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名單
Ⅰ 清華大學數學系分數
清華大學數學系山東2015年最低錄取分數線是673分,2014年是675分,2013年是669分。
清華大學由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權育部直屬,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是C9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成員,中管副部級建制。
截至2014年3月31日,清華大學正在運行的科研機構共322個,其中政府部門批准建立的科研機構共123個,包含國家實驗室(籌)1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7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3個。
Ⅱ 清華大學數學專業的碩士生導師都有誰啊
清華的老師都帶研究生的。
開這個課的老師我知道有葛余博,葉俊,王曉峰,梁恆。恩,後三者感覺不錯,第一個有點老慢吞吞的。
Ⅲ 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和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有什麼區別
中國現代著名數學家胡明復、馮祖荀、姜立夫、陳建功、熊慶來、蘇步青、江澤涵、許寶騄、華羅庚、陳省身、林家翹、吳文俊、陳景潤、丘成桐、馮康、周偉良、蕭蔭堂、鍾開萊、項武忠、項武義、龔升、王湘浩、伍鴻熙、嚴志達、陸家羲、蘇家駒、王菊珍、谷超豪、王元、潘承洞、魏寶社、高揚芝、徐瑞雲、王見定、呂晗、范盛金、楊武之、錢寶琮、盧慶駿、曾炯。華羅庚華羅庚,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華羅庚1924年初中畢業之後,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他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專家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應蘇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後刻苦自學。1930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錄。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陳景潤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並在華羅庚教授指導下從事數論方面的研究。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貴陽民族學院、河南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教授,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數學季刊》主編等職。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這一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引用。這項工作,使之與王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獲得197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其後對上述定理又作了改進,並於1979年初完成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16,受到國際數學界好評。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技術、人類生活密切關系等問題也作了研究。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共產黨員。1919年蘇步青中學畢業後赴日本留學。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數學系,後入該校研究生院,1931年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1931年3月應著名數學家陳建功之約,載著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的理學博士榮譽回國,受聘於國立浙江大學,先後任數學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訓導長和教務長。1976年美國數學代表團訪華團在總結中指出,在浙江大學曾建立了「以蘇步青為首的中國微分幾何學派」。享有世界聲譽的德國數學大家布拉須蓋是蘇步青的導師窪田先生留學德國時的同學,早在1934年蘇步青發表了創造性的「構造性微分幾何」之後,就對在漢堡留學的中國學生曾炯說過:「蘇步青是東方第一個幾何學家!」至1952年10月,因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他才有點不太情願地到了上海復旦大學數學系任教授、系主任,後任教務長、副校長和校長。他曾任多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職。2003年3月17日16時4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國際著名數學大師,沃爾夫數學獎得主,陳省身1931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1934軍獲碩士學位.1934年去漢堡大學從Blaschke學習.1937年回國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研究員.1949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學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為名譽教授,仍繼續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數學研究所所長,其後任名譽所長。陳省身的主要工作領域幾何學及其相關分支.還在積分幾何,射影微分幾何,極小子流形,網幾何學,全曲率與各種浸入理論,外微分形式與偏微分方程等諸多領域有開拓性的貢獻.陳省身本有極多榮譽,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1)及國家科學獎章(1975),倫敦皇家學會國外會員(1985),法國科學院國外院士』(1989),中國科學院國外院士等。榮獲1983/1984年度Wolf獎,及1983年度美國科學會Steele獎中的終身成就獎.僅次於哥德爾的邏輯數學大師,王浩1943年於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畢業。1945年於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哲學部畢業。1948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0~1951年在瑞士聯邦工學院數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51~1953年任哈佛大學助理教授。1954~1961年在英國牛津大學作第二套洛克講座講演,又任邏輯及數理哲學高級教職。1961~1967年任哈佛大學教授。1967年後任美國洛克斐勒大學教授,主持邏輯研究室工作。1985年兼任中國北京大學名譽教授。1986年兼任中國清華大學名譽教授。50年代初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後又被選為不列顛科學院外國院士,美籍華裔數學家、邏輯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哲學家。4.著名數學家力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林家翹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41年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碩士學位。