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葯大學教授名單
Ⅰ 黑龍江中醫葯大學考研導師都有誰呢
1、黑龍江中醫葯大學考研都有哪些專業可以去研招網或者學校官網查看【碩士專業目錄】。 2、網路搜索《黑龍江中醫葯大學201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也可找到。
Ⅱ 中國中醫研究院客座教授名單
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如果真是這個名字,那就是假冒的。
客座教授請小心辨別。
Ⅲ 最全國家級名老中醫名單(含第一、二、三、四、五批)。
部分名單:
1、丁書文,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11月生,山東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64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東名老中醫。
2、丁鍔,男,漢族,中共黨員,1934年12月生,安徽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55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名中醫。
3、丁櫻,女,漢族,中共黨員,1951年2月生,河南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7 年 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省名中醫。
4、馬駿,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5月生,安徽中醫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56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名中醫。
5、王玉,女,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3月生,吉林省中醫葯科學院主任醫師。1967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吉林省名中醫。
6、王永鈞,男,漢族,中共黨員,1935年1月生,杭州市中醫院主任醫師。1954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醫。
7、王自立,男,漢族,中共黨員,1936年9月生,甘肅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54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甘肅省名中醫。
8、王行寬,男,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3月生,湖南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南省名中醫。
9、王慶國,男,漢族,中共黨員,1952年10月生,北京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69年 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0、王伯祥,男,漢族,中共黨員,1924年12月生,湖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54年 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北中醫大師。
11、王坤根,男,漢族,中共黨員,1945年10月生,浙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1961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醫。
12、王常綺,男,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10月生,青海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63年1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青海省全省名醫。
13、王晞星,男,漢族,中共黨員,1959年3月生,山西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76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西名醫。
14、王輝武,男,漢族,中共黨員,1943年8月生,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教授。1971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重慶市名中醫。
15、王新陸,男,漢族,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1949年10月生,山東中醫葯大學教授。1976年1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東省名中醫葯專家。
16、毛德西,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10月生,河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59年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中醫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17、田德祿,男,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4月生,北京中醫葯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3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8、白長川,男,漢族,中共黨員,1944年2月生,大連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1962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遼寧省名中醫。
19、白鳳鳴,男,蒙古族,中共黨員,1939年11月生,遼寧省蒙醫醫院主任醫師。1956年6月起從事蒙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遼寧省名中醫。
20.、皮持衡,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12月生,江西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西省名中醫。
21、邢世瑞,男,漢族,中共黨員,1935年9月生,寧夏回族自治區葯品檢驗所主任葯師。1960年8月起從事中醫葯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寧夏回族自治區名中醫。
22、朴炳奎,男,朝鮮族,中共黨員,1937年1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1959年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23、危北海,男,漢族,中共黨員,1931年6月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1961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
24、劉亞嫻,男,漢族,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1944年6月生,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0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北省名中醫。
25、劉沈林,男,漢族,中共黨員,1949年12月生,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5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
26、劉啟泉,男,漢族,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1956年10月生,河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4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河北省名中醫。
27、劉茂才,男,漢族,中共黨員,1937年10月生,廣州中醫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教授。1963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
28、劉寶厚,男,漢族,中共黨員,1932年4月生,蘭州大學第二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2年4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甘肅省名中醫。
29、米子良,男,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7月生,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1957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內蒙古自治區名中醫。
