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2011計劃大學名單

2011計劃大學名單

發布時間: 2021-02-01 21:21:04

❶ 2011計劃高校名單有南京工業大學嗎

教育部2011計劃還都在審批吧,中央直屬高校每校限報1項,地方教育部門限報2項。和211不一樣。2011是看項目,不看學校的,項目好就給批,一個項目也大多是N多個學校和企業聯合發起的。

❷ 成都一本大學名單

1、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四川大學),以下簡稱「四川」,是教育部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高水平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級別的組織系統,建立世界級的大學,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列入國家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優秀醫生教育計劃。

2、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電子科學技術大學位於四川省會成都。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聯合創辦。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建設大學」(甲級)院校。

通過電子郵件和電子郵件被評選為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和「優秀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成員。這是一個多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覆蓋整個電子學科,與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工程為核心,工程為核心,科學和技術的滲透,科學、工程、管理、文科、醫學協調發展,被稱為「中國電子大學的先驅。」

3、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是教育部、中國鐵路總公司、四川省、成都市共建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是首批進入國家「雙頂」「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111工程」、「2011」計劃「卓越計劃」,重點建設和研究大學,研究生院是第二個4+4,中央精英大學聯盟的主要成員和國家建設高水平規劃培訓專業的研究生課程,西藏大學的學院和大學。

4、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省會成都。西南財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劃」。

國家高水平公立研究生院建設工程、中國政府外國留學生獎學金接收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是一所以經濟管理為主體、金融為重點的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中國金融人才庫」。

5、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金冠城」成都。它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入選「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和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研究生項目,學院和大學國家重點學科,在全國高校深化改革的創新教育模式,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根據地質、能源、資源、科技、環境科學為優勢,在化工、重點大學材料等專業學科。

❸ 2011計劃高校名單什麼時候出啊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也稱「2011計劃」,是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中國高版等教育系統又一項權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戰略舉措。

該項目是針對新時期中國高等學校已進入內涵式發展的新形勢的又一項從國家層面實施的重大戰略舉措。實施該項目,對於大力提升高等學校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3年,認定實施的協同創新計劃項目35個,其牽頭高校成為首批「2011計劃」入選的高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技司〔2013〕35號文件(1)附件名單,入選的牽頭高校共有32所:

面向科學前沿類:

  • 武漢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北京大學

  • 南京大學

  • 天津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四川大學

  • 西北大學

  • 面向文化傳承創新類:

  • 中國人民大學

  • 南開大學

  • 中國政法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武漢大學

  • 南京大學

  • 面向行業產業類:

  • 中南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同濟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浙江大學

  • 江南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面向區域發展類:

  • 蘇州大學

  • 南京工業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首都醫科大學

  • 東北大學

  • 浙江工業大學

  • 河南農業大學

  • 湖南農業大學

  • 雲南農業大學

❹ 吉林省的高校入選2011計劃的有哪幾所

吉林省2013、2014年入選2011計劃的高校有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兩所。
一、2013年首批專(14所)
國務院認屬定實施的協同創新中心共14所成為首批「2011計劃」:
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牽頭高校中國政法大學,主要協同單位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等
二、2014年第二批(24所)
2014年度「2011協同創新中心」名單(文化傳承創新類):
1、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核心協同單位分別是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南大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部考試中心、安徽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2、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核心協同單位分別是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安徽大學、北京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山大學等

❺ 2011計劃高校名單有多少個,什麼時候才能確定公布

2013年1月28日,國家「2011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發布了《關於公布2012年度「2011計劃」專家初審結果的通知》(教技司【2013】35號)。其中面向科學前沿類協同創新中心8個,面向文化傳承創新的有6個,面向行業產業類的有11個,面向區域發展類的有10個,共35個。兩全其美網校城特邀獨立評論員認為,在全國首批國家級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初步評審中,武漢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均有2個牽頭協同創新中心進入首批名單,成為最大贏家;清華大學以零個入選爆出最大冷門;西北大學、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北外、江南大學、蘇州大學、南京理工、首都醫科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湖南農大、雲南農大成為黑馬。以下為通過專家初審的全部35個協同創新中心和牽頭高校名單:
一、面向科學前沿類的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及牽頭高校名單

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協同創新中心 武漢大學
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大學
人工微結構與量子調控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大學
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 天津大學
玉米水稻小麥生物學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農業大學
生物治療協同創新中心 四川大學
大陸構造協同創新中心 西北大學

二、面向文化傳承創新類的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及牽頭高校名單

社會轉型與社會管理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協同創新中心 南開大學
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文化「走出去」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外國語大學
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 武漢大學
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大學

三、面向行業產業類的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及牽頭高校名單
有色金屬先進結構材料與製造協同創新中心 中南大學
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科技大學
宇航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哈爾濱工業大學
先進航空發動機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未來飛行器設計與製造共性基礎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西北工業大學
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 同濟大學
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學
高端製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學
煤炭資源化利用發電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浙江大學
食品安全與營養協同創新中心 江南大學
未來媒體網路協同創新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

