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本科学科和专业实行等级评价
⑴ 全国第四轮评估结果代表的是本科还是研究生的专业等级
全国第四轮评估结果,重点代表的是研究生的学科等级,同时也代表本科专业所在的学科等级。学科评估的目的在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但因为要对整体学科建设成效和质量开展评价,毫无疑问也会涉及本科教育质量。
⑵ 大学学科评估等级是什么 大学学科评估等级的介绍
1、大学专业abcd等级划分是指: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对大学的本科学科和专业实行等级评价。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70%以下为D。
2、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⑶ 大学评级与学科评估一样吗
大学评级与学科评估是不一样的。学科评估,是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
⑷ 对大学的本科学科和专业实行等级评价,共为分A++、A+、A、B+、B、C+、C、D+、D、E+、E十一个等级。
1、大学的本科学科和专业等级评价,目前社会上比较认可的,流行的是武书连发布的排名。实际上,官方有对大学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估,但是并没有正式的发布过类似排名。所以,这类排名属于偏民间的排名,可做为相对的参考资料。
2、《中国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武书连》采用百分比法,用A、B、C、D、E共5等11级表示各学科的实力。各等级定义如下:
A等:前10%为A等;其中实力最强的前2%是A++级,介于2%~5%(含,以下同)之间的是A+级,5%~10%为A级。
B等:介于10%~30%之间为B等,占20%;其中10%~20%为B+级,20%~30%为B级。
C等:介于30%~50%之间为C等,占20%;其中30%~40%为C+级,40%~50%为C级。
D等:介于50%~70%之间为D等,占20%;其中50%~60%为D+级,60%~70%为D级。
E等:最后的30%为E等;其中70%~85%为E+级,85%~100%为E级。
在本排行榜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B+级以及其上,列出等级和名次,B级以及其下等级,只列等级,不列名次,相同等级排名不分先后。其他学科A级以及其上,列出等级和名次,B+级以及其下等级,只列等级,不列名次,相同等级排名不分先后。
3、30年前的198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在光明日报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大学排行榜。之后的30年里,作为我国研究大学评价时间最长的科研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进行了不间断的研究,研究结果以课题组组长武书连的名字命名。 17年前的2002年6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武书连首次发布了我国第一个《2002中国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至今已经连续发布18年。
2017年发布的《武书连中国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包括自然科学排行榜、社会科学排行榜,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排行榜。主要的书籍资料有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选专业—201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挑大学选专业—201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民办大学版)》、《挑大学选专业—201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独立学院版)》。
⑸ 专业评估等级
专业评估等级:就是把大学的本科学科和专业实行评级,A++为最好,A+为很好,A+为好,以此类推。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5)大学的本科学科和专业实行等级评价扩展阅读
大学学科评估等级是什么意思: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公布:
目前我国官方没有对各高校进行排名,但是对各个大学的学科进行等级评估,目前一共完成了四轮学科评估。在上一轮“双一流”评估中,很多学校就依靠A+学科入选我国的“双一流”高校名单,由此可见第五轮学科评估对每个高校来说都特别重要,此外,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第二轮“双一流”评估,很多学校都希望进入双一流名单,毕竟我国的高校数量达到了3000多所,而双一流高校仅仅为一百多所,如果目前进行的第五轮学科评估表现较为出色,也会增加进入双一流名单的概率。那么学科评估的指标都有哪些呢?就在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
该方案注重多元评价,采取多维方法。评价教师不唯学历和职称,不设置人才“帽子”指标,避免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评价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和奖项,设置“代表性学术著作”“专利转化”“新药研发”等指标,进行多维度科研成效评价。评价学术论文聚焦标志性学术成果,采用“计量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中国期刊与国外期刊相结合”的“代表作评价”方法,淡化论文收录数和引用率,不将SCI、ES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规定代表作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期刊论文,突出标志性学术成果的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充分运用基于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的专家融合评价方法,坚持代表性成果专家评价与高水平成果定量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