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升本科 » 华电本科毕业论文

华电本科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2022-12-21 17:02:56

1. 华北电力大学学士学位授予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
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华北电力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淮,我校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专业均按本细则授予相应级别的学位。

第三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 例》第二条
的规定精神,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国家需要,并具有相应的学术水平的中国公民,均可按本《细则》有关规定申请我校相应的学位。申请人不得同时向我校和我校以外的授予单位提出学位申请。

第二章 学士学位

第四条 符合本《细则》第三条 ,在校学习期间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并达到下述水平者,方可授予学士学位。

1.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五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不符合本《细则》第三条 ,第四条 ;

2.受到拘留以上刑事处分;

3.受到留校察看处分且无明显悔改表现;

4.修读英语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未达到学校学位要求;

5.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认为不能授予学士学位的。

第六条 本科毕业生,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逐个审核其学习成绩和毕业鉴定材料,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
件的,经教务处审定,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学士学位。

第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个人申请,可考虑授予学士学位:

1.对于毕业时由于个别课程未通过而没有达到毕业学分要求的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经返校参加重修,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且满足学位授予条
件的,可向学校提出学位授予申请。

2.对于毕业时由于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未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而未获得学位的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返校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后,可向学校提出学位授予申请。

3.对于受到留校查看处分而未获得学士学位者,考察其确有悔改表现,学习刻苦,表现良好,在毕业时累计学分绩达到70分及以上者或确有其他突出表现的,可向学校提出学位授予申请。

学位申请程序:个人向所在院系提出书面申请,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并签署意见,教务处审核,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

第三章 硕士学位

第八条 凡符合本《细则》第三条 规定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达到硕士生毕业要求的同等学力人员,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所有环节规定的要求,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方可授予硕士学位。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

第九条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硕士学位:

1.不符合本《细则》第三条 ,第八条 ;

2.受到留校察看处分且无明显悔改表现;

3.发现确有舞弊作伪、抄袭剽窃等严重错误事实的;

4.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认为不能授予硕士学位的。

第十条 硕士学位的考试课程和要求: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符合培养方案要求,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外国语一门。要求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硕士学位课程考试,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培养计划安排进行。学位课程考试如有一门不及格,可在本年内申请补考一次,补考仍不通过,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第十一条 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有独立见解、并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

3.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实际用于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个学年。

第十二条
学校每年定期进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环节达到培养方案的要求后,可以提出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还需通过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外国语和专业综合课考试,获得合格证书,方可申请。

第十三条 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

学历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需聘请本学科熟悉论文内容的二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进行评审,其中至少应有一位外单位专家。在收到评阅人同意答辩的意见后,方可申请答辩;若遇评阅人意见不一致时,需另外聘请一位水平较高的专家重新评审,根据评审情况,再决定能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若两名论文评阅人不同意,则不能答辩,可修改论文后重新申请。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和申请专业学位(含工程硕士和MBA等)人员的学位论文评阅需聘请本学科熟悉论文内容的三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进行评审。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学校和学生单位以外的专家。在收到评阅人同意答辩的意见后,方可申请答辩;当评阅人意见不一致时,若两名论文评阅人同意,一名论文评阅人不同意,则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是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如两名论文评阅人不同意,则不能答辩,可修改论文后重新申请。

评阅人对论文应进行认真审查,实事求是地写出学术评语,并在收到论文一个月内将评语送交或邮寄到我校研究生培养部门。

第十四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三至五人组成,导师做为答辩委员时,答辩委员会由五人组成。组成成员中的四分之三应是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且至少应有一名外单位的专家。导师参加论文答辩委员会时不能担任主席。论文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进行。

论文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进行表决。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为通过。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经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的硕士论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半数以上成员如认为申请人的论文已相当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除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外,还可以向学位评定委员会建议办理申请博士学位的有关事宜。

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未通过的硕士论文,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投票表决,做出在一年内修改论文并重新申请答辩一次,或建议不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全体成员二分之一及以上同意有效。

答辩委员会应有答辩情况记录。

第十五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定期审查本学科范围内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材料,确定拟授予硕士学位人员的名单,经研究生院(筹)审定,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作出拟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时,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或以上成员同意,方可通过(通过票数不得少于全体成员总数的二分之一)。表决不能采用通讯方式。会议应有记录。

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建议不授予学位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不进行审核。对经论文答辩委员会通过的论文,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认为不合格的,分委员会可以做出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或作出不同意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第十六条
拟授学位人员的材料由研究生院(筹)统一报校学位办公室审核同意后,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学位评定委员会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及以上成员同意并达到全体成员的二分之一以上方为通过,会议应有记录。

第四章 博士学位

第十七条 凡符合本《细则》第三条
规定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通过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完成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制定的有关规定要求,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方可授予博士学位。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第十八条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博士学位:

1.不符合本《细则》第三条 ,第十七条 ;

2.受到留校察看处分且无明显悔改表现;

3.发现确有舞弊作伪、抄袭剽窃等严重错误事实的;

