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時間安排問卷
1. 關於《學生作息時間分析與建議》問卷調查的開頭語以及要提問的問題
大學生作息情況調查問卷
你好!
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十分感謝您能參與此項調查研究。本問卷通過調查各位的作息情況來分析研究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此項問卷調查只是為學術研究目的,問卷調查採用匿名答案,我將對您提供的信息嚴格保密,調查數據僅作為研究分析之用,不給您帶來任何不利影響。感謝您的配合與支持!
1、您是否有一個詳細的作息時間表?
A.是
B.否
2、您認為有必要作一個作息時間表嗎?
A.有必要
B.沒必要
3、您早晨一般幾點起床(請在對應的方框內打√)
6
—
7
7
—
7
:
30
7
:
30
—8
8—8:30
8:30—9 9點以後
4、您一周有幾節課
(以45分鍾計):
A.10節以下
B.11—15節
C.16—20節
D.21-30節
E.31節以上
5、您的午睡情況(
請在對應的方框內打√)
不睡
偶爾睡下
半小時左
右
一小時左
右
≧半小時
6、您認為沒午睡對下午上課的影響:
A.很大
B.稍微有點
C.無影響
7、您晚上一般幾點休息(
請在對應的方框內打√)
10
點以
前
10
點
11
點
1點
12點
12點
1點
1點以後
8、您認為每天合理的睡眠時間是多少?
A.6h B.7h C.8h D.9h E.其他
9、您常在課余時間自習嗎?
A.經常
B.偶爾
C.很少
10、您常參加體育運動嗎?
A.經常
B.偶爾
C.很少
11、您每天上網時間大致是:
A.從不上
B.小於一小時
C.1—3小時
D.3—5小時
E.5小時以上
12、您對您的作息時間滿意嗎?
A.比較滿意
B.一般
C.不滿意
13、您每天的學習時間是多少
A.1小時以下
B.1~2小時
C.2~4 小時
D.4~6小時
E.6小時以上
14、您認為每天合理的學習時間是多少
A.1小時以下
B.1~2小時
C.2~4 小時
D.4~6小時
E.6小時以上
15、自習結束後您怎樣安排您剩餘的時間
A.繼續學習
B.馬上睡覺
C.做一些能放鬆自己的事,如:聽歌,看報紙等
16、您上課會打瞌睡嗎?
A.經常會
B.偶爾會
C.很少
D.其它
17、如果您打瞌睡,一般原因是?
A.睡眠不足
B.不想上課
C.其它
18、您覺得影響您作息時間的因素有什麼?(如:學業、戀愛、學生會工作等等)
19、您在周末一般主要進行什麼活動或者是怎樣安排周末的?
您的個人資料
:
年級:_________
性別:__________
再次謝謝您的配合!
調研小組:_____
調查員:_______
調查地點:______
年 月 日
2. 一份關於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問卷調查報告
寫調查結果咯,大致講一下現狀,然後可以給予一些對現在大學生的忠告、建議。
3. 大學生時間分配情況調查問卷問題設計
關於大學生方面的問卷模板,我經常去網題在線調查找
4. 大學生時間安排調查問卷應該設哪些問題
年齡
性別
籍貫
特長
興趣愛好
性格(內向
外向)
作息時間
擔任職務
家庭背景
5. 大學生如何利用課余時間調查提綱和相關方案
大學生課餘生活調查報告
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是過渡到成人的關鍵時刻、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理想場所。在這里,大學生生活、學習、成長、成才。進入象牙塔大學生群體有著充足的課余時間,據有關部門統計:除去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以每周40節課每節45分鍾計算,每周上課時間為1800分鍾,而課余時間為4920分鍾,幾乎是上課時間的3倍,那麼大學生是如何來處置這每周4920分鍾的課余時間的呢?而椐這次調查總結:絕大多數大學生課餘生活用在上網、運動、閱讀、看電影電視、外出逛街等;部分選擇在學習的同時做些兼職工作,增長閱歷,豐富知識,鍛煉自己。然而,並非每位大學生都能處理好學習、生活、社會活動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課余時間。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如何處理、協調這些學習與生活間矛盾,幫助大學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課餘生活,使得學習與實踐的時間分配達到最佳化。為此,我們對這一課題進行認真調查研究,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提出幾點建議。
研究方法
一.問卷
我制定了《大學生課餘生活調查問卷》。該問卷旨在了解大學生的課餘生活以及對其看法與感受。
問卷內容
1 被試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級。
2 大學生課余時間量調查。
3 大學生上自習的頻率。
4 大學生主要課余時間(除自習以外)的基本情況。
5 大學生期望及興趣愛好的課余活動情況。
6 大學生主要活動時間量安排情況。
二.隨機問卷
本次調查通過隨機問卷調查,採取自願填寫的形式。樣本容量為50份,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問卷50份。
三.數據分析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課余時間使用基本合理,能較好利課余時間;但是也有部分同學課余時間缺乏合理的安排,沉迷於電腦娛樂漩渦之中或者在無聊中徘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對身心造成了不利影響。
1本次調查對是否到圖書館,自習室去學習這個問題中:34.8%的學生是肯定的,查閱學習資料去圖書館的同學佔到61.3%以上。可見圖書館、自習室是大學生自習的主要場所,在大學生生活中有著重要地位,
2大學生主要課余時間安排,活動內容分布差異性大。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上自習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余自習」、「上網、玩游戲」、「社團活動」三項是大學生課余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形式。這表明,網路在大學生課餘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也鍾情於這種新興的娛樂休閑方式;大學生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學生在分配其他時間(占所有的32%)具有個體差異性,這主要是由個體興趣決定的。個體興趣自身具有娛樂性和消遣性的特徵,對滿足大學生課外業余活動和閑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大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和自身社會化不可或缺的途徑。
3課外學習的人很多
課外學習就是在學習本專業的同時,另外汲取知識。在這個知識爆炸、信息豐富的年代,有著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廣闊的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發現課外的學習是自己騰飛的重要基礎。通過課外學習使書本知識更加完善。四、六級等其他證件的獲得和平時的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課外學習是競爭中獲勝的籌碼,切身感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知識素養的重要性。
4社團活動多
