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學教授給自己還女兒的一封信
⑴ 一位大學老師寫給女兒的信
這位大學教授,給自己剛考入大學的女兒,寫了一封信!父親在信里對當時剛考上大學的女兒提了9點建議,涵蓋了道德、專業、知識、戀愛方方面面。
這封信不僅打動了千萬父母,甚至還驚動了教育部,《人民日報》也轉發薦讀。甚至有網友建議:把這篇文章作為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第一課。
他們的故事:
這位父親叫吳輝,是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系的副教授。女兒吳陽去年考入西南林業大學,現在是英語專業大二的學生。吳輝本身就很有故事:曾當過10年小學和初中老師,快30歲時才考研,後來還讀了博士,直到成為大學老師。
吳輝是去年2、3月份開始寫這封家書的,當時女兒還在讀高三,他慢慢積累、醞釀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在高考前成文,高考結束後把信交到了女兒手上,這封家書改變了女兒的人生。
如今女兒正在上大學,考取雅思的同時,她主動參加了志願者社和記者社這兩個社團,還遠赴魯甸地震災區服務,成為學校名人。
那麼吳輝寫給女兒的那封信,究竟是什麼內容呢?很多家長看完了都說:說出了我心底所有想說又說不好的話……
- 給女兒的一封信 -
寶貝,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襁褓中咿呀學語,庭院里蹣跚學步,都早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知不覺你已長大,轉眼你就上大學了。按理說,18 歲就是成年人,我本不該有什麼擔心。只是你自從出生以來,從來沒有離開過家,我總擔心你在外面照顧不好自己。你說不希望在本地上大學,我理解,也支持。外面海闊天空,你可以任意飛翔。
你很討厭說教,但在你外出求學之際,我仍要啰唆幾句。對你未必有效,對我卻是安慰。
01
關於道德
道德首先是一種實踐
善良不能僅存於內心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個說法並不新鮮,我主要是想說怎麼做的問題。道德首先是一種實踐,善良不能僅存於內心。記得有一次坐公交車,我主動給一位老人讓座。當時你和君姐都說,沒想到我會給人讓座。我問你們,老師不就是這樣教你們的?你們說是,只是覺得做的時候有點不好意思。我理解年輕人的這種心理,我第一次幫助別人時,也很在乎別人的眼光。
現在想來,根本不必。一件好事,不存私利,有何擔心,怕啥議論?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信手拈來,就是一種善行。當你可以幫助別人時,不要吝嗇。世界將因你的舉手之勞,變得更加美好。爸爸受過別人的恩惠,我們要懂得反哺社會的道理。
02
關於專業
挑專業就是挑興趣
不要用利益標准衡量
專業的好壞是相對的、辯證的。今天的好專業不等於永遠的好專業。不要用利益的標准來衡量專業好壞。挑專業就是挑興趣,專業再熱,學科再強,你不喜歡,沒有意義。興趣的標准更穩定,利益的標准不長久。做自己喜歡的事,看自己喜歡的書,是人生一大享受。挑你喜歡的,學你熱愛的,工作應有更多快樂,生活會有更高品質。
任何專業,只要學得足夠好,不愁得不到別人不曾得到的東西。好比旅行,只要走得足夠遠,就能看得見別人未曾看見的風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專業分工更為精細,但專業分工不能分得井水不犯河水。各種專業都是解釋世界的方式,廣泛涉獵,你會更具智慧。
03
關於知識
知識使人生擁有更多可能
「讀書無用論」是存在的,沒有讀書也發橫財的人也是有的。但個案不能說明問題,普遍現象才有說服力。稍懂常識的人就知道,即使用金錢衡量,知識作用也不可忽視。不然,著名跨國公司對智力因素的高度重視就無法解釋。
