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本科学历
A. 科学家们都什么学历的
陈寅恪: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留学美、日、德、法、瑞等国,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文、法文、德文,主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佛经之比较研究。陈寅恪先生的正规学历是吴凇复旦公学毕业,那时的复旦公学还不能算作正规大学,也不授予学位。陈先生自己认为,该校相当于高中程度。1925年,陈寅恪留学归国后就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之一,被誉为“教授的教授”。据记载,陈先生的侄子陈封雄曾问他:“您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得个博士学位?”陈先生回答:“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钱穆:被称为中国当代最后的大儒,然而这个大师连中学都没有毕业。钱穆父亲去世时,他才十二岁,父亲这一走,钱家立时陷入了困顿。因此,在他和长兄双双考入常州府中学堂不久,钱穆就辍学在家,后又到一间小学任教,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乡村教育生涯。其间钱穆以面壁之功专治儒学和史学,终于因学术著作《论语文解》获得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钱基博的赏识,将他推荐到无锡省立第三师范任教。之后,他接连接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聘书,这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无锡小子同时在北京三所最负盛名的大学执教,一时名动京师。
沈从文:我国近代文学巨匠沈从文先生的学历只是小学,可他创作发表了《边城》《长河》《湘西散记》《沈从文小说选集》《沈从文散文集》等五十多部文学著作和《唐宋铜镜》《战国漆器》等6部文物论著。他还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华罗庚: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一个杂货店的店员。”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作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齐白石:啧啧,真牛叉,竟然没有上过一天学;没有上过一天学,自然没有学历。鲁迅先生也仅仅是中专学历,巴金是成都外国语学校肄业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代大师。
B. 科学家一般是什么学历
科学家什么学历?什么是科学家?这两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
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家?很多人都以为大学理工科教授就是科学家了,甚至有的人说大学老师都是科学家。也有人说至少的211大学的理工科教授才是科学家。
其实我看来,诺奖获得者是百分百的科学家,但是两院院士不一定算是科学家, 当然如果又不是诺奖获得者,又不是院士, 甚至连个正教授都混不上,那别说自己是科学家了。
我认为真正的科学家就是能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留下名字的人,这才算真正的科学家、 目前中国能算上世界范围上的科学家的人,我看只有屠呦呦和杨振宁, 其他人大多人只能说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科学家的帽子还是不够资格。
当然不少院士算科学家,不过在世界上名气比较小。
当然也有不少为国防事情默默风险的科学家,这里就不在多说了。
科学家的学历。这个以前科学家的学历都不高,不过现在想当科学家,没有名校博士学位,基本上门都摸不着。如果现在你相当科学家,那就老老实实的上名牌大学,一直读完博士, 才刚开始你的科学家梦想之旅、
国内科学家和国外其实不太一样,国外很早就开展博士教育了,而国内也就金30年才开展博士教育。 因此国内目前的老一辈土生土长的很多科学家都是本科生,甚至不少是中专生。
下面开始举例子了。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厉害,绝对是科学界名气最大的科学家,和牛顿并称top2。牛顿不多说了,牛顿那个时代,没有硕士博士, 所以牛顿学历就是本科。那么爱因斯坦呢?