社團是由大學生自己發起、管理、策劃、運行的組織。它的精彩之處就是它更接近我們,更懂得我們的需要;雖然也有些不盡人意之處,但它畢竟是我們自己做的,我們更能理解它的意義。社團活動能夠鍛煉同學們處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同學們的素質,為盡快實現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目標做出重要貢獻。加入社團已經成為大學生融入象牙塔的選擇,是培養交際能力的場所,這就是越來越多大學生青睞社團的原因。
5.從大學生課餘生活的安排的合理性出發,揭示課餘生活安排是否合理。
大學生對自己的課餘生活時間安排存在著不明確性,認為合理的只有20%,可見合理安排大學生課余時間成為了當前大學生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四 建議
(一)學校要為大學生創造好的環境
學校當然是學習的地方,這要求各高校必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好的「學風」和安靜的環境是一所高校必須達到的要求。當然學習的軟硬體設施都要能滿足大學生學習的需要,學校在教學設施上的投入要放在首位。好的「學風」形成既有學生的原因,也有學校的原因,這要求學校要從思想上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
(二)引導大學生積極安排課余時間
大學生趨向於認為課余時間應由個人去安排,無須學校去管。大學生希望課余活動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對於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各高校只能採取引導的方式,號召教師在課堂上,在學校的各種傳播媒介採取啟發誘導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安排課余。
(三)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餘生活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的一個重要特點,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它不僅僅是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各種活動的開展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以「社團」為「基地」展開:各「社團」開展與之有關的各項活動,他的優點是選擇性好,因為他的自主性強。
2、以院(系)為單位開展各種知識競賽與娛樂活動。它的優點是大眾化,沒個人只要感興趣就可以參加。
3、以班級或是寢室為單位展開。這類活動具有靈活性,時間與地點的限制條件少。這類活動可以促進同學間增進了解、發展友誼。
(四)對學生
大學校園的課餘生活豐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學活動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講座、討論會、學術報告、文娛活動、社團活動、公關活動等等。
要合理地安排課余時間,首先對自己在近期內的活動有一個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內要達到哪些目標,長遠目標是什麼,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麼,各種活動對自己發展的意義又有多大等等。然後做出最好的時間安排,並且在執行計劃中不斷地修正和發展。
合理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適度接觸社會,鍛煉自己或是證明著自己的抱負,可以選擇兼職。還應該積極的參加社會志願活動,諸如「無償獻血」、「學雷鋒活動」等社會愛心活動。這對培養自己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榮譽感、完善自己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積極的意義。
大學新生要善於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盡量培養自己有多種興趣愛好,如集郵、剪貼、垂釣等,這樣可以增添你的活動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實豐富、生機勃勃。若能夠擁有一項或多項自己有興趣而又擅長的愛好,那是再好不過的了。有些同學能寫得一手好書法,或製得出精妙的手工藝品,這無疑會給他們的人生增添無窮的樂趣,也有利於建立自信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課余時間僅是大學生活中的一部小插曲,但卻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觀念。他們以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來填充和豐富他們的課余時間,展示了他們以怎麼樣的態度對待生活。身為21世紀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通過積極參與大學的課余活動,獲得知識的同時,增強自主創新意識,提高社會應變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素質,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增強實際動手能力。
6. 大學生課外時間分配調查報告
主要活動形式。由於大學學習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余活動不再是傳統的「三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調查結論相比,「上網、玩游戲」、「聊天、社交」成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大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兩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網路在大學生課餘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也鍾情於這種新興的娛樂休閑方式;大學生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學生在分配其他時間(占所有的32%)具有個體差異性,這主要是由個體興趣決定的。個體興趣自身具有娛樂性和消遣性的特徵,對滿足大學生課外業余活動和閑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大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和自身社會化不可或缺的途徑。例如大學生對文學類課外讀物的興趣,滿足了他們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生活,並藉以抒發和寄託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達自己對生活憧憬的美好意願和情感,這對他們強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聯系在一起。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大學生對文學類讀物的過多重視,而埋頭於對他人生活的解讀,忽視了自己的現實生活,這也顯然不利於大學生個體素質的提高。
4.大學生每天主要活動時間(除上自習)量安排情況。活動種類多,時間安排量差異性也明顯
【8-11題】你用於下列項目的時間平均每天會有多少?
