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空餘時間怎麼寫
『壹』 大學生時間管理規劃心得體會
大學生時間管理規劃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時間管理規劃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時間管理規劃心得體會 篇1
古往今來,大家討論了眾多什麼最寶貴的話題,是健康、是人才、是情義……,但是對於每個人來說,時間才是最寶貴的東西,所以才有了寸金難買寸光陰之說,時間的永不停滯性,比陽光更公平的普照在每個人的人生路程。如何支配自己所擁有的時間,將是決定人生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說在有限的生命里,我們幹些什麼?做些什麼?最終達到什麼樣的結果?而這就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人的正常壽命大約不過三萬天,而除卻咿呀學語和風燭殘年的時光,真正能夠有所作為的時間不過一萬天,可是分布在生命里的每一天,我們都幹了些什麼?當每一天悄悄溜走時,我們的生命也正在慢慢老去,而成功人士與不成功人士之間的差別,就在於成功人士合理的支配和利用了自己的時間,實現了時間效益,而非成功人士卻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或者是被別人支配了自己的時間,自己的時間變得毫無意義或者價值甚微。所以,人生價值能否實現?企業能否高效運營?時間管理的水平,將決定著最終的效益。
有項國際調查表明:一個效率糟糕的人與一個高效的人工作效率相差可達10倍以上。效率糟糕就意味著浪費時間,浪費時間的原因有主觀和客觀兩大方面,主觀原因主要有以下九點:
1、做事目標不明確;
2、作風拖拉;
3、缺乏優先順序,抓不住重點;
4、過於注重細節;
5、做事有頭無尾;
6、沒有條理,不簡潔,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7、事必躬親,不懂得授權;
8、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
9、消極思考。
一組數據來自美國,人們一般每8分鍾就會受到1次打擾,每小時大約7次,每天50次-60次。平均每次打擾用時大約是5分鍾,總共大約4小時。大約50%-80%的打擾是沒有意義或者極少有價值的。生活中的好多人看似每天都在忙活著,不停的接打電話,不停的到各地考察,不停的參加各種會議,但調查發現,80%的電話是可以省去的,50%的考察只是增加個人的見聞和感受的,90%的會議中80%的人們都只是個聽眾,或者一部分人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在努力工作,變換各種說法和匯報方式說一些多次會議沒有結果的事。
《隱藏在關系背後的利潤》——加拿大海倫.薇奇,一則道破天機的商業傳奇,這本書講述的是隱藏在各種關系溝通背後潛藏的巨大利潤:金融危機帶來企業成本高漲,當企業正為是否裁員一籌莫展時,兩個虛擬的使者,帶領他對公司各部門各環節部分崗位進行了暗訪,發現了隱藏在公司各部門各崗位在會議、電話、文件、交流等各種溝通環節,存在的巨大無效性浪費,以及所來帶來的巨大負利潤,以及由於銷售人員與客戶溝通的不專業所流失的商業機會,本書揭示了人際關系背後的時間成本對公司發展所造成的深層影響。
人生都在折騰,其中大部分的折騰都是無效的折騰,甚至是負面的折騰,這就是與時間掛鉤的績效問題。所以,談績效首先就要做好時間管理,在時間管理上,就要分清哪些是對直接經營有益的事情,哪些是製造出來的無效的事務性工作,從而將人力和每個人的時間,都安排到直接帶來績效的工作上去,並對人員做好人際溝通的培訓。負責產品研究的人員,就要把全部精力和工作時間集中到產品研究上去;負責銷售工作的人,就要把全部精力放到銷售工作上去;專業而專注,不要讓其它各種不必要的工作分散了精力,佔用了我們的時間,每個人毫無介面的需要完成自己所負責的工作,真正的跟時間掛起鉤來,以達到更高的績效!
