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德语本科教学大纲
1. 上海专升本考电机学院德语系要考什么,详细点可以追加分数哦
今年的招生简章和考试大纲都还没出来,按去年的情况,德语专业考试科目为德语。2012年考试大纲内容如下:
《德语》考试大纲
总则
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制定的《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2006年版),所确定的各项规定作为上海电机学院德语专业专升本入学德语考题编写参考以及质量检查的依据。
考生对象
本大纲的考生对象是参加上海电机学院专升本入学考试的考生。
考试时间及记分
闭卷、笔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内容
考试由六个部分组成:听写、听力、语法和词汇、阅读理解、翻译、写作。
第一部分:听写
时间为15分钟,分数为10分。
测试目的和要求:
主要检测考生的听力理解和准确书写的能力,考生须在20分钟内,根据所听写下100词左右的短文,共听四遍。短文内容通俗,结构清楚,语句简短。朗读中短句连读,长句分段读。
第二部分:听力理解
时间为15分钟,分数为20分。
测试目的和要求:
主要测定考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通过听力理解测试学生能否听懂有关日常生活及社会题材原版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考核考生的判断、选择和综合归纳等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听力理解速度。简短的听力材料只听一遍,稍长的文章或对话听两遍。
题型:
听力主要有多项选择和正误判断两种题型。
第三部分:语法和词汇(分数为50分)
测试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语法、词汇和短语进行遣词造句、语言转换和交际反应等基本语言能力。
测试内容:
(一) 词汇(掌握日常词汇约3500个,并能熟练使用其中的2500个左右);掌握构词法,扩大词汇量。
(二) 语法主要内容
1) 现在时
掌握现在时的构成和基本用法,了解框形结构的特点。
2)过去时
掌握过去时的构成和基本用法
3)完成时
掌握现在完成时的构成和基本用法
掌握过去完成时的构成和基本用法
掌握情态动词的完成时
4) 将来时
掌握将来时的构成和基本用法
(三)词法主要内容
1) 形容词
掌握形容词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后的性、数、格的变化及与名词连用
掌握形容词在物主代词、数词和不定数词后的性、数、格的变化及与名词连用
掌握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用法
了解部分常见形容词后缀,-lich, -bar, -los, -ig, -isch等常见的形容词后缀形式
了解形容词的配价和支配
了解形容词的名词化
2)介词
掌握介词的含义和对格的要求及用法(表示时间、地点、目的、方式等)
掌握支配第三格的介词,如mit, zu, bei, von, aus, seit, gegenüber, nach等
掌握支配第四格的介词,如bis, rch, für, gegen, ohne, um等
了解和掌握支配第三格或第四格的介词,如in, auf, an, über, unter, vor, hinter, neben, zwischen等
掌握支配第二格的介词,如wegen, während, anstatt等
了解和掌握固定搭配中常用动词对介词的要求
掌握针对介词的宾语的提问方式
3) 名词
掌握名词的性、数、格的变化及用法
带定冠词的单数名词的变格
带不定冠词的名词的变格
带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弱变化名词的变格
了解部分常见的名词后缀-er, -ei, -heit, -keit, -schaft, -ung, -chen, -lein等
4) 动词
掌握动词的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的人称变位及基本用法
掌握强变化动词现在时和过去时人称变位
掌握动词sein、haben和werden的人称变位及基本用法
掌握动词第一人称复数和第二人称单复数命令式的构成和基本用法
掌握反身动词的用法,能区分第三格和第四格的反身代词,掌握部分常用反身动词
掌握可分动词的用法
掌握常用的要求介词宾语的动词
掌握动词第一分词和第二分词的用法
了解和掌握常用动词可分前缀和不可分前缀的特征和用法
掌握德语基础阶段所要求的功能动词短语
5)代词
掌握人称代词的变格
掌握物主代词与指示代词的变格及与形容词和名词的连用规则
掌握疑问代词的变格规则
掌握不定代词man,es等的用法
掌握关系代词的用法
掌握指示代词的用法
掌握代副词的用法
6)数词
熟练掌握基数词和序数词构成及用法
了解不定数词的用法
掌握钟点、日期、年龄及价格的表达法
(四) 句法部分
掌握句子的语序排列规律
掌握有疑问词或无疑问词句子的提问和回答
掌握用und, aber, denn等并列连词连接的并列复合句
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的主从复合句,如时间从句、条件从句、原因从句、结果从句、情况从句、目的从句、关系从句等
掌握以dass带起的宾语从句、主语从句、介词宾语从句
掌握以疑问词wie, wann, wo, was, welche等带起的宾语从句
掌握被动态的变位和用法
掌握第二虚拟式的构成形式和用法,如非现实愿望句、非现实条件句等
了解和掌握第一虚拟式的构成形式和用法,如间接引语等
掌握各种类型的不定式结构
掌握常用句式的转换、句子改写
题型:
- 多项选择
- 填充(词汇、语法、交际反应等)
- 完型填空
- 句式转换(句子形式和词类的变换)等
第四部分:阅读理解(分数为30分)
测试目的和要求:
主要测定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核其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及阅读策略的能力,摄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阅读速度。
题材:
主要为日常生活话题和一般社会问题,如家庭、学习、业余生活、青少年教育、环境保护、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
题型:
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如多项选择或正误判断等。
第五部分:翻译(分数为20分)
测试目的和要求:
要求译文句子通顺,无重大翻译错误。
题型:
翻译形式为德译汉与汉译德,可以是各一篇短文,也可以是独立的句子。
第六部分:作文
时间为30分钟,分数为20分。
测试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德语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即书面表达能力。
题型:
- 给出作文题目,并给出适当提示,要求考生能将获得的语法、词汇知识综合运用,写出一篇长度为12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意思明晰、结构合理、内容切题、表达连贯、无重大语法错误、符合德语的表达习惯。写作的题材主要是日常生活或一般社会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1、《当代大学德语》Studienweg Deutsch (第一、二、三册,梁敏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德语听写训练》(第一、二册,江楠生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德语听写训练》(李崇艺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4、《标准德语语法》(王芳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5、《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真题与解析》(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基础阶段测试组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大学德语四级考试真题与解析》(尚祥华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2. 关于王安石的,张籍,陈慧英,琦君,谢冰莹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宋抚州临川人,是北宋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
