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校友捐款
① 向耶魯大學捐款的大學生張磊的個人資料
張磊,男,中國國籍,美國耶魯大學2002屆畢業生。是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HilhouseCapitalManagement)的創建人。2010年元月初,美國耶魯大學校長萊文宣布,耶魯2002屆畢業生張磊已經承諾,將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捐款888.8888萬美元。這是目前為止,耶魯管理學院畢業生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
中文名:張磊 籍貫:河南省駐馬店
性別:男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72年 職業:商業 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耶魯大學
張磊(音譯),1972年出生在中國河南省駐馬店,於1989年考進大學,當時中國正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高考那年張磊所在的省有10萬考生參加考試,而張磊一舉奪得第一名。後來,張磊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張磊選擇的專業是國際金融。
1998年,張磊申請到美國的大學讀研究生,而那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開始到海外學習。他可以到很多相當優秀的學校就讀,但是張磊選擇了耶魯大學。在美國耶魯大學讀國際經濟專業,同時攻讀國際關系和工商管理碩士。回到中國後,他以耶魯大學的捐贈基金作為初期投資,以3000萬美元開創了高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而如今(2010年1月初),他的運營資產已達到25億美元。
另據相關媒體在網站上搜索到《湖南日報》2007年1月15日的一篇報道說:時任湖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周強前一天會見了耶魯基金中國投資機構總經理張磊和網路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一行。[1]
張磊[耶魯大學畢業生] - 捐款事件
2010年1月4日,據耶魯大學公共事務辦公室網站消息,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教授宣布,耶魯2002屆畢業生張磊已經承諾,將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捐贈888萬8888美元。這是到目前為止,耶魯管理學院畢業生捐贈的最大一筆個人捐款。
張磊稱:之所以選擇捐贈888.8888萬美元,是因為數字8在中國文化中有特別含義,其發音類似「發」,代表了財富和運氣。據悉,這筆捐款將主要用於耶魯管理學院新校區的建設。另外一部分作為獎學金,提供給「傑克遜全球事務學院」國際關系計劃項目,以及資助耶魯各種和中國有關的活動。
張磊[耶魯大學畢業生] - 相關評論
批評
網友就張磊為何捐款給耶魯大學而非中國大學展開激烈爭論。不少網友對此事表示不滿甚至氣憤。網友「獨釣寒江」發表博文說,看到自己的同胞、自己的校友,給人家捐那麼多,特悲哀。「這些錢能蓋多少希望小學?能救助多少有需要的人?洋人掙咱們的錢還掙得少嗎?」他稱張磊此舉是「數典忘祖」。
② 美國波士頓大學本科家裡有錢可以贊助錄取嗎
可以錄取,前提是有足夠多的錢。
捐贈錄取旨在為資本雄厚家庭的子女提供上名校機會,潘石屹的小兒子入學了接受潘石屹1500萬美金捐贈的哈佛、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也曾在李嘉誠捐贈了3700萬美元的斯坦福大學讀書,足以說明問題。
需要提醒的是,通過捐贈來獲取哈佛或者其它美國名校的錄取通知書,是為富人開辟的捷徑。動輒上百萬乃至千萬美元的花費,使許多家庭望而卻步。
校友捐款是美國大學的收入主要來源,所以美國大學特別重視校友關系,美國大學校長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募集資金—讓大學有更多的錢發展,建更多的宿舍和教學設施、聘更多知名的教授和吸引更多優秀的但家庭困難的學生入讀該校。一般來說,美國大學會考慮給予校友(每所大學對校友ALUMNI的定義不同,大部分大學把該校所有獲得學位的學生稱為校友,也有一些大學只承認本科畢業生是該校校友)子女一些照顧,這種情況被稱為校友子女錄取(Legacy Admits)。不同大學對於校友子女錄取有不同的政策,但一般都會有所照顧,條件相近的兩個申請者中如果一個是校友子女,其被錄取的幾率會比另外一個更有機會。
③ 美國大學獎學金資金來源解析