四、面向區域發展類的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及牽頭高校名單

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 蘇州大學
先進生物與化學製造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工業大學
廣東高端製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華南理工大學
煤的新型高效氣化與規模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學
腦重大疾病防治協同創新中心 首都醫科大學
高端醫療影像裝備及應用協同創新中心 東北大學
綠色制葯協同創新中心 浙江工業大學
中原經濟區小麥玉米兩熟高產高效協同創新中心 河南農業大學
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現代化生產協同創新中心 湖南農業大學
生物多樣性與雲南特色農業協同創新中心 雲南農業大學

❻ 教育部2011計劃高校有哪些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也稱「2011計劃」,是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中國高等教專育系統又一項屬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戰略舉措。

該項目是針對新時期中國高等學校已進入內涵式發展的新形勢的又一項從國家層面實施的重大戰略舉措。實施該項目,對於大力提升高等學校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3年,認定實施的協同創新計劃項目35個,其牽頭高校成為首批「2011計劃」入選的高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技司〔2013〕35號文件(1)附件名單,入選的牽頭高校共有32所:

面向科學前沿類:

  • 武漢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北京大學

  • 南京大學

  • 天津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四川大學

  • 西北大學

  • 面向文化傳承創新類:

  • 中國人民大學

  • 南開大學

  • 中國政法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武漢大學

  • 南京大學

  • 面向行業產業類:

  • 中南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同濟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浙江大學

  • 江南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面向區域發展類:

  • 蘇州大學

  • 南京工業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首都醫科大學

  • 東北大學

  • 浙江工業大學

  • 河南農業大學

  • 湖南農業大學

  • 雲南農業大學

❼ 2011計劃高校名單有寧波大學嗎

首批: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蘇州大學,四川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津大學

❽ 什麼是2011工程大學我指的不是211哦。這些學校全國一共有幾所求解答。

你說的應該是「2011計劃」,即「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和回「211工程」、「985工程」不同,這答次國家重點扶持的不再是某一所大學,而是一批跨界式的新型主體——協同創新中心。比如首批名單中名列首位的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物理所聯合組建的,其中任何一家在國際量子研究領域都有頂尖實力,但按照「2011計劃」的要求,不允許三家單打獨斗,而是必須組團參賽,該中心集中了20名院士和數百名科技精英。

2013年4月,教育部公布14個協同創新中心入選「2011計劃」。

❾ 2011工程大學有哪些不是211哦。

據了解,抄2012年3月,教育部、財襲政部下發了《關於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決定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是貫徹落實胡xx總書記清華大學百年校慶重要講話精神、繼「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後中國高等教育又一項重大戰略舉措。首批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名稱和牽頭單位為:南昌大學的MOCVD裝備與工藝協同創新中心,江西師范大學的功能材料與精細化學品協同創新中心等10家單位。
目前為止名單還未公布,具體情況你應該網路「2011計劃」,這樣會搜索更多信息。以下是網友對「2011計劃」名單猜想,僅供參考。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復旦大學
浙江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中山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武漢大學
四川大學
中南大學
廈門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吉林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蘭州大學
同濟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東南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❿ 「2011計劃」是什麼入選的高校有哪些

「計劃」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又一項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戰略舉措。實施該項目,是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戰略舉措,是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大行動。

入選高校:

(1)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北京大學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2011計劃」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

(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由中國科學院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

(3)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HIT),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

(4)天津大學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確定的16所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教育部、天津市、國家海洋局共建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111計劃」 。

(5)中國政法大學,簡稱「法大」,位於中國北京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入選中國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1計劃」、「111計劃」。

2011年4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發表講話時提出了「推動協同創新」的理念和要求。為落實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精神,2012年5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聯合召開工作會議,正式啟動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也就是「2011計劃」。

(10)2011計劃大學名單擴展閱讀: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基本原則:

1.需求導向,緊密圍繞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需求,通過協同創新,重點研究和解決國家急需的戰略性問題、科學技術尖端領域的前瞻性問題以及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公益性問題。

2.全面開放,面向各類高等學校開放,不限定范圍,不固化單位,廣泛吸納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以及國際創新力量等,形成多元、開放、動態的組織運行模式。

3.深度融合,引導和支持高等學校與各類創新力量開展深度合作,探索創新要素有機融合的新機制,促進優質資源的充分共享,加快學科交叉融合,推動教育、科技、經濟、文化互動,實現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

熱點內容
大學生誠信論文題目 發布:2025-08-28 11:17:43 瀏覽:844
2017寧波大學開學時間 發布:2025-08-28 10:59:48 瀏覽:880
中北大學副教授工資 發布:2025-08-28 10:50:07 瀏覽:803
985大學生抽煙怎麼辦 發布:2025-08-28 10:50:07 瀏覽:34
南京師范大學自然地理考研招生簡章2014 發布:2025-08-28 10:48:31 瀏覽:175
清華大學數學考研真題 發布:2025-08-28 10:47:46 瀏覽:166
吳旻武漢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教授 發布:2025-08-28 10:35:41 瀏覽:569
碩士研究生導師體會 發布:2025-08-28 10:35:31 瀏覽:13
家長和大學老師聊什麼 發布:2025-08-28 10:34:08 瀏覽:129
北京師范大學語文老師 發布:2025-08-28 10:32:42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