很多人说爱因斯坦就是一个物理业余爱好者,其实大错特错,爱因斯坦是标准的科班出身,
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入瑞士国籍,1905年, 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看到没,爱因斯坦是瑞士最牛的一所大学毕业,然后又在另一所最牛的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 相当于是清华本科,北大博士。
苏黎世理工培养了23名诺奖获得者,爱因斯坦只是其中一个。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世界 第9位 ; 2017年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列世界第8位。
基本上国外的科学家都是博士学位,普通学历的很少。
下面咱们介绍国内的科学家。
屠呦呦北京医科大学本科。那个年代,中国只有本科,所以本科就是最高学历。那个时代还有很多中专毕业的院士。
陈学庚,男,1947年4月29日生,江苏省泰兴市人,1968年毕业于 新疆兵团奎屯农 校,中共党员,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学历仍然是中专。
周锡元,江苏无锡人,1938年5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 苏州建筑工程学校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历仍然是中专。
国内科学家学历不高,这个是特殊时期造成的,没有啥意外。像陈景润是本科毕业已经很不容易了。
最著名的低学历是华罗庚,只有初中毕业,虽然到清华大学工作,据说受尽了歧视,后来杨振宁老爸当系主任时候对华罗庚很照顾,华罗庚算一个奇迹了。
张益唐
很多人以为张益唐也是个业余爱好者,其实大错特错,张益唐那可是科班出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 普渡大学 ,获博士学位;2013年5月,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他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 是现代著名的数学家。
陶哲轩13岁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数学金牌;16岁获得弗林德斯大学学士学位;17岁获得弗林德斯大学硕士学位; 21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这人绝对是个天才。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科学家中屌丝逆袭的至于田中耕一,田中耕一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一直在岛津公司上班,是一个底层小职员,他业余发些篇文章,然后就脱离学术圈, 当时他获得化学诺奖,日本化学界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他。
不过屌丝逆袭的事估计以后难了,以后想当科学家,还得老老实实考博士。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不能这样说,学历只是一个称呼。多少学历不行的却成为真正的科学家。,爱迪生,他是什么学历,靠的是智商,靠的是自己有探讨的发现。
科学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是科学家?如果说院士是科学家,那么很多老师都不是院士,难道就不是科学家?比如张双南研究员与苟利军研究员、赵峥教授都不是院士,但在我心目中,他们是科学家。——不过也许他们也不会说自己是科学家。为什么?因为科学家这个名词其实是很模糊的,这个定义域不清楚,说不清楚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所以你这个问题就有点大了。
那么,科学家都有博士学位吗?我们知道,博士是最高的学历,没有比博士更高的了。那科学家都是博士吗?我看也未必,比如袁隆平先生就不是博士。那袁隆平先生算科学家吧,他得了中国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一般的科学家都没有他的贡献大。所以,一般情况下,科学家都有博士学位,但很多优秀科学家并不是博士。
邓中翰院士,中星微集团创建人、董事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挂职)。他肯定是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他是博士。
以前有一句比较流行的话叫“第一位大学老师没有上过大学。”这话可以看作是一句励志语言,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几十年前、上百年前大学老师的学习经历。那时候的大学老师,整体上的学历要低于现在的。像国内年龄比较大的一些科学家,他们可能只有本科文凭。屠呦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于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后并没有接受过研究生教育。
现在年轻一代的大学老师或者是科学家,他们就有非常高的学历了,绝大多数有研究生学历,并且是博士研究生学历。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科学体系越来越健全,科学研究变得越来越专业,没有学历这个敲门砖,很难进入研究领域,也难出研究成果。
而且就培养目标上看,本科阶段的教育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有着根本的不同。本科阶段的教育基本是以知识为主,研究生阶段就要进行科研训练及科研工作了。科学家正是要对未知世界进行 探索 研究的,没有研究生阶段的训练,很难在科研领域施展身手。
屠呦呦那一代的人物之所以没有研究生学历却仍然可以成为杰出的科学家,是因为那个年代国内并没有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但是国内还是要有人搞科研的。他们做的其实就是科研工作,只不过科研条件比较落后并且没有一张研究生毕业文凭。
今天研究体系越来越健全了,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变得越来越紧密,有更高的学历,尤其是世界名校的博士学历就能够和更优秀的科学家交流合作,也就能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做出新的研究发现。科学家群体的学历不会朝低处走,没有研究生经历越来越难立足在科研领域。
科学家的学历情况很复杂!大概有如下的情况:
网络配图
在100年前,科学家的学历可能差别比较大,既有博士,也有没上过大学的! 体现出以前科研还是一个小众参与的活动,因此各类人士都有可能参与。比如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910年11月—1985年6月)就只有初中学历,但是他写的高深的数学论文,在1930年就引起了 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拍案叫绝,并 当即作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做数学系助理员。但是在科研领域即便是当时,受过高等教育的还是居多数,不过还没有到搞科研必须有博士学位,甚至必须是世界名校博士学位的超高要求!