1944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3年起先後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教授、學院教授、榮譽退休教授。林家翹教授曾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Timoshenko獎,美國國家科學院應用數學和數值分析獎,美國物理學會流體力學獎。他是美國國家文理學院院士(1951),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2),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從40年代開始,林家翹教授在流體力學的流動穩定性和湍流理論方面的工作帶動了整整一代人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探索。從60年代開始,他進入天體物理的研究領域,開創了星系螺旋結構的密度波理論,並為國際所公認。1994年6月8日當選為首批中國科學院外籍士。5.我國泛函分析領域研究先驅者,曾遠榮1919年入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留美預備部,一直讀到1927年7月。由於學習成績優異,先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及耶魯大學學習並研究數學,1933年取得博士學位。1934年8月至1942年7月一直任教於清華大學(1938年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1950年2月,受國立南京大學數學系系主任孫光遠教授寫信聘請到南京大學任教直至退休,曾在南京大學建立國內最早的計算數學專業。長期從事泛函分析研究,是我國開展這一領域研究的先驅者之一,在廣義逆等研究領域成就卓著。6.我國最早提倡應用數學與計算數學的學者,趙訪熊1922年考取北京清華學校。當時清華學校是公費留美預備學校,競爭激烈,在江蘇只招3名學生,他在眾多考生中名列榜首。畢業後即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機系學習。他1930年在電機系畢業,被哈佛大學數學系錄取為研究生,且於1931年獲碩士學位。1933年他受聘回國在清華大學數學系任教,1935年被聘為教授,從此一直在清華大學任教,參與創國內第一個計算數學專業。趙訪熊於1962年和1978年先後兩次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1980-1984年兼任新成立的應用數學系主任,並受聘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委員。他擔任過中國數學會理事、名譽理事。1978年至1989年擔任第一、二屆計算數學學會理事長及第三屆名譽理事長和《計算數學學報》主編等一系列職務。數學家,數學教育家。我國最早提倡和從事應用數學與計算數學的教學與研究的學者之一。自編我國第一部工科《高等微積分》教材。在方程求根及應用數學研究方面頗有建樹。7.著名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吳大任1930年與陳省身以最優等成績在南開大學畢業,考取清華大學研究生,1933年夏,在姜立夫的鼓勵下,吳大任參加了中英庚款第一屆公費留學考試,被錄取到英國學習。他本想到劍橋大學攻讀,因抵倫敦時間錯過了該校入學的時機,改入倫敦大學的大學學院,注冊為博士研究生。1937年9月初,吳大任到武漢大學任教,之後即隨武漢大學遷到四川樂山。後來長期擔任南開大學領導工作與教學工作,著、譯數學教材及名著多種。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研究領域涉及積分幾何、非歐幾何、微分幾何及其應用(齒輪理論)。1981年他任國家學位委員會第一屆數學組成員,《中國大網路全書數學卷》編委兼幾何拓撲學科的副主編以及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第一和第二屆委員。8.著名數學家,北大教授,庄圻泰1927年考入清華學校,193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1934年,熊慶來教授接受庄圻泰為自己的研究生,1936年於該校理科研究所畢業。1938年獲法國巴黎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曾任雲南大學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後,庄圻泰留任北京大學。此後除繼續擔任復變函數課程的教學任務外,他還陸續講過保角變換,擬保角變換,整函數與亞純函數等專業課。九三學社社員。長期從事函數論研究,在整函數與亞純函數的值分布理論上取得重要成果。著有《亞純函數的奇異方向》,合編《AnalyticFunctionsOfOneCom·plexVariable》(在美國出版)
Ⅳ 清華大學數學專業考研考那些科目
清華大學數學專業考研的考試科目為: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③643 數學分析④840 高等代回數。答
數學專業的研究方向有:
(01)基礎數學;
(02)計算數學 ;
(03)應用數學 ;
(04)運籌學與控制論 ;
(05)基礎數學-數學科學中心;
(06)計算數學及幾何圖像-數學科學中心 ;
(07)應用數學-數學科學中心 。
Ⅳ 請問清華大學數學系歷任系主任都是誰
為了傳承祖國博大精深的數學思想,發揚現代數學的優秀文化,清華大學於1927年創建了數學系,聘請我國近代數學開拓者之一的熊慶來教授擔任系主任,熊先生畢生致力於復變函數分布理論的研究,建立了無窮級整函數與亞純函數的一般理論,是我國函數論研究的開山大師。熊慶來教授不僅是著名的數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偉大的數學教育家,他在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的九年間,參與創辦了我國最權威的數學期刊《數學學報》,代表中國數學家第一次出席國際數學大會,作一小時報告。
從1927年創立到1952年院系調整前的25年間,先後擔任過清華數學系主任的著名數學家有鄭之番、熊慶來、楊武之、江澤涵、 趙訪熊、段學復等。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被迫南遷,於次年在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聯大數學系十三位教授中,來自清華的有六位,來自南開和北大的分別是四位和三位,系主任由楊武之教授擔任。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以原清華大學數學系為主力的西南聯大培養了以廖山濤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人材,走出了更多的數學家,開出中國教育史上最絢麗的一朵奇葩。
戰勝利,當時系主任楊武之病休,於是趙訪熊從1946年起代理系主任.在復員期間,清華從昆明遷回北京,趙訪熊又一次為清華數學系支持困難的局面.西南聯大一分為三,清華數學系要建立自己的班子.1946年暑假搬遷完成,11月開學,這才穩定下來.
實在是找不到了!
Ⅵ 如何評價清華大學的數學系教授楊曉京
據說這個老師很好說話呀,考試也很容易,基本都是原題,總之是個很平易近人的老師,要好好珍惜這樣的老師呀哈哈哈,不過自己還是要多加努力。
Ⅶ 清華大學數學系有幾個院士
張恭慶院士、陳希孺院士、萬哲先院士、馬志明院士
不過都是兼職的。。。
Ⅷ 清華大學數學系難度和高考數學難度
哈哈哈哈 不留情的說 高考數學能拿滿分的學霸的數學水平相對數學系也只是入門級別 能上清華肯定都是智商很高的聰明人當然數學不會差 又敢在清華里入數學系 絕對是頂尖中的頂尖 很多高考數學滿分的學霸對於清華的數學系連課都聽不懂 ,書都看不懂 這話一點不誇張 數學這東西是最能體現出智商的高低的 不行的人是真不行 行的人是真厲害 看那些世界頂尖的物理 化學 力學等等學家們的數學能力都是非常強的 沒有數學支撐根本就進行不下去 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根基框架就是數學物理化學 且其他兩科都必須要強大數學做其根基 真熱愛數學的你可以先報一下數學系試試 發現腦不夠燒的話可以再轉其他的 不少同學這樣做 😄😄
Ⅸ 清華大學數學系程紫明教授還健在嗎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主編的《高等
那是我爺爺。。在的,只是白內障,身體很好快98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