a)課外學習A.1~2小時B.2~3小時C.3~4小時D.4~5小時
【調查分析】課外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在學習本專業的同時,另外汲取知識。在這個知識爆炸、信息豐富的年代,有著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廣闊的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發現課外的學習是自己騰飛的重要基礎。通過課外學習使書本知識更加完善。四、六級等其他證件的獲得和平時的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課外學習是競爭中獲勝的籌碼,切身感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知識素養的重要性。
b)使用電腦A.少於1小時B.1~2小時C.2~3小時D.3~4小時E.更
多
【調查分析】從統計數據看,使用電腦時間過少,仍然是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苦惱。盡管各個學校都有微機房和電子閱覽室,但由於各校教學資源免費開放力度不足和學生經濟支付能力的限制,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特別是經濟困難家庭的同學,得不到充裕的上機操作和實踐、練習機會。這與信息化社會對當代大學生信息素養有著較高要求的現實存在較大落差,希望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能高度重視這種現象,迅速採取有效措施改變這種現狀。
12.你參加的或參加過的學校社團有幾個?
A.0個B.1個C.2個D.3個或以上
【調查分析】社團是由大學生自己發起、管理、策劃、運行的組織。它的精彩之處就是它更接近我們,更懂得我們的需要;雖然也有些不盡人意之處,但它畢竟是我們自己做的,我們更能理解它的意義。社團活動能夠鍛煉同學們處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同學們的素質,為盡快實現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目標做出重要貢獻。加入社團已經成為大學生融入象牙塔的選擇,是培養交際能力的場所,這就是越來越多大學生青睞社團的原因。
5.從大學生課餘生活的安排的合理性出發,揭示課餘生活安排是否合理。
【19】你覺的你的課余時間是否安排合理
A:基本合理B:不合理C不知道
【調查分析】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大學生對自己的課餘生活時間安排存在著不明確性,認為合理的只有20%,可見合理安排大學生課余時間成為了當前大學生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對比:相比湖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和重慶工學院,總體差異不大,但是在大學生每天主要活動時間(除上自習)量安排情況,活動種類,時間安排量差異性也比較明顯。在南昌地區的大學生安排的活動種類比較單一,而在湖南,重慶活動種類較多,時間安排量相對於南昌地區比較均衡,沒有特別側重點,這與大學生全面發展相符。而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差異就是在每天平均使用的電腦時間。在南昌地區有明顯趨少的現象,而在湖南、重慶每天平均使用電腦1-2小時竟達43.4%.可見電腦在這些發達地區普及率更高,更加重視信息化社會對當代大學生信息素養的熏陶。這也正面反映了南昌市信息發展的滯後性,有待進步提高。
四建議
A:給學校與社會
(一)學校要為大學生創造好的環境
學校當然是學習的地方,這要求各高校必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好的「學風」和安靜的環境是一所高校必須達到的要求。當然學習的軟硬體設施都要能滿足大學生學習的需要,學校在教學設施上的投入要放在首位。好的「學風」形成既有學生的原因,也有學校的原因,這要求學校要從思想上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
(二)引導大學生積極安排課余時間
大學生趨向於認為課余時間應由個人去安排,無須學校去管。大學生希望課余活動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對於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各高校只能採取引導的方式,號召教師在課堂上,在學校的各種傳播媒介採取啟發誘導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安排課余。
(三)聽聽大學生的「聲音」
從主客觀雙方具體情況來看,大學生課余時間中存在著學校、社會客觀條件的制約性與學生主觀需求的多樣性的矛盾。大學生希望「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健全各種管理制度來加以引導」,而且大學生也熱切要求能利用課余時間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參加社會上的實踐活動,從而了解社會,培養自己的能力,為日後能有效地勝任各項工作打下基礎。大學生這些主觀需求是當今社會、經濟生活的現實狀況所決定的,是合理的、必然的,所以學校對此應予以重視。即使學校現階段的客觀條件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性,但我們必須作出行動,作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選擇,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改善並創造條件,逐步滿足學生的多重需求。
(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餘生活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的一個重要特點,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它不僅僅是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各種活動的開展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