大學生時間管理規劃心得體會 篇2
7月22日有幸參加了集團組織的「時間管理」培訓課程,雖然培訓時間僅有短短一天,但這次培訓卻使我獲益良多。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進一步了解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意義及作用,明確了時間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內涵,獲悉了時間管理的誤區,學習和掌握了高效能時間管理的基本步驟與方法。
譽滿全球的「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說:「時間是最高貴而有限的資源。」這充分體現了這位大師對時間的高度認知及對時間管理的重視程度。相比而言,中國人更早地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在見到弟子用白天的時間睡覺時,就發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再如炙膾人口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人生有涯」等名言警句更是將時間和人的生命與事業緊密聯系起來。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每天時間銀行都會為每個人存入86400秒,而每天這86400秒也會毫不留情的流逝,不會因為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做任何停留。既然時間的流逝是一種大自然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那麼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更合理的規劃、利用和管理自己的時間,通過強化時間管理意識,學習與掌握時間管理方法,制定並執行時間管理規劃,檢驗時間管理效果,並不斷修正時間管理方案,高效能完成日常工作生活中相關事宜,充分利用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這一寶貴資源來創造自己的價值。
一直以來,我對時間管理的概念存在一定誤解,認為時間管理就是為每件事情安排時間。通過培訓學習,我才明白時間管理並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利用時間。時間管理一方面要確定該做哪些事情,按照怎樣的順序完成這些事情,另一方面還要決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盡可能地排除來自外界的干擾。通過事先的規劃與時間掌控,降低時間安排的變動性,為進一步執行時間管理奠定基礎。因此,高效能的時間管理要求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合理安排時間,而非「一刀切」式的為所有事情平均分配時間,也不能按照事情的先來後到進行處理,更不能隨心所欲的應付各種事情。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有些事情往往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來完成,這時就需要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再逐日制定實現目標的計劃,將有限的時間與精力加以分配,爭取最高的效率。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根據具體明確、能夠衡量、可達成的、相關聯的、有期限的五個原則,將中、長目標分解成一個個能夠實際指導行為的子目標,並定期檢查各個子目標的執行情況,不斷的修正,通過子目標的逐步完成以實現最終目標。
同時,我們每天可能還會遇到一些意外事件,它們的出現很容易干擾原有計劃的執行,因此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尤其注意不能將時間安排得太滿,要有一定的冗餘程度。我們可規劃60%-80%的時間,保留20%-40%的.緩沖時間,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處理突發事情,保障原有計劃的順利執行。當然,高效能時間管理還要求執行者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要求執行者能不受外部環境的干擾,堅定不移地按照時間管理規劃進行工作安排。
以上幾點心得令我印象深刻,記憶猶新。感謝集團安排了這次內容豐富的時間管理培訓課程,我將牢記在培訓班上的所學所思,並將其運用到今後的工作生活中。
大學生時間管理規劃心得體會 篇3
1、要有明確的方向(目標),如果你沒有明確的方向,那時間是無法管理的;要有好的習慣,如:不亂放東西、要勤奮、辦事不拖拉等,這是高效利用時間必備的行為,所以做好時間管理的第一步是要有目標、有好的習慣。
2、要明確時間管理的目的。時間管理的目的是要讓你通過最短的時間,實現你想要達成的更多目標,以求時間利用的最大化;是要讓你做好多項事情(或多個方面)的平衡,也就是說提高時間利用的質量,保障各項事情做得順暢,以求達到多贏的效果。
3、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個人計劃,這是根據目標來的,也就是你必須要把每年、每學期、每月、每天、每小時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列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時間管理可分為:以年為單位的時間管理、以學期為單位的時間管理、以月為單位的時間管理、以天為單位的時間管理和以小時為單位的時間管理,這些時間管理的制定是由粗到細的,在時間上是由長到短的,如:以天為單位的時間管理你可以只做一周的或一天的。
