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什么好的专科大学
A. 中国古代专科学校的介绍
中国古代教育,除建立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系统外,还设立专科学校,培养各种能切实用的专门人才。早在东汉时,就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鸿都门学”,直到明、清,曾设立过律学、医学、武学、阴阳学、算学、书学、画学、玄学、音乐学校、工艺学校等各种专科学校。这些学校培养出不少专业人才,对发展中国的自然科学、法学、文艺等方面起过很大的作用,并对世界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B. 中国古代专科学校的音乐学校
唐代的音乐专科学校附设于太乐署,由乐师对乐人分批分程度进行教练,学习各类乐曲,都定有日程和要求,每年进行考课,评定优劣,然后累计成绩,决定升退。
C. 中国古代专科学校的鸿都门学
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 (178)二月。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鸿都门学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产物,即宦官派为了培养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而与士族势力占据地盘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又借汉灵帝酷爱辞、赋、书、画的缘由,办了这所新型学校。
鸿都门学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学生由州、郡三公择优选送,多数是士族看不起的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开设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打破了专习儒家经典的惯例。宦官派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对鸿都门学的学生特别优待。学生毕业后,多给予高官厚禄,有些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还有的封侯赐爵。鸿都门学一时非常兴盛,学生多达千人,但延续时间不长。一因士族猛烈的攻击,二因黄巾起义,它随着汉王朝的衰亡而结束。
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在“独尊儒术”的汉代,改变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观念,提倡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对教育的一大贡献。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突破贵族、地主阶级对学校的垄断,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也是有进步意义的。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D. 和中国历史有关的大专专业有什么
历史学类专业包括: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外国语言专与外国历史、文属物保护技术、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专业。
历史学专业院校
北大历史学系
北大历史学系是全国各大学历史学科中历史最悠久、总体实力最强的院系。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史、世界史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在全球大学历史学科排名中也位居前列。现有历史学(中国史)、世界史、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三个本科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科体系完整,特点突出,学科地位居于前列,在全国高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教育部公布的八十个重点学科评比中,学校历史系在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中排名第五。
(4)古代有什么好的专科大学扩展阅读:
历史学就业方向
该专业研究生去向主要为政府、企业、教学、科研等部门中负责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等。
学习历史学的人必定是博学多才的,很多人也从事了与此专业无关的工作,但也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绩。
E. 古代专科学校指的是什么
我国古代的专科学校,如东汉末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文学、儒学和玄专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属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是属于培养某种专业人才的专科学校。它们的教师、教材、教法、生徒及管理制度等都有比较完备的规定。
F. 中国古代专科学校的工艺学校
唐代的工艺专科学校。附设于专管手工业制造的少府监,由技艺最高的巧手任师傅来教授学徒,各种技艺难易不一,训练期限也不同,制造的器物刻上工匠姓名,作为鉴定考核的根据。(见彩图[《周髀算经》 中国古代专科学校曾用作教材]、[《九章算经》中国古代专科学校曾用作教材]、[《天工开物》中国古代专科学校曾用作教材]、[《算法统宗》中国古代专科学校曾用作教材])
G. 中国古代专科学校的算学
中国古代培养数学人才的专科大学。始建于隋文帝时期(589~604),是中国最早的学习研究自然科学的专门学校。算学设算学博士 1人,助教2人,学生8人,隶属国子寺,后停办。唐贞观年间,大兴学校,于贞观二年 (628)重建算学,二年后又废置,将其博士下隶太史局。龙朔二年 (662)再置算学,并改隶秘书局。设博士2人,助教1人,学生30人,八品以下子弟以及庶人通算学,年龄在14~19岁之间者皆可入学。学习期限 9年。学习内容和进度是:《孙子》、《五曹》学 1年;《九章》、《海岛》学 3年;《张丘建》、《夏侯阳》各学1 年;《周髀》《五经算》学1年;《缀术》学4年;《缉古》学 3年;此外还要学习《记遗》《三等数》等。李淳风、梁述等校订《五曹》、《孙子》等10部算经,刊定注解,立于官学。算学教学同土地测量历法推算、水利和建筑工程等实际问题相互联系。学生入学时,交绢一匹、酒脯若干为束之礼。学生毕业后,可参加科举,唐代科举设算学科,其考试内容针对算学课程而定。