王安石少怀大志,博学多思,随父宦游各地,目睹
了北宋“民劳财匮”的社会状况,在哲学,经济,教育
伦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荆公
新学”,旗帜鲜明的标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给当时
的思想界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对后来中国学术思想产
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同时为王安石的的政治改革奠定了
思想基础。
王安石自22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几近三十年
地方官生涯,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局部地推行了改革
弊政的革新措施。1059年写了著名的《上宗仁皇帝言事
书》,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张,为后来的熙宁新法构思
了一幅初步的蓝图。1069-1076年,王安石两度为相,在
他的荆公新学思想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声发馈的政治思想。
为改变北宋“积贫积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不顾守
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发动和领导了一场以“理财”“
整军”为中心,以“富国强民”为目的,涉及到社会,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各个方面的规模巨大,
威武雄壮的社会变革运动。史称“熙宁新法”。王安石
因此被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
在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他的诗词瘦硬雄直,散文说理
逻辑严密,行文峭菝凌厉,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
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其诗文《泊船瓜洲》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堪为千古绝唱。
《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写景言志为诗词名篇。散文
《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作为范文精选入中学
课本。卓绝的文学造诣实为唐宋八大家之中坚,现存著
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
宋说》等。
张籍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陈慧瑛,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4年6月15日生于上海市,原藉江苏吴县
-1953年 在上海民智小学、民智中学、真如中学高中毕业
1953-1957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毕业
1957-1959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59-1963年 在原民主德国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读研究生
1963-1984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85-1986年 在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进修
1986-1993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94-1995年 在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
1995-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近十年的出版物;
1. 《国际社会学家辞典(下卷)》,(威·伯恩斯多夫/霍·克诺斯普主编。)1990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与部分翻译
2. 《高等学校德语专业高年级德语教学大纲,1993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为大纲研订组组长
3. 《西方名著入门(文学2)》,1995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译托马斯·曼的《马里奥和魔术师》
4. 《简明汉德辞典》,商务印书馆,承担1/5编写任务
5. 《重返德累斯顿一睹〈绿穹隆〉一易北河之滨纪行》,1990年1月,《东欧》杂志第1期,全部
6. 《浅谈全国高等学校德语专业高年级大纲,兼谈"德语作为外语"新专业》,1990年,《外语界》第4期,全部
琦君,1918年生,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但这并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琦君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看过琦君脍炙人口的名篇《髻》的读者,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心的。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为她母亲立碑作传,忠实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当然,琦君母亲的故事,只有在从前旧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会发生。
琦君作品目录一览表
论 述
词人之舟 民七十年,纯文学出版社;
民八十五年,尔雅出版社
散 文
溪边琐语 民五十一年,妇友月刊社
琦君小品 民五十五年,三民书局
红纱灯 民五十八年,三民书局
烟愁 民五十八年,光启出版社;
民七十年,尔雅出版社
三更有梦书当枕 民六十四年,尔雅出版社
桂花雨 民六十五年,尔雅出版社
细雨灯花落 民六十六年,尔雅出版社
读书与生活 民六十七年,东大图书公司
千里怀人月在峰 民六十七年,尔雅出版社
与我同车 民六十八年,九歌出版社
留予他年说梦痕 民六十九年,洪范书店
母心似天空 民七十年,尔雅出版社
灯景旧情怀 民七十二年,洪范书店
水是故乡甜 民七十三年,九歌出版社
此处有仙桃 民七十四年,九歌出版社
玻璃笔 民七十五年,九歌出版社
琦君读书 民七十六年,九歌出版社
我爱动物 民七十七年,洪范书店
青灯有味似儿时 民七十七年,九歌出版
(民九十三年十月,重排新版)
泪珠与珍珠 民七十八年,九歌出版社
母心‧佛心 民七十九年,九歌出版社
(民九十三年十二月,重排新版)
一袭青衫万缕情 民八十年,尔雅出版社
