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煤層氣大學
Ⅰ 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交流合作
近五年來,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成功舉辦國際會議兩次。2008年,實驗室與昆士蘭大學合作,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共同舉辦「2008年亞洲太平洋煤層氣學術會議」,吸引了來自14個國家的230餘名代表參會,實驗室成員在會議組織機構中擔任學術職務。2004年,實驗室參與舉辦第五屆國際采礦科學與技術討論會,邀請國內外相關專家進行專題報告。
實驗室已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美國阿克倫大學、台灣中央大學、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局、澳大利亞聯邦工業與科學研究院以及美國GREKA能源公司、美國AMOCO東方石油公司、美國Shell石油公司、澳大利亞Santos、QGC、Arrow、Dawson等煤層氣公司建立了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機制。並與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局、美國GREKA能源公司和Shell石油公司等機構和企業進行國際科研合作。
近三年來,實驗室先後派遣3名教師和4名博士生赴國外大學進行高訪或聯合培養。實驗室依託單位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於2008年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工程、物理和建築學院簽訂全面合作協議。這些合作活動顯著增強了實驗室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加強了與國際同行的聯系,推動了實驗室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國際化進程。
Ⅱ 煤層氣綜合評價體系和標准
(一)含氣區帶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全國煤層氣有利區帶綜合評價特點,建立全國煤層氣有利區帶綜合評價遞階層次結構指標體系,應用層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ces,簡稱AHP法)確定各層次之間的判斷矩陣及單項指標在綜合評價中所佔得權重,綜合評價全國煤層氣有利區帶。
煤層氣有利區帶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6-32和圖6-13所示,在自左而右的層次結構中,指標項層次中8個評價指標是基礎,指標層向上組成評價條件層,是分層次從不同方面反映煤層氣資源規模及其可采性和開發利用屬性的主要因素。該體系中條件、指標的內涵和特徵取值、賦值標准如下:
表6-32 煤層氣資源綜合評價體系及特徵分級標准
圖6-13 煤層氣含氣區帶綜合評價遞階層次結構指標體系
1.資源條件和可采性
資源條件及可采性(B1)主要指煤層氣資源規模以及本身固有的采出的難易程度,是決定煤層氣經濟開發的內在因素。該評價條件由資源豐度(C1)、地質資源量(C2)、可采資源量(C3)、資源類別(C4)和煤系後期改造程度(C5)五個評價指標組成。
2.開發利用條件
開發利用條件(B2)包括市場需求(C6)、地形條件(C7)和基礎設施(C8)三個指標,是煤層氣經濟開採的外在影響因素。市場需求(C6)根據市場對煤層氣需求的大小定性賦分;地形條件(C7)根據丘陵、山地、平原等情況進行定性打分;基礎設施(C8)根據天然氣利用的基礎設施的有無或完善程度定性打分。
(二)煤層氣區帶優選評價指標權重計算
煤層氣資源綜合評價是一個多因素、多層次、多目標的決策過程。煤層氣資源能否經濟開發受自身地質條件、開采條件以及利用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制約,需要選擇科學、簡潔、實用的數學模型來分析處理這些繁雜因素。在比較各類評價方法的基礎上,針對煤層氣資源自身的特點以及本次綜合評價目的和任務要求,決定選擇層次分析法進行綜合評價。
1.層次分析法簡介
層次分析法(AHP)是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薩迪(T.L Saaty)於20世紀70年代在為美國國防部研究「根據各個工業部門對國家福利的貢獻大小而進行電力分配」課題時,應用網路系統理論和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提出的一種多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在對復雜的決策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系等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使決策的思維過程數學化,從而為多目標、多准則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尤其適合於對決策結果難以直接准確計量的場合。
2.評價指標權重計算
按層次分析原理,圖6-13中含氣區帶綜合評價總體目標層為A;標准層為B,包括資源條件及可采性和開發利用條件;C 為指標層。為了得到定量分析和決策判斷的結論。根據煤層氣項目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多層次性,首先需確定各層次的權重。根據含氣區帶綜合評價的特點,由專家評分確定了各層次之間的判斷矩陣。關於總目標層與准則層、准則層與指標層之間的判斷矩陣如表6-33、表6-34、表6-35所示。
表6-33 總目標層因素相對重要性兩兩比較表
表6-34 資源條件及可采性因素相對重要性兩兩比較表
續表
表6-35 開發利用條件因素相對重要性兩兩比較表
經計算得各指標相對權重計算結果如表6-36:
表6-36 各層次指標權重數值表
經檢驗,由表6-33、表6-34、表6-35組成各矩陣的最大特徵值入max分別為2、5.417和3.086,一致性指標CI分別為0、0.093和0.083,均小於0.1,所以各判斷矩陣均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Ⅲ 能源類的學生去美國讀什麼專業
1、汽車減排—電子系
哥本哈根會議以後,必將帶動新一輪的汽車節能和減排風暴。傳統的電力電子技術將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從去年開始,電子系不太熱門的Power方向的招生規模相應擴大。現在的發展方向是:一方面,通過提高電力轉化效率減少排放量,另一方面電動力汽車將進一步發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電機及控制器的設計、試驗及製造,美國政府、中國政府、日本、西歐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美國大學以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中佛羅里達大學、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實力最為雄厚,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東北大學等也擁有不俗的科研力量。
2、低碳—化學、化工系
化工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節能環保是化工企業的核心問題。目前,哥本哈根會議的召開,給碳減排的承諾是肯定的。化工行業與碳排放密切相關,是低碳經濟的核心行業之一。例如:氟化技術的發展,降低燃油中的含碳量,是減少傳統能源污染的非常有潛力的辦法。
美國德州很多學校都有實力強勁的化工系,當地有很多的跨國大石油公司和化工公司,就業前景非常好。(比如綜合排名不太高的德州理工大學,化工系實力不容小視)
3、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電子系、材料系、物理系
太陽能雖然已經在生活中投入使用,但因為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低、價格昂貴,不能大規模的推廣。因此,太陽能的進一步研究也獲得了較多的研究經費。其中光電材料、電子光聲伏打學為研究領域之一。
歐洲(尤其是德國)、以色列、日本在太陽能開發上獲得了政府很大的支持,因此實力也很強。美國位於科羅拉多州的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在太陽能研究方面是美國第一的研究中心。
風力發電方面,也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其中以北卡大學實力最為雄厚。德國和丹麥風力發電技術處在世界前列。
4、燃料電池—化學系、化工系、材料系、環境系
燃料電池顯然是現在的研究熱點。每年美國的物理協會年會、化學協會年會、材料協會年會上,到處可見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哥本哈根會議以後,必將加大這塊領域的技術革新和產業化進程。