只要做一個簡單的統計,就會發現知識與收入的正相關關系。讀書到底有沒有用,關鍵是如何看待有用,不能只用「金錢」這一個標准。知識使人生擁有更多可能。知識決定一個人的氣質、趣味、眼界、欣賞水平、價值觀……這些都是影響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這些都是知識熏陶的結果,而不是金錢交換的產物。
如果你大學畢業後,能認識到還有很多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那這個大學就沒有白上。
04
關於閱讀
讀經典,經典是時間選擇的產物
大學與高中最大的區別是,自由很多,揮霍自由的人也很多。希望你能利用這難得的自由,多讀些書。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喜歡閱讀,他們可以花很多時間逛街、淘寶、打游戲、網聊……就是不肯花時間安安靜靜地閱讀。我曾給學生寫過一條讀書寄語:「趁年輕,認認真真跟好書來一次熱戀。」我強調趁年輕,走上社會你就知道,抽出時間來讀書是多麼不易。
我還強調讀好書,有些書確實害人,思想貧乏,內容平庸。讀書像交友,要仔細甄別,非善勿近。一個簡單的方法是讀經典,經典是時間選擇的產物,讀者挑剔的結果。一本書之所以成為經典,肯定有它的道理。只要是經典,只要你想讀,都可以去讀。
05
關於競爭
不靠人情關系
就靠本事競爭
如今這個年代,需用實力說話。規則應該會越來越公平,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殘酷。爸爸是個倔強的人,辦事不喜歡求人,也很少求過別人。當初我從小學調到初中,是因為校長覺得我有教初中的水平。後來,縣城的學校招聘6名老師,我考了第3名,可沒有被錄取,沒有關系,我不求別人。第二年我就考上了研究生,離開了那個地方。
不靠人情關系,就靠本事競爭。雖然這樣比較辛苦,但於外能贏得別人尊重,於內能得到心裡安穩,多好!你要知道,一個人如果不想過低三下四的生活,就必須有能讓自己抬頭挺胸的資本。你要抓住機會,提高自己。直面風雨人生,迎接時代挑戰。
06
關於漂亮
內外兼修很重要
不要追求花瓶式的漂亮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孩子就更是如此吧。人要懂得修飾自己,遺憾的是,這方面我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傳授給你。適當買些新衣服,戴首飾點綴,用化妝增色,都是可以的。當然,漂亮、有魅力不僅僅是指外表。言談舉止,會傳遞一個人的風度;待人接物,可泄露一個人的修養。
內外兼修很重要,我可不希望你追求花瓶式的漂亮。再說,我們家裡還沒有一個人有當花瓶的資本。知識是最好的化妝品,良好的素養會讓人更有魅力,這是一種歲月都無法剝奪的吸引力。
07
關於戀愛
真愛深沉而非淺薄
真心無私而不貪婪
愛情很美好,爸爸希望你能找到意中人。孩子,只要你幸福,我的一生就圓滿了。戀愛很嚴肅,對待須認真。感情不是拿來玩的,恩愛不是用來秀的。真愛深沉而非淺薄,真心無私而不貪婪。
你的愛人不是你的私有品。你可以想他,但不要輕易打擾他,你可以愛他,但不要牢牢限制他。戀愛會讓人做出各種傻事而不自知,你是女孩子,要懂得潔身自好,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在去約會的路上就要想清楚。
愛的決定應該基於平時細致的考察,而不是一時的沖動。希望你將來的男朋友正直、有涵養。如果你們是認真的,我會祝福你們。
08
關於交友
遇事能讓則讓
有難可幫就幫
大學是讀書之所,也是交友之地。人的一生一定要有幾個交情過命的朋友。幸福人生不是取決於金錢財富,而是取決於社會關系。朋友是廣泛的社會關系中的一種。快樂有人分享,你會更快樂;悲傷有人分擔,你不會太悲傷。各地都有人值得你牽掛,到處都有牽掛你的人,你會覺得世界充滿陽光,心裡如沐春風。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希望別人對自己好一點,自己首先就要對別人好一點。大學宿舍,四人一寢,大家遠道而來,是前世定下的相遇。遇事能讓則讓,有難可幫就幫。與人玫瑰,手有餘香。
09
關於時間
不要總覺得年輕
干什麼事都還早