妈妈银行 民八十一年,九歌出版社
万水千山师友情 民八十四年,九歌出版社
母亲的书 民八十五年,洪范书店
永是有情人 民八十七年,九歌出版社
小 说
菁姐(短篇) 民四十三年,今日妇女杂志社;
民七十年,尔雅出版社
百合羹(短篇) 民四十七年,开明书店
缮校室八小时(短篇) 民五十七年,台湾商务印书馆
七月的哀伤(短篇) 民六十年,惊声文物供应公司
钱塘江畔(短篇) 民六十九年,尔雅出版社
橘子红了(中篇) 民八十年,洪范书店
合 集
琴心(散文、小说) 民四十二年,国风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尔雅出版社
琦君自选集(词、散文、小说) 民六十四年,黎明文化公司
文与情(散文、小说) 民七十九年,三民书局
琦君散文选(中英对照) 民八十九年,九歌出版社
母亲的金手表 民九十年,九歌出版社
梦中的饼乾屋 民九十一年,九歌出版社
儿童文学
卖牛记 民五十五年,三民书局
老鞋匠和狗 民五十八年,台湾书店
琦君说童年 民七十年,纯文学出版社
琦君寄小读者 民七十四年,纯文学出版社;
民八十五年,健行文化出版公司
鞋子告状(琦君寄小读者改版) 民九十三年,九歌出版社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中国作家,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秋水》,短篇小说《超人》。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由燕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是中国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
1926年回国后,冰心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冬儿姑娘》等。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讲授中国新文学史。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更有《冰心小说散文选》、《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等作品出版。
著名的翻译作品有印度泰戈尔的《园丁集》、《吉檀迦利》、《泰戈尔剧作集》,叙利亚作家纪伯伦的《先知》等。
回答者:dear5188 - 助理 三级 9-15 20:04
王安石忠心为国,他是名宰相,也是名诗人,人人都很敬佩他
回答者:liangyuqing369 - 试用期 一级 9-17 20:52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宋抚州临川人,是北宋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
王安石少怀大志,博学多思,随父宦游各地,目睹
了北宋“民劳财匮”的社会状况,在哲学,经济,教育
伦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荆公
新学”,旗帜鲜明的标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给当时
的思想界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对后来中国学术思想产
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同时为王安石的的政治改革奠定了
思想基础。
王安石自22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几近三十年
地方官生涯,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局部地推行了改革
弊政的革新措施。1059年写了著名的《上宗仁皇帝言事
书》,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张,为后来的熙宁新法构思
了一幅初步的蓝图。1069-1076年,王安石两度为相,在
他的荆公新学思想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声发馈的政治思想。
为改变北宋“积贫积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不顾守
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发动和领导了一场以“理财”“
整军”为中心,以“富国强民”为目的,涉及到社会,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各个方面的规模巨大,
威武雄壮的社会变革运动。史称“熙宁新法”。王安石
因此被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
在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他的诗词瘦硬雄直,散文说理
逻辑严密,行文峭菝凌厉,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
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其诗文《泊船瓜洲》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堪为千古绝唱。
《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写景言志为诗词名篇。散文
《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作为范文精选入中学
课本。卓绝的文学造诣实为唐宋八大家之中坚,现存著
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
宋说》等。
回答者:510426273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9-17 20:53
张籍(767?-830?),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近。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王安石
(1021~1086)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学思想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经散佚。他的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在诗歌方面,早年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有集本传世,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于舒、荆,死后又谥为文,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
3. 想学德语应该用什么教材比较好
1:《德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编者:梁敏等。第一二册配练习册。
说明:该套教材主要为国内高校德语专业学生用书,内容较多,每课(除语音课外)内容包括课前图画,主要课文(一般为3到4篇),课文练习,语法讲解,语法练习,词汇,单词表等。
该套教材内容跨度较大,内容涉及德国概况、德国国家生活、德语文学等方面。语法采用德语讲解,对初学者来说使用比较困难。但如果有意更深更系统的学习德语基础知识,并且之前有一定的德语基础和方便的针对性辅导的话,这套教材会很适合。
2:《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新版)已经出版。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编写。
