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院士名單
『壹』 新增工程院院士名單
中國工程院2011年當選院士名單(54人)
1、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8人)
姓名 年齡 工作單位
丁榮軍 49 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
甘曉華 54 空軍裝備研究院
郭東明 52 大連理工大學
林忠欽 53 上海交通大學
劉連元 70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
唐長紅 52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
楊紹卿 70 中國兵器工業第二〇三研究所
朱英富 70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
2、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6人)
姓名 年齡 工作單位
陳志傑 48 空軍裝備研究院
段寶岩 56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高 文 55 北京大學
李天初 66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呂躍廣 47 總參謀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吾守爾·斯拉木 70 新疆大學3、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7人)
姓名 年齡 工作單位
陳祥寶 55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李言榮 49 電子科技大學
錢旭紅 49 華東理工大學
邱冠周 62 中南大學
譚天偉 47 北京化工大學
王海舟 71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徐惠彬 5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4、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6人)
姓名 年齡 工作單位
李曉紅 52 武漢大學
蘇萬華 70 天津大學
孫龍德 49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徐 銤 74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張玉卓 49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趙憲庚 57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5、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7人)
姓名 年齡 工作單位
崔 愷 54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龔曉南 67 浙江大學
李建成 46 武漢大學
劉加平 54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繆昌文 54 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 超 53 河海大學
周緒紅 55 蘭州大學6、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4人)
姓名 年齡 工作單位
段 寧 62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潔生產中心
瞿金平 54 華南理工大學
王如松 64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謝劍平 52 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7、農業學部(6人)
姓名 年齡 工作單位
陳劍平 48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康紹忠 49 中國農業大學
李 堅 68 東北林業大學
吳孔明 47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喻樹迅 58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朱有勇 55 雲南農業大學8、醫葯衛生學部(7人)
姓名 年齡 工作單位
叢 斌 54 河北醫科大學
郎景和 71 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院
沈祖堯 52 香港中文大學
王學浩 69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徐建國 59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
於金明 53 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
詹啟敏 52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9、工程管理學部(3人)
姓名 年齡 工作單位
胡文瑞 61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趙曉哲 48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鄭靜晨 52 武警部隊總醫院
『貳』 中國大學的院士數排名
一所大學所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的人數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這所大學的教學科研回實力。目前排在前10位的答大學是
學校名稱 院士人數
北京大學 30
南京大學 17
清華大學 16
復旦大學 11
中國地質大學 8
中國科技大學 7
南開大學 7
上海交通大學 6
吉林大學 6
中國農業大學 6
出版於美國的《科學》是世界權威科學雜志。最近,該雜志評出13所「中國傑出大學」。它們是
1.北京大學
2.南京大學
3.中國科技大學
4.復旦大學
5.清華大學
6.蘭州大學
7.南開大學
8.山東大學
9.武漢大學
10.吉林大學
11.上海醫科大學
12.浙江大學
『叄』 中國哪個大學院士最多
1清華大學272哈爾濱工業大學143中南大學105北京大學86上海交通大學87武漢版大學88北京航空航天大學79同濟大學710浙江大學711華中科權技大學612北京理工大學613中國農業大學614中國協和醫科大學615北京林業大學616東南大學617西安交通大學618中國礦業大學519上海第二醫科大學520西北工業大學521天津大學422復旦大學423東北大學424重慶大學425第三軍醫大學326北京科技大學327國防科學技術大學328蘇州大學329大連理工大學330南京工業大學3
『肆』 中南大學有哪些院系
中南有三個校區,校本部,鐵道校區,跟湘雅校區,南校區屬於校本部回,三個距離挺遠答的,鐵道跟湘雅是後來並到中南工業大學的,最好的專業大都在鐵道跟湘雅,所以他們都不太承認是屬於中南的~~論住宿條件的話,在我看來南校區的應該是最好的吧~~ 最近這年又在建新校區,估計你們到時候考過來就在新校區上課了,離湘江挺近~
學院可就多了~~
文學院 外國語學院
藝術學院 商學院
法學院 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院
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粉末冶金研究院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土木建築學院 冶金科學與工程學院
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信息物理工程學院
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軟體學院
葯學院 護理學院
基礎醫學院 公共衛生學院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口腔醫學院
基礎教育學院 體育教研部
其中大一的都屬於基礎教育學院~~
『伍』 中國總共有多少兩院院士
「兩院院復士」是對中制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國內外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每兩年增選一次。2015年1月1日,兩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為2014年6月兩院院士大會修訂章程之後的首次院士增選。2015年8月初,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選出初步候選人157位。 自1952年至今,北京大學走出來的兩院院士數量最多,高達183人,其次為清華大學164人。第三名至第十名依次為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走出來的院士校友數量為96、78、74、70、64、56、54、41人。 此外兩院院士校友超過20人的高校還有有蘭州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四川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來源:青年與社會
『陸』 中南大學出過哪些人物,越著名越好
1、湯飛凡:
湯飛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學家,畢業於湘雅醫學院(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在病毒學發展的早期,他用物理方法研究闡明病毒的本質。1955年他首次分離出沙眼衣原體,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個中國人。
他對中國的生物製品事業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功績。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和抗日戰爭勝利後兩次重建中國最早的生物製品機構——中央防疫處,並創建了中國最早的抗生素生產研究機構和第一個實驗動物飼養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主持組建了中國最早的生物製品質量管理機構——中央生物製品檢定所。