网络配图
现在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了。要想成为科学家,世界发达国家及中国等发展中大国大都要求要有博士学位,甚至世界名校博士学位。否则可能连一个固定职位都谋取不到。 科学的发展也和100年完全不一样了,学科门类分的越来越细,要想掌握某一个小的学科门类的科学家,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专业训练。因而,虽然也有屠呦呦这样没有博士学位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例子,也有袁隆平这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但是毕竟还是太少了!大多数科学家首先必须是博士,已经成为一个常态!
网络配图
总之,从 历史 上看科学家有各种学历的,但是现在的科学家大多数都具有博士学位,甚至世界名校博士,至少也受过高等教育! 所以,有志于从事科学事业,想成为科学家的青年学子,还是要尽量去著名高校和科学大家学习,获取博士学位!
我的观点是,科学家的学历一般而言未有一定之规,可能是研究生学历或大学本科学历,也可能是专科学历或初高中学历或相当什么学历不等。具体来讲,学历对某个科学家而言并非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科学家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方面所从事的研究课题是否对 社会 对人类有最有益最突出的贡献,以推动学科升级, 社会 进步,人类生存高质量,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科学家是什么学历?
我想应该先定义一下科学家。我的理解,并不是在科研单位做科研工作的人都叫科学家。这种人我们开玩笑地说,叫科研民工。也并不是教授都叫科学家,甚至部分院士也不见得能称为科学家。 我觉得,应该是在某个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的科学研究人员,才能叫科学家 。
现在大学招聘的人员一般都需要博士毕业,没有博士毕业的人,根本进不了大学或者研究所的大门,所以,现在的科学家一般都是博士学历。
那是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博士学历呢?当然不是。
屠呦呦,我国科学界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她1955年大学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 屠呦呦经历我国高教史上波澜壮阔的院系调整,她1951年入学,是北京大学,上学期间,医学院拆分成独立的北医。不过北医后来被北大再次合并,等屠呦呦获奖时,她又变成了北大的校友了。
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之父。 我们现在能在网上胡说八道,多亏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养活了我们。他是本科毕业,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就是现在的西南大学。
陈景润,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 后来分配到四中教书,因为口音问题,被四中退回了原籍。这个大概是四中 历史 上最懊恼的一件事了。
华罗庚,被称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就初中毕业。
当然,以上这些科学家都是中国的,那时咱们的教育水平不怎么样,所以,大学水平就算很高了。那看看国外如何。
日本的, 中村修二,201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1977年在德岛大学本科毕业,1979年硕士毕业。学历是硕士。德岛大学也不是著名大学。不过中村修二去美国还是搞了研究,现在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教授。
田中耕一,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他198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最高学历是学士,而且现在并不在学术界,只是一个公司工作。他获得诺奖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美国的, 克莱尔·威廉·汤博,他是冥王星的发现者,他是位牧羊少年, 因为酷爱天文学,被一个天文台雇佣。在那里他发现了冥王星,发现了冥王星之后,被两所大学授予了学士学位,原来他最多就是高中毕业。当然,现在冥王星已经不是太阳系的第9大行星了。
印度的, 拉马努金,印度最伟大的数学家,也是近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他没上过大学,不知道有没有高中毕业,他就是自学和凭直觉在工作。
关于科学家需要什么样的学历,我曾经听一位著名教授聊过。 在他看来,一般大学毕业后,都可以做科研,因为已经有基本科学素养了,其他的就在研究中学习、思考就可以。 但现在基本都是博士,是因为做研究的门槛高,要进科研院所都必须是博士学历。除了这些地方,其他地方很少有这些做研究的仪器,所以不好当科学家。
当然,不是说科学家必须要这些昂贵的仪器,只是这个时代需要。 杨振宁也讲过,现在的时代是科学的青铜时代,不好出成果。 爱因斯坦的时代是黄金时代,同时代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时代好,他们那时也不需要昂贵的仪器来做实验,大量的是新的思想,是科学的革命。
在现代,唯一有希望不是博士学历的是数学。因为数学不要借助外力,只是数学家的头脑在思考。 这也是像华罗庚、拉马努金中学毕业都能成为伟大的数学家的原因。
希望有生之年能再看到一次科学的革命,那将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那时候,我估计英雄辈出,不需要博士学位问题也不大了。
大家觉得呢?