我為大家介紹美國大學獎學金資金來源解析,希望對出國留學的同學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留學精彩內容,為你詳細解答。 在美國,國家有國家級獎學金,學校有校級獎學金,系裡有系裡的獎學金,還有一些社會團體、基金會、專業機構、政府機構甚至私人設立的多種形式的獎學金。
通常學校越大獎學金越多;學校、專業越知名,獎學金也越多。據說斯坦福大學所擁有的獎學金數額全美國第一,哈佛、耶魯這類美國名校,其獎學金數額也是名列前茅的。
美國大學的獎學金資金來源主要是兩個渠道,一是校友捐款,二是社會捐款。美國大學所收取的學生學費數額通常遠遠低於學校培養一個學生的資金付出。為了回報學校的培育之恩,很多學生日後會向自己就讀過的大學或專業捐款助學。
像美國排名前20的大學,他們收取的學費約30000-50000美金,而實際支出遠不止於此。香港地產業巨頭胡應湘,早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他於1996年一次性向普大捐款1億美元,這是全美國有史以來對母校私人捐贈數額的第二名。
美國社會上由私人設立的獎學金同樣多如牛毛,常有些美國富翁在臨終遺囑中寫明,將全部或部分巨額財產捐給某所大學或某個專業,做教育專項捐助。
也有些專門設立給女性的獎學金,比一般獎學金條件更加優厚,有些是低稅的,有些是免稅的,有些甚至是無償贈予的,惟一的條件是你要堅持讀下去,而且要讀好。
除了學校提供、私人贊助外,還有政府部門和專業機構同樣會為優秀的學生提供資助。
如《紐約時報》每年就向在其舉辦的全國作文比賽中獲獎學生頒發相當可觀的獎學金,而英特爾公司向全國科技比賽獲獎學生提供的一等獎學金可使其不為學費發愁。
早年的美國獎學金有點類似我們國內的“助學金”,是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的資金援助。而自9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州政府以及公立大學採用了向州內最優秀學生頒發獎學金的辦法,這使得提供大量獎學金的學校,生源質量越來越好。
④ 揭秘哈佛「史上最大單筆捐贈」背後的神秘家族
據報道,此次陳氏家族「慷慨解囊」捐出的贈款,佔到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近期籌資計劃目標的75%以上,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原先計劃在2018年前籌資4.5億美元。
這次陳氏家族對哈佛的巨額捐贈,也讓這個神秘的中國富豪家庭和晨興基金掌門人陳樂宗先生,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輿論界和媒體界發出了不同的質疑和探尋。陳樂宗是何許人也?
很少接受采訪的陳樂宗非常低調,在網上很難搜到和他有關的全面詳細資料,而捐贈哈佛的新聞也不是晨興所發布,是哈佛首先發布的。陳樂宗從一位成功的投資家、科學家,到低調的慈善家,如今再到支持教育,陳樂宗先生的人生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角色間的轉換,所有的角色背後貫穿了一條主線,就是以個人力量推動世界的改變,以生命改變生命。
而他旗下的晨興創投早已在業內全球聞名,曾成功地投資了眾多耳熟能詳的高科技公司,如搜狐、迅雷、攜程、YY等一大批在美國上市的公司,近期在國內比較有名的是大手筆投資了雷軍小米手機,是小米最大的投資方。
「您對財富的終極態度是什麼?」
曾經面對記者采訪,陳樂宗微笑地說:「財富是身外物,我有我的生活方式,財富再多我也不會改變我的生活方式,我個人的生活需求非常簡單,有一些事情我是不會做的。我不會開什麼名貴的汽車,我開的就是一個普通大眾汽車,我覺得機器啊什麼,性能,質量都很好,足夠了。」
2014年,陳啟宗、陳樂宗兄弟以29.5億美元的資產總額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排行榜上位列第17位。但生活中陳樂宗非常簡朴低調,帶的是普通電子石英錶,開的是普通大眾車。於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他和他的家族對社會公益和教育的支持,卻一鄭千金,不計任何回報地慷慨大度。
除了企業家和投資家外,陳樂宗本人的另一個身份是生物科學家,曾任哈佛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研究員。他說:「因為我自己是搞科學的,所以我對科學和教育方面的支持比較多。」
陳樂宗和陳啟宗弟兄倆所屬的陳氏家族,在全球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兄弟倆是很多全球經濟組織、機構、甚至美國總統家的座上貴賓。陳氏家族的財富史源遠流長,兄弟二人的父親陳曾熙1923年就出生於天津的一個富豪家庭。「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似乎和這個家族無緣。
為什麼這個家族如此樂善好施但又異常低調?
