楼。
6、联系电话:0551-3602861
7、联系人:翟老师
8、拟录取
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按比例折合后相加,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名次次序拟定拟录取名单并上报人文学院。
考生参加复试需携带以下材料:身份证、初试准考证、大学毕业证/学生证(应届生)、教务部门盖章的大学阶段完整成绩单。除成绩单外,以上材料均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⑻ 中科大科学技术史怎么样啊
学文的可以考写论文啊,不考数学啊。
科学技术史在中国的话中科大和北科大都是很好。
但是我觉得中科大更霸气点。
⑼ 北京科技大学所有专业
北京科技大学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3个博士学科点,118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和20个领域的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授予权,1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46个本科专业。
一、国家重点学科(4/12/1)
1、一级国家重点学科(4)
冶金工程
、矿业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科学技术史
2、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2)
热能工程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采矿工程
、
矿物加工工程
、科学技术史、
冶金物理化学
、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3、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二、北京市重点学科(2/11/2)
1、一级重点学科(2)
机械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2、二级重点学科(11)
工程力学
、
工程热物理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车辆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系统结构
、
岩土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
3、交叉学科(2)
光电
信息材料
与器件、
纳米材料
与器件物理学
三、
国家级特色专业
(10)
安全工程
、
矿物资源工程
、自动化、
物联网工程
(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热能与动力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环境工程(节能环保方向)
四、国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关本科新专业(2)
物联网工程、
纳米材料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