4、計劃的修改。在這年頭有句很熟悉的話叫做計劃沒有變化快,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你的計劃是需要依據客觀情況進行調整的,適時做好計劃的調整又叫做與時俱進。但是計劃的調整是有原則的,計劃修改的原則是刷新和升級,是不能降低原來的標准,不能改變原有的目標,時間只會變得更緊一些,目標只能是變得更大一些,如果自己給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松動的機會,那是很可怕的事情。在你經過自己反復思考,經過與自己所信任的朋友商定後,確認你原有的目標確實是不切合實際,是跟著別人湊熱鬧而盲目制定的,這時是可以知難而退的,知難而退並不是就此終結,而是要重新制定新是計劃,以新的、更切合實際的計劃來代替原來的計劃,而且這個新的計劃是不可再反復的了;當你遇到你所達到的目標比預期計劃的要好時,如果再做下去存在很大的困難,經過反復認證後確實如此,這時見好就收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5、做事要有技巧,把事情分出輕重緩急、有主有次,按照一定規律去順序完成。確定優先次序,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做起,重要緊急的事馬上做;其次是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緊急但不重要的事,要學會放棄,能放就放;對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盡量不去做。在所要做的事情中,先做最有價值的事情。人的價值一般是通過他所做的事情的價值來體現出來的。
6、每天給自己一個不被干擾的時間,專心做自己的事,想想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個時間應該是質量最好的時間,一般以早上起床後的時間為最好,這不是自私,把好的留給自己,因為這時頭腦是最清醒、最清靜的時候,容易把事情想好、辦好、想全、辦全,這樣時間安排是比較合理的,因此作為學生,養成每天早起床的習慣對學習的幫助也是很大的。
7、要用個人的價值觀來決定自己的目標,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適當兼顧他人的要求,要讓自己周圍的環境更加和諧些,同時也是讓自己處在與自己價值觀相同或相近的人群之中,這樣能保持個人較好的情緒,做起事來效率會高一些。
8、任何事情,爭取一開始就要把它做對、做好;能一次做完的事情一定要一次做完,絕不拖拉,重復和反復做同一件事情是很浪費時間的,也就是說二個小時的事情,一次用二個小時做完和分二次各做一個小時是不一樣的,要有時間成本的概念。
9、除了不果斷、辦事拖拉是明顯的浪費時間的現象外,還必須控制你的電話時間、上網時間,這是不經意中,最容易浪費時間的;在電腦上做事,沒必要時不要打開QQ,以防別人不知情時的干擾,有時盡管你是隱藏的,但在好友登陸時也會讓你分心。
10、學會向知名人士學習,向專業內的頂尖人士學習,向師長、學長學習,拷貝他們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保存自己值得學習的地方,刪除不適合自己的方面,這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是一種節省時間的學習方法。
大學生時間管理規劃心得體會 篇4
要懂得取捨
大學生要學習各種知識,要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要健身,娛樂,休閑等,這都需要時間,時間從何而來呢,怎樣協調分配時間呢?這就需要我們做出取捨,把要做的事列出來,主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後面,盡可能的去做,一件件做下來。個人能力不同,所以做事的的效率也不同,但是我們要盡可能的把效率達到最高。
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法
管理時間的最好方法,就是早計劃、早安排、不打亂仗,在最短的時間內要把效率最大化,保證時間的有效利用。保證各項事情都做得妥當。
要把握事情的主與次
大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其他的各項事都是次要的。首先要定好每學期、每月、每周和每天的學習安排計劃,主先次後,重要的,緊急的,一定要放到前面來,至於不重要的盡量不要去做,等這些都完成好了,再去理它。
要有自己的專屬時間及空間
要專心做一件事,就要有一個專屬的時間及空間。比如,早上最適合記憶,就安排記英語。每天按時起床,找最合適的時間去學習,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晚飯後,去安靜的地方散散步,去圖書館或者教室,完成當天的作業,去預習、復習功課。
大學生時間管理規劃心得體會 篇5
人生最寶貴的兩項資產,一項是頭腦,一項是時間。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即使不用腦子,也要花費時間。因此,管理時間的水平高低,會決定我們事業和生活的成敗。
在我身邊,每個人對時間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同,因此有了效率高低之分。我把對時間的管理大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目標明確
首先要明確的知道你想要什麼。我們獨自工作的時候,很容易整日在辦公桌上碌碌無為完成一些毫無價值的工作。在不知道自己打算做什麼的時候,這會經常發生。那麼當意識到這點,問自己 「我到底在這里試圖想實現什麼目標么?」我們必須盡量清楚自己的目標。使目標更明確,並把它們寫出來。我們的目標必須清楚到這種程度:即使一個陌生人,在客觀地了解了你的情況後,都能就你是否完成每個目標給出一個絕對的「是」或 「否」的答復。假如你不能明確的定義你的目標,就算到達了你又怎麼能知道?