说明:该套教材主要为国内各德语培训班使用,这套教材主要就是为出国人员强化学习而编写。内容选材较新,单词量大,内容涉及德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根据DSH考试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一些课文和练习。如果学习德语的目的是出国留学,可以考虑使用这套教材。
3:《大学德语》(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张书良等编。
说明:该套教材是典型的中国式外语学习教材。该教材在页书上大大少于以上两套教材。共四册。语音部分6课,其他为学习课文。课文内容包括课文目录(主要内容列表),课文(课文难度逐渐加大,感觉其难度基本和德语教程保持一致。课文单词表,词汇、课文练习(包括动词讲解,翻译,完形填空,回答问题等),语法(该套教材语法主要采用中文讲解,并配以表格形式说明,对初学者,特别是自学者来说,学习效果会比较好),语法练习。课文2,课文2单词表,课文2配套练习。
根据笔者授课体会,该套教材比较适合希望循序渐进学习者使用。
4:《目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目标》是供德语强化教学使用的一套基础教材,包括综合课本四册及教师手册二册。此外,配有听力技能训练课本两册、阅读技能训练课本两册及录音磁带,供出国大学生、研究生及进修生德语强化班两个学期教学使用。本教材力求体现我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批转试行的《出国留学人员德语强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及教学内容,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听、说训练,遵循交际法原则,重视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惯。学生通过一年学习,可以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各项教学要求。
该套教材比较老,对于希望学习了解最新德国社会生活情况的朋友来说,不大适合。
5: 《走遍德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德国原版教材
《走遍德国》作为德国原版德语学习教材,与国内教材相比教而言,有很大的区别,他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德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体系完整,词汇以及习惯表达较新,
旨在全面培养德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
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含最新的德国国情知识,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简单易学,融德国国情知识于语言教学中。
该教材适合以听说能力、德语应用为主的学习者使用。(因为可能对语法讲解不够详细)
6:《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原版教材
《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与《走遍德国》同作为德国原版德语学习教材,在内容编排、教学方式、培养目标上有很多的相似点。都是以德国最新的国情,生活特点为主要内容,采用最新最常用的词汇和习惯表达,以听说读写训练为主,不以传统的语法为重点。
该教材包括学生用书、学生用书磁带、练习手册、听说训练(书+磁带)、教师手册、网络支持 。
该教材适合以听说能力、德语应用为主的学习者使用。(因为可能对语法讲解不够详细)
7:《德语300小时》外研社出版
修订后的新书可用作德语强化班、公共德语(即第二外语)课和网络教学的教材和自学用书。
本书坚持在打好语音基本功,传授最必要常用词汇的基础上,以语法和基本口语教学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翻译和基本的口语能力的。
本书的第一、二部分共有33课,其中1-8课为语音阶段,从第9课开始教语法,直到第32课。第15,21,27,33课为复习课,配置阅读课文一篇,内容分别涉及科技、民间传说、游记和经济;同时复习前阶段学过的语法。
第一部分语音教程共8课(授课16-20小时)。学生要学会全部德语语音、读音规则、143个词汇和简单的会话。
第二部分基础教程共25课(授课50-70小时)。通过这25课学生要学会德语的基本语法和420个词汇。语法教学可通过语法说明、语法句型示例、课文、会话和练习全方位来进行,会话则可通过叙述课文、会话课文和相应的练习来进行。练习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随堂作业,另一部分为课后作业。练习量略多于需要,教师可视具体情况选用。
本书的第三、四部分为阅读、翻译课文和语法,这两个部分属于一个教学阶段(授课20小时以上)。阅读、翻译课文共17课,教师可从中选用一部分;语法部分则是对德语语法重点、难点的介绍,属于基本语法的深化,共15个单元。
本书原设计为课上100小时,课下200小时。增加内容后教学时间要适当延长。
该书与其他德语学习教材比较来看:内容量比较少,较集中。适合学习时间短,突击训练的学习者使用。
8:《德语速成》分上下两册
该书名为速成,把德语基础知识集中在两本书讲完。内容量与其他4本一套的相比,比较少,语法讲解不够系统深入。(毕竟篇幅少,可以理解)
适合短期学习的学员使用。
9:《新概念德语》
该书为部分德语培训班和二外使用。
课文带有译文,语法用汉语讲解,适合喜欢中国式外语教学的学员使用。
10:《基础德语》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式外语教学的德语学习教材。注重循序渐进。
适合各种德语学习者使用。
11:《新编大学德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这是国内各校老师联合编写的以听说读写译能力综合训练的公共外语教材,已经逐渐取代其他公外教材,成为国内使用覆盖面最广的公共外语教材之一。该教材根据《大学德语教学大纲》(第二版)编写而成,以高等学校初学德语的本科生(非德语专业)为教学对象,同时也可作为德语语言培训班的基础教材使用。 2000年本教材被教育部定为“新世纪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大学外语类重点项目;2002年列入教育部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本系列主教材共分四册,主编为同济大学德语系朱建华教授。
主教材和教师手册的参编学校为: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主教材均配有MP3(随书附赠),磁带(单独定价)。本系列教材还配有词汇练习(单独定价)、阅读训练(单独定价),作者分别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歌德学院北京分院的大力支持,歌德学院专家 Jürgen Gerbig, Brigitta Grau-Günther, Ulrike Albrecht先后参与了本教材的审稿和定稿工作,从语言上保证了本教材的准确与地道。来自全国高校的多位德语老师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使本教材更符合中国学生学习的习惯。2001年7月、2002年1月和2002年7月,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分别召开了审稿会,审定并通过了该书稿。参加审稿会的人员除各册图书的编者外还包括:张书良、赵仲、吕学龄、顾士渊、朱小安、王瑞芝、洪启智、周正安、翟永庚、刘华清、赖志金、潘亚玲、权翠联、叶向平、杨艳华、应素芳、刘志敏、陈丽江、Hans Simon-Pelanda、Ulrike Albrecht、王芳。《新编大学德语》在新的教学大纲各项规定及量化指标的基础上,突出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根据大学德语总学时不少于280学时的要求,本教材按照每周4学时的教学要求进行课程设置。
