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升本科 » 何为审批本科专业

何为审批本科专业

发布时间: 2023-03-05 04:38:40

㈠ 专业揭秘丨新专业来袭!这些专业值得报吗

2021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和《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1年)》,这意味着又会有一批“新”专业与学子“相逢”。此次专业调整,受到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为了便于表述,本文将此次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中涉及的专业分为三类:新增备案专业、新增审批专业和新列入目录专业(即《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1年)》的专业)。这些“新”专业“新”在何处、有何“新”特点、有哪些“新”学习内容、就业前景如何呢?

“新”专业都有哪些特点?

新增备案专业:人工智能最“热”

在2020年新增备案的2046个本科专业名单中,人工智能专业成为最“热门”的专业,共有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在内的130所高校新增。

2020年新增备案专业数量在前十的本科专业

“新”专业实力如何,值得选吗?

专业的调整体现了高校主动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及学科发展需要来优化专业结构。而从考生的角度来说,高校新增设的专业,其学科实力、专业特色如何,就业前景如何,是考生非常关注的。

总体来说,高校新增专业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而设置的,尤其是经过审批、进入《专业目录》的专业,更是如此。因此,这些专业实力无疑是强劲的,才能通过严格的审批。以新列入《专业目录》的几个专业为例:吉林大学新开设的古文字学专业是我国首个获批的古文字学本科专业,依托的是学校考古学、中国史、汉语言文字学的学科优势;西北工业大学新开设的柔性电子学专业,拥有该专业全国首个博、硕士点,依托的是学校柔性电子研究院(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开设的融合教育专业,属于全国首个且唯一的教育部批准的融合教育专业,这个专业依托的是学校教育学的学科优势。

所以,对于考生来说,可能更需要关注的是新增专业在不同学校的不同特色。因为即使是有着相同的专业名称,某个专业在不同院校也会呈现出独特的诞生背景和研究优势,要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情况综合选择。

至于就业前景,由于新专业均为了适应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设置,因此社会需求非常大,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值得期待。

㈡ 备案本科和审批本科哪一个能招生

高校申请新专业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省里批,到教育部备案,这些都是已经有学校开设过的专业,叫新增备案专业,另一种由教育部审批,叫新增审批专业,两种都在公布当年招生。

㈢ 2021年河南高校将撤销、新增这些本科专业!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备案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新增目录外专业点名单。

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备案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新增目录外专业点名单。 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2046个、审批专业177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93个,撤销专业518个。

其中河南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93个, 新增审批专业12个, 撤销专业31个。

具体内容请往下看

↓↓↓

一、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河南)


新增审批专业中,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和网络空间安全分别有29所和9所高校新增,超过其他专业,位居第一位和第二位,密码科学与技术和运动训练等专业新增高校位居第三。

这些专业撤销多

除了新增专业外,撤销专业情况也值得关注。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撤销较多的专业包括: 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 ,撤销高校数量都超过了10个。

㈣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适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优化专业结构,保证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效益,改进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以下简称“专业”)的宏观管理,以利于普通高等学校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活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制订本规定。第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立及其调整,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保证必需的办学条件,遵循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
凡通过已设专业拓宽专业服务方向,或扩大招生、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等形式可以基本满足人才需求的,不应再新增设专业。第三条 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立及其调整,应讲求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第四条 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立及其调整,应符合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基本专业目录及其有关要求。
申请设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基本专业目录以外的专业,应对设立该专业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论证结果须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核认可。第二章 专业设置的条件第五条 普通高等学校新设专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的发展规划,有5年以上的稳定人才需求并提出论证报告,计划规模一般以年招生60人或更多为宜,开始年招生数不低于30人(个别艺术、体育、语言类专业除外),并逐年增加招生人数;
(二)制订出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
(三)一般应与学校已有专业之间有相互支持关系;确能配备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包括各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图书资料。教师配备标准原则上应符合《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第七条有关规定;
(四)能提供该专业必需的开办经费和办学基本条件,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实习场所、体育设施及宿舍食堂等整体的条件。第六条 普通高等学校申请新设置专业,凡符合第五条所必需的条件者,可批准其正式设立并开始招生。对条件尚不完全具备者可批准其筹建。筹建期间一般不应超过两年。筹建期间内达到正式设立条件后可批准开始招生,否则应取消其筹建资格。第三章 专业设置的审批权限第七条 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实行区别情况、分别由高等学校、学校主管部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分工负责审定和审批的办法。第八条 普通高等学校在专业目录中同类相近专业(第十条规定的几种情况除外)的范围内调整专业,或在本专业类范围内拓宽专业、改用目录内业务范围较宽的专业名称者,由学校自主负责审定,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抄报国家教委。
普通高等学校增设非常设的招生计划全部属于委托培养的本科专业班,在专业目录的范围内,学校可按照专业设置的审批条件进行论证后自主负责审定,论证结果须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抄报国家教委。第九条 普通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目录内的本科专业(第十条规定的几种情况除外),按学校归属,分别由中央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高教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报国家教委备案。主管部门在审批专业时,对通用专业的设置应注意征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主管部门的意见。计划单列市审批本科专业必须征得所在省主管部门的同意。第十条 普通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目录内的本科专业(或调整专业),凡涉及到目录已注明为“试办专业”,“个别学校设置的专业”和国家教委公布的少数需全国统筹布点的专业,以及拟增设专业目录以外的专业,由国家教委负责审批。第十一条 高等专科学校和短期职业大学不得设置本科专业,个别特殊情况确需设置的,必须报国家教委审批。第四章 审批程序和监督第十二条 专业审批每年集中进行一次。
学校申请设立或调整专业,应按规定日期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申请报告,简要说明设立或调整专业的主要理由及其他有关情况;
(二)申请表,根据国家教委统一制订的格式据实详细填写;
(三)附件,对申请表要补充说明的问题和有关的论证材料等。第十三条 凡由高等学校自主审定的专业,各校应于每年10月31日前将审定结果连同必要材料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并同时抄报国家教委。
凡由学校有关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专业,学校申报时间及审批具体时间可本着及时处理的精神由有关部门自行确定,但各有关学校主管部门至迟应于每年10月31日前将审批结果报国家教委备案。
凡由国家教委负责审批的专业由学校先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学校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后于每年8月31日前报送国家教委,国家教委与有关部门会商后于当年10月31日前将审批结果下达学校主管部门。