時間最公平,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時光最易得,但也最不為人所珍惜。生活中常常聽人說,要把時間補回來。時間是補不回來的,浪費了就是浪費了。不要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干什麼事都覺得還早。
有道是「記得少年騎木馬,轉眼已是白頭人」。大學生的時間往往會無謂地消耗在兩個方面,一是社團活動,二是上網。適當參加社團活動,廣交朋友,增長見識,確是好事。但太多的課外活動,會使時間以各種光明正大的名義被浪費。
網路很便利,網路也很誤事。電腦、手機讓你時刻與外界保持聯系,也讓你時刻受到外界干擾。不妨在適當的時候,把網路關閉,讓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寶貝,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你親自去實踐。爸爸不能教會你所有,也不能陪伴你一生。時光流逝,生命不會常在;總有一天,別離會成永遠。希望這些建議能有益於你。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快樂幸福。你若安好,我便幸福。
⑵ 給陳志武的一封信作文800
陳志武教授給女兒的一封信
陳志武 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教授
陳曉、陳笛:
今年你們分別是15、13歲了,過幾年就要離開我和你媽媽,去上大學、獨立生活。今天,你們正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特別是文化觀、人生觀,這些觀念最後將影響你們整個人生的經歷、幸福、價值 ….. 我知道,今天用中文寫信,你們不一定看得懂,但寫下來,等你們的中文更好些後,或許還可再看。在此之際,我還是想跟你們交流一些我和你媽媽的想法、願望。
首先,我要說,你們一生幸福是我們最大的願望和指望,長大後你們做任何事情都應以是否讓自己幸福為標准。我們當然會希望你們總在身邊,所有的愛自己子女的父母都會這樣想,只是,你們不要管我們的願望如何,只要你們自己一輩子幸福,我們就開心。一般的中國父母都會跟小孩強調「孝順」、也指望著小孩長大後撫養他們,所謂「養子防老」。許多父母,或說整個中國社會,都以子女是否「孝順」來評判子女的「好壞」。你們千萬不要有這種包袱,我們真的不希望你們這樣想。
說實在的,我和媽媽已經買好退休基金、醫療保險、投資基金,甚至也買好長期護理保險,這種保險的意思是如果我們老了不能動、需要他人長期護理,那麼,保險公司可以支付這種護理費用。等我們老了,我們要麼僱人照顧,要麼就去養老院。總之,我們會在經濟上做好各種安排,等年長後不用你們「孝敬」回報,不會讓我們成為你們經濟上的任何負擔。我們這樣做,不是因為擔心你們不「孝順」,而是我們太愛你們,太在乎我們會成為你們的負擔,我們真的不願成為你們未來職業追求、生活追求的負擔,你們的幸福是我們唯一的指望,這包括尊重你們長大後選擇職業、選擇男友的自由。
這是什麼意思呢?設想一下,假如我和媽媽沒有自己的養老和醫療保障,而是將來完全靠你們養老的話,我們今天會讓你們隨便選擇專業與職業、選擇男朋友嗎?不會的!因為那樣的話,你們未來的收入、未來的丈夫不只是決定你們未來的生活,也包括決定我們年老時的生活收入,你們未來收入的一份是我們的,也就是說,你們的一部分就是我們的產權,你們就是我們對未來養老、醫療的投資,那樣的話,我們能讓你們選擇學那些沒有收入的歷史、文學、哲學、社會學等專業嗎? 能讓你們去找那些沒有出息、未來不會賺錢的男生做男朋友並進一步為丈夫嗎?那樣的話,不管你們多愛某個男孩,只要他未來的收入不會高、看起來也不會孝順,怎麼樣也不行,我們不能讓我們的退休養老變成個大問號的!
所以,不只是我們已想法買好養老金、保險等,而且,等你們長大成家後,也應該為自己買好養老金、醫療保險、投資基金,之後,也希望你們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樣做,要一代一代自己在經濟財力上獨立、自立,維護自己的尊嚴!
