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本科生院檔案室
『壹』 檔案中有沒有得到學位證的記錄
有的。
以武漢大學為例,為適應國家人事工作需要,在校期間學生檔案應及時收集、整理,不斷充實完善。畢業時學生檔案應包含以下材料:各學習階段學位申請、授予等材料。各學習階段主修、選修、輔修的各科類課程學習成績登記表等材料。
各學習階段結業、肄業、退學、休學、轉學、保留入學資格、復學等變更材料。各學習階段學年鑒定表、軍訓鑒定表、品行鑒定等材料。各學習階段實習鑒定表、實習報告等材料。高校畢業生(畢業研究生)登記表、畢業生(畢業研究生)就業通知書等材料。
(1)武漢大學本科生院檔案室擴展閱讀:
大學學生檔案的相關要求:
1、新生入學後,院系(培養單位)應在規定期限內,依據新生檔案和其他材料,對新生資格進行審查。發現弄虛作假的,應及時向招生部門報告。
2、歸檔材料應當完整、真實,文字清晰,對象明確,有形成材料的主辦部門(單位)及日期。凡規定由組織審查蓋章的,應當加蓋公章。
3、學生畢業、結業、肄業、轉學、退學、出國或死亡等學籍變動發生後,學生學籍管理部門應及時通知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學生檔案室辦理檔案轉遞手續。
『貳』 武漢大學生畢業檔案存放在哪裡
武漢大學生畢業檔案存放在哪裡
一般,檔案是指人們在各項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各種形式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記錄。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武漢大學生畢業檔案存放在哪裡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一是檔案留校。
國家下發文件,允許畢業時尚未落實單位的畢業生戶口、檔案留校兩年。該政策執行幾年來,許多畢業生受益,但也凸現了一些弊端。按照有關規定,畢業生只要與校就業指導中心簽訂檔案留校協議,就可以將戶口、檔案暫時留在學校,待落實工作單位後,將戶籍和檔案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申請檔案留校超過兩年仍未落實工作的,學校將其檔案和戶口遷回生源地,學校不再為其發放就業報到證。畢業生憑用人單位錄(聘)用手續、勞動合同和《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證書的辦理落戶手續。這種轉檔案的方式適合有就業願望但尚未就業的畢業生,其優點是由於學校的誠信度較高,代為保管戶口關系和檔案,提供就業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等與落實就業單位有關的服務,老師盡心盡力,而且不收取額外費用,學生自由度較大,安全性高,可以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參加公務員考試。但其缺點則是畢業生檔案留校只是延長了擇業期,與學校沒有人事隸屬關系,涉及人事關系的證明都不能出具。
二是轉至就業代理。
畢業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與各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簽訂代理協議,簽約期限可分為一年至三年,在代理期滿前畢業生可自願申請續簽或終止協議。以吉林省為例,吉林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為畢業生提供以下服務:檔案材料保管、查詢;出具出國(出境)政審、升學、就業、考研、結婚等相關證明;辦理落戶手續;為畢業生黨員提供組織關系轉接,代收黨費,進行年度考核,辦理轉正手續。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準備考研、創業、靈活就業的畢業生,其優點是簽訂就業代理協議可以獲得更多的就業信息,既省時,又省力;服務范圍更加廣泛,易於畢業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正規的就業指導中心的參與和協助,在安全性方面的保障更大。其缺點則是由於畢業生與指導中心交流相對少,容易造成信息不暢。
;『叄』 在校大學生的檔案保存在哪,是檔案館還是學院里
檔案館。
在校大學生,通過全國高考正常升學的,大學檔案應當在學校的檔案館保存。一般大學都有保存檔案的資格,所以檔案是由檔案館寄存到 。若非統招生,類似專升本的情況,或者學院擁有獨立保存檔案的資格,那麼自己的檔案有可能寄存在學院的檔案館處。
(3)武漢大學本科生院檔案室擴展閱讀:
大畢業生檔案的作用:
1,大學畢業生檔案,是用人單位考察錄用人員的重要依據。大學畢業生檔案中,體現著大學畢業生的學習經歷,包括學歷檔案、政治面貌材料等,體現著大學生個人的學習、思想各方面的表現,相應的記錄將伴隨大學生的一生。因此,大學畢業生檔案,對於用人單位考評大學生本人的思想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大學畢業生檔案還是維護個人權益和福利的重要憑證。比如,大學畢業生將來要評職稱,或者是將來要考各種資格證,同樣需要檔案。又比如,考研究生,考上之後,同樣需要調檔。很多重要的大學生的個人證件,將來還會陸續裝到個人檔案之中。
3,考上了公務員或者考上了教師,一般情況下,檔案的管理,是由具有檔案管理許可權的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等直接進行接收和管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用人單位,都具有檔案的管理許可權。比如,大學生畢業後到外資企業工作或者是進入私營企業就業,這些企業,就沒有管理檔案的許可權。
『肆』 武漢大學檔案館的工作人員
檔案館現有專職檔案工作人員 19 人,其中男 6 人、女 13 人,兼職檔案員 100 餘人。檔案館專職人員實行專業技術崗位系列和管理崗位職員系列雙軌制,現有高級職稱 4 人、高級職員 6 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以上人員占 42.1 %,博士 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