2、張孝騫:
張孝騫,男,內科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國消化病學的奠基人。畢生致力於臨床醫學、醫學科學研究和醫學教育工作。對人體血容量、胃分泌功能、消化系潰瘍、腹腔結核、阿米巴痢疾和潰瘍性結腸炎等有較深入的研究。在醫學教育方面有他獨到的見解,培養了骨幹人才。
3、王淀佐:
王淀佐,遼寧省錦縣人,中國礦物工程專家,現代浮選葯劑分子設計理論創始人,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今中南大學);1985年晉升為中南工業大學校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2010年,為表彰王淀佐在國際礦物加工浮選理論方面的創新性成果以及對中國礦物工程科學技術的展做出的巨大貢獻,王淀佐榮獲「國際礦物加工大會終身成就獎」,成為首位獲獎中國人。
4、黃伯雲:
黃伯雲,湖南省益陽市南縣人,粉末冶金專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的發明人。
1969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今中南大學)特種冶金專業;1980年赴美留學,先後獲愛阿華州立大學工學碩士、博士學位;1986年進入田納西大學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2001年任中南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1986年—2003年,黃伯雲帶領團隊日夜拼搏,終於打破了國外對」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的封鎖,該技術在獲2004年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5、孫永福:
孫永福,男,漢族,中共黨員,1941年2月26日出生於陝西省長安縣,籍貫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中國工程院院士,鐵路工程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常務副部長、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
1958年7月,孫永福畢業於天水鐵路工程學校;1962年12月,畢業於長沙鐵道學院;1962年12月至1964年9月,在鄭州鐵路局工務處橋梁科工作。1964年10月至1984年12月,先後任鐵道部第二工程局技術員,副處長,代處長,副局長,局長,黨委副書記。
1984年12月至2006年8月,先後任鐵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鐵道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國務院青藏鐵路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正部長級)。
『柒』 院士超過10人以上的大學有哪些
清華大學(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北京 104
2 北京大學 北京 73
3 南京大學 江蘇 35
4 復旦大學 上海專 31
5 上海交屬通大學 上海 24
6 浙江大學 浙江 19
7 吉林大學 吉林 18
8 武漢大學 湖北 17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 17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 17
11 中國科技大學 安徽 16
12 中南大學 湖南 15
南開大學 天津 15
14 中國地質大學 湖北 14
15 天津大學 天津 11
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 11
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 10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10
東南大學 江蘇 10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 10
四川大學 四川 10
廈門大學 10
『捌』 中南大學 的傑出校友有哪些
王傳福,
男,漢族,1966年2月15日出生於安徽無為。1987年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獲得物理化學學士學位;1990年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碩士畢業,並留在該院工作,歷任副主任、主任、高級工程師、副教授。
1995年2月,王傳福毅然下海經商,在深圳注冊了比亞迪實業。 現任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王淀佐,
男,漢族,1934年出生,遼寧省錦縣人,中共黨員,兩院院士。現任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名譽院長、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49年東北大學肄業,次年任東北有色金屬局選礦科、冶金部有色金屬管理局技術員。1961年中南礦冶學學院礦物加工與冶金專業畢業。歷任中南工業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導師、中南工大副校長、校長, 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院長,是黨的十三大代表和全國第八、第九屆政協委員。國家教委科技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兼選礦學術委員會主委、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高級學術顧問、美國礦冶學會會員。1990年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6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名譽院長、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鄧起東,
男,漢族,1938年2月生,湖南省雙峰縣人,中共黨員。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61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地質測量及找礦專業。歷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現任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榮譽教授。
左鐵鏞,
男,漢族,1936年9月生,北京市人,中共黨員,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8年畢業於東北大學。左鐵鏞教授1958至1991年在中南工業大學任教,曾任中南工業大學副校長。1996年起任中國科協副主席;1996-2004年任北京工業大學校長,兼任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和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合作教育協會理事等國內外重要社會職務。曾任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司司長,現任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等。
劉德培,
男,漢族, 1950年5月生, 安徽阜南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醫學分子生物學家。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75年畢業於安徽蚌埠醫學院醫療系,1981年畢業於湖南醫學院生物化學專業,並獲碩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生化和分子生物學專業,獲博士學位。1987—199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做博士後研究工作。歷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院校長助理,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副院校長,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劉德培院士現還擔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雜志副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教委科技委委員,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協科技輔導員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吳階平醫學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研究生雜志副主編,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主編,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主編等職。
孫永福,
男,漢族, 1941年2月生於陝西省長安縣,1962年畢業於長沙鐵道學院橋隧專業。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歷任鄭州鐵路局技術員、鐵道部第二工程局技術員、工程師、副科長、副處長、代處長、副局長、黨委副書記、局長,鐵道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青藏鐵路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現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余永富,
男,漢族,1932年生,南召縣人,中共黨員,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6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選礦專業,1956年分配到長沙礦冶研究院工作,歷任冶金部長沙礦冶研究院選礦室助理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長沙礦冶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名譽院長,教授,校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兼職教授;中國稀土學會理事、中國金屬學會選礦學會理事、中國礦業聯合會高級顧問、中國鋼鐵協會礦山技術委員會顧問。
張文海,
男,漢族,1939年2月生,福建省長樂縣人。1963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冶金專業。有色金屬冶金專家, 國家工程設計大師,全國勞動模範,2008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西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歷任歷任技術員、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歷任江西貴溪冶煉廠、安徽金隆銅業公司等國家重點工程總設計師。現任南昌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李長進,
男,漢族, 1958年8月生,廣西貴港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77年至1982年初,就讀於長沙鐵道學院鐵道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1982年至1994年,在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歷任見習生,助工,工程師,設計室主任,處副總工程師,副處長,處長。1995年,在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任副院長。1996年至2002年8月在中鐵二局歷任副局長,代理局長,總經理,黨委書記、董事長。2000年曾在中央黨校第16期中青班學習一年。2002年9月至2006年9月,在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任副總經理、黨委常委。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2007年9月至今,任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執行董事、黨委副書記,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
楊毅
,男,1965年10月生,陝西西安人,中共黨員,1984至1988年就讀於中南工業大學金屬材料專業。1988年11月至1995年就職於中國有色金屬進出口總公司,1996年至1998年任中國有色新金屬公司貿易部經理,1999年至今任北京鑫恆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現任北京鑫恆集團董事長。全國工商聯直屬會員、工商聯冶金業商會副會長,清華大學EMBA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現就讀於中南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
梁穩根,
男,漢族,1956年出生,湖南連源人。1983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高級工程師。 三一重工主要創始人之一,現任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執委。是第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民營企業家、全國傑出青年企業家、榮獲全國百名星火帶頭人標兵、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中國傑出湘商、福布斯「中國上市公司最佳老闆」、「蒙代爾.世界經理人成就獎」、湖南省優秀企業家、湖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十大新聞人物之首等稱號。
熊維平,
男,漢族,1956年生於江西南昌。中共黨員。1973年在江西冶金學院學習,後任冶金部南昌有色冶金設計院團總支副書記。1980年後在中南礦冶學院攻讀礦物工程碩士學位和任教,1984年後在中南工業大學礦物工程系礦物工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曾在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在職從事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問題研究。歷任共青團湖南省委副書記、湖南省青年聯合主席、中南工業大學校長助理、國際經貿學院院長、常務副校長兼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歷任中國銅鉛鋅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鋁業公司籌備組成員、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等職,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總經理。現任中國鋁業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戴永年,
男,漢族,1929年生,雲南通海人,中共黨員,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1年雲南大學礦冶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56年中南礦冶學院冶金系研究生班畢業。現任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昆明理工大學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所長,雲南省有色金屬真空冶金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有色金屬冶金」國家級重點學科和雲南省「真空冶金」重點學科帶頭人
鞠躬,
男,漢族, 1929年11月生於上海,原籍安徽績溪。1952年畢業於湘雅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第四軍醫大學基礎部神經生物學教研室教授、主任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審委員會委員,「973」15人專家組成員「何梁何利基金」專業評審組成員, 陳嘉庚科學獎醫學組評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專家咨詢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理事,中國解剖學會終生名譽理事,國際腦研究組織刊物編輯。
『玖』 中南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1、左鐵鏞
1936年出生於北京,材料科學家、循環經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導。
左鐵鏞主要從事難熔金屬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鋁鎂材料及其加工科技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2、陳志武
生於1962年7月。華人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金融學教授,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席教授。曾獲得過墨頓·米勒獎學金。早年專業領域為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後專注於經濟史與中國經濟研究。
3、黃友岐
黃友岐教授1907年2月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35年畢業於湘雅醫學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著名的老一輩神經精神病學家、臨床醫學教育家黃友岐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1993年10月5日上午10時10分在長沙逝世,享年86歲。
4、王淀佐
遼寧省錦縣人,中國礦物工程專家,現代浮選葯劑分子設計理論創始人,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1年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今中南大學);1985年晉升為中南工業大學校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5、鄧起東
湖南省雙峰人。生於湖南雙峰。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曾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
1961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地質系。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11月6日,鄧起東因病逝世,享年81歲。
『拾』 2015年兩院新增院士名單出爐 看看哪些來自高校
2015年中國工程院增選的有效候選人名單中華中科技大學有7位學者入圍,中科院暫版時還不清楚 有:權 李德群 69歲 機械成形加工工程與自動化 院士提名(報名渠道,下同) 馮丹(女) 45歲 計算機系統結構 中國科協(報名渠道,下同) 熊惟皓 63歲 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