北宋元丰七年(1084),刊“算经十书”于秘书省,供学生学习。其中《孙子》、《五曹》、《缉古》、《海岛》系赵彦若校定。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设置算学,隶太史局。入学分命官、庶人两种。学生 210人,较唐代规模大教学内容与唐制无多大变化以《九章》周髀》及假设疑数为算问,仍兼《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算法,并历算、三式,天文书等为本科。本科之外,还要占一小经或一大经。毕业考试及待遇,均与太学同。
H. 宋朝时期教育制度的专科学校
中国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最早创置于北宋仁宗庆历三年!W,不久即废。神宗时王安石针对当时教育文武异事,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治人事而不知武事的弊害力主士之所学应文武并重不论其才之大小,都要学习武事。不仅把武学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而且要严其选、高其选。熙宁五年其选。,枢密院上言请复武学。神宗同意王安石的主张,下诏建武学于武成王庙,由兵部尚书韩缜掌管学务。选文武官知兵者为教授,学生限额限额人,入学资格有小臣、门荫子弟及庶民,学校供给食宿。学习诸家兵法、弓矢骑射等术,历代用兵成败的经验教训,前世忠义之节足以为训者等等。有愿意学习操练阵队的,量给兵伍,任其演习。学习期限Q年,期满考试及格者授与官职,不及格者留学吡年再试。1
北宋末年徽宗崇宁年间,还曾令地方诸州设置武学。主考选州贡法,仿儒学制,宣和二年(1120)罢废。稀南宋时期,武学为历代皇帝所重视,南渡后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重视武学,置弟子员百人。高宗赵构还提出“习兵马稍知书则不负教养”的主张。绍兴二十六年。绍兴,诏武学博士Р员,以文臣有出身或通过武举高选的人充任。并置学谕高员,由武举人担任。学生H巍人,分外舍生?人,内舍生?人,上舍生?人。越年,规定武学学例与国子监同。淳熙五年跷迥?置武学国子员。宁宗庆元五年子员。,诏诸路、州学置武士斋,选官按其武艺。宋代武学兴盛,与外敌入侵的危亡处境有关,也与其重视武举的考试制度分不开,王安石文武并重的教育思想也不无影响。 北宋元丰七年(1084),刊“算经十书”于秘书省供学生学习。其中《孙子》、《五曹》、《缉古》、《海岛》系赵彦若校定。宋徽宗崇宁三年?11,设置算学,隶太史局。入学分命官、庶人两种。学生官、人,较唐代规模大。教学内容与唐制无多大变化。以《九章》、《周髀》及假设疑数为算问仍兼《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算法并历算、三式,天文书等为本科。本科之外,还要占一小经或一大经。毕业考试及待遇,均与太学同。?
I. 宋朝的专科学校有哪些其内容是怎样的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宋朝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沿袭了唐制,宋初由于就是科举取士,虽设官学,未被重视。在后来三次兴学运动之后,建立起了完备的官学体系。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讲一讲宋朝的专科学校与它的内容。宋朝的专科学校有六所,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讲一讲各类学校。武学,是宋朝最早设立的专科学校。宋朝重视武学,是由于当时外患侵入,需要军事人才。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办理武学,培养军事人才的经验,在中国教育史上,培养军事人才的武学最初设于宋朝,对后来的元明清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宋朝专科学校的发展体现了重视教育,培养了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对后来的元明清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上就是小编对问题的回答,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J. 中国古代专科学校的医学
中国古代培养医药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南北朝时,南宋元嘉二十年 (443)始设医学。北魏时设太医博士教授弟子,隋沿魏制,唐宋两代大加发展,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直属于中央太医署的除中央一级的医学外,还有地方的府、州医学,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医学教育系统。
中央医学内部有明确的学科,即医、针、按摩和咒禁四科。医科又详分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拔火罐等疗法)五科。设博士1人,医学助教1人,医师20人,学生40人。以《本草》《甲乙经》《脉经》为基本学习内容。体疗科学习 7年;疮肿科与少小科学习5年;耳目口齿科与角法科学习2年针科设博士1人,助教1人,针师10人,学生20人。学习《素问》《黄帝针经》、《明堂脉诀》、《神针》等,使学生掌握人体经脉孔穴之道,辨别浮沉涩滑之候,以针灸手术治疗疾病。当时针的种类已经很多,有针圆针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文针等。按摩科设博士1人,按摩师4人,学生15人,专门研究人体内部各种疾病。学习消息导引之法,治疗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及损伤折跌等病,此外也兼习骨科。咒禁科设博士2人,咒禁师 2人,学生10人,学习使用咒禁迷信手段,驱逐邪恶病痛。学生膳食均由学校供给。考试制度极为严格,每月终由本科博士考,每季由太医令丞考,每年终由太常丞总试。学习期满并通过毕业考试的学生,待遇与国子监所辖学生相同。此外,还有兽医学,附设于太仆寺,教授治疗牲畜疾病的知识和技术,考试合格者,补为兽医。药学与药园设在一处,教学生识别各种药物,掌握药材的种植、收采、贮存、制造等技术,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元代和明代不设中央医学,医学成为地方学校。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设置诸路医学,直隶于太医院。学官由提举掌行政,教授负责教学。学习《素问》、《难经》、《脉诀》之类,但是要通读“四书”。考试分二种,每月一私试,试以疑难,每岁一公试。学生考试成绩都要上报太医院。到了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分别设置了府、州、县医学。
医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形成学校系统的专科学校。在普及医药卫生知识,促进医药事业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中国许多医药学名著和传统医药成果,流传国外,至今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