然而,就像飛機的自動駕駛儀必須不斷修正航線,我們也必須定時重新審視目標。每天早晨重讀清楚寫下的目標,將這些清晰的、記錄下來的目標重新接合起來。把它們貼在牆上。這並不只幫助我們關注自己的目標,也許更有助於讓我們忽視那些目標之外的事情。
二、靈活安排
知道目標與知道達到目標的途徑是完全不同的。一架典型的商用飛機90%的時間偏離航線,但它差不多總是能到達目的地,因為它知道往哪裡飛並且隨時的修正方向。我們不可能預知確切的途徑,但計劃的真實目的在於我們確信存在一條可行的途徑。據統計80%的新商業機構在頭五年裡倒閉,但一個更有趣的統計是幾乎所有成功的商業機構的發展道路都與原定的計劃不同。以商業計劃開始的成功的企業,通常都會發現最初的計劃慘遭敗績,他們只是因為嘗試其他途徑而成功。因此,緊守目標,但靈活對待計劃。
三、一時一事
堅持非常基礎的用紙-筆記錄要做的事,而並非某些精細的組織系統。唯一的組織工具只是一個筆記薄,在上面寫下所有任務以及它們的完成期限。並不為預先的安排和次序而擔憂,只需看一眼清單,選出適合空餘時間的要事即可。一完成這個任務,就把它從列表裡去掉。
這個簡單的習慣為我們節約大量時間。首先,它使我們對每項任務全神貫注,做起來效率就很高。轉換任務會浪費很多時間,因為你不得不重新了解和熟悉它們。單獨處理使得切換任務所耗費的時間最小化。實際上,如果可能我會把某一特定主題的任務集中在一起,然後一次完成它們。例如一次性連續做完我們的數學作業,然後去做所有的編程作業等,這樣會使我們的大腦處於數學思維,編程思維的狀態,並且盡可能長時間的保持單一的模式。第二,這個習慣也會使我們沒有壓力,思維不會因為有過多要做的東西而混亂。
四、現在開始與果斷放棄
一旦我們覺得自己變得懶散而又想起必須要做的事情,停下來大聲說:」現在開始!」 拖拖拉拉的代價是巨大的,因為一次次的回到工作中,大大增加了時間的浪費。思考的和計劃固然重要,但行動更重要。思考和計劃不會讓我們得到報酬,只有工作成果才能。所以,如果猶豫的時候,就大膽的行動吧,想像它根本不可能失敗。
養成果斷決定的習慣是絕對必要的。如果懷疑,不如放棄。如果有一些事情會浪費時間,一定要毫不猶豫地放棄它。把你的時間投資在那些可以事半功倍的事情上。
五、完全投入與勞逸結合
在一段時間里,除了做眼前的工作以外不要考慮其他任何事情。
關掉電話或者拒接。開始前去趟廁所,同時確保在一段時間里不會覺得餓。在此期間根本不離開椅子,也不要和人說話,決定好了要做什麼,就不要做其他事情,讓自己進入完全投入的狀態,以保證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該任務。
然而,要再工作學習中保持長期的動力、健康還有快樂,那麼我們必須還要學會合理的安排生活。假如你覺得自己需要恢復一下體力,那就徹底的休息,休息的時候,閉眼,做深呼吸,聽一些輕松的音樂或者出去走走,小睡二十分鍾,或者吃點水果。一直休息到你覺得又可以努力工作。我們還要懂得放鬆自己。例如做運動、參加聚會和社團等。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維持一個平衡,做到勞逸結合。
我相信時間管理的意義在於盡全力讓自己的生活變的有趣。明確自己的目標並培養良好的習慣會使我們更高效的學習。因此,掌握好的時間管理,會讓我們享受充實而豐富的生活,會使我們獲得更優質的人生。
在這個喧囂忙碌的世界裡,我們似乎永遠無法擁有足夠的時間。我們能做的,只是做好對於時間的管理,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只有這樣,當我們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加油!
