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名單
A. 中國大學一本院校名單
這個的話你可以去山西招生考試網去看一下歷年的。分數線,還有那個中國大學的一本學校都會有這個排名的。
B. 中國一本大學名單
中國一本大學名單:
1、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最早以「大學」之名創辦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
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Beihang University)簡稱北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為國際宇航聯合會、中歐精英大學聯盟、中國西班牙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員,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後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也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
C. 中國高校排名
青海大學(Qinghai university),簡稱青大,是位於青海省省會--"夏都"西寧市北郊,始建於1958年, 是清華大學版、西北農林科技權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國家重點高校對口支援,教育部和青海省共同建設的"211工程"大學 ,先後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日本高知大學、紐西蘭澳克蘭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際協作關系 。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14所重點建設大學之一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中西部高校聯盟"成員單位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理事單位之一 ,"西部計算機教育提升計劃"高校之一 。 2016中國大學綜合排名【主要評價指標有教學水平、培養質量、學科建設、科研成果、傑出師資、創新基地、科研項目、辦學層次、社會聲譽和國際化水平等】,其中青海大學2016年位列186名,相較於2015年的排行第139名,排名下降了47位。
D. 中國大學排名前100名有哪些
這些排行榜全是民間組織組織的,教育部官方從未發布過此類排名。
1、第一檔: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2、第二檔: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
3、第三檔:北京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廈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註:每檔內各大學排名不分先後。)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位於上海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
(4)中國大學名單擴展閱讀:
在中國進入大學的途徑
1、參加普通高考,按分錄取
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高考,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或相關省市自主命題,是我國普通高校招生的主要選拔方式。
除保送生、體育單招等極為特殊的升學路徑外,參加高考是本文所述其他各種升學途徑的前提和基礎。各省市高考政策以各地公布的為准。
2、綜合評價錄取
綜合評價錄取目前在部分高校試行,並逐年擴大范圍。是指在錄取新生時,高校綜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績、高校考核成績、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以及高校自身培養特色要求等維度內容,對考生綜合評價,擇優錄取。
綜合評價的成績由三部分構成:高考成績+校測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另外還有參考考生高中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通常高考成績佔60%,面試佔30%,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佔10%)
3、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也就是所謂的「偏才怪才」。備戰自主招生考試,一般有四關要過,即報名、初審、高考、筆試及面試(部分高校無筆試)。
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一般需要是高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在一定領域具有學科特長,在各類比賽及競賽中獲得獎勵的考生以及高中階段在科技創新、發明方面有突出表現並獲得獎勵的考生,具體條件以相關院校自主招生簡章公布為准。
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自主招生收到越來越多的中學老師、家長及考生的重視,2018年自主招生報名人數達83.7萬人次。
4、保送生
保送生無需參加高考,經學校推薦,即可進入大學就讀。
不同類型的保送生政策略有區別,保送生也需要參加測試,高校會對擬錄取的保送生進行文化測試及相關考核,以保證保送生生源質量。
註:保送生具體政策以當年為准。
E. 中國大學十大排名
一、北京大學:抄被國內襲外公認為「中國最高學府」的北大,一直在國際上做中國大學的代表。
二、清華大學:清華僅次於北大。清華出國多為研究生出國。但其出國以工科大學為主。
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名人效應使得中科大在海外的地位跟著水漲船高,華爾街的高級白領都是中科大「製造」的,網大老闆算其中之一。
四、復旦大學:八十年代,復旦的生物、物理、計算機專 業的學生在海外有非常好的口碑。近年來,復旦文科學生也緊隨其後,在海外創下了一定的知名度。
五、南京大學:南大是近年來國內高教界崛起的新貴。
六、浙江大學:老浙大在海外的人氣一直很旺,校友團結是有目共睹。
七、南開大學:由於有周恩來總理這樣的校友,此外,南開的化學系在國外教育界也很有地位。
八、上海交通大學:交大從民國時代就有留洋的傳統,因此在海外的聲譽一直很不錯。
九、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大出國的學生不少,華中科大學生因學風扎實、刻苦勤奮而被多數海外學校所認可。
十、天津大學:其先輩「北洋大學」,但還是能夠在十強中佔有一席之地。天津大學的化工系和土木系在國外高教界有一定名氣。
F. 中國大學排名表
1、20世紀50年代,中國政府確定學習蘇聯先進教育制度的大學(2所),哈爾濱工業大學(1920年5月創建,理工科為主),中國人民大學(1950年10月成立,文理科為主)為了適應國家建設需要,「接受蘇聯的先進經驗,並聘請蘇聯教授,有步驟、有計劃第培養新國家的建設幹部。」 哈爾濱工業大學從學校制度、學校的教學大綱都是學習蘇聯的,而且是用俄語進行教學的,同時還聘請了蘇聯專家來中國講學,辦講習班。 2、1954年12月,教育部在《關於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范圍的決議》中,指定以下6所學校為首批全國性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醫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 3、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決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為第二批全國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西安通大學。 4、現在中國大學前十排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大、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G. 中國十大名校大學排名
1、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
2、清華大學:坐落於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成立於1911年,當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
3、武漢大學位於湖北武漢,是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武漢大學辦學源頭可溯源於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1913年改名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26年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為武漢大學。
4、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
5、浙江大學:浙江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遊勝地杭州。浙江大學的前身求是書院創立於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
6、上海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20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