30、孫申田,男,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3月生,黑龍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主任醫師。1961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中醫。
31、孫良佐,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7月生,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64年1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名老中醫。
32、孫郁芝,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5月生,山西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59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西名醫。
33孫樹椿,男,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7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主任醫師。1964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34、買買提艾力·阿木提,男,維吾爾族,無黨派人士,1941年4月生,新疆喀什地區維吾爾醫醫院主任醫師。1956年6月起從事維醫臨床工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民族醫名醫。
35、嚴世芸,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5月生,上海中醫葯大學教授。1964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上海市名中醫。
36、杜建,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2月生,福建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福建省名中醫。
37、李文瑞,男,漢族,中共黨員,1927年11月生,北京醫院主任醫師。1949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38、李延,男,漢族,中共黨員,1942年4月生,黑龍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62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中醫。
39、楊震,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6月生,西安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1959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陝西省名老中醫。
40、吳光炯,男,漢族,1944年10月生,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970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貴州省名中醫。
41、吳熙,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10生,福州吳熙婦科中醫院主任醫師。1957年 3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福建省名中醫。
42、邱健行,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2月生,廣東省第二中醫院主任醫師。1965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
43、何成瑤,女,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4月生,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74年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貴州省名中醫。
44、余瀛鰲,男,漢族,中共黨員,1933年3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1958年5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首都國醫名師。
45. 汪受傳,男,漢族,中共黨員,1946年5月生,南京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70年7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
46、沈自尹,男,漢族,中共黨員,1928年3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1955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上海市名中醫。
47、張士卿,男,漢族,中共黨員,1945年6月生,甘肅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70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甘肅省名中醫。
48、張小萍,女,漢族,中共黨員,1944年9月生,江西中醫葯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 7 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西省名中醫。
49、張之文,男,漢族,中共黨員,1937年2月生,成都中醫葯大學教授。1963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四川省名中醫。
50、張永傑,男,漢族,中共黨員,1956年12月生,海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1977年 11 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Ⅳ 湖南中醫葯大學有名的老師有哪些
常小榮,女,山西來壺自關人,1956年6月生,漢族,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1978年畢業於湖南中醫學院醫療本科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任湖南中醫葯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針灸學教研室主任,湖南中醫葯大學針灸推拿學省級重點學......
劉塔斯,女,中葯鑒定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湖南中醫葯大學葯學院中葯鑒定教研室主任、生葯學教研室主任、中葯生物技術二級科研實驗室主任:全國中葯鑒定學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 中華中醫葯學會中葯鑒定分會委員, 中華中醫葯學......
Ⅳ 今年廣州中醫葯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名單
你可以到廣中醫的研究生招生網去下載專業目錄,上面有詳細的導師名單和研究方向,還有報考的考試科目。
Ⅵ 中國中醫葯大學排名
中醫葯大學排名如下:
1、北京中醫葯大學
簡稱「北中醫」,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葯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211工程、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始建於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准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葯院校。
1993年,更名為北京中醫葯大學;在2000年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並,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葯大學。學校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葯學3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在學科評估中,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均為全國第一獲A+評級。
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48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作為中醫葯學的老大哥,學校在國際上也是享又盛譽,每年畢業生的就業率也非常高。
2、上海中醫葯大學
簡稱「上中醫」,建於1956年,由周恩來總理親自任命校長,是新中國誕生後國家首批建立的中醫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與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第一所中醫葯院校。