4.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认为不能授予博士学位的。

第十九条 博士学位的考试课程和要求。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2.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外国语。要求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听、说和写、译能力。

符合培养方案中制定的有关规定,全部学位课程考试合格,方可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第二十条 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并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

第二十一条
学校每年定期进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我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工作,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情况达到培养方案的要求后,可以提出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第二十二条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

博士学位论文要送交10名同行专家进行评阅(其中大部分应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校内专家不超过3人),收到7份及以上同意答辩的评阅意见后,方可申请答辩。

第二十三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应在博士生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完成论文工作后,由本人提出申请。对提出答辩申请的论文,按照第二十二条
的有关要求组织评阅,评阅通过可组织答辩。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人组成,成员中半数以上应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应尽可能聘请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其他专家。除本校专家外,必须有二至三位外单位专家。导师可以参加论文答辩委员会,但不得担任主席。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论文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特殊情况报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批准。

论文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进行表决。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为通过。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论文答辩未通过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半数以上同意,并做出决议,可在一年半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如果论文答辩委员会未做出同意修改论文的决议,任何人无权同意修改论文并重新组织答辩。

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但已达到了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而申请人又尚未获得过该学科的硕士学位,可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论文答辩会应有记录。

第二十四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定期审查本学科范围内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的全部材料,确定拟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名单,经研究生院(筹)审定,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学位评定委员会对经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作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者,要逐个对其政治思想表现、课程考试成绩和论文答辩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做出相应的决定。

凡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不授予学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不进行审核。对经论文答辩委员会通过的论文,但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后,认为不合格的,可以做出明确的决定,或是允许在一年半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或做出不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学位评定委员会在作出授予博士学位决定时,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及以上成员同意并达到全体成员的二分之一以上方为通过,会议应有记录。

第二十五条 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博士学位的名单,应张榜公布。公布三个月后无异议者,方可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第五章 学位评定组织机构

第二十六条
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简称委员会),由2l~25人组成,任期2~3年。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2~3人,秘书2人,委员会下设学位办公室,负责处理有关学位方面的日常工作。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由学校在教授、副教授中遴选,委员中教授名额占半数以上。委员会人选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并由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七条 按学院设置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简称分委员会),分委会由7~l
5人组成,任期2~3年,设主席1人,兼职秘书1人。委员从教授、副教授中遴选。分委员会主席须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

第二十八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审查批准通过授予学士学位人员的名单;

2.审查批准通过授予硕士学位人员的名单;

3.作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4.作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

5.审查上报增设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及其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

6.审查通过研究生培养方案;

7.审批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名单;

8.审批博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名单;

9.确定硕士学位的考试科目、门数和博士学位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考试范围;审批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10.研究和处理授予学位的争议和其它事项;

11.组织进行学位授予质量的评估。

第二十九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职责:

1.制定和修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2.审查研究生培养计划;

3.可代行学位评定委员会确定硕士学位的考试科目、门数和博士学位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考试范围及审批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4.审查通过学士学位人员名单,报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5.审查通过硕士学位人员名单,作出不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以及可否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定,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

6.审查博士学位申请人员材料,向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关于授予博士学位建议,或提出不授予博士学位的建议,以及可否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定,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

7.组织硕士研究生的中期筛选工作;

8.组织学位授予质量的评估工作;

9.根据《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批办法》进行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

10.提出撤销本分委员会所辖专业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人员名单;

11.研究处理学位授予中的重大事宜;

12.审核学位点规划建设方案。

13.分委员会按学位工作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工作,并负责向学位评定委员会报告工作。

第六章 其他规定

第三十条
大学学位办公室根据学位评定委员会议通过的授予学位的人员名单,颁发相应的证书。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校长在隆重场合上颁发。证书的生效日期,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之日开始。

第三十一条
工程硕士和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除执行本细则外,可参照《华北电力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的实施细则》和《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执行。我校来华留学生学位授予细则另文下发。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解释权属华北电力大学学位委员会。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经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报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2. 华北电力大学 2022年毕业论文提交时间

2022年4月底。
华北电力大学(),简称华电(NCEPU),是教育部直属、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学方向中方牵头院校,中国电力高校联盟、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发起单位,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1969年,学校由北京迁至河北邯郸,1970年迁到保定,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同年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2005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分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

3.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谢谢学霸帮我解答 解答后必有重谢 谢谢

线图、电气总平面布置图、屋外配电装置断面图、防雷校验图
这么肯定的知道

4. 二等学校的专科毕业生想考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不知道有问题没有

很羡慕你能找到自己爱的一行,我们学习电机 模电 简直是天书。专科考研确实限制很多。
专科生考研 最基础的条件是专科毕业证上的颁发日期至被录取(一般为录
取当年9月1日)满两年即可。换言之,例如你今年颁发的毕业证,则今年(2010年元月进行的研究生考试)就不能报考,但下一年的就能报考了。