大學生時間管理規劃心得體會 篇6
1.「我想學習但是死活學不進去怎麼辦?」
典型的表現是在圖書館泡了一整天,下午出來感覺頭昏腦脹,仔細想想,好像什麼都沒學進去,還白白浪費了一整天的時間,讓我們看看這裡面發生了什麼事,回想一下,「去圖書館看書」前面是「我不得不去」,還是「我選擇去」?很多同學都還在高中和初中時代的慣性里,「學習是為老師,是為父母,是為所謂的未來,和我扯不上一點關系。」這是「被學習」,所以「不得不去圖書館看書學習」,進而「死活學不進去」,建議:
平衡「被學習」與「要學習」:如果我去圖書館,至少會帶兩種書,我會先用半小時的時間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熱熱身,然後再去看枯燥的專業課,這樣會引導我進入高效時段,學的累了,站起來走走,然後再看看有趣的東西,再切換到專業課,這樣的節奏和方法也同樣適用於工作。「死活學不進去」往往是因為「我要學到死」,「看不進去專業課我就不休息」這樣的「賭徒」心態。
「被學習」中尋找動力:「如果有一天你愛上一個你討厭的人,這才是最要命的~」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枯燥的課本也不例外,比如說微積分,其實它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我們知道,大多數可樂罐是鋁制的,市面上標准可樂罐的容積是355ml,但在保證容量的前提下,現有的可樂罐有沒有做到最省料呢?通過學習微積分,計算極值不是我們最常做的內容嗎?如果學習是枯燥的,那麼就從解決有趣的問題開始。
進行自我分析:喜歡觀察自己的同學可以通過自我分析的方式覺察一下抵觸學習的原因,是因為缺少目標感?還是因為討厭這門課的老師?還是認為自己對數字不敏感?找到問題的根源後通過自己的調整或者心理輔導員的幫助去解決它。
2.「我不知道將來做什麼,也不知道現在學什麼才是今後能用上的,糾結啊!」
請問有誰知道自己將來做什麼??哪怕是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沒有人,所以作選擇和作計劃必須站在自己看得見方向的高度,同樣是1.2米的距離,在地上,你可以輕松跨越,但如果讓你站在30米的高空,同樣是1.2米,你還能輕松跨越嗎?恐怕很難,你可以從低到高慢慢試驗,總有一個高度你會突然變得很害怕和猶豫,這個高度就是你可以掌控的范圍,當高度再升高時,你就無法掌控了,所以會糾結!