一方面,和陳樂宗的父親有關,他小時候,父親已經是成功的商人,但每逢有窮人在教育上需要幫助,父親都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父親對他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他們也延續了家族的傳承。所以,此次捐贈,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他父親的名字命名,以表紀念。
另一方面,陳樂宗從小是在香港的教會學校長大的,在那裡度過了小學和中學。在那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信奉基督,更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直到現在,在他的演講中還常常引用《聖經》中的金句。作為一個商人、一個科學家、慈善家等多重身份,他用自己的方式來踐行上帝賦予他的使命和呼召。陳樂宗在香港大學崇基書院講演時,勉勵那些莘莘學子,引用聖經的話語。舊約《聖經》〈箴言〉四章二十三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陳樂宗認為當前商業社會已經徹底墮落,人們的貪婪和無底限導致了金融危機。改變世界的方式是什麼?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在陳樂宗看來,改變人靈魂可能是最難的,但改變是有可能的。陳樂宗透過支持教育、慈善、文化等渠道,以自己的方式不斷地改變世界。對抗急功近利的「香港中環價值觀」,也對抗貪婪「華爾街的價值觀」。
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畢業典禮演講中,陳樂宗如此勉勵面對那些即將畢業的精英學子:「倘若人類在消弭戰爭丶犯罪丶仇恨和貪婪等臻善功夫上成績乏善可陳,只望我們在改善人類健康方面會有較佳的表現。」他在多個場合表達,「我不忘神說,』 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這個托負,並對他的恩典永懷感激。」
很多網友質疑:為什麼這么大手筆的捐助,給了並不缺錢的美國的哈佛大學,而不捐助中國的大學或中國的慈善機構?
陳樂宗本身是哈佛大學校友,上世紀70年代先後在該校公共衛生學院獲得碩士及放射生物學博士學位,並曾在哈佛醫學院從事癌症方面的研究工作,而校友捐款回饋母校是哈佛優良的歷史傳統。
捐資大學在歐美發達國家早已是悠久的傳統,這來源於優良的文化傳統,也來源於長久積累的優質校友網路,良好的信用機制是有力保障。陳樂宗本人不僅長期捐贈自己的母校哈佛大學,而且還一直承擔為母校募款的職責。他說,「基本上,無論你捐哪一所美國大學,都有相當的信心這個錢不會亂花。法律的制約,還是民間的風氣都是保障。」
陳樂宗分享了一個最近的案例,上世紀60年代有個家族基金捐了一筆錢向普林斯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捐贈了一筆很可觀的錢。當時捐贈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在美國政府做外交的人才,但是近年這個家族卻發現他們的捐贈學校卻沒有用在培養這樣的人才方面。後來這個基金就將普林斯頓大學告上了法庭。陳樂宗說:「美國的私立大學財政對外的透明度是很高的。每個大學只要是非盈利性質的,管理層里高管的工資多少都要披露的。比如哈佛大學校長一年工資多少上網都查得到。」
陳樂宗說:「你看美國的大學,現在美國頂尖的大學都是所謂私立大學,當然他們私立也是非盈利性質的。如果你回看50年前,全美國最強的大學是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但是隨著加州政府財政不好,類似伯克利這樣依靠公費運營的大學就在走下坡路。去年,哈佛大學啟動了一個募捐的計劃,目標是要募集65億美元,在美國,除了哈佛,還有很多其他大學,都是以多少個10億美元為目標去募捐的,像賓州大學,斯坦福啊,最近都在搞這種計劃。美國私立大學的抬頭,可以顯示出民間捐贈是大學能保持優質教育的一個源泉。」
事實上,陳氏家族在中國對教育也有很多的捐助和支持,如中科院晨興數學基金、在北大、復旦和浙大等大學設立的獎學金等,在香港捐建了香港中文大學晨興書院等等,數不勝數。
為什麼捐贈給哈佛公共衛生學院,鎖定在公共衛生醫療范圍和領域?