2. 第一册、第二册较侧重听、说训练和口语交际活动,同时基本授完基础语法。第三册、第四册在继续加强听、说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阅读量,进一步提高阅读、翻译、写作等综合运用能力。
3. 每册均有十个单元,在每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的原则下,选取了与德语国家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最佳语言样本。
4. 对话形式是课文和练习的特点。为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在轻松愉悦中巩固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尤其设计了结合语境、便于操练、篇幅短小的多种社会场景的交际型练习,以便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反复操练自然而然地接受并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学习中交际,在交际中学习。
5. 语法现象自然渗透到各个主题中,并为各主题服务。语法练习注重趣味性、实用性和多样性。语法介绍表格化、简明扼要、便于查找,对学生的自学有指导性意义。
6.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各单元提供了与主题有关的网址,便于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学德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语交际能力,而《新编大学德语》在编写过程中学习、研究并吸收了许多德国原版教材的最新思路和方法,版式设计也力求新颖、清晰,既便于教师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也引导了学生运用所学的德语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其他交际活动。
总结:以上所列出的基本包括了国内可以买到的德语教材。各种教材内容安排、教学重点、目标都有所不同。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但是我们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使用哪一套教材,只要踏踏实实的学,对语音要听准,发准每一个音。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注意习惯表达,德国式的叙述方式,注意动词的变形变位,用法等。由于德语语法的复杂性,建议大家除了教材,最好买一本语法书(推荐《标准德语语法-精讲与练习》),跟着教材的语法讲解顺序,结合语法书,好好掌握理解德语语法要点。
4. 告诉我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月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陈慧瑛,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4年6月15日生于上海市,原藉江苏吴县
-1953年 在上海民智小学、民智中学、真如中学高中毕业
1953-1957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毕业
1957-1959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59-1963年 在原民主德国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读研究生
1963-1984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85-1986年 在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进修
1986-1993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94-1995年 在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
1995-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近十年的出版物;
1. 《国际社会学家辞典(下卷)》,(威·伯恩斯多夫/霍·克诺斯普主编。)1990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与部分翻译
2. 《高等学校德语专业高年级德语教学大纲,1993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为大纲研订组组长
3. 《西方名著入门(文学2)》,1995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译托马斯·曼的《马里奥和魔术师》
4. 《简明汉德辞典》,商务印书馆,承担1/5编写任务
5. 《重返德累斯顿一睹〈绿穹隆〉一易北河之滨纪行》,1990年1月,《东欧》杂志第1期,全部
6. 《浅谈全国高等学校德语专业高年级大纲,兼谈"德语作为外语"新专业》,1990年,《外语界》第4期,全部
梅花的故乡在我们中国。梅花为十种名花之首。河南殷墟仰韶文化出土陶器中曾发现梅核;早在诗经中就有梅的记载。上述资料均可证明梅花在我国始栽已有四千年之久,始产于我国的云、贵、川等省。后引神京、津。宋、、日本。
隋唐时期植梅、咏梅风极盛。宋代文学家、园艺家范成大等的《梅谱》是世界上梅花专著。宋代诗人陈亮为梅写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是的,严冬百花凋谢,唯有梅花迎寒绽,与雪争白,有踏雪寻梅之说。
梅花的品种繁多,有紫梅、红梅、白梅、江梅、重叶梅、盆栽梅和高大的梅树等二百多种。梅花胜地国内有多处:南京的梅花山苏无锡的梅园江超山的十里梅海昌东湖的梅岭;杭州西湖的孤山梅等等。有诗为证:“身处梅林簇,花海白似雪,溢香袭人来,、情花合密而又返回。”
梅花的寿命为花中之最。浙江天台山上国清寺有一株梅树,由隋代种植开花至今,人称隋梅,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湖北省黄梅县竟有一株晋梅,树龄比隋梅又高三百多年,被誉为梅树之王。
美哉,中华古梅
梅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中最长寿的木本花卉,国内至今存留不少古梅,它们是祖国璀璨文化的历史见证。
晋梅湖北省黄梅县蔡山上的“江心古寺”,长着一棵古梅树,左侧枝已腐,右侧取代主干成树冠,古梅至今苍劲挺秀,生意盎然。据《黄梅县志》记载,晋梅已有1600岁高龄,至今生长不衰,一度开出白色梅花。
梅花
拉丁文学名:Prunus mume
命名者:Apricot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 红梅、绿梅等.
科属:蔷薇科、李属
意义: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花具有国家名片的象征意义(我国社科院陶庆梅博士语)。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形态特征:
株高约10m,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 梅花可分为系、类、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樱 李梅系等。系下分类,类下分型.梅花为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缘有细齿,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每节着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核果近球形,有缝合线,黄色或绿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附不易分离,6—7月果实成熟。(见图2—1)