為什麼非得通過金融產品實現自己一輩子的經濟自立、不能通過「養子防老」呢?為什麼不能強迫子女「孝順」、回報父母呢?說白了,我不想看到你們把生子養女看成是一種利益需要、把子女當成養老避險的工具,人的價值、人的生命應該超越利益訴求!我想說的是,在自己選擇懷孕、生孩子之前,你必須問自己:是不是因為熱愛小孩、熱愛生命、熱愛人之情才要懷子育女?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一定喜歡子女,但出於養老需要而生孩子,那麼,你真的對不起還沒出生的子女,因為在他們還沒出生之前,就被你賦予了終生的包袱,沒出生前你的孩子就無選擇地擔當了眾多責任,這樣做對後代是天生的不公平!因此,因「養子防老」而生子的行為是一種不道德的自私!—— 當然,在金融市場出現之前的傳統社會里,為了生存,「養子防老」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可是,到了金融市場已很發達的今天,還要靠「養子防老」,那就過於自私、過於對子女不公平了。
是不是說,小孩長大後不應該照顧父母、關照看望父母呢?不是。那就要看後代自己的選擇了,他們對父母的愛護、甚至撫養可以是自己自由的選擇,但不應該是一種無選擇權的責任義務。中國儒家強調的「孝順」是一種強加的義務,這種義務淹沒子女的自由選擇權。這種強制是因父母自私的利益驅動而至。
當然,我要強調,如果你們是出於愛小孩、出於對人情的熱衷,那麼,在有了小孩之後,你們就必須為這種愛的選擇付出代價,也就是說,你們必須對養育小孩、供他們上學有完全的責任,你們有義務把他們養大成人,讓他們長大之後成為他們自己的人,享有不屬於你們的獨立人格,更不是你們的產權,他們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人。之所以我們要強調這些,是因為如果你們不想承擔這種責任義務,你們完全可以選擇不生小孩,並同時利用金融市場安排好自己的未來養老等。這種選擇權和責任的匹配,對你們公平,對沒出生的小孩也公平。
我很高興地說,我和媽媽對你們沒有壓力,平時要你們好好學習、要進取向上,不是因為我們有所求,而是完全從你們自己今後的幸福著想,因為我們愛你們,你們生活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滿足。說實在話,我們今後不需要你們的任何經濟支持,也不會拿你們未來的成功在朋友面前炫耀。你們的專業選擇、職業追求、生活道路,我們會盡我們的判斷給你們參謀,但是,這些參謀判斷完全是基於對你們的利益的考慮,而不是基於我們的利益,因為我們對你們只有愛護,沒有我們自己的利益訴求。
希望你們今後也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不要通過養子來防老,而是給孩子以自由,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你們的爸爸。
⑶ 寫給讀大學女兒的信範文
孩子成為一名大學生,大學生活需要家長的指導和幫助,父母會給大學的孩子什麼樣的建議呢?下面我整理了寫給讀大學女兒的信,歡迎閱讀。
寫給讀大學女兒的信篇一
竹影:
你好,你的二次來信均已收到,情況盡知。現在來信就你的信的內容談談我的觀點。你知道,我是多年的人民教師,得了職業病,說話免不了要教訓人。再說,我是你的母親。母親總認為自己的兒女是孩子,說話做事總認為毛病太多。因此,這封信你要忍著性子看,多數語言是教育或指責式的。
你的兩次來信都在顯著位置,響亮地提出:"你是你們宿舍8個人中最遠的,而且是唯一沒有人送的。"人家都誇你,而且你自己也沾沾自喜,你好好想想有那麼值得驕傲嗎?一個20左右的人啦,上車,人家把你送上車,下車別人把你的東西接走。你就是守著行李坐火車,有什麼了不起的,值得你那麼的大歌大頌的。還有,更荒.唐的語言說什麼車只是接行李。言下之意就是沒有用小車接你們。你考慮過沒有,你是干什麼的,你是學生,是去求學的,僅僅是一個學生。如果你是新調來的教授或者校長,那就有可能用專車來接你。還得看學校有沒有車呢。如果沒有車,還得自己請人搬行李步行到校。以後,你畢業了,到某個地方參加工作的時候,也不會有人來接你的,不要把自己看的那麼重要。
前一封信,你說自己是最貧窮的一個。這可能言過其實吧。你的一切用品都是新的,隨便什麼學校比你困難的學生多的是,盡管我沒有看到你們那裡的學校的情況,中國的現實就是這樣,中國是落後的社會主義國家,不是富裕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所以生活上要低標准來要求自己。我們開學以後,早上一碗方便麵,中午一個星期吃兩次肉。晚上稀飯加泡酸菜。大家都在忙忙碌碌中生活,都在苦水中掙扎,希望你體諒我一下吧,我一個班的班主任,一個六口人的大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大事小事都由我一個人應付,這付擔子輕松嗎?