但是专科生考研必须以同等学力人员的身份报考。
同等学力考生考研需要其他的若干条件(以下各点因报考的院校及专业的不
同而有所不同,需仔细查阅报考院校当年的招生简章)。
第一,要求本科进修课程,并由相关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其门数最少是四门,最多是全部课程(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一般要求六到八门,有
可能是“核心”课程或专业课程,理工类考生常常要求有数学;
第二,要求论文,大多数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至少一篇论文,级别
从普通到核心不等,个别要求A级核心,少数大学只要求提交与本科毕业论文
平相当的论文,不要求一定发表,如无论文,也可以以省市级别的科研项目相抵,要求负责人身份;
第三,不许跨专业,有的甚至不允许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第四,复试时加试科目可能不是二门,有的院校甚至要求五门,理工类考生
一般要求有实验性科目。
在职研究生报考应根据你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报考,在报考时根据你所的选择的专业而开具各种工作证明。详细可查阅当年的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建议:在职研究生的含金量太低了,且一般其学费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高!
不妨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原因是:这样毕业后竞争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你所担心的学费问题,在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且研究生阶段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在做好自身专业的基础上,还是可以有时间自食其力的!另外,如果学习优异,还有其他形式的奖学金,还是比较丰厚的!
如果是被高分录取,则能拿到公费,那就更好了!在职研究生则没有公费的

5. 华北电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为加强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特做如下规定。下面,我为大家提供华北电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全文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一)博士生培养工作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二)博士生的培养主要通过研究实践来进行,重点是培养创造性地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和优良的学术作风。

(三)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博士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培养目标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做到: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式

(一)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副导师必须具有教授资格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具有高级职称。

(二)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研究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一些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三)博士生培养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

(四)博士生的培养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国内、国际上进行校际间的联合培养。

四、学习年限

博士生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日制(在职)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含硕士阶段)。

五、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进行博士生培养工作、教学管理和质量检查的主要依据,博士生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研究方向、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语、基础理论和专业课)和考试要求、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要求等。根据科学研究工作需要及研究生的具体情况也可安排一定的补修课。培养方案应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

博士生培养方案,要规定博士生在本门学科应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研究方向及相关学术领域的前沿动态应掌握的程度。

六、培养计划

博士生导师要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研究方向和博士生的特点,制定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中应有明确的学位论文选题范围,明确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实践环节等要求和进度安排。培养计划要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切实可行,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计划经导师及指导小组讨论审核后报学院批准,送研究生院备案(博士生、导师、学院、研究生院各一份),培养计划在博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完成。

七、课程学习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生应根据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完成课程学分。博士生在学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14学分,其中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位课(8学分),包括:

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2.第一外国语,2学分;

3.基础理论(2学分)和专业课(2学分)

(二)必修环节(6学分),包括:

研读专业经典名著(1学分);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2学分);

前沿讲座与专题研讨(1学分):

主讲2次博士论坛的学术报告(1学分)。

对必修环节的要求和执行方法见《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实施细则》。

(三)任选课与补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学分;

第二外国语:2.0学分。要求第一外语非英语者,第二外语必选英语课且要求达到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学习方式,可以随硕士生(英语二外)插班学习、考试;如在攻读硕士学位时,已经选修过第二外语(英语)且考试成绩及格者,可以申请免修。

对硕士阶段非本专业的博士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若干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八、资格考试

(一)资格考试的目的

博士生的资格考试,是考查博士生是否掌握了从事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所必须的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资格考试的条件

1.博士生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课程考试成绩,经审核合格;

2.博士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工作的态度,经测评合格。

(三)考试组织与方式

博士生资格考试由各学院组织安排,可根据各学科特点组织资格考试委员会,并根据学科专业对博士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及培养方案确定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

(四)考试时间

博士生资格考试原则上应在入学后第二学期末进行。

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后,博士生即可进入博士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一般在第一次博士资格考试后半年至一年内可再进行一次。两次资格考试都未通过的博士生,应终止其培养过程。

九、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进行科学研究与撰写学位论文,是对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衡量博士生能否获得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博士生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2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博士生的资格考核、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答辩、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等,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学位论文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能够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二)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博士生原则上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内,资格考试通过后进行论文开题报告。为了保证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创新性,要求博士生在进行论文开题报告之前,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教育部认定的科技查新工作站进行论文选题查新工作。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2)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热点内容
大学宿舍介绍ppt 发布:2025-05-23 18:34:41 浏览:740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研究生2014拟录取名单 发布:2025-05-23 18:34:09 浏览:207
河北大学都有什么专业 发布:2025-05-23 18:34:00 浏览:700
美国大学夏校申请条件 发布:2025-05-23 18:32:37 浏览:678
上海大学考研复试时间 发布:2025-05-23 18:10:35 浏览:477
南京大学研究生考的必须英语一吗 发布:2025-05-23 17:53:01 浏览:649
研究生导师简介去哪里找 发布:2025-05-23 17:53:00 浏览:483
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常见问 发布:2025-05-23 17:47:43 浏览:552
东南大学研究生图书馆 发布:2025-05-23 17:40:57 浏览:791
被拐大学生曹 发布:2025-05-23 17:40:50 浏览: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