那麼怎麼解決呢?建議:
只計劃看的見的未來:看的見的未來,比如說大學四年如何渡過,這是可以去計劃的,而看不見的未來,比如說「未來我的老婆是誰?」只要知道一個大方向即可,比如「孝敬老人,溫柔賢惠」,不同的人,看到未來的遠近不一樣,因為他們所站的高度不同,這個高度是什麼?就是「經驗」,失敗的經驗,成功的經驗,累積下來就會墊在你的腳下讓你看到更遠的地方,所以,我建議:計劃看的見的未來,創造看不見的未來。
最浪費時間的就是糾結:有時候做出選擇比選擇什麼更重要,GTD裡面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找出你的下一步行動」,放在這里同樣適用,如果你糾結於某個問題,不要只用腦袋想,付諸行動,拿一張紙,把兩件事情寫在最上面,然後分別列出兩件事情的好處和壞處,然後去思考這個問題「哪一個我可以放棄?」這個方法經常幫助我做出選擇。
3.「我經常被突發事件干擾,所以總是沒法按計劃完成任務。怎麼解決?」
突發事件是調皮的孩子,總是出其不意的在你面前哭鬧,讓你不得不去關注他,多陪陪他。大學時候的臨時突發事件和工作之後略有不同,大學往往是「誘惑」,工作往往是「打斷」,所以,在大學時代要想不被突發事件干擾,就要經得起誘惑,比如說你准備看書的時候有人找你踢球,你准備寫論文的時候有人約你吃飯,這時候你需要有自製力,和目標感,其實也就是信守對自己的承諾,計劃下午看書,實際上就是一個承諾,一個對自己的承諾,不要輕易的去改變他。
學會管理你的學習時間
回想高中時期的學習,我們每天有固定的上課時間、有早晚自習課、有隔天要交的作業,我們的學習已經由老師給安排好了,我們找不到太多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這樣的好處是我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遠遠高於大學時候的狀態,可其中弊端也不容忽略:我們一直都不知道怎麼去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
到了大學以後,所有的事情都變了。同樣是上課,做作業,忙課題,每天也是在繁忙中度過,可是我們卻往往發現自己並不知道這一天做了些什麼。
我曾經和同學說:如果我們能保持高中時候一半的狀態來學習,我們遠不是今天這個樣子。可我們已不再是一個高中生了,學習也並不是我們的全部,我們需要參加課外活動、打工兼職等等。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才開始試著去有意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我們有著大把的時間,但是我們卻不能隨意亂花了。不能再想學習就學習,想學什麼就學什麼了。雖然我們在學習時是自願的,可事實證明上了大學之後,這樣的方式已經不再適合了。
『貳』 大學的空閑時間,該怎麼安排
我認為大學的空閑時間可以去圖書館,校外兼職,社會實踐,旅遊玩耍,考一些資格證,擴大自己的交際圈,找個對象,還有來幾次說走就走的的旅行。
很多人在上大學前都立志沉浸在圖書館,不過上了大學之後卻是三點一線。我們班有一個男生每天都會去圖書館借書,要麼在圖書館一待一個下午,雖然學的是人力資源專業,但是他一個學期卻學習了室內設計的知識,在大學生職業大賽中和藝術設計專業的人合作獲得了很好的名次,現在在校內也做一些室內設計的工作,用同樣的時間學習了兩份技能很讓我佩服。
一個大學畢業的學姐對我說,有時間一定要去旅遊,因為畢業了將沒有那麼長的時間去看外邊的風景,趁著十一五一,寒暑假期,趕快給自己安排一場旅行吧,無論是異域風光的雲南大理,還是遼闊無邊的草原,亦或是山河江湖名勝古跡,都去看一看吧,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視野,還是你大學時光里最絢爛的圖畫。
『叄』 大學課余時間可以做什麼
大學的空閑時間有很多,一般情況下可以做以下事情:
1、待在寢室
上完課後,可以選擇會寢室呆著。可以子寢室睡個回籠覺,或者就在宿舍躺著玩,看手機刷抖音,或者和朋友聊聊天。我們現在沒課後,都是上完課後就馬上回宿舍,玩手機,如果之後都沒課的話,這一天可能就不會出寢室門了,一天的都會待在宿舍裡面。
『肆』 大學生如何安排課餘生活
首先要先保證學習。然後最好能專門制訂一份休閑計劃,對一些較重大的節假日和休閑項目做出妥當的安排,這樣能使你的休閑和學習有條不紊地交叉進行,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鬆和調適。當然,體育鍛煉是必不可少的,最好能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客觀條件制訂出一個體育鍛煉計劃,務必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