㈤ 37个新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你对里面的哪个最感兴趣

37个新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我对里面很多专业都是很感兴趣的。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融合教育、古文字学、量子信息科学、智能交互设计、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能源服务工程、智慧交通、密码科学与技术、智能飞行器技术、音乐教育等37个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三、专业的设置更加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更加符号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这些专业可以看出来,有明显的专业知识和科技的倾向性。

㈥ 本科资格审批是什么意思

自学考试本科专业毕业的考生,须持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或以上)学历证书。
考生在论文答辩(毕业设计)报名提交后,即可进入资格审核模块,同时,左侧菜单栏中“本科段报考资格审核”按钮也会置为可用状态,考生也可点击该功能按钮进入资审操作。
对于第一次未能通过资审或错过第一次办理时间的考生,在毕业申请时,也可进入资格审核模块进行补审。

㈦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9年颁布)》的通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加强和改善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以下简称“专业”)的宏观管理,推进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进程,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应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第三条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
通过现有专业扩大招生、拓宽专业服务方向或共建、合作办学等途径,能基本满足人才需求的不应再新设置专业。第四条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应符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有关要求,按规定程序办理。第二章设置条件第五条高等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必须具备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经学校主管部门(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下同)批准的学校发展规划,有人才需求论证报告,年招生规模一般不少于60人(特殊专业如艺术类专业执行具体规定);
(二)有专业建设规划、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
(三)能配备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一般应有已设相关专业为依托;
(四)具备该专业必需的开办经费和教室、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场所等办学基本条件。第六条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实行总量控制,在学校主管部门核定的专业数内,学校年度增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3个。第七条高等学校原则上按其分类属性设置专业,以形成优势和特色,根据需要与可能也可适量设置学校分类属性以外的专业。第八条高等师范院校增设非师范专业(系指不以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教师为培养目标的专业),应依据所在地区现设专业及人才供求状况统筹考虑。第九条基本办学条件未达国家规定标准或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未通过的高等学校,不得增设新专业。第三章设置权限第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调整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或审批所属学校专业,应征求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第十一条高等学校依据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核定的专业设置数和学科门类内自主设置、调整专业。
设置、调整核定的学科门类范围外的专业,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批,报教育部备案。第十二条高等学校设置、调整专业目录外的专业,由学校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组织专家论证并审核,报教育部批准。第十三条高等学校设置、调整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报教育部批准。
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由教育部确定并公布。第十四条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数和自主审定专业的学科门类,由学校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核定,报教育部备案。第十五条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高等学校设置、调整专业,须考虑所在地区人才需求和现有专业设置情况,学校在向主管部门备案或申报专业时,须将备案或申报材料同时抄报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第十六条专科层次的高等学校不得设置本科专业。第四章设置程序第十七条专业审核每年集中进行一次。由高等学校自主审定的专业,各校应于每年9月30日前将审定结果连同专业核定数执行情况表报学校主管部门;由学校主管部门按照统一表格于10月31日前核报教育部备案。第十八条学校申请设置、调整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批的专业,应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学校发展规划;
(二)申请报告(简要说明设置或调整专业的主要理由和其它情况);
(三)申请表(按照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格式据实详细填写);
(四)拟设专业的教学计划;
(五)其他补充说明材料。第十九条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批的专业,学校申报时间及审批时间由学校主管部门自行确定,但学校主管部门应于每年10月31日前将审核结果按照统一表格报教育部备案。第二十条由教育部审批的专业,学校主管部门应于10月31日前向教育部申报,提交专门报告并附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书面材料。
申报目录外专业,还须附专业论证报告、参加论证的专家名单、专业介绍、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情况及其他说明材料。
教育部于当年12月31日前完成审批工作。

热点内容
深圳大学考研英语线 发布:2025-05-11 15:06:52 浏览:367
大连海事大学宿舍图片 发布:2025-05-11 14:41:43 浏览:616
大学生掏粪族 发布:2025-05-11 14:39:18 浏览:628
中山大学教育专业 发布:2025-05-11 14:21:08 浏览:333
大学老师找结婚对象 发布:2025-05-11 14:20:28 浏览:727
大学宿舍204 发布:2025-05-11 14:11:53 浏览:684
人民大学2016在职博士 发布:2025-05-11 13:55:58 浏览:940
我的大学老师800字作文 发布:2025-05-11 13:55:26 浏览:319
山东大学艺术研究生院 发布:2025-05-11 13:52:26 浏览:926
浙江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发布:2025-05-11 13:44:04 浏览: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