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學習方法
Ⅰ 真正的國外大學的大學生是怎樣學習的
美國大學的考勤制度相當嚴格,教授們會採用直接點名、隨機提問、課堂討論、課堂測試等多種方法來考勤,這些都佔一定分數。請假需要提前一天,並且需要紙質請假條,家長或證明人簽字。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如車禍或警察扣留,也需要提供交警的紙質證明。教授一旦發現學生缺勤,會扣除分數,如果分數扣得太多,課程會被視為未修學成功。博士生和博士後如果缺勤或請假太多,可能會被導師直接開除,因為導師往往為完成特定項目而招生並支付報酬。
美國大學的課業負擔非常繁重,這與國內教育模式截然不同。美國教育遵循課業負擔與年齡相適應的原則,從小學到大學,隨著年齡的增長,課業負擔逐漸加重。相比之下,國內的教育模式則是年齡越小負擔越重,進入大學後反而相對輕松。美國大學的教材厚且內容密集,教授一次課要講50頁以上的內容,學生需要消化這些內容。此外,課外閱讀量大,除了教材,教授還會布置大量報紙、雜志、書籍等資料,要求學生閱讀並寫感言或評價。家庭作業量大且棘手,通常需要學生進行大量閱讀、檢索資料、實地調研、走訪問卷等,老師會認真評閱作業。美國大學的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堂討論和闡述之外花大量時間進行准備,這與中國的抄寫背誦性作業完全不同。
美國大學的課堂學習氣氛濃重而活潑。每個學生都可以在老師講課時隨時舉手提問發言,其他人也可以據此舉手發言。老師不會介意這種提問發言,反而會將其視為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講解知識和引導學生思考的機會。美國大學生在課堂上的坐姿和小動作老師也不計較,他們可以隨意吃東西、喝飲料、扔垃圾等。此外,美國大學很少有學生宿舍,學生大都散居在學校周邊區域,需要開車數英里專程到學校向老師請教。
美國大學的學習情況不僅體現在學和教的內在主動性和真誠的相互交流上,還體現在學生豐富的文化體育生活上。美國大學有大量的綠茵球場、體育館、劇場和學生會樓,學生可以參加各種文化體育藝術類的活動,如球賽、健美操、舞蹈、美術或雕塑展覽、樂器或聲樂演出等。這些活動被視為學生素質的重要方面,被納入學校正常評價考核范圍。美國學生從小注重自立、自理,時間管理上有分寸,做這些事情而耽誤課程學習的情況很少見。
Ⅱ 真正的國外大學的大學生是怎樣學習的
首先,課堂考勤制度相當嚴格。美國大學不像傳說中的那麼自由,尤其考勤方面,有些時候近乎苛刻。教授考勤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直接點名、隨機點名提問、課堂討論、課堂測試等等,而且每次都佔一定分數。請假要在前一天,不接受電子文件的請假,而且多數要求請假條上有家長或證明人簽字,如果遇到了車禍或者警察扣留(多數學生有車)情況,必須要有交警紙質證明。這些規矩在開學第一次課上會由教授以紙質文件形式下發講明。如有違反,教授扣分絕不手軟,如果扣分超過一定程度,教授會通知學生本門課程修學失敗。博士生、博士後無故缺勤或者請假較多,甚至會被導師直接除名,因為導師多是為完成特定項目招生並為之支付報酬的。原來在國內時聽過一則笑話,說國外一個學生期末考試得了99分,教授問他為何能得99,學生說因為來聽過一次課,否則可以得100分。現在看來,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在美國,因為缺勤如此,該生首先就會丟掉至少50分的平時成績。與之相適應,正常出勤也是美國大學生的主導文化,因為課程都是學生自己理性選擇的,而缺課在學生中被認為屬於誠信缺失一類的可恥行為,也是理財能力差糟蹋金錢的行為,普通大學一次課按學費平均價值30美元以上,在哈佛等名校可以達到100美元以上。
其次,課業負擔非常之重。美國教育遵循課業負擔與年齡相適應原則,幼教純玩,小學半玩,中學開始緊張,大學全面緊張,再深造下去,就是成倍的緊張。這一點剛好與國內相反,國內是年齡越小越緊張,五歲要懂琴棋書畫,進入大學以後反而就像美國小學一樣生活了。美國大學課業重,在於以下幾點:其一,教材厚,我所見到的美國教材都是16開以上的千頁本,五號字密密麻麻爬滿書頁,意味著老師一次課要講50頁以上的內容,而學生必須消化掉;
其二,要求課外閱讀量大,除了教材之外,教授上課旁徵博引,信口開河,然後就會布置大量報紙、雜志、書籍等資料要求學生閱讀,一門課下來,往往要讀三四本相關書籍和一大堆其他資料,然後交閱讀感言或評價之類的材料,記入成績;其三,家庭作業量大而棘手,美國大學的家庭作業一般是思考性、調研性、觀點性、評價性的(管理學科),基本不安排抄寫公式定義特點性質之類的記憶性內容。這種作業有時連書面材料都不交,只需要課堂討論和闡述,但其工夫卻花在書面材料之外,學生需要大量閱讀、檢索資料、實地調研、走訪問卷、反復思考甚至假設模擬。老師會認真評閱作業,或在課堂討論中允許任何同學隨意打斷發言人,指出其不足和問題,老師在該過程中給發言人和提問人做出作業評價。尤其是分組完成的作業,老師決不吝惜時間讓每一組站到講台上發言並接受其他組的質詢,對每一組評分,並對組內每一人再分別評分。中國的抄寫背誦性作業,學生足不出戶一兩個小時可以搞定,美國這種作業,學生必須在讀完書後再走進圖書館、走到街頭、走進企業、召開小組會,沒有三五天是不可能完成的。網上流傳哈佛一位教授的名言:選我這門課,你就一天只能睡兩小時。可想而知,如果學幾門課呢?熬夜是家常便飯。家常便飯呢?學校的快餐店裡到處是就著書吃飯的學生。