7、南京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後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於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8、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於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學校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
9、吉林大學於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並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並入吉林大學。合並前的六所學校,都有著光榮的歷史。
10、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於2000年5月26日合並成立,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國家「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學校校園佔地7000餘畝,被譽為「森林式大學」。
(7)中國大學名單擴展閱讀
1、水木清華,鍾靈毓秀,清華大學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堅持「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和「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培養特色,弘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傳統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華園工字廳內對聯所書——「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
2、北大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聚集了許多學者專家,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創造了大批重大科學成果,影響和推動了中國近現代思想理論、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進程。
參考資料
清華大學--網路
北京大學--網路
H. 國內大學排名一覽表
以2019年985和211排名為: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
(8)中國大學名單擴展閱讀
QS全球教育集團2020年3月3日在倫敦發布了第10年度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本次排名橫跨5大學科群和48個學科,評估了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的1368所高校。
中國大學持續進步——118所大學的1066個學科入選全球600強(中國大陸84所,中國香港9所,中國台灣23所,中國澳門2所),188個學科進入全球50強。
其中,中國大陸100個,中國香港76個,中國台灣11個,中國澳門1個。中國大學世界50強大學的數量連續五年提高,這種情況在排名史上還是首次出現。中國在學科排名前十和前二十中的數量也在增加。
I. 中國所有大學的排名
中文核心期刊《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志2006年第1期刊登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武書連、呂嘉、郭石林的《2006中國大學評價》。清華大學以267.55分名列第一名,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6.61分、208.03分獲得第二、第三名。清華、北大、浙大已經連續7年蟬聯中國大學三甲。進入前10名的大學依次還有: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與上一年度的前10名相比,上海交通大學由第7名上升到第4名,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因上海交大連升三名[被屏蔽廣告]
[被屏蔽廣告]
而各下跌一名。
武書連認為,上海交通大學由第7名上升到第4名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並,強強聯合產生了綜合實力更強大的新上海交通大學;但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原因是上海交通大學在過去的10年自身高速成長。上海交大在1997年是第21名,如果上交和上二醫兩校不合並,上海交通大學在2006年也會排在第5名。武書連說,如果原上交和原上二醫迅速融合,上海交通大學保持最近10年的發展速度,那麼將在三年以後挑戰浙江大學第三名的位置。若干年以後,上海交通大學與清華北大並肩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甚至先行一步也是可能的。因為最近幾年清華北大的發展速度明顯低於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的發展速度也高於清華北大。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還評出了15所2006年中國一流大學。2006年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和數量與上年完全相同。區別在於:北京大學醫學從第二名上升到第一名,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由第一名降為第二名;清華大學管理學從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浙江大學管理學由第二名降為第三名;天津大學工學從第六名上升為第五名,華中科技大學工學由第五名降為第六名。從歷年的數據分析,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一旦失去醫學第一名,就很難逆轉。
以武書連為組長的《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還評出了36所2006年中國研究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首次進入研究型大學。不過,由於中國地質大學已經分別在武漢、北京兩地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兩個校名分別單獨辦學,各類資源設施等也將陸續分開,故此次進入研究型大學實際是對過去幾十年辦學效果的總結。兩校完全分開後,無論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還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都很難再進入研究型大學。
與上年相比,貴州大學(與貴州工業大學合並)、成都理工大學、江南大學、中國葯科大學、河北工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6校進入中國大學前100名,其中貴州大學、江南大學、中國葯科大學、河北工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5校是211工程大學。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同時完成了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等十一個學科門類的排名。清華大學獲得工學第一名,北京大學獲得理學、醫學、哲學、法學、文學第一名,中國農業大學獲得農學第一名,中國人民大學獲得經濟學第一名,北京師范大學獲得教育學、歷史學第一名,西安交通大學獲得管理學第一名。
課題組也對中國大學300個本科專業進行了排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本科專業第一名數量大幅領先其他大學。
2006中國大學排行榜的全部內容見武書連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2006高考志願填報指南》。
J. 中國大學有哪些排名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十大標准: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大學文化;一流的治理制度;一流的生源質量;一流的辦學資源;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學科專業;一流的教學質量;一流的學術水平;一流的社會影響。
校友會2019中國大學排名100強
名次 學校名稱 綜合得分 辦學層次
1 北京大學 100 世界一流大學
2 清華大學 97.68 世界一流大學
3 中國科學院大學 86.77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4 復旦大學 82.94 世界一流大學
5 中國人民大學 82.48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5 浙江大學 82.48 世界一流大學