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目前品种有30多个,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红梅、照水梅、绿萼、大红、玉蝶洒金等型。其中宫粉最为普遍,花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型花紫白;绿萼型花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
产地与习性:
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为落叶乔木。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为长寿树种。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广西等高海拔地区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获成功,梅花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长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宋代诗人陆游《咏梅花》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繁殖与栽培:
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应于阳坡或半阳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长期间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饼肥堆肥、厩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长后(6月底至7月初),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肥,促进花芽分化。梅花适作盆景栽培。将地栽培数年后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软松肥沃,栽前栽后均要整形和修剪。
应用:
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梅花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之季观赏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丛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环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
相关故事: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浮罗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运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典故。
《梅谱》说,绍兴,吴兴一带有一种梅,名苔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丝飘飘可玩。”
《武林旧事》载,苔梅有两种:一种苔藓特厚,花特别多;一种苔如细丝,长尺余。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 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 依然新白抱新红。
红 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花
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 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 春色如何入得来?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历代梅花诗
赠范晔
陆凯 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春晚杂兴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冬词
元·郭钰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 地遮。 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
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题画梅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画梅
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唐寅
题画
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 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
早春
明·陈继儒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宋徽宗画半开梅
明·赵友同
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 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
画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画梅
明·陈道复
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 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
画梅
明·陈道复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 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早梅
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明·李日华
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 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
题画诗册页
清·普荷
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 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画梅
清·金农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题唐解元小景
清·恽寿平
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 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题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早梅
清·宁调元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枯梅
清·吴淇
奇香异色著林端,百十年来忽兴阑。 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格与人看。
题画梅
清·李方膺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转乾坤属画家。 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
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梅花诗
清·俞樾内子