你的學費,生活費,你哥哥讀大學的學費生活費,哪樣不用到錢,這些錢從哪裡來,省吃儉用,不買穿的,勉強能湊和兩年,你不體諒你母親的苦楚,還要和別人比,這對嗎?你媽媽工作20多年了,沒有一件象樣的衣服,,沒有一樣象樣的鞋子,沒有過上一天安寧的生活,這是為什麼?難到我天生就是受苦的嗎?你想一想,你該怎麼辦,這個學期,我是沒有錢給你了。我還得准備明年你們的費用。你好自為之。
從你的信中看出,你很逍遙自在,對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要是這樣的話,你太對不起你死去的父親和你活著的母親了。學習成績要是不好,還談什麼呢?你是學生呀,任務就是學習,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呢?兩科不及格就要被退學的,如過到了那一步,又將回是什麼局面呢?你妹妹做一個民辦老師都被別人擠兌下來了,在家無著落,工作不是那麼好找的。又或者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的地兒,你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那又怪誰呢?那時誰也幫不了你,希望你現在就要認真搞好學習。學好專業知識,多鑽研專業書,少看小說。不要無目的的什麼都看,無所作為,無所事事是不行的。不要成天娛樂狂歡,適當的休息是可以的。
學好書本知識是一定的,還要通曉社會知識,學會社會生活的能力,注意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情,培養生活能力。大學生都是20左右的年輕人,能自覺地管理自己,學習上老師也不會像對中小學生那麼管理嚴格的,全部依靠自己的自覺性,所以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加強鍛煉,豐富自己的知識,培養堅強樂觀的性格,堅忍不拔的意志,成為一個社會所需要的人。
祝
愉快 母親
10.1
寫給讀大學女兒的信篇二
我們的女兒:
在把你送到大學後的這一段時間里,我們的心情一直難以平靜。我們擔心的不是空間的遙遠相隔,我們最放心不下的還是你。你年齡太小,剛滿18周歲。你自製力不夠強,有時太任性,還不時地表現出點小叛逆。特別是一直以來,就是不怎麼心感情願地生活在學校和社會的“條條框框”里,對我們所希望你的人生走向也常常不以為然,這對允許個性存在的這個社會來說,也沒什麼,但你可能一直到今天好像還沒有一次認認真真地思考過:你在沖破你所認為的所謂“牢籠”之後,你對自己又有一個什麼樣的更好的更令人信服的並且有強烈生命力的人生規劃呢?