此外大學新生要善於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盡量培養自己有多種興趣愛好,如集郵、剪貼、垂釣等,這樣可以增添你的活動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實豐富、生機勃勃。若能夠擁有一項或多項自己有興趣而又擅長的愛好,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有些同學能寫得一手好書法,或製得出精妙的手工藝品,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這無疑會給他們的人生增添無窮的樂趣,也有利於建立自信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報刊。以讀書為樂事,既可以排遣煩憂,愉悅性情,又可以獲取知識,增長智慧,對大學新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非常有利。
剛剛跨人大學門檻的新生,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由父母的"重點保護"對象過渡到獨立性較強的集體生活;由老師的"重點培養"對象轉變為自主性學習;由過去見識 、交往、活動范圍較狹窄的生活環境,到置身於大學這個小社會中等等。諸如此類變化,許多大學生一時難以適應,心理矛盾加劇,學習缺乏動力,人際關系緊張,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那麼大學生怎樣才能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早日完成由中學到大學的過渡呢?筆者認為:主要應該做到以下三個"盡快":
盡快確立新的學習生活目標 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目標是激發人的積極性、產生自覺行為的動力。人一旦沒有生活目標,就會意志消沉、渾渾噩噩。大學新生正處於富於理想、憧憬未來的青年中期。但大多數學生只把考上大學作為中學學習奮斗的目標,對大學生活缺乏長遠的打算。升入大學,中學階段的目標已經實現,有的人認為,大功告成,可以鬆口氣了。
有的甚至把"混文憑"、"跳龍門"、"留城市"作為學習目標,滿足現狀,不思進取,使剛剛開始的大學生活缺乏驅動力。因而,這些學生感到生活茫然、空虛 、枯燥、乏味。大學新生中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沒有及時樹立新的學習生活目標所致。因此,大學新生需要盡快熟悉大學生活,樹立新的奮斗目標。
正確的方法是成功的捷徑。大學生進人大學後碰到一個普遍問題,就是學習方法的不適應。他們習慣老師天天陪伴、督促、被動接受知識的中學學習方式,對大學的學習特點和規律一無所知。進入大學以後,面對生活需要自理、學習需要自主、大量的學習時間要求自己安排等,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大學生剛剛離開昔日的中學好友和師長及家鄉、親人,來到新的集體中生活,面對陌生的校園、陌生的大樓、陌生的面孔,他們特別需要幫助,需要理解。但是,由於許多學生缺乏獨立生活和集體生活的能力,既不善於讓別人了解自己,也不善於接近他人,缺少新的朋友,"寂寞感"和"孤獨感"油然而生,陷入煩惱和痛苦之中。大學新生要擺脫這種煩惱,首先要樹立自信,大膽熱情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其次,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熱情幫助他人,擴大自己的交往范圍,從而結識新同學,結交新朋友,沖淡思鄉之情,消除孤獨之感。
教育工作者應掌握"中學--大學"這一轉折時期學生的心理、生理、學習、生活等特點,注重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銜接,採取多種形式對大學新生進行入學教育,幫助大學生盡快熟悉大學生活的各個方面,早日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
『伍』 大學生有什麼空餘時間
大學里可以自己掌握的時間是比較多的,不會再像高中那樣,每天都是滿課,大學有時一個下午甚至一天胡世都是沒有課的,在沒有課的時間里,你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如追劇,運動,學習某一種技能,也可以去圖書館裡面學習看書,液閉沒有人會管著你,所有空餘的時間的支配權都是在你自己手裡,雖然大學是相對比較輕松的,考試只需要60分,就可以了,但還是要好好學習,不然也會掛科的,同時,大學也是一個最容易拉開差距的階段,要提高自律褲埋肢性,充實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