還有,課堂學習氣氛濃重而活潑。美國大學的課堂並非國內傳聞的圍坐式或小組分座式,而是和國內差不多,一排排桌椅整齊的面向講台,大課堂多是連排的,中等教室雙座的多,小教室單座的多,還有椅子上帶單扶手當小筆記桌的。如果有討論課可以自行挪動,之後也需要馬上恢復原樣。教室桌椅大都很簡朴甚至破舊,即便哈佛大學也是這樣。但美國大學生課堂自由開放的特點令我感受頗深,每個學生都可以在老師講課時隨時舉手提問發言,每個學生發言時其他人也可以據此舉手發言。老師絕不介意講課進度受到影響以及其他同學的時間浪費,而是把這種提問發言作為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講解知識,引導學生思考的大好時機,所以,只要學生不滿意,教授會反復講解。中國某些學校要求老師把教學計劃具體到哪幾分鍾講哪幾句話,這種教條死板的限制只能讓教師照本宣科,填鴨教學了。在發言隨意的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的坐姿和小動作老師也是不計較的,歪七扭八,吃點東西、喝點飲料、扔點垃圾,都可以自主決定。尤其是穿拖鞋問題,美國的拖鞋似乎是正裝,隨處可見,隨處可穿,尤其女生。每次下課前,老師必然要問學生誰有問題,如果有,必須解答,時間不夠,郵件解答或約定時間解答。每個教師一間獨立辦公室(不論級別),每人門上掛一個學生接待時間表,一般一周2-4小時,在該時間,該老師必須在辦公室等學生。美國大學很少有學生宿舍,學生大都散居在學校周邊區域,開車數英里專程到學校向老師當面請教的不在少數。學習與教室和桌椅等硬體的新舊無關,與座位擺放和坐姿等外在形式無關。真正體現美國大學學習情況的,是學和教的內在主動性和真誠的相互交流,一句話,教的真教,學的真學。
最後,還需要說明,美國大學生絕不是一天16個小時學習的機器,他們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體育生活,而且,往往把這些看得和業務學習一樣重要,我所在的學校有28個綠茵球場(足球、棒球,真正的綠草,隨便踩,不管穿什麼鞋),有兩個大體育館,兩個劇場,還有一棟三層的純供學生活動的學生會樓。文化體育藝術類的專長被認為是學生素質的重要方面,被納入學校正常評價考核范圍,球賽(尤其棒球)、健美操、舞蹈、美術或雕塑展覽、樂器或聲樂演出等等,經常進行。美國學生從小講究自立、自理,在時間管理上比較有分寸,做這些事情而耽誤課程學習的很少見。
Ⅲ 真正的國外大學的大學生是怎樣學習的
美國大學的學習模式與傳說中的自由截然不同,考勤制度嚴格,教授會採取多種方式檢查學生是否出勤,包括直接點名、隨機提問、課堂討論及測試,遲到、早退或無故缺席均會被扣除分數,嚴重者會導致課程成績不及格。博士生、博士後如果頻繁缺勤,甚至會被導師除名。學生對於出勤的態度極為重視,將其視為誠信缺失及浪費金錢的可恥行為。在美國大學,一次課程的學費價值通常在30美元以上,名牌大學甚至高達100美元以上。
課業負擔在大學階段尤為沉重。教材的厚度達到千頁以上,五號字密密麻麻,意味著每次課程教授需要講授50頁以上的內容,學生必須消化這些知識。課外閱讀量巨大,除了教材之外,教授還會布置大量閱讀資料,包括書籍、報紙、雜志等,一門課程下來,學生需要閱讀三四本相關書籍及大量其他資料,並提交閱讀感言或評價。家庭作業的難度在於思考性、調研性、觀點性及評價性,通常不需要抄寫公式、定義、特點、性質等記憶性內容。這種作業要求學生在讀完書後,進行實地調研、走訪問卷、反復思考乃至假設模擬,老師的評價不僅基於書面材料,還會在課堂討論中對發言者及提問者做出評價。這種學習模式使得學生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完成作業往往需要數天時間,因此熬夜成為了常態。
美國大學的課堂學習氣氛濃厚且活躍。盡管教室和桌椅布局與國內相似,但美國學生可以隨時舉手提問或發言,課堂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老師不會因講課進度受到影響而限制學生提問,反而將其視為發現學生學習問題、針對性講解知識及引導學生思考的良機。在中國某些學校,教師的教學計劃被嚴格限制,只能按照教材進行授課,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同時,美國學生在課堂上的坐姿和小動作不受限制,可以自主決定,甚至穿著拖鞋上課也極為普遍。在提問時間結束後,老師會確保所有學生的問題得到解答,包括郵件解答或約定時間解答。每個教師的辦公室都是獨立的,每周有固定的時間接待學生,無論教師的級別如何,都必須在辦公室等待學生來訪。
美國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不僅局限於教室和書本。他們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體育和藝術活動,包括足球、棒球、健美操、舞蹈、美術或雕塑展覽、樂器或聲樂演出等。這些活動被認為是學生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納入學校的正常評價考核范圍。美國學生從小就注重自立和自理能力的培養,在時間管理上相對有分寸,很少出現因為參與文化體育活動而耽誤課程學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