我們所希望的就是站在大學這個新的起點上,要很有力度地問一問自己:四年之後你又將會是什麼樣的?在四年之後的又一次重大分化調整中,你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哲人說,如果今天你不生活在未來,明天你將生活在過去。四年以後的結果,其實由四年之中決定。凡事必須從眼下謀劃,從現在做起。四年之後再來審視甚至抱怨後悔那是徒勞的。盡管我們不願對你的現在和未來充當什麼說教者的角色-----因為你對自己和社會已具備了基本的認知和判斷力了,盡管這樣,我們還是願意想像一下你的四年,應該具備怎樣的一些特質?至於對你有無參考價值,全由你之間決定了。
一是健康陽光的生活方式。誰都會過日子,生存是人和其它動物的本能,但不是所有的人或動物都會生活,而擁有一個健康陽光的生活方式則更不是一件易事,應該慎重地加以思考。說穿了世俗的生活無非關乎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我們想像中健康的物質生活方式,其實也是簡單的生活方式,每天三餐一定要定時定量,不能以零食代替或乾脆省略之。早晨來碗面條什麼的,再加個雞蛋、麵包之類,中餐、晚餐一兩個熱菜加點米飯饅頭,每日每周做到葷素搭配,精粗均衡,渴了喝點水,累了對著窗子看看外面的風景,悶了出去走一走,呼吸點新鮮空氣。經常洗洗熱水澡,每天穿得乾乾凈凈,懶散懈怠的情緒一律靠邊,床底下沒有臟的鞋襪衣服或其他雜物,床鋪平整干凈,被子疊成方塊,書籍資料擺放有序,寢室地面始終保持整潔。每周或每十天、半月要定時曬洗衣服,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疾病防控意識。如果你們的寢室經常是陽光斜照,清風吹拂,你們每一位同學天天健健康康的,該是令我們做父母親的多麼欣慰的情景啊!
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理解,那就是讀書、交流、散步或旅遊,應該是閑暇時間或節假日的主流形式。我們從來都不反對上網、QQ聊天、手機收發簡訊什麼的,但我們非常反對左手用手機發送簡訊,右手在電腦上上網、視頻,中間還有電話鈴響個不停。我們不想將之定性為不健康,但他至少是亞健康的,亞健康實際是病變的前兆,發展下去的後果難以預料。何去何從,相信聰明的女兒會有一個清醒而又明智的判斷和選擇!
其次,就是前面提到的對大學本科四年時間的規劃與設計。從我們內心來講,不願意你背負時常拷問自己“四年以後我將會是什麼樣”的沉重十字架而學習和生活,但已經有無數鮮活的事實證明我們的擔心絕非多餘!我們現在還不能確知你對未來有無明晰而又切實可行的打算,如果有,我們將會很欣慰;如果還沒有或者還沒來得及想得非常清晰,我們覺得可能要認真思考一下。是渾渾噩噩四年,到頭來一無所有?還是把握四年,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將來找份不錯的工作?還是苦心研讀四年,刻苦自礪,將來輕輕鬆鬆考研?響鼓不用重錘敲,有規劃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想到了還要做到!把握好每一天,扎扎實實地做好該做的,如果你做到了,四年以後,再來從讀這封信的這一段,我想你一定會有別樣的體會!
再次,我們要著重提一下室友之間的相處。幾個人同處一室四年,註定了你們的姐妹情緣。全球有70多億人,為什麼單單是你們幾個聚在了一個宿舍?緣份啊!我們覺得你們相處最核心的兩個字是“寬容”。你們來自五個不同的省份,地域文化、風土人情、家庭背景、經濟狀況,特別是性格性情、價值取向不可能不存在差異,相處一室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和包容各自的差異性。起床時相互提個醒,替不方便的人帶個飯,外出盡量結伴而行,學習、生活相互照應,有喜悅相互分享,有難處相互分擔,涉及公眾和公益的事情大家各自盡力而為。你(們)不能做到改變別人性格,但你可以做到寬容!甚至能包容別人一些無法理解的小習慣、小怪癖,達到了這個境界,生活中就沒有解不開的心結!如果你們四年中始終相互謙讓,不斤斤計較小節,有一個健康的和諧的室友關系,對遠離你們的父母來講,該是多麼大的安慰!