7 上海交通大學 82.24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8 南京大學 81.83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9 武漢大學 81.51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10 中山大學 78.70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11 吉林大學 77.84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2 華中科技大學 76.99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3 天津大學 76.18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4 四川大學 76.13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75.78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16 南開大學 75.58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7 北京師范大學 75.55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8 西安交通大學 75.08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19 哈爾濱工業大學 75.03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20 中南大學 74.96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0 山東大學 74.96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2 廈門大學 74.61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3 同濟大學 74.43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4 東南大學 73.99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71.8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6 東北大學 70.65 世界高水平大學
27 西北工業大學 70.62 世界高水平大學
28 華東師范大學 70.59 世界高水平大學
29 北京理工大學 70.52 世界高水平大學
30 華南理工大學 70.49 世界高水平大學
31 大連理工大學 70.43 世界高水平大學
32 湖南大學 69.68 世界高水平大學
33 重慶大學 69.63 世界高水平大學
34 中國農業大學 69.20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35 蘭州大學 68.46 世界高水平大學
36 華中師范大學 68.25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37 電子科技大學 68.18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38 西南大學 67.67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39 河海大學 67.38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40 武漢理工大學 67.16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1 西南交通大學 67.10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2 北京科技大學 66.80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3 華中農業大學 66.59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4 北京交通大學 66.57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5 西北大學 66.51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6 鄭州大學 66.50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7 南京農業大學 66.40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8 華東理工大學 66.37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9 蘇州大學 66.36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0 南京理工大學 66.28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66.25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2 東北師范大學 66.24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3 南京師范大學 66.07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4 中國海洋大學 66.05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55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66.00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56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65.73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65.69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8 北京郵電大學 65.60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59 湖南師范大學 65.59 中國高水平大學
59 上海大學 65.59 中國高水平大學
61 暨南大學 65.48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2 合肥工業大學 65.31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3 哈爾濱工程大學 65.27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4 南昌大學 65.20 中國高水平大學
65 陝西師范大學 65.16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6 華南師范大學 65.14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7 昆明理工大學 65.12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8 東華大學 65.01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9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64.97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0 雲南大學 64.93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71 北京協和醫學院 64.89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2 上海財經大學 64.88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3 福州大學 64.84 中國高水平大學
74 中國礦業大學 64.83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4 中國政法大學 64.83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6 江南大學 64.60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77 北京化工大學 64.57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78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64.56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9 華南農業大學 64.52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80 燕山大學 64.45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81 河南大學 64.43 中國高水平大學
82 寧波大學 64.42 中國高水平大學
83 首都師范大學 64.41 中國高水平大學
83 福建師范大學 64.41 中國高水平大學
85 浙江工業大學 64.39 中國高水平大學
86 深圳大學 64.37 中國高水平大學
87 浙江師范大學 64.36 中國高水平大學
88 江蘇大學 64.35 中國高水平大學
89 廣西大學 64.34 中國高水平大學
89 上海理工大學 64.34 中國高水平大學
91 長安大學 64.33 中國高水平大學
92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64.27 中國高水平大學
92 北京工業大學 64.27 中國高水平大學
94 揚州大學 64.25 中國高水平大學
95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64.22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96 天津師范大學 64.21 中國高水平大學
97 山西大學 64.20 中國高水平大學
98 齊魯工業大學 64.18 中國高水平大學
98 中央民族大學 64.18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100 太原理工大學 64.15 中國高水平大學
北京大學介紹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建設的新時期,並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兩所大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