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先香。 清风自有神仙骨,冷艳偏宜到玉堂。
和内子梅花诗
清·俞樾
庭院无尘夜有霜,见来不是等闲香。 寒宵同作罗浮梦,绝胜东坡在雪堂。
雨中元墓探梅
清·宋荦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 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
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落梅
清·律然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是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梅 花 诗
高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红楼梦》咏红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红楼梦》咏红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赠范晔
南北朝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 不知进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 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 共作寒梅一面妆。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 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 已被游蜂圣得知。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 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 相伴花前去又来。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参考资料:再亭论坛
5. 陈惠瑛胡资料
陈慧瑛,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4年6月15日生于上海市,原藉江苏吴县
-1953年 在上海民智小学、民智中学、真如中学高中毕业
1953-1957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毕业
1957-1959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59-1963年 在原民主德国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读研究生
1963-1984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85-1986年 在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进修
1986-1993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94-1995年 在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
1995-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近十年的出版物;
1. 《国际社会学家辞典(下卷)》,(威·伯恩斯多夫/霍·克诺斯普主编。)1990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与部分翻译
2. 《高等学校德语专业高年级德语教学大纲,1993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为大纲研订组组长
3. 《西方名著入门(文学2)》,1995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译托马斯·曼的《马里奥和魔术师》
4. 《简明汉德辞典》,商务印书馆,承担1/5编写任务
5. 《重返德累斯顿一睹〈绿穹隆〉一易北河之滨纪行》,1990年1月,《东欧》杂志第1期,全部
6. 《浅谈全国高等学校德语专业高年级大纲,兼谈"德语作为外语"新专业》,1990年,《外语界》第4期,全部
6. 南京大学本科德语高级德语教材用的是什么版本的,作者是谁
南京大学德语本科,大一到大四并没有叫高级德语的课。我给你贴一些信息,详情请见参考资料:
-----------------------大一------------------------
课程名称:一年级德语
教材: 《德语教程》(第一、第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德语语法大全》(1)Renate Luscher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日常德语阅读》 郭力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课程名称:一年级口语
教材: 《Deutsch – warum nicht?》(第一、二册)广播语言讲座
参考书:《德语教程》(第一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第一册)同济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 一年级视听
教材: 《德语教程》第一册听力练习及配套录音磁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标强化德语教程——听力技能训练》(上)及配套录音磁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年。
《Alles Gute》录像教学带, 德国Langenscheidt 1997年。
参考资料:《循序渐进德语听力》(1),外研社出版 2003年
-------------------------------大二--------------------------------
课程名称:二年级口语
教材: 《学德语吗?好啊!》(第三、四册)德国广播语言讲座
参考书: 《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rautzenberg aufbaukurs》teil 3
课程名称: 二年级视听
教材: 《目标强化德语教程——听力技能训练》(下)及配套录音磁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1年。
《Einblicke》课本及配套录像带,Inter Nationes 出版。
参考资料:《循序渐进德语听力》(2),外研社2001年。
课程名称:二年级阅读
教材: 《德语教程》(第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Aufbaukurs Deutsch》(中级德语)(Teil 2-3),网络时文。
参考书: 《基础阶段德语考试模拟试题》,魏育青等(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德语阅读教程》(中级),吴江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走进德国》(1-3册)王民(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
课程名称:二年级写作 Texte verfassen
教材: 《德语写作教程》(第一册)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德语写作教程》(第二册)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参考书: 《如何用德语写信》Schmitz/Scheiner编,外研社2001年。
《Aufsatzschreiben》(8.-10. Klasse), Muenchen: Metor 1997.