科学家应该是具有一定学术成就的科研工作者。但学历真的各有不一,本科的有,研究生的有。学位最高的是博士学位,当然硕士以及学士学位的也都有。但占绝大多数的是博士学位(没有具体数据)。
科学家大部份应为博士学历。请注意,题目是“科学家大部分都是什么学历?
”
要了解科学家都有怎么样的学历,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科学家。
学者是科学家?有发明创造的是科学家?
科学家是一个泛称,广义上指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认识、 探索 、实践、定义的专业类别贡献者。狭义的定义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包括自然科学家和 社会 科学家这两大类。所有自然科学和 社会 科学的研究人员,达到了一定的造诣,获得了有关部门和行业内的认可,均可以称之为科学家。
被称之为科学家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居里夫人,美籍科学家爱因斯坦和中国的农学家袁隆平等。
而这些代表人物大部分出生在没有大学的年代,所以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
近现代,大部分科学家都有很高的学历,或者是先获得学历,再有了科学家的称号;或者在科学研究上有了成绩以后被授予高学历。
但不管哪种情况,被称之科学家的人都对 社会 有很大的贡献才会被冠以科学家的称号。
而作为科学家要有这些品质:
科学,本身即是 探索 未知,发现真理,发展先进,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学问,而成为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人所拥有的精神是:锲而不舍,勇于献身于科学,无私奉献却淡泊名利……
选择简单对象开始研究,建立理想模型,尽量应用数学,完整的考虑各要素,建立理论,并通过修改和扩展,扩大应用范围。
科学是人造的,因此与人的素质有关,争论和激励能使人的素质迅速提高,因此科学需要讨论的环境和维护人们对科学的热情。
C. 现在想当一个科学家,需要什么样的学历
学历和学位不是一回事。学位是学术水平的象征。只有拿到博士学位,你的研究才能达到科研院所要求的学术质量和水平。然而,博士学位并不一定要通过博士学位获得。
如果你发表的论文达到博士学位要求的数量和水平,也可以通过学位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不知道涂老有没有拿到博士学位。以她的资历拿到博士学位没问题。
在汉语语境中,“科学家”这个词要重得多。一般来说,在科研上取得一定成就,并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科学家”。即便如此,也许是因为我们国家一直有谦虚的传统,我所知道的三十多岁的年轻学者中几乎没有人自称“科学家”。直到现在,这些年轻的学者、教师和如此资历的学者几乎可以毫无违和感地自称为“科学家”。
大学生如果想和外国人、留学生一起加入社团(英语角)练习口语,可以通过微信官方账号搜索“耳朵听”加入,英语角有会说美式英语、伦敦口音、印度口音的朋友。
D. 当科学家要求的文化程度有多高
文化程度可分为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和中技,技工学校,高中,初中,小学,文盲与半文盲。
中等以上文化程度指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
重要意义:
文化程度是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普及和发展程度。
科学家一般都是硕士以上
E. 成为中科院院士需要具备的条件
评选院士只需要具有中国国籍、具有教授或者研究员相当职称,在资格上是很容易满足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评选院士并不像网上误传的那样,需要博士学历,需要留学背景才能评选院士,就我所知,核物理学领域的詹文龙院士就是本科学历,但是并不能影响詹院士的科学成就。
2019年新入选中科院院士合影
入选院士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我国科学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候选人实行推荐制,不接受个人申请,由当选的院士提名候选人,一般至少由3名院士共同提名才可以提名一名候选人,近几年为了年轻化,对于年龄偏大的科学家推荐方面做了更加严苛的规定,以下是我从《2019年院士增选公告》中找到的。
院士年轻化是趋势
公告中提到1954年以前出生的科学家需要6名以上院士提名,其中至少有4名在同一个学部,也就是说年龄越大,获选院士的难度越大。
相比之下,诺贝尔奖在年龄方面并没有限制,只注重研究成果,因此无论青年科学家还是年龄偏大的科学家,获得提名的概率是相差不大的。
学术也有圈儿,获得推荐仅仅是第一步,这也是很多刚刚归国优秀科学家没能入选院士的原因之一。
评选年份当年元旦发增选公告开始接受推荐人选,8月份公布初步候选人名单和材料。初选名单根据推荐上来的人进行初步筛选,产生400人左右的初步候选人名单,11月份前根据提交的材料,依据评选规则,选出60人左右的最终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评选规则中不仅提到了研究内容的创新性,还提到了系统性和个人的实际贡献。