另外,談大學生活,愛情是不需迴避的。18歲成人以後,你們同樣會遇到戀愛的問題。爸爸媽媽不是因循守舊的老封建,但我們要說,時機選擇非常重要!品味愛情就向就像體味鮮花的開放,梅花正因為有了春夏秋冬的風霜雨雪,才能散發出奇異的芳香。愛情無疑是朵奇葩,她必須有事業為根基,有學業、品德、操守、責任、理想等作為陽光、雨露、空氣和適量的養分,才能開出香氣沁人的帶露花朵。對於一個學生來說,,沒有任何豐富學生特質的愛情,是無根之苗、無源之水,註定沒有長久的生命力。我們的意思,不知聰明的姑娘你明白了沒有?我們認為現在還不是你們戀愛的最佳時機,是梅花就不要讓她在夏天開放。切記切記!你們工科班的女孩子本來就少,從不缺少闖勁的小男生,他們的攻勢之猛烈我們是能夠想像的,這可是考驗你們定力和免疫力的關鍵時期,我們相信你會把握自己的。
在爸爸媽媽緊張工作的日子裡,偶有閑暇,坐在辦公室里,我們會自然地想到我們的女兒。想像著你此時正背著書包行色匆匆地從一個課堂趕往下一個課堂。她依然保持著中小學時不遲到、不早退的良好習慣,課堂上她認真聽講,給她辛勤的老師最起碼的尊重;課間休息時,她會主動給老師續上一杯茶,在老師點上香煙後順便請教一下所疑惑的知識點;如果碰到嚴謹認真、上課喜歡點名的教授,她會嘹亮而自豪地應聲“到!”。這簡單的一聲應答,與上小學、中學時無數次的點名應答並沒有什麼兩樣,但讓在寂靜的辦公室里回想孩子的爸爸媽媽聽來卻如雷貫耳!
爸爸媽媽休息的日子,他們會坐在家中曬滿陽光的陽台上,清風徐拂,一杯綠茶冉冉地升起股清香,更是難以抑制對女兒的極度思念。我們會放上一段高中三年你最喜歡的那首《Kisstherain》,在幽談並略帶憂傷的旋律里,細細回味和想像自己的孩子假日的生活情景。他們的乖女兒起床可能略遲一點,但也不會超過早晨七點鍾,收拾停當後吃過早飯,然後去水房邊洗衣服和鄰近的同學聊上幾句,輕聲慢語或是朗朗的笑聲伴著清亮的水聲一起潺潺流動;之後,他們或去教室、圖書館看書、寫字,或是結伴去逛一下街,買些必需的生活學慣用品,順便奢侈一下,犒勞犒勞已經辛苦一周的自己,緊張而有序,閑暇而不懶散。當一天過完,新一節晚自修的鈴聲響起,她自豪地對自己說:“這個假日我依然沒有虛度!”達到這樣的境界,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任何,但我們要告訴你,天下所有的父母親想到這樣的一幕,是一定會禁不住淚流滿面的!我們會抹一抹眼睛,喝一口清茶,再一次淚流滿面!
在手機、電腦、網路這樣發達的年代,我們依然選擇這樣一種古老而原始的通信方式,不僅僅只是因為顯得莊重!我們沒有指望這封信成為你四年行動的指南或是行為規范,只是一個提醒、一個參考罷了。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行為方式、理想、目標、追求,只要是積極向上的,對你健康成長、成才有利,爸爸媽媽都會全力支持你的!我們奢望,這封信能是你四年簡單的計劃,同時更希望成為你四年以後交出來的一篇漂亮的總結!
順祝: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天天快樂!