《Aufsatzschreiben》(9.-10. Klasse), Niedernhausen: Falken 1998
---------------------------大三-------------------------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德译中)
教材: 自选自编教材
参考书: 王京平编著:德语翻译教学新理念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5
Ulrich Kauz: Hanch Didaktik des Uebersetzens und Dolmetschens. Indicium, Muenchen, 2000
郭建中编:文化与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北京,2000
课程名称: 三年级影视
教材: 系列教学片《Bildschirm》课本及配套录像带, Inter Nationes 出版。
《KuBus》课本及配套录像带,Inter Nationes 出版。
参考资料:外院视频中心的德语电影
“Alltagsdeutsch”专题报导
课程名称:三年级经济德语 (选修课程)
教材: 《Wirtschaft – Auf Deutsch》(G.Nicolas M.Sprenger W. Weermann) 德国Klett 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 《实用经济德语》马宏祥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年
课程名称:德语语言学
教材及推荐书目:
王京平:《德语语言学教程》外研社2003年。
蔡幼生:《实用德语构词学》外教社2000年。
钱文彩:《汉德语言实用对比研究》外研社2004年
------------------------大四---------------------------
课程名称: 四年级德语口译
教学教材书: (1)《外贸德语会话》赵润等编,商务印书馆;(2)Geschäftskontakte、 Geschäftskommunikation(外贸谈判视听教材),Langenscheidt Verlag;(3)《中德国情口译教程》马宏祥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其他资料源: 《北京周报》(期刊)德文版;Bulletin(德国政府公报)
学生参阅书目:《口译——理论与实践、语言与交际》李逵六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版;《商界德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名称: 文学选读
教材: 王炳均编:文学与认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97
参考书: C.J.Gigl: Abitur-Wissen Deutsch Stark Verlag, Freising, 1999
Annemarie und Wolfgang van Rinsum: Interpretationen. Bayerischer Schulbuch-Verlag, Muenchen, 1982
李伯杰等:德国文化史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北京,2002
课程名称:四年级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译德)
教材: 自编
参考书: 《汉译德理论与实践》钱文彩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年。
《汉德翻译教程》桂乾元/肖培生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
7. 6课、梅花魂的资料
《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文章通过阐述老人对一幅墨梅的珍爱透析出梅花那坚贞不屈的气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进而通过贯穿在全文中老人的三次流泪更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侨居在异乡的老人一份对祖国深切热爱和眷恋之情。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 陈慧瑛,著名女作家、女诗人。祖籍福建厦门,1937年生于新加坡(即文中“星岛”),归侨。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 历任《厦门日报》编辑、厦门市作协主席、文联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文学成就
作品获国家级、部级奖百余项,并选入大、中、小学教材和多种文集、选集。
主要作品
《无名的星》《月是故乡明》《归来的啼鹃》《生命的田园》《一花一世界》等
主要内容
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外祖父的爱国心。 本课的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因此,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1、
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读的一些古诗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
2、
是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3、
是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写作特点:本文在写作上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 其一是借物喻人 用借物喻人,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本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作者对这种高贵品质的追求,突出他对外祖父的思念。 其二是采用了倒叙方式,这样便造成了悬念,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其三是首尾呼应。开头写看见梅花,闻到梅花的幽芳,总是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结尾写每次看到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老华侨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境遇:境况和遭遇。
星岛即新加坡,又称狮城、星洲。 《山中送别》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全诗是: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北宋诗人秦观的词。全词是: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 陈慧瑛,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4年6月15日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苏吴县 1940-1953年 在上海民智小学、民智中学、真如中学高中毕业 1953-1957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毕业 1957-1959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59-1963年 在原民主德国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读研究生 1963-1984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85-1986年 在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进修 1986-1993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94-1995年 在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 1995-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近十年的出版物; 1. 《国际社会学家辞典(下卷)》,(威·伯恩斯多夫/霍·克诺斯普主编。)1990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与部分翻译 2. 《高等学校德语专业高年级德语教学大纲,1993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为大纲研订组组长 3. 《西方名著入门(文学2)》,1995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译托马斯·曼的《马里奥和魔术师》 4. 《简明汉德辞典》,商务印书馆,承担1/5编写任务 5. 《重返德累斯顿一睹〈绿穹隆〉一易北河之滨纪行》,1990年1月,《东欧》杂志第1期,全部 6. 《浅谈全国高等学校德语专业高年级大纲,兼谈"德语作为外语"新专业》,1990年,《外语界》第4期
课文分段
第一段
(1自然段):写山梅花而引起回忆:
第二段
(2~15自然段):回忆与梅花有关的一些往事。这一段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
(2~3自然段):写时刻思念祖国的外祖父和他所珍藏的梅花图。
第二层
(4~15自然段):写临别回国前,外祖父送给我梅花图和有梅花图案的手绢。赞扬梅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老华侨的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三段
(16自然段):照应开头,赞扬华侨的爱国精神。 阅读链接
故乡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远远地离开了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一抬头,便能看见,
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雾。
本文作者杨牧。
8. 中山德语系专业方向
中山大学德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德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复合专业知识,较深的中西文化修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独立工作能力,能熟练运用德语从事翻译、教学、科研和外事外贸工作的德语复合型人才。
基础阶段(1、2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在德语语言、基础语法及听说能力上的技能,通过全国《德语专业四级水平考试》。基础阶段以专业课学习为主,同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比例选修全校性的公选课、素质教育选修课,以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高级阶段(3、4年级),按照《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德语本科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初步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德语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高级阶段还要指导学生选修德语媒体专题、德语文学选读、德语表达实用手段、经贸德语、德语概论等专业特色课程,使学生在从事企事业单位和涉外单位的翻译、高校教学及研究机构的工作时,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参考资料: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教学计划
就业的话,说实话,语言类专业要求能力比较高,如果你学得不好,就业问题很大,学得好的话还是容易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