2015年入选中科院院士合影
院士评选细则和诺贝尔奖的评选细则有很大差异
诺贝尔奖的每年评选一次,是世界范围内选出最多3个人分享奖项,获得的概率比入选院士更低,评选细则和我国院士的评选标准也是不同的,在诺贝尔奖颁奖时经常会提到,为表彰某人在某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决定授予某人诺别尔奖,也就是说诺奖是侧重于某一项具体研究,注重深度,注重这一项发明或者研究带给人类的贡献。
我国院士《院士增选条例》里写明了评选院士提交的材料,主要是代表性的学术论文,著作、学术会议邀请报告,论著、获奖证书,而且提到了研究内容的“系统性”,也就是说我国院士更注重是在一个领域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更注重广度。
2017年入选中科院院士合影
爱因斯坦如果来了我国,能够评上院士吗
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宇宙学、量子力学、统一场论等方向均
F. 当科学家是不是要读4年本科,2年硕士研究生,2年博士研究生
不一定。但是读4年本科,2年硕士研究生,2年博士研究生,然后进博士后流动站,然后一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成为科学家的胜算更大一些。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例外,您问得有些绝对。
这么读书的人有很多没有成为科学家。
不这么读书的人更多地成不了科学家。
G. 没有学历能做科学家吗
这个还是比较困难的,科学家都是高学历的, 我们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要考虑实际,从现在开始,学一门技能,将来凭借技能吃饭,学历低的话也可以提升学历,比如专科、本科。
H. 比院士再高的学历是什么
院士并不是学历的一种,我国的最高学历就是博士研究生。我国学历一般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而院士是教授的一种,也就是属于一种高等教育的职称,职称越高,其工资一般也会越高。而院士是属于一级教授,也就是教授中最高的职称。
I. 科学家都是研究生毕业的吗
绝大多数有研究生学历
现在年轻一代的大学老师或者是科学家,他们就有非常高的学历了,绝大多数有研究生学历,并且是博士研究生学历。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科学体系越来越健全,科学研究变得越来越专业,没有学历这个敲门砖,很难进入研究领域,也难出研究成果。
而且就培养目标上看,本科阶段的教育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有着根本的不同。本科阶段的教育基本是以知识为主,研究生阶段就要进行科研训练及科研工作了。科学家正是要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研究的,没有研究生阶段的训练,很难在科研领域施展身手。
一般情况下,科学家都有博士学位
科学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是科学家?如果说院士是科学家,那么很多老师都不是院士,难道就不是科学家?
这个定义域不清楚,说不清楚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所以你这个问题就有点大了。 那么,科学家都有博士学位吗?我们知道,博士是最高的学历,没有比博士更高的了。那科学家都是博士吗?我看也未必,比如袁隆平先生就不是博士。那袁隆平先生算科学家吧,他得了中国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一般的科学家都没有他的贡献大。所以,一般情况下,科学家都有博士学位,但很多优秀科学家并不是博士。
J. 院士是什么学位
级别
院士级别高,博士只是中国的最高学历。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国外特指获得过博士学位的人,中国则把博士生也称为某某博士。
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级学位中,博士学位是最高的一级。
2院士和博士的区别
博士和院士不是一个系统的。博士是学位级别的,其中学位级别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博士是最高的学位。
院士是被评出来的,即使你的学历是本科照样可以当院士,院士是指某人如果给国家做出极大贡献,争得了极高的荣誉,经过很多轮的评比,最后才能成为院士的,包括科学院院士(一般在基础领域内做出极大贡献),工程院院士(一般在工程领域内作出极大贡献的),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的院士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大概1700人左右,院士是终身制,按现在的待遇他们一般是副部级,他们的工资收入很高。在我们国家把他们当国宝看待,很厉害的。
博士如果经过努力是可以被评上院士的,如果没评上的话,院士一定比博士名气大。如果在大学里的话,院士一般比博士厉害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