親愛的爸爸媽媽
XXXX.X.X
寫給讀大學女兒的信篇三
心愛的女兒瀅:
你就要離開爸爸媽媽去過你為之努力了十多年的,你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了。爸爸媽媽在為你驕傲,為你自豪的同時,又有些擔心和不舍,有很多話要對你說,卻又頭緒很多,不知道從何說起。
我們知道,女兒大了,遲早會離開爸爸媽媽的,遲早會去過自己的生活的,但是,當這天不知不覺中逼近我們時,媽媽的確有些不知所措!你能有今天,很不容易,你想過你想要的生活,更加不容易,因為你比我們更加清楚的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比你聰明,比你能乾的人多的是,但是,這18年你卻跑到了她們前面,這些年來你辛勤的付出,媽媽都歷歷在目,我想寫一封信給你,告訴你盤旋在我腦中的想法。
大學將是你人生最重要的時光,在大學里你會發現學習的真諦。你以前經常會問到“這個課程有什麼用”,這是個好問題,但是我希望你理解:“教育的真諦就是當你忘記一切所學到的東西之後所剩下的東西。”我的意思是,最重要的不是你學到的具體的知識,而是你學習新事物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這才是大學學習的真正意義——這將是你從被動學習轉向自主學習的階段。所以,即便你所學的不是生活里所急需的,也要認真看待大學里的每一門功課,就算學習的技能你會忘記,學習的能力也是你受用終身的。
在大學里你要追隨自己的激情和興趣,選你感興趣的課程,不要困擾於別人怎麼說或怎麼想。在功課上要盡力,但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成績只不過是虛榮的人用以吹噓和慵懶的人所恐懼的無聊數字而已。
⑷ 打動了億萬父母!一封家書為何驚動教育部
一位大學新聞系教授,給自己即將走進大學的女兒寫了一封家書,家書的內容涵蓋包括道德、專業、知識以及戀愛各方面的問題和心語,這位父親名為吳輝,是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員新聞傳播系的一名副教授,而其女兒考取的是西南林業大學的英語專業。據吳輝自己介紹,這封家書在高考前的2月份就已經開始起草,吳輝經過很長時間的思索,用了長達數月的時間來精心打磨這封充滿父愛的情意特別的家書,經過前期的積累、中期執筆以及後期的審閱,吳輝終於在女兒高考前夜封筆,並在女兒高考之後將這封家書交到了女兒手中,而女兒進入大學後也並沒有忘記父親吳輝在家屬裡面的親切囑托,其不僅完成了雅思考試,還主動參加志願者服務,並遠赴魯甸地震災區進行志願服務,用真實的行動去響應父親的囑托。
經典是時間選擇的產物大學與高中最大的區別是,自由很多,揮霍自由的人也很多。希望你能利用這難得的自由,多讀些書。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喜歡閱讀,他們可以花很多時間逛街、淘寶、打游戲、網聊……就是不肯花時間安安靜靜地閱讀。我曾給學生寫過一條讀書寄語:“趁年輕,認認真真跟好書來一次熱戀。”我強調趁年輕,走上社會你就知道,抽出時間來讀書是多麼不易。我還強調讀好書,有些書確實害人,思想貧乏,內容平庸。讀書像交友,要仔細甄別,非善勿近。而上文就是這位父親給女兒的家書的部分節選,由於篇幅的原因不能全部摘錄,而至於為何會驚動教育部,那首先就是家書的內容與當下時代主流價值觀所貼合,除此之外也確實是家庭教育的典範,畢竟一個人能否成為國家之才最大的比重還是在於家庭教育。
⑸ 一位父親寫給女兒的信怎麼會驚動了教育部
【導讀】一位大學教授,給自己剛考入大學的女兒,寫了一封信。父親在信里對當時剛考上大學的女兒提了9點建議,涵蓋了道德、專業、知識、戀愛方方面面。這封信不僅打動了千萬父母,甚至還驚動了教育部,《人民日報》也轉發薦讀。甚至有網友建議:把這篇文章作為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第一課。
9、關於時間
不要總覺得年輕,干什麼事都還早。
時間最公平,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時光最易得,但也最不為人所珍惜。生活中常常聽人說,要把時間補回來。時間是補不回來的,浪費了就是浪費了。不要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干什麼事都覺得還早。
有道是「記得少年騎木馬,轉眼已是白頭人」。大學生的時間往往會消耗在兩個方面,一是社團活動,二是上網。適當參加社團活動,廣交朋友,增長見識,確是好事。但太多的課外活動,會使時間以各種光明正大的名義被浪費。
網路很便利,網路也很誤事。電腦、手機讓你時刻與外界保持聯系,也讓你時刻受到外界干擾。不妨在適當的時候,把網路關閉,讓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寶貝,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你親自去實踐。爸爸不能教會你所有,也不能陪伴你一生。時光流逝,生命不會常在;總有一天,別離會成永遠。希望這些建議能有益於你。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快樂幸福。你若安好,我便幸福。
值得推廣給天下為人父母去閱讀的一封感人至深的信,教育子女難得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