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其中中醫學、中葯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在第四次學科評估中,中葯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合三個學科全部進入最高等級的A+檔排名全國第一,是全國中醫院校中唯一取得3個A+學科的高校。
臨床醫學、葯理學與毒理學進入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此外還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2個。在中醫葯領域,學校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3、南京中醫葯大學
南京中醫葯大學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共建高校,始建於1954年,是全國建校最早的高等中醫葯院校之一,享有「高等中醫教育的搖籃」的美譽。學校現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臨床醫學、葯理學與毒理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中醫學、中葯學、中西醫結合三個主幹學科均進入A類;中葯學更是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學校位於南京,雖然在省內高校眾多,但學校依舊以其特色獲得行業認證。
4、廣州中醫葯大學
廣州中醫葯大學是是新中國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葯高等學校之一,先後直屬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領導,2000年轉由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現為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單位,2017年入選首批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擁有擁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點4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點19個。中醫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同時中醫學也是國家重點學科;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在學科評估中中西醫結合為A-,其他相關專業也不差。學校位於廣州,事業我國對外發展中醫葯學的一個重要窗口。
5、成都中醫葯大學
成都中醫葯大學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共建,入選國家「雙一流」。學校創建於1956年,原名成都中醫學院,是我國最早的四所中醫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為成都中醫學院。
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中葯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中醫婦科學),省部級重點學科44個;有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葯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學科評估中,中醫學、中葯學、中西醫結合均為B級,也是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高級中醫葯人才,多個第一誕生於此,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
5、天津中醫葯大學
天津中醫葯大學與成都中醫葯大學並列第五,學校創建於1958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中醫高等院校之一,2006年更名為天津中醫葯大學。學校現有16個學院、1個學部、1個研究院所、3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學校中葯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還有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23個;在學科評估中,學校的中葯學也是被評為A-、中醫學評為B+,實力非常厲害。
(6)中醫葯大學教授名單擴展閱讀
中醫學畢業生六大就業方向:
1、中醫臨床醫療工作。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醫療衛生單位如各級中醫院、各級綜合性醫院中醫科等部門從事中醫臨床醫療工作。由於競爭激烈,目前本科畢業生留在大城市大醫院從事臨床工作的機會較少,主要去向為縣級、鄉鎮級醫院。
2、科研教育工作。畢業生可選擇在中醫科研機構或高等院校從事科學研究、教育等工作。
3、中葯研製、開發或葯物銷售工作。畢業生可選擇在葯廠或醫葯公司從事中葯研製、開發或葯物銷售工作。
4、國內升學或出國留學深造。提升綜合能力與學歷層次,增加擇業資本,提升就業競爭力。研究生畢業再就業,相對會容易許多。
5、中醫養生等預防保健機構。近年來,中醫養生大受青睞,擅長針灸的學生可以考慮這個就業渠道。
6、轉向全科醫生。隨著農村、社區醫療事業的發展,選擇在社區、街道醫院或基層醫療工作單位做全科醫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在偏遠的中小城市、縣城或鄉村,這方面的人才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Ⅶ 天津中醫葯大學中醫內科導師名單
我和你一樣!今年也是天中的中醫內科
Ⅷ 求北京中醫葯大學中日友好醫院研究生導師名單,尤其是中西醫結合專業導師名單,有知道的師兄師姐,拜託了
葉曉蘭 田春萍
Ⅸ 成都中醫葯大學有哪些教授
1、馮儉,1963年生,廣東省廣州市人。1984年畢業於成都中醫葯大學,1997年獲碩士學位,2001~2002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葯學院作高級訪問學者。現任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科技處副處長,教授,主任葯師,碩士生導師。
2、彭德忠(成都中醫葯大學教授)男,1965年生,四川省眉山人,中醫推拿學教授,碩士生導師[1],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推拿學帶頭人,四川省中醫葯管理局推拿學學術帶頭人 ,現任成都中醫葯大學推拿教研室主任、四川省針灸學會推拿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
3、盧先明,男,1950年生,重慶市城口縣人。1975年畢業於成都中醫學院葯學系,留校工作。博士生導師。曾任學校中葯標本中心主任,中葯博物館館長,全國中醫葯院校中葯標本館專委會理事長。
4、楊天鵬,男,(1902~2005),漢族,四川省安岳縣姚市鎮人,主任中醫師。中國中醫葯學會骨傷科分會第一屆、第二屆理事會顧問。成都骨科醫院名譽院長,成都中醫葯大學教授。
5、克明,男,1955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82年畢來於成都中醫學院醫學系,1986年研究生畢業於成都中醫葯大學中醫婦科專業,獲醫學碩士學位,留校在臨床醫學院婦科教研室任教。現任成都中醫葯大學婦科教授、博士生導師、黨支部書記,兼任中華全國中醫葯學會會員及四川省婦科專委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
Ⅹ 211 985大學名單中有醫學院的有哪些
211及985大學中醫學類院校名單為:
1、北京中醫葯大學內
2、中國葯科大學
3、天津醫科容大學
4、南京醫科大學
5、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6、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
7、第四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
北京中醫葯大學,簡稱「北中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葯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設,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院校。
北京中醫葯大學始建於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准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葯院校。1971年,學校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並;1977年,兩院分開,分別恢復獨立辦學;199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中醫葯大學;1996年,學校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有和平街校區、望京校區和良鄉校區3個校區,佔地面積108.30萬平方米,下設14個教學單位,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非直屬附屬醫院8個,教學醫院8個,設有12個本科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