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升本科 » 青海最好的本科专业

青海最好的本科专业

发布时间: 2023-01-06 02:27:12

❶ 青海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一、青海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工艺、草业科学、藏医药、预防医学、资源勘查工程、经济学

青海重点建设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态学

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内科学(高原医学)、作物遗传育种。

省级重点学科:农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利水电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藏医藏药、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园艺、区域经济学等
二、青海大学简介
青海大学 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 青海大学 ,“文革”初期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1988年恢复 青海大学 。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 青海大学 。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 青海大学 ,2004 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 青海大学 。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薪火相传,学校谱写了一部砥砺前行、自强不息的创业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01年以来,清华大学等4所知名高校先后对口支援 青海大学 ,2004年成为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08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入选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高校行列,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百所创新创业示范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

学校占地3000余亩,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4亿元;图书馆藏书167万册。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博硕研究生1500余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学校有教职工4615人,其中医护和专职科研人员2565人、专任教师1467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329人,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87%。

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40个,本科专业6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9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农业部实验室(中心)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外专”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2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人,获国家创新争先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全球唯一基础医学奖等11人,全国及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0余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人才项目109人,团队项目9个,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60余人。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6个研究团队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设置与国家和青海省着力推进的三江源生态保护、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等相关的特色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联系紧密。在三江源生态保护、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五年来,学校获批科研项目1408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科研经费总计近7亿元,获得成果578项,其中国际领先11项、国际先进61项、培育新品种40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3人次、青海省科技进步奖31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8项。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192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署了交流合作协议,加入了青海—犹他科技创新联盟,启动了新一轮清华大学—奥克兰大学— 青海大学 “三兄弟”模式合作项目,推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秉承“志比昆仑,学竞江河”的校训,弘扬“五个特别”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大学。

❷ 青海大学专业有哪些

青海大学开设专业有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地方病防治方向)、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中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等。

❸ 青海民族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一、青海民族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药学、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网络工程

青海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法学、公共管理、中国民族史、汉语言文学、化学、药学、数学、政治学等
二、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建校初期经历了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青海省人民公学、青海省民族公学等阶段,1956年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青海民族学院并开展本科教育。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是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高校。2009年4月,学校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3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2014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与天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为我校单列博士招生计划,目前已招收5届,2018年已有2名博士完成学业并顺利毕业。201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民族学为博士授权一级学科。2018年青海省教育厅、财政厅立项我校民族学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省内一流建设学科。建校69年来,青海民族大学始终坚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发挥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职能,紧扣国家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秉承“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校训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工作,为青海和藏区政权建设、民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并以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新青海建设的重要支撑。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牢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的宗旨,坚守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了8.9万余名来自于民族地区、服务于民族地区特别是藏区的各民族人才,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推进藏区民主改革,为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特殊贡献。目前,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31个民族的13918名学生在校学习,其中本科生9400名,硕士研究生1609名,少数民族学生7769名,占在校学生的55.82%;藏族学生4884名,占在校学生的35.09%。

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4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8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学科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九大门类,其中人文社会学科类专业33个,占比为56.9%,理工医类专业25个,占比为43.1%,形成了较为综合的文、理、工学科结构布局和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26个省级、校级研究机构;有1个院士工作站、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有71间智慧教室。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4种以民族学与文化学为重点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其中《青海民族研究》跻身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三核心期刊行列。

学校现有1139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720名,正高级职称人员155名、副高级职称人员237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72名。拥有国家*人才1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名、青海学者1名、青海省优秀专家10名、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9名、青海省教学名师3名、青海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1名、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杰出人才3名、领军人才18名、拔尖人才29名、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创新团队1个、青海省昆仑学者特聘及讲座教授33名、青海省高等院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选41名。

❹ 青海大学的最好专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出版的中国本科高校学门课和专业的等级,青海大学在2009年的综回合排名和专业答排名中,以藏医学为最好的,为B+等级,再来是园林为B等级专业,再来是草业科学,为C+等级。再来是动物科学,针灸推拿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为D+等级。青海大学还有5个D等级专业,6个E+等级专业,和42个E等级专业。楼上网友说的临床医学为D等级专业。

❺ 青海大学哪个专业最好

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是青海大学招生规模最大、生源质量最好的长线和优势专业,是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继续教育为一体的专业。
青海大学(Qinghai university),简称青大,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4所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之一,“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理事单位,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西部计算机教育提升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重点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截至2018年4月,学校下设有医学院、农牧学院、化工学院、财经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水利电力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昆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藏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地质工程系、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基础部、体育部等15个院、26个系(部)和14个专业研究所,有71个本科专业。

❻ 青海大学专业有哪些

青海大学招生专业共计有88个,分别为化学工程工艺、草业科学、藏医药、预防医学、资源勘查工程、经济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生态工程等。

青海大学,简称青大,是位于青海省省会——“夏都”西宁市北郊,始建于1958年,是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对口支援,教育部和青海省共同建设的“211工程”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重点建设大学之一。

热点内容
大学生活对话 发布:2025-05-20 13:45:55 浏览:405
大学学习时间安排表 发布:2025-05-20 13:44:30 浏览:519
四川大学失踪副教授 发布:2025-05-20 13:40:02 浏览:563
细读美国大学txt 发布:2025-05-20 13:30:15 浏览:344
大学老师之间 发布:2025-05-20 13:29:20 浏览:105
伯明翰大学住宿申请时间 发布:2025-05-20 13:18:55 浏览:371
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直播 发布:2025-05-20 13:17:59 浏览:609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艺术中学 发布:2025-05-20 13:17:13 浏览:177
大学英语b统考2019年时间 发布:2025-05-20 13:17:11 浏览:39
大学科学的专业有哪些 发布:2025-05-20 12:44:49 浏览: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