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哈佛大學媽媽時間管理
A. 教你一天24小時變25小時的時間管理術
和許久沒聯系的閨蜜聯絡,問她最近怎麼消失了?她說:每天都忙得天昏地暗,工作忙,回家後反而比工作更忙,要陪3歲的寶寶讀繪本、陪玩、做英語啟蒙……根本沒時間和別人聯系。
是啊,相信很多媽媽都是這樣的狀態,生活被工作、孩子填滿了,完全沒有喘息的時間。這種狀態如果只是十天半月還行,長期以往真的會讓人奔潰,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逃離這種魔咒呢?
有一位日本媽媽--吉田穗波醫生也有過這樣的苦惱,她之前也因為工作生活太忙而睡過頭,最後卻上著班、帶著娃考取哈佛並拿下博士學位!吉田穗波在她的這本書《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中講述了她是 如何家庭生活和學習「兩不誤」,讓你知道時間是如何「擠」出來的。
吉田醫生不僅肩負多重身份:2個孩子的媽媽加肚子里還有一個(備考時,現在有5個孩子)、主婦、職業女性~婦產科醫生,在這樣的忙碌的狀態下,即實現了兒女成群的夢想,又實現了去哈佛留學的追求,是在 生活、工作各種交織下實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的完美典範。
她全職工作又有那麼多孩子,居然還能有時間追求夢想考上哈佛,連帶寫了本書?看到這不禁要問吉田醫生是超人嗎?是怎麼做到的?她說「正是因為沒有時間,所以全都能辦到。」她在書裡面主要分享了下面幾部分:
第一部分:「 不是因為困難而不去做,而是因為不去做,才困難。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並不是要等到有了時間以後才開始做,而是開始做了就會產生時間。一旦開始做想做的事情之後,相應的時間就能擠出來。
第二部分:做好心理建設,相信自己能行,掌控好心情。 覺得「自己能行」,人就會快速地成長,激發出干勁,快樂地生活。
第三部分: 勇於踏出第一步。 邁出第一步往往需要巨大的能量,一旦著手開始做了以後,會發現比原先想像的要容易得多。
第四部分:掌握時間管理的技巧,消除精力消耗提高專注力,
建立計劃,建立規則,把時間密度提高到最大。不追求完美, 即使中斷了也可以繼續,藉助一切可以藉助的力量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吉田醫生就像是一位帶你打Multi-task(多重任務)游戲的真人版攻略,她和我們每個人都一樣,每一天既要上班也要做各種雞毛蒜皮的家務事,最終實現由一個媽媽到哈佛博士生的華麗轉身,吉田醫生在書里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對我很有啟發,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三點。
一、 多任務同時進行
吉田醫生說:「 多個事情同時進行,是實現做自己想做事情的秘訣之一。 」同時抱著雖然雜亂,卻「挺有趣」的心態,這樣在多種事情同時進行是就不會有壓力,反而很有動力。
我是一位剛修完產假的媽媽,下班之後就得全天候圍著寶寶轉,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但是我業余時間又很愛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有了小孩之後列了一長串書單卻沒有時間讀,怎麼辦?隨後我發現通勤路上有一段空閑時間,由於在車上顛簸看書影響視力,所以就聽書。我就這樣利用上下班通勤的時間,一個月聽了5、6本書,在通勤的同時滿足了自己的愛好。如果我還是像之前一樣在通勤路上發呆,那麼我想獲得新知識的目標是不可能輕易達到的。
二、 時間管理技巧
①建立計劃
參考史蒂夫·柯維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制訂了一周的計劃:
Pic
左邊填寫上待辦事項,右側根據每天的空閑時間填入待辦事項,之後踏踏實實逐步做完各個事項。
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追問:自己的大石頭是什麼? 所謂大石頭理論就是先做最重要的事情,然後在這些事情的間隙做比較不重要的事情,以使效能達到最高。
②建立規則,把時間密度提高到最大
時間管理的關鍵就是先提高眼前的時間密度,度過有價值的時間,使時間價值最大化。不是單純地節約時間,而是如何使有限的時間變得更加充實。
③不追求完美
不要覺得事情要准備得很充分才能開始做,在做事情時不要想著完美,想要追求完美反而會阻礙事情的進度;因為不可能每件事情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想法行事,所以心裡要有亂成一團的准備。
時間不夠依然要做,能做多少做多少,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從要求完美的魔咒中解脫出來才有更多的自由,才能走向成長。
④不得不中斷
學習和讀書當然是整塊的時間用來學習,效果更好。但是有工作有小孩後想要整塊的學習時間幾乎很難,吉田醫生也是一樣,在學習時經常有被小孩打斷的時刻,正做著習題,小孩突然要媽媽陪玩,吉田醫生就接受中斷,陪孩子玩,等孩子睡著了,有機會了再迅速開始學習。
所以學習和讀書不一定要整塊的時間,想著「時斷時續也是理所當然的」,等待繼續做的時機,一次的進展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是好的。
⑤藉助一切可以藉助的力量
藉助一切可以藉助的資源讓別人幫助自己做瑣碎的事情,這樣就可以 集中精力在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上,就可以做到更多、甚至成倍的事情。
吉田醫生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去備考,就把部分家務和做飯的瑣事請人幫忙做,這樣回家後就可以安心陪小孩,陪完孩子後不必為家務煩惱就能開始學習。
三、 心情的掌控
心情的掌控比時間和金錢的掌控更重要 ,心情的好壞嚴重影響行為表現,如果心情舒暢我們頭腦就比較輕松、靈活,做起事情來也比較得心應手;如果心情沉鬱就會拖延、精神渙散。
人難免都會有心情低落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就要花時間去做一些能讓我們恢復好心情的事情,去看看電影、吃點好吃的,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不要害怕浪費時間,只要能恢復我們的笑容,就是有價值的時間。
一直沒有忘記夢想的人、總是感嘆沒時間的人、不想向人生妥協的人。為什麼生活總是沒有任何改變呢?你有可能是缺少方法,缺少榜樣!吉田穗波的這本《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就是這樣一個實現生活、工作、留學、育兒多重夢想的榜樣,吉田醫生用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告訴你無論 如何都要成長,都要改變現狀,才能擁有開拓人生的能量。
獲得過生活饋贈的人都知道,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所有的光芒,都是蓄勢待發的積累;所有的幸運,都有蟄伏已久的努力 ; 所有的逆襲,都有厚積薄發的印記。 吉田醫生通過努力得到了生活的饋贈,希望你也能通過努力獲得生活的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