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本科生院張強
㈠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歷屆英才
截至 2005 年 10 月,全院全日制在校碩士研究生 215 人,博士研究生 97 人,博士後研究人員 12 人,在讀本科生 437 人。自 2002 年起,全日制研究生(碩博)招生超過了本科生。憑借學院悠久深厚的學術人文傳統和學科的獨特優勢,我院形成了 傳道 與 授業 相結合的 綜合育人 的教學管理特色。 1999 年,在讀本科的陳必昌同學,當選為全國學聯副主席。同年,高莘獲 山東大學首屆十佳大學生 稱號。 2001 年王元崇作為山東大學唯一一位學生獲首屆齊魯晚報杯 山東省十佳大學生 稱號。 2003 年—— 2005 年,馬毓軒、苗婧、崔延平三位同學先後被評為山東大學十佳優秀團員。 2004 年我院本科生苗婧同學獲第九屆「 21 世紀·外研社杯」(非英語專業)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為山東大學唯一一等獎獲得者。院學生會自辦的《長風》雜志,在全校評比中,連年獲得第一,2003 年被評為山東大學精品社團。五年,本科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及學生的一次就業率在學校中均名列前茅。其中 2001 年,本科生一次就業率名列全校第五, 2002 年本科生一次就業率居文科第一,2003 年本科生考研率達到 60% ,居全校第一,受到學校通報表彰。
㈡ 有精神醫學專業的大學有哪些
文科生是可以報考精神醫學這個專業的,我國開設精神醫學專業的學校有:
1、中南大學
中南大學的精神醫學專業系國家重點學科,是臨床醫學的分支。要求學生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臨床心理學及精神病的基本理論和診療技能。
2、首都醫科大學
首都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學院成立於2000年,也是全國第一所精神衛生學院。學院創建於1914年,具有百年歷史,秉承「和諧、奉獻、嚴謹、創新」院訓。教學培訓素有「開放、民主、尊重、包容」的傳統,素有「嚴謹求實」的學風和「溯本求源」的精神氣質。
3、中國醫科大學
中國醫科大學創建於紅都瑞金,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創建的院校,具備了幾十年從事臨床醫學教育的師資和辦學條件,開設《精神病學》課程30餘年。精神醫學教研室最早成立於1914年,並於1919年建立精神科病房。2016年招收精神醫學專業本科生。
4、重慶醫科大學
國務院於2016年新批准8所醫學院校開設精神醫學專業臨床本科,重慶醫科大學作為其中之一,並於2016年全國首批招收精神醫學本科專業本科生。重慶醫科大學精神醫學系於2018年4月正式成立。
5、內蒙古醫科大學
內蒙古醫科大學為適應自治區醫學教育事業發展需要,於2016年開設了精神醫學專業。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的建成,標志著學校與內蒙古自治區精神衛生中心在合作辦學方面邁上了新的台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南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首都醫科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醫科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重慶醫科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內蒙古醫科大學
㈢ 2010年山東省委組織部選調生擬錄用人選公示
姓名 性別 畢業院校 職位
劉潤澤 男 山東財政學院 本科生計劃
宋賀 男 長安大學 本科生計劃
王文元 男 山東建築大學 本科生計劃
趙龍春 男 山東理工大學 本科生計劃
上官蘇曉 男 濟南大學 本科生計劃
楊鳳彬 男 山東大學 本科生計劃
姚舒揚 女 山東大學 本科生計劃
朱琳 女 長安大學 本科生計劃
馬鴻宇 女 山東大學 本科生計劃
李朝霞 女 河海大學 本科生計劃
孟德淮 男 中國礦業大學 本科生計劃
吳海雲 女 浙江大學 碩士生計劃
王傑 女 山東大學 碩士生計劃
劉彩霞 女 中央民族大學 碩士生計劃
孫建才 男 中國政法大學 碩士生計劃
李傳成 男 山東大學 碩士生計劃
王瓊 女 山東師范大學 碩士生計劃
高玉璽 男 吉林農業大學 碩士生計劃
高連雲 女 北京師范大學 碩士生計劃
劉增雷 男 蘇州大學 碩士生計劃
孫翔 男 東北電力大學 碩士生計劃
王梅潔 女 山東師范大學 碩士生計劃
劉鵬 男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碩士生計劃
李常君 女 青島大學 碩士生計劃
卓曉虹 女 山東大學 碩士生計劃
張學超 男 華東理工大學 博士生計劃
劉明輝 男 南開大學 博士生計劃
劉明 女 西南交通大學 博士生計劃
萬華教育祝你好運!
㈣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和山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是一個醫院嗎如果不是哪所醫院好
山東抄大學沒有第二附屬醫院,就一襲個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衛生部直屬的三級甲等醫院,山東省最好的醫院之一。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以下簡稱山大二院)坐落於泉城濟南,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管)醫院,百年名校山東大學直屬醫院,延續百年齊魯醫科的血脈基因,開拓創新,追求卓越,2011年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新版等級評審標準的三甲醫院,全國醫葯衛生系統先進集體。
醫院擁有多個國家級、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多次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先後與美國、英國、瑞典、加拿大等多個國家醫療、學術機構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位列2016年度中國醫院「自然指數」排行榜中前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