陳樂宗曾公開表示,醫學往往聚焦於個體治療,但預防性公共衛生計劃能夠影響整個社會。「如果你看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公共衛生,」他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他提到了當前的埃博拉(Ebola)危機。「如果我們要有效應對全球健康威脅的話,公共衛生肯定是這個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陳樂宗說。
高科技的發展,可以拯救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在接受《人物》雜志采訪時,陳樂宗說:「小孩肺炎這個疫苗,現在在美國一個小孩打這個疫苗要260美元,那這個價格很高的,發展中國家的小孩沒法能負擔這種疫苗。那麼能把這個疫苗價格下降的,也只有靠新的科技。所以我前幾年就開始做這個事兒,跟哈佛大學一個教授合作,用新的技術把這個疫苗的生產的成本降下來。希望有一天就不是260塊,可能是26塊,可能2塊6毛。這樣就大量的甚至發展中國家的小孩也能用得上,得以幫助更多人。」
作為美國最高等級的公共衛生培訓機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不僅為醫療體系進行最先進的科學研究,為醫療衛生系統培養人才,也為政府決策提供和影響決策的政策分析。這個學院有著輝煌的歷史,學院的研究成果挽救了全球無數生命,或是減輕了人們的痛苦;學院教人們如何吃得更健康,讓新出生的嬰兒避免感染艾滋病毒,推動美國通過清潔空氣條例,幫助人道主義救援人員在災難中更有效率地工作,轉變整個公共衛生領域的觀念和實踐。
中國目前有非常嚴重的霧霾(PM2.5)問題,美國也曾面臨嚴重的空氣污染危機,正是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推動美國國會通過了《清潔空氣法案》(1963 年),最終開始解決這個問題,極大地推動了美國環境和健康保護。
中國基本實現了農村醫保,哈佛公共衛生學院蕭慶倫教授可以說功不可沒。他長期在中國最基層調研和考察,與中國的衛生部門的官員討論,從而設計出將中國貧民納入保障的醫保政策,並最終被採納,惠及數億人。分析家認為,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優異成績和良好傳統,都應該是陳樂宗和他家族的晨興基金願意傾力支持的原因。
生命不只是科學,還有很多未知需要探索。在香港崇基書院對青年學子的演講,更能表達他的立場,他說:「人的內心世界除了人的魂還有人的靈,靈是令人能與神交通的器官,人需要與神有交通,如藉祈禱丶靈修丶祟拜,在這交通中,神就把衪那聖潔丶公義與慈愛的屬性傳輸到人里,成為人的美德,所以人與神的溝通是高尚道德的泉源,是抵抗誘感力量的供應站。理性與靈性,屬兩個不同的境界,在一個多維的內心世界裡,二者不但可以兼容並包,並且可以相輔相成。2006年哈佛大學課程改革委員會提出建議在哈佛大學本科生課程里,加入一門「理性與信仰」的必修課,無論個人在這問題上最終的結論如何,信仰是每個青年人成長過程中應該思考的問題。」
文章來源自網路,港漂圈我編輯整理
⑤ 美國大學,捐款制度,是怎麼回事是大部分大學,捐款就能上還是基本所有大學,都如此
想進美國名校,正規手段無非四種方式:
第一種,直接砸錢,砸出一個基金會,然後由基金會出面,給學校蓋樓,買教學儀器,提供獎學金啥的。這樣的話,孩子穩進。
第二種,雖然不是世襲,但也差不多了。老子是學校校友,並且在社會上也有一定名氣,那麼孩子進去問題不大,也基本上不需要花錢。這種也是穩的。
第三種,還是砸錢,但沒第一種多。這種叫砸錢買保險。之後你會進入贊助委員會,你的孩子會在同等情況下被優先考慮的。所以這需要孩子爭點氣。
第四種,依然是砸錢,不過是砸錢讓孩子學各種各樣的技能,增強競爭力。這也需要孩子爭氣。
說完了正規手段,自然還有偏門手段。先想辦法聯繫上美國名校里的體育教練,然後偽造自己孩子體育特長生的身份,在花一筆錢,就可以把自己孩子送進名校。不過自從這條新聞被爆出後,美國對這方面的審查可